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现代住宅建筑相比,发展成熟的传统民居,都充分体现出适应自然的特点,都是传统居民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活生产中逐渐形成的。本文归纳总结了夏热冬冷地区传统民居生态经验,结合实例,进一步探讨了适宜夏热冬冷农村生态住宅建设的现代设计策略和技术手段。
[关键词]夏热冬冷;生态建筑;建筑节能
中图分类号:TU37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8-0079-01
各地区的传统民居,可能由于地域差异、气候条件、资源储备、文化背景的不同,呈現出各具特色的空间和构筑形式。但相同的是传统民居都是普遍在了解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利用外界能够获取的资源,以获得自然通风、采暖与空调效应。随着传统经验的不断积累,传统民居在选址、适应气候、节能环保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规律,很值得现代人去学习运用,特别是农村住宅的建设中,由于生活环境与风俗习性相近,传统民居的生态住宅经验与农宅生态设计显得更为契合。但是农宅建设中很多已经丢弃了传统经验,就算有些口耳相传的模式也没有很好地运用在实际的施工中。因此很有必要将好的生态经验理论化、可实施化,并理论结合实际,切实运用到实际的夏热冬冷地区生态农宅建设中,这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也是当今农宅生态性提高的精髓。
1 选址
中国传统建筑深受古代风水观念“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的影响。虽说风水术包含着一定的迷信内容,但是深思理论背后的实际含义,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古代人对生态环境的理解与认识,并很值得去学习借鉴。
坐南朝北是“负阴抱阳”的基本形式,由于我国所处在北半球的地理位置,坐南朝北可与获取最长的日照时间,但并不完全坐北朝南,而是大部分偏东南的转向,该是最有利的日照朝向。夏热冬冷地区多以丘陵与平原地形为主,多水系也是该地区的一特色,很利于形成优良的生态小气候。住宅背山而建可以阻挡冬日来自北方冷空气,而面水而建可以接收到夏日南来的微风,面水而居不仅仅可以为居民的生活生产更加便捷,同时水面作为小气候优良的调节者,水可以带走热量降低屋内的温度,对缓解夏季髙温有很大的作用。
2 住宅形式
由于天气、地域性的差异造成了居民需求的不同,夏热冬冷地区独特的气候与地域条件造就了其相适应的住宅形式。传统居民根据当地气候、地形情况建造房屋,没有依附于太多的物质资源,而是注重形式、空间及构造相配合,最大程度地适巧地域气候,发挥气候的独异性、减少建筑能耗、降低成本,以最少的代价换来最舒适的居住环境。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多见“天井”庭院式格局,就是顺应当地地域、气候的表现。
庭院是中国传统民居最富有独特魅力的组成部分,梁思成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写道:“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灵魂”。庭院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拥有无可比拟的地位,他充分展现了古代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也体现了作为主导地位的人对于自然环境的一种依恋、渴望与保护。皖南由于夏热地冷地区的气候特点适合采用相对狭窄的天井式民居,天井为中必,四周围以房间;外围基本是不开窗的高厚墙垣,以避风沙侵袭和保证私密性;主房朝南,且各个房间都面向天井,有效地满足了采光、日照、通风、晒粮等的生活需要,又可丰富居民的生活情趣,聊天洽谈、种植化草、嬉戏玩耍,乐趣无限。
3 采光与遮阳
夏热冬冷地区民居既要保证有足够量的采光,并根据夏季与冬季光照不同的需求量,在炎热的夏季要防止太阳直射带来恶劣的热环境,又尽量在冬季拥有足够的日照。传统民居由于传统风俗、私密心理以及防风防沙性能等因素,传统民居外墙的开窗都小而且少,巧这并不利于采光,因此天井应运而生,引入阳光同时解决进深大引起的采光问题。
夏热冬冷地区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夏季恶劣的热环境,经过推敲的天井比例,将阳光进行二次折射,使得照进室内的阳光更柔和。与此同时减小建筑物间的间距可以通过彼此阴影的庇护互相遮挡太阳光,获得阴凉。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太阳高度角较离,在天井四周与立面开窗都设置挑檐,可以避免太阳光的直射;而在冬季太阳高度角偏低时又可照入室内。屋前屋后树木茂盛,乔木与灌木交相辉映,夏季给室内带来-片阴凉。与此同时屋顶的挑檐是传统遮阳手段。对于上宅下商的居住模式,上层建筑会出檐半米左右,不但增加空间还进一步地加强了遮阳效果。
4 自然通风
在没有任何科技手段的传统民居,自然通风可以说是夏热冬冷地区最主要的气候调节,在炎热的夏季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带走室内的热空气。不仅仅在运用在室内气候调节,在传统村落各条街道、各个巷口都是路路相通,使风一直穿梭在整个村落和每家每户。
传统民居中天井除了使用功能以外,在自然通风中也起到了组织的作用,四面围墙顶部开敞的空间。天井下面气温降低、密度较大,上面气温较高、密度较小,空气密度大处自然向上流出,因化天井极利于拔风抽湿,特别在夏热冬冷的气候条件下,对于降低室内温度,促进室内空气流通都效果颇佳。
夏热冬冷地区传统民居很多会有夹层、阁楼的设计,不仅仅因为用地紧张,在夹层可储房杂物,夹层、阁楼的设计也是增强通风的一种手段,夹层的处理方便在屋顶开窗,加强导风的作用,这种即增加使用面积有利用自然通风的处理,现在现代的住宅建筑中仍在学习应用。
5 天然材料的利用
在夏热冬冷地区农村住宅建设中多采用本土材料,能够节约运输材料过程中所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既经济又环保。在传统民居中竹、木、石材、粘±、青砖的利用率很高,这些材料均取于身边,各地居民会根据当地原材料的种类与数量选择最适宜建造居住的房屋类型,取自于自然且不会给自然增加过多的负担。木材料是一种保温隔热性能高的建筑材料,同时他的可塑性很强、易加工,在受力上既能抗压又可抗绕,常用作为传统民居中骨架结构一梁、柱等,可以打造出坚固又生态的居住空间。在夏热冬冷地区,竹的应用也很多,竹子生长快且轻质,可用于隔断。将草与泥±的泡合用于屋顶夹层,增加保温性能。石材坚固耐用、可防火,在传统民居中使用广泛,同时石材的气密性高、防潮性高,这种性能在潮湿的夏热冬冷地区得以长期使用。夯实±墙是一种传统的技术,以土为主要建筑材料,掺有沙、石灰、糯米、竹、木、草等,反复按、揉而成,还能循环多次利用,生态性能高。徽派民居以青砖灰瓦形成了独特的江南风情,青砖作为主要御筑材料,他具有大热容、蓄热能力好的特色,在夏热冬冷地区普遍采用最适宜不过。
参考文献
[1] 来敏.安吉生态屋建筑解析[J].江苏建筑,2009(6).
[2] 李嵘,祁斌.从资源的循环利用探讨以持续的农村住宅设计叫.建筑学报,2006(11).
[3] 张鹏飞,冯小平,黄伟民.苏南地区村镇住宅能耗设备现状和建筑节能调巧[J].建筑节能,2010(2).
[4] 黄志甲,赵玲玲,钱伟.夏热冬冷地K外墙白保温系统的关键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3(7).
[关键词]夏热冬冷;生态建筑;建筑节能
中图分类号:TU37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8-0079-01
各地区的传统民居,可能由于地域差异、气候条件、资源储备、文化背景的不同,呈現出各具特色的空间和构筑形式。但相同的是传统民居都是普遍在了解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利用外界能够获取的资源,以获得自然通风、采暖与空调效应。随着传统经验的不断积累,传统民居在选址、适应气候、节能环保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规律,很值得现代人去学习运用,特别是农村住宅的建设中,由于生活环境与风俗习性相近,传统民居的生态住宅经验与农宅生态设计显得更为契合。但是农宅建设中很多已经丢弃了传统经验,就算有些口耳相传的模式也没有很好地运用在实际的施工中。因此很有必要将好的生态经验理论化、可实施化,并理论结合实际,切实运用到实际的夏热冬冷地区生态农宅建设中,这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也是当今农宅生态性提高的精髓。
1 选址
中国传统建筑深受古代风水观念“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的影响。虽说风水术包含着一定的迷信内容,但是深思理论背后的实际含义,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古代人对生态环境的理解与认识,并很值得去学习借鉴。
坐南朝北是“负阴抱阳”的基本形式,由于我国所处在北半球的地理位置,坐南朝北可与获取最长的日照时间,但并不完全坐北朝南,而是大部分偏东南的转向,该是最有利的日照朝向。夏热冬冷地区多以丘陵与平原地形为主,多水系也是该地区的一特色,很利于形成优良的生态小气候。住宅背山而建可以阻挡冬日来自北方冷空气,而面水而建可以接收到夏日南来的微风,面水而居不仅仅可以为居民的生活生产更加便捷,同时水面作为小气候优良的调节者,水可以带走热量降低屋内的温度,对缓解夏季髙温有很大的作用。
2 住宅形式
由于天气、地域性的差异造成了居民需求的不同,夏热冬冷地区独特的气候与地域条件造就了其相适应的住宅形式。传统居民根据当地气候、地形情况建造房屋,没有依附于太多的物质资源,而是注重形式、空间及构造相配合,最大程度地适巧地域气候,发挥气候的独异性、减少建筑能耗、降低成本,以最少的代价换来最舒适的居住环境。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多见“天井”庭院式格局,就是顺应当地地域、气候的表现。
庭院是中国传统民居最富有独特魅力的组成部分,梁思成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写道:“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灵魂”。庭院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拥有无可比拟的地位,他充分展现了古代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也体现了作为主导地位的人对于自然环境的一种依恋、渴望与保护。皖南由于夏热地冷地区的气候特点适合采用相对狭窄的天井式民居,天井为中必,四周围以房间;外围基本是不开窗的高厚墙垣,以避风沙侵袭和保证私密性;主房朝南,且各个房间都面向天井,有效地满足了采光、日照、通风、晒粮等的生活需要,又可丰富居民的生活情趣,聊天洽谈、种植化草、嬉戏玩耍,乐趣无限。
3 采光与遮阳
夏热冬冷地区民居既要保证有足够量的采光,并根据夏季与冬季光照不同的需求量,在炎热的夏季要防止太阳直射带来恶劣的热环境,又尽量在冬季拥有足够的日照。传统民居由于传统风俗、私密心理以及防风防沙性能等因素,传统民居外墙的开窗都小而且少,巧这并不利于采光,因此天井应运而生,引入阳光同时解决进深大引起的采光问题。
夏热冬冷地区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夏季恶劣的热环境,经过推敲的天井比例,将阳光进行二次折射,使得照进室内的阳光更柔和。与此同时减小建筑物间的间距可以通过彼此阴影的庇护互相遮挡太阳光,获得阴凉。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太阳高度角较离,在天井四周与立面开窗都设置挑檐,可以避免太阳光的直射;而在冬季太阳高度角偏低时又可照入室内。屋前屋后树木茂盛,乔木与灌木交相辉映,夏季给室内带来-片阴凉。与此同时屋顶的挑檐是传统遮阳手段。对于上宅下商的居住模式,上层建筑会出檐半米左右,不但增加空间还进一步地加强了遮阳效果。
4 自然通风
在没有任何科技手段的传统民居,自然通风可以说是夏热冬冷地区最主要的气候调节,在炎热的夏季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带走室内的热空气。不仅仅在运用在室内气候调节,在传统村落各条街道、各个巷口都是路路相通,使风一直穿梭在整个村落和每家每户。
传统民居中天井除了使用功能以外,在自然通风中也起到了组织的作用,四面围墙顶部开敞的空间。天井下面气温降低、密度较大,上面气温较高、密度较小,空气密度大处自然向上流出,因化天井极利于拔风抽湿,特别在夏热冬冷的气候条件下,对于降低室内温度,促进室内空气流通都效果颇佳。
夏热冬冷地区传统民居很多会有夹层、阁楼的设计,不仅仅因为用地紧张,在夹层可储房杂物,夹层、阁楼的设计也是增强通风的一种手段,夹层的处理方便在屋顶开窗,加强导风的作用,这种即增加使用面积有利用自然通风的处理,现在现代的住宅建筑中仍在学习应用。
5 天然材料的利用
在夏热冬冷地区农村住宅建设中多采用本土材料,能够节约运输材料过程中所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既经济又环保。在传统民居中竹、木、石材、粘±、青砖的利用率很高,这些材料均取于身边,各地居民会根据当地原材料的种类与数量选择最适宜建造居住的房屋类型,取自于自然且不会给自然增加过多的负担。木材料是一种保温隔热性能高的建筑材料,同时他的可塑性很强、易加工,在受力上既能抗压又可抗绕,常用作为传统民居中骨架结构一梁、柱等,可以打造出坚固又生态的居住空间。在夏热冬冷地区,竹的应用也很多,竹子生长快且轻质,可用于隔断。将草与泥±的泡合用于屋顶夹层,增加保温性能。石材坚固耐用、可防火,在传统民居中使用广泛,同时石材的气密性高、防潮性高,这种性能在潮湿的夏热冬冷地区得以长期使用。夯实±墙是一种传统的技术,以土为主要建筑材料,掺有沙、石灰、糯米、竹、木、草等,反复按、揉而成,还能循环多次利用,生态性能高。徽派民居以青砖灰瓦形成了独特的江南风情,青砖作为主要御筑材料,他具有大热容、蓄热能力好的特色,在夏热冬冷地区普遍采用最适宜不过。
参考文献
[1] 来敏.安吉生态屋建筑解析[J].江苏建筑,2009(6).
[2] 李嵘,祁斌.从资源的循环利用探讨以持续的农村住宅设计叫.建筑学报,2006(11).
[3] 张鹏飞,冯小平,黄伟民.苏南地区村镇住宅能耗设备现状和建筑节能调巧[J].建筑节能,2010(2).
[4] 黄志甲,赵玲玲,钱伟.夏热冬冷地K外墙白保温系统的关键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