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家长也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日常教育,但是他们更加容易忽略劳动技能的培养,只是一味的告知孩子们劳动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并没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劳动。并且根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可知:我国城市中幼儿每日劳动的时间仅为12分钟,而发达国家儿童的平均劳动时间是中国儿童劳动时间的3倍。所以教师和家长需要让孩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行为,树立劳动意识,这样才能让他们对于劳动加以重视。
关键词:劳动;健康成长;幼儿
引言
“凡事可以让幼儿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只有幼儿在实践中亲身的进行实践和体会,才能让其更加直观更加清晰的感受事物,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需要让其进行劳动,通过劳动提升其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更多的生活技能,积累相应的生活经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长想要让孩子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习知识方面,这样一来孩子们自身的动手机会就会逐渐的减少,自身的自理能力严重下降,变得越来越一依赖父母,不愿意做任何事情。因此教师需要积极的开展劳动教育,让其提前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以此正确的看待劳动行为。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一)培养幼儿自身的独立性
很多地区将幼儿一天的生活分为日常生活活动、日常的学习活动、体育活动、自主独立游戏活动的等,让其在上述几种活动中培养其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从而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举止,树立良好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将劳动教育引入到其中,为孩子们安排合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劳动,为其准备相应的材料,创设相应的劳动环境。让幼儿在步入幼儿园时,选择相应的劳动活动,选择自己想要劳动的项目,例如:打扫教室:需要让孩子们拿着相应的清扫工具进行清扫,清理垃圾:需要让孩子们使用扫把进而垃圾铲将垃圾装进垃圾箱,擦桌子:需要让他们使用抹布和水桶进行清洗等等。通过这样的劳动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掌握相应的生活技能,以此理解并且加深劳动知识,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1]。
(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开展教育教育不仅仅知识想要让幼儿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而是让他们劳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以此培养他们自身劳动水平的提升,增强其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注重每一个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此基础上可以定期的开展“劳动日”,让孩子们们带着自己的最喜欢的劳动工具,针对幼儿园的园内环境以及教室环境进行整理和打扫,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大班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帮助其他幼儿打水和端水,互帮互助的同时增进他们彼此之间的友谊。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在日常的生活活动中知道如何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如何关心他人等等。
二、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
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需要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如果其自身只是一味的为同学们讲解相关的知识,将幼儿自身的思维限制在课堂和教师固有的传统观念中,这样一来,幼儿在接收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在课堂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诱惑。所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绘本,为孩子们讲述相应的劳动故事,让其知晓劳动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在讲解完故事后,孩子们对于劳动建立初步的认知和了解,让其针对“雷锋”进行了解,使得他们在了解“雷锋”这个人物的同时可以受到劳动教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应的图片和视频,为其讲解“打扫卫生”、“正确洗手”、“正确刷牙”等等内容,通过这样简单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孩子们认识劳动的意义。
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相应的角色扮演游戏,模仿劳动。例如:(1)可以让幼儿扮演交警,指挥交通;(2)让幼儿扮演成医生,给病人治病和打针;(3)让幼儿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向客人收取费用。通过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愉悦的环境中,理解劳动,成功的激发他们自身参与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
(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同学们播放《懒惰熊》、《别说我小》、《等明天》等儿歌,让其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定期的为孩子们举办相应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创造“勤俭节约”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搜查相应的资料和信息,寻找人们爱生活中出现的浪费现象,利用文字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需要让每个小组的幼儿指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让其在实践活动中可以清晰明了的知道很多人在我们服务,我們同样需要借助自己的力量去服务他人,以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样让其在劳动的过程中珍惜其他幼儿的劳动成果,让他们意识到只要大家互相团结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劳动效果和目标,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前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教师在劳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运用正确的劳动方式让孩子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可以为他们设立劳动公约,让孩子们在此过程中完成相应的劳动项目。
(三)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虽然孩子们在幼儿园已经养成和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和习惯,但是如果他们一回到家中,受到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就会逐渐的淡忘劳动知识,不愿意自主进行劳动。因此教师需要积极的争取到家长的配合,才能够保证达到预期的劳动教育目的和效果。为了得到家长的配合,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园的家长联系栏、家长参观日、建立的微信班级群及时的向家长们宣传劳动教育。例如:教师可以让家长和幼儿定期约定,每天完成一项劳动项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需要让大班的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可以自己收拾书包,将自身所需要的物品进行整理。中班的幼儿需要在每一次的就餐后,主动的将自己的筷子和勺子冲洗干净。小班的孩子们只需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即可。家长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劳动的视频发到班级群中进行分享,将其记录在“每天一项劳动项目”中,小班的幼儿可以借助图片记录的方式,将自己的劳动项目和过程进行记录;中班的幼儿可借助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家长运用文字的方式进行记录;大班的孩子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在记录完成后,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记录本与其他小朋友进行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劳动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以此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3]。 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帮助一些家长转变其自身的劳动观念,让家长可以充分的意识到劳动在生活中存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并且可以认真的监督孩子完成相应的劳动项目,引导他们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和日常的劳动活动中。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合作和配合,可以有效的达到教育的目标,使得家庭、社会、幼儿园三方可以朝着正确的教育方向前进。
(四)尊重幼儿自身的差异性
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布置不同的劳动任务,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其自身的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例如:在开展“给植物浇水”的劳动活动时,针对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选择大小相吻合的水桶,利用相应的浇水工具给相应的植物进行浇水,以此让其练习浇水的动作。针对中班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采用浇水壶进行浇水,让其控制相应的用水量。针对大班的幼儿,教师需要让他们借助多孔的浇水壶进行浇水,以此可以培养他们自身的协调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孩子们与家长一起进行劳动,找寻废弃的物品制作“劳动工具”。通过上述的劳动活动不仅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谊,还可以快速的提升幼儿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可以在劳动中收获相应的满足感和喜悦感[4]。
(五)增加劳动的时间
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幼儿难免会产生相應的抵触心理和厌倦心理,这样一来更不利于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开展和实施。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为孩子们讲解相应的劳动知识,让他们知道劳动的含义和内容。在此基础上需要结合孩子们自身的认知情况和实践能力设立相应的劳动方案和计划,针对幼儿园小班的孩子而言,教师不能为其设立难度系数较大的劳动活动,只需要让他们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穿裤子即可,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等简单的劳动项目即可。针对幼儿园中班的孩子而言,教师在明确其掌握的劳动技能后,需要加以正确的语言指导,要求他们扩大自己的劳动范围,主动的为班集体进行服务,例如:(1)让幼儿清理班级的各种生活设备和户外机械,每个人都需要进行轮流值日。(2)让幼儿整理班级的物品和设备以此逐步的提升其自身的劳动能力。教师在布置劳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劳动的时间和内容,小班的幼儿只需要将劳动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中班的幼儿控制在15-20分钟以内,大班的幼儿控制在20-30分钟以内即可。除此之外,教师需要设立相应的奖励措施,针对在劳动活动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幼儿,给予其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针对劳动活动中表现较差的幼儿,需要给予其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此激发他们自身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促进劳动意识的形成[5]。
结束语
通过上述针对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开展和实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让教师和家长充分的意识到劳动对于孩子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影响,以此为其增加相应的劳动机会,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从而提升自己的劳动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晓,胥兴春.我国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及路径探析[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301:70-74.
[2]王银玲.幼儿家庭劳动教育过程的微观分析——以绘本《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为例[J].教育观察,2020,904:132-134.
[3]郭姗.从“自发”到“自觉”:回归生活的幼儿园劳动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20,26:64-68.
[4]马宏,卢清.让幼儿爱劳动和会劳动[J].教育科学论坛,2017,11:70-72.
[5]郭映彤.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幼儿劳动教育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9,812:27-29.
关键词:劳动;健康成长;幼儿
引言
“凡事可以让幼儿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只有幼儿在实践中亲身的进行实践和体会,才能让其更加直观更加清晰的感受事物,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需要让其进行劳动,通过劳动提升其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更多的生活技能,积累相应的生活经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长想要让孩子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习知识方面,这样一来孩子们自身的动手机会就会逐渐的减少,自身的自理能力严重下降,变得越来越一依赖父母,不愿意做任何事情。因此教师需要积极的开展劳动教育,让其提前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以此正确的看待劳动行为。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一)培养幼儿自身的独立性
很多地区将幼儿一天的生活分为日常生活活动、日常的学习活动、体育活动、自主独立游戏活动的等,让其在上述几种活动中培养其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从而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举止,树立良好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将劳动教育引入到其中,为孩子们安排合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劳动,为其准备相应的材料,创设相应的劳动环境。让幼儿在步入幼儿园时,选择相应的劳动活动,选择自己想要劳动的项目,例如:打扫教室:需要让孩子们拿着相应的清扫工具进行清扫,清理垃圾:需要让孩子们使用扫把进而垃圾铲将垃圾装进垃圾箱,擦桌子:需要让他们使用抹布和水桶进行清洗等等。通过这样的劳动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掌握相应的生活技能,以此理解并且加深劳动知识,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1]。
(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开展教育教育不仅仅知识想要让幼儿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而是让他们劳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以此培养他们自身劳动水平的提升,增强其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注重每一个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此基础上可以定期的开展“劳动日”,让孩子们们带着自己的最喜欢的劳动工具,针对幼儿园的园内环境以及教室环境进行整理和打扫,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大班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帮助其他幼儿打水和端水,互帮互助的同时增进他们彼此之间的友谊。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在日常的生活活动中知道如何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如何关心他人等等。
二、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
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需要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如果其自身只是一味的为同学们讲解相关的知识,将幼儿自身的思维限制在课堂和教师固有的传统观念中,这样一来,幼儿在接收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在课堂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诱惑。所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绘本,为孩子们讲述相应的劳动故事,让其知晓劳动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在讲解完故事后,孩子们对于劳动建立初步的认知和了解,让其针对“雷锋”进行了解,使得他们在了解“雷锋”这个人物的同时可以受到劳动教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应的图片和视频,为其讲解“打扫卫生”、“正确洗手”、“正确刷牙”等等内容,通过这样简单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孩子们认识劳动的意义。
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相应的角色扮演游戏,模仿劳动。例如:(1)可以让幼儿扮演交警,指挥交通;(2)让幼儿扮演成医生,给病人治病和打针;(3)让幼儿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向客人收取费用。通过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愉悦的环境中,理解劳动,成功的激发他们自身参与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
(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同学们播放《懒惰熊》、《别说我小》、《等明天》等儿歌,让其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定期的为孩子们举办相应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创造“勤俭节约”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搜查相应的资料和信息,寻找人们爱生活中出现的浪费现象,利用文字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需要让每个小组的幼儿指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让其在实践活动中可以清晰明了的知道很多人在我们服务,我們同样需要借助自己的力量去服务他人,以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样让其在劳动的过程中珍惜其他幼儿的劳动成果,让他们意识到只要大家互相团结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劳动效果和目标,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前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教师在劳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运用正确的劳动方式让孩子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可以为他们设立劳动公约,让孩子们在此过程中完成相应的劳动项目。
(三)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虽然孩子们在幼儿园已经养成和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和习惯,但是如果他们一回到家中,受到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就会逐渐的淡忘劳动知识,不愿意自主进行劳动。因此教师需要积极的争取到家长的配合,才能够保证达到预期的劳动教育目的和效果。为了得到家长的配合,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园的家长联系栏、家长参观日、建立的微信班级群及时的向家长们宣传劳动教育。例如:教师可以让家长和幼儿定期约定,每天完成一项劳动项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需要让大班的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可以自己收拾书包,将自身所需要的物品进行整理。中班的幼儿需要在每一次的就餐后,主动的将自己的筷子和勺子冲洗干净。小班的孩子们只需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即可。家长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劳动的视频发到班级群中进行分享,将其记录在“每天一项劳动项目”中,小班的幼儿可以借助图片记录的方式,将自己的劳动项目和过程进行记录;中班的幼儿可借助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家长运用文字的方式进行记录;大班的孩子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在记录完成后,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记录本与其他小朋友进行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劳动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以此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3]。 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帮助一些家长转变其自身的劳动观念,让家长可以充分的意识到劳动在生活中存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并且可以认真的监督孩子完成相应的劳动项目,引导他们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和日常的劳动活动中。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合作和配合,可以有效的达到教育的目标,使得家庭、社会、幼儿园三方可以朝着正确的教育方向前进。
(四)尊重幼儿自身的差异性
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布置不同的劳动任务,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其自身的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例如:在开展“给植物浇水”的劳动活动时,针对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选择大小相吻合的水桶,利用相应的浇水工具给相应的植物进行浇水,以此让其练习浇水的动作。针对中班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采用浇水壶进行浇水,让其控制相应的用水量。针对大班的幼儿,教师需要让他们借助多孔的浇水壶进行浇水,以此可以培养他们自身的协调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孩子们与家长一起进行劳动,找寻废弃的物品制作“劳动工具”。通过上述的劳动活动不仅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谊,还可以快速的提升幼儿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可以在劳动中收获相应的满足感和喜悦感[4]。
(五)增加劳动的时间
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幼儿难免会产生相應的抵触心理和厌倦心理,这样一来更不利于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开展和实施。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为孩子们讲解相应的劳动知识,让他们知道劳动的含义和内容。在此基础上需要结合孩子们自身的认知情况和实践能力设立相应的劳动方案和计划,针对幼儿园小班的孩子而言,教师不能为其设立难度系数较大的劳动活动,只需要让他们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穿裤子即可,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等简单的劳动项目即可。针对幼儿园中班的孩子而言,教师在明确其掌握的劳动技能后,需要加以正确的语言指导,要求他们扩大自己的劳动范围,主动的为班集体进行服务,例如:(1)让幼儿清理班级的各种生活设备和户外机械,每个人都需要进行轮流值日。(2)让幼儿整理班级的物品和设备以此逐步的提升其自身的劳动能力。教师在布置劳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劳动的时间和内容,小班的幼儿只需要将劳动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中班的幼儿控制在15-20分钟以内,大班的幼儿控制在20-30分钟以内即可。除此之外,教师需要设立相应的奖励措施,针对在劳动活动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幼儿,给予其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针对劳动活动中表现较差的幼儿,需要给予其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此激发他们自身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促进劳动意识的形成[5]。
结束语
通过上述针对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开展和实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让教师和家长充分的意识到劳动对于孩子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影响,以此为其增加相应的劳动机会,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从而提升自己的劳动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晓,胥兴春.我国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及路径探析[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301:70-74.
[2]王银玲.幼儿家庭劳动教育过程的微观分析——以绘本《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为例[J].教育观察,2020,904:132-134.
[3]郭姗.从“自发”到“自觉”:回归生活的幼儿园劳动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20,26:64-68.
[4]马宏,卢清.让幼儿爱劳动和会劳动[J].教育科学论坛,2017,11:70-72.
[5]郭映彤.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幼儿劳动教育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9,81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