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影不扫任婆娑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em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宋·苏轼《花影》
  我收到一封信,是从宋朝寄来的,信上有花影一叠。寄信人是东坡先生家里的小童。信中提及,东坡先生让他将亭台上重重叠叠的花影扫开,但他实在做不到,只好将花影寄给我。
  我想,痴缠花影的人,这位小童都会不吝寄送的。所以看到东坡先生的这首《花影》时,感觉我的窗前悠然落下清喜可人的一叠叠花影。
  而坐于花影中,整个人便觉周身沐着花香,神清气爽。
  或许我就是那个小童,曾领略过花影一重一重铺上亭台的幽微。东坡先生放下手中诗卷,幽思深渺地看着。清风摇竹,吹着花影,东坡先生莞尔一笑,便命我将花影扫开。我手足无措,不知所以,东坡先生却看着我又是一阵大笑。
  一整天,我不断给东坡先生续茶,他于亭台里为诗书着迷,也为那一叠叠移动的花影牵神。我渐渐明白,东坡先生哪里是叫我扫花影,他分明是天真欢喜,或者是要扫开心中烦绪。
  这天东坡先生哪儿也没去,直到月上梢头,仍迟迟不愿离去。最终他说:你看,你扫不走的花影,太阳把它们带走了,可是明月又将它们送回来……
  每到夏日走在路上时,耳朵里灌着人声、车声、蝉鸣声,我不觉得聒噪,因为路上总有花树和花影,清清凉凉地被风抚着,清幽解暑。
  有时看到小亭,还会停下赶路的脚步去坐一坐,吹吹风。亭边总有花影,与我消遣一段旖旎的时光。有时与朋友走在路上,突然望见身边园中花影摇曳,忍不住钻了进去,在一团花影里忘了赶路。
  所以读到白居易的“手攀花枝立,足蹋花影行”时,总觉得恋上一团花影的人都是今之古人。他们一生行走于阳光或月光下,都有花影相伴。
  古人窗前最喜欢种花,想来是为了种出一团花影。难怪诗词里有“一帘花影”的说法,这样曼妙的表达一定是因为欢喜成痴。再想想秦观笔下的“风弄一枝花影”,白居易笔下的“月照藤花影上阶”,夏天还会酷热难耐吗?
  多想收到一封信,信上有花影一叠。
  我的一生仿佛就在这样一封信上,流利一笔,被人写进与花影娴雅相对的光阴里。因为与人无贪念无怨嗔,与世也无尘俗气,这样的光阴是日月深处的花影,层层叠叠,如清泉洗心,让人有了清雅劲拔的格局。
  我相信,能赏花影之美的人,处灼热俗世里也能自带清风,于静夜孤寂时能自带花影。
  我甚至看到一双细腻的手,将一叠叠花影裁剪作衣,有人缝一朵于领上,有人缝一朵于袖口。这世上就有那样一件清凉衣,也有那样与世无争的人,任花影不扫,一生婆娑生香。
其他文献
玉璇玑的《杨花雪》来自山水之间,没有过多豪情壮语,也容不下刀光剑影的江湖。它就像一泓清泉,穿过葳蕤草木,化作素笺上清澈的词句。我对玉璇玑并不了解,只是觉得,他婉转的戏腔使整首歌在清秀之余多了几分典雅。  每次听到这首歌,我的脑海中都会浮现一位锦衣公子。他刚读罢诗书,在小园中款步而游,欣赏着似雪的杨花。我觉得,无论是独善其身还是胸怀天下,悠然自若都是一种难得的气度,是看尽万水千山后落笔窗前的坦荡,也
期刊
刚从岭南回来时,谢允望着黄沙弥漫的天空,恍惚以为是岭南整日阴沉的天。记忆中的岭南阴雨连绵,空气中充满了水汽,看上去烟霭缭绕,分不清是山中的流岚,还是林中的瘴气,或是天上飘落的细碎雨丝。  谢允曾在岭南住过一段时间。那里人很少,街头巷尾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撑伞而过。时间便这样悄然流过,后来,他又从岭南回到了大漠。  回到大漠后,他经营着几乎无人问津的酒肆,过着独居的生活。这天风静沙止,有人走入酒肆。
期刊
说起古人雅趣,绝对绕不过清代张潮的《幽梦影》,这可是高格调的生活百科全书,开创微博体之先河,慢炖人间至味,拒绝廉价鸡汤。然而他忘记关闭评论了,众多老友争相暖场,好比美女遇到野兽、豆瓣遇到弹幕、老禅师遇到理工男、小清新遇到段子手……  张潮:月下谈禅,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月下对美人,情意益笃。  袁士旦:溽暑中赴华筵,冰雪中应考试,阴雨中对道学先生,与此况味何如?  沐
期刊
徽字,本意为三纠绳,后亦指琴弦。被赠予风雅名字的徽州,也绝不负江南水乡的好名声。一片烟雨迷蒙之象,隐匿其中的雕栏飞檐宛如娉婷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  西递便是绾起美人青丝的那支步摇,叮咚作响。顺着这点声音挑开如雾的面纱,站在入口处苍然沉寂的牌坊下,我终于见其真容。牌坊上青苔蔓延,写有“西递”二字,笔锋遒劲、神采飞扬。  初入庭院,得见一树一桌,配三两石凳。风起时,簌簌有声,疏影扑落在纱窗上,摇动如
期刊
光绪六年,天津桐达李家,一个婴儿呱呱坠地。道贺的亲友挤满了门前的小巷,将近七十岁的李筱楼抱着新生的儿子,喜不自胜,一声声唤他的乳名“成蹊”。  這个孩子后来有一百多个名字,但为人熟记的只有两个—出家前的李叔同、出家后的弘一法师。他的人生也自这两个名字而转折,前半段是烂漫多情的才子,后半段是持戒修律的高僧。  父亲去世后,宅子里依然花垂莺啼、风光旖旎,但似乎只有他属于春天,其他人都是残冬里的那缕炊烟
期刊
义公习禅处,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秋渐深,雨天也多起来。但我一直认为,最适合看雨的季节不是秋天,而是盛夏。  接连的酷暑一旦被雨水中断,天地就被洗出了另一番色彩。若是在绿荫遍布的林间,人被翠色包围起来,未干的叶子上泛出倒影,四面空静,只剩下清透的旷意。这样的感覺让我想起孟浩然的禅诗。  孟浩然
期刊
张志和原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作龟龄。父亲张游不置产业,一心好道,所以给儿子取名也受了影响,两个儿子分别叫鹤龄、龟龄。龟和鹤都是长寿的圣物,带有吉祥的意味。  这个名字好似真的给他带来了好运,他十六岁就中了进士,深受肃宗赏识,不但为他赐名“志和”,而且让他做了待诏翰林,算是格外的恩宠。不久后亲人去世,他辞官归去,再没回来。  性情高迈不羁的他,注定不能在官场久住,五湖风烟才是他真正的归栖之地,是生命的
期刊
天下初定,四海皆平。刘邦称帝,而她作为皇后,着绣金凤袍与他并立。礼乐响起,她随着刘邦一步步踏上高阶,望着下面诚惶诚恐的人,她微笑着,内心涌起一阵快意。颠沛流离、提心吊胆的生活终于结束了,待一切尘埃落定,她仍是最后的赢家,傲视后宫三千佳丽。  一道阴冷的目光骤然向她射来,循着这目光,她看到戚姬那双美目里正闪着怒火。看着戚姬狰狞的面容,她嘴角的笑意一点点扩大,昭示着胜利者的姿态。  这一日,晴空万里,
期刊
酒醒之后,她倚着窗,窗外落红满地,已是深秋时节。  昨夜一场大醉,她本以为今日囫囵起来之后,心里能有半刻轻松,然而在看到庭院里被风雨揉损的残花堆积满地时,她的酒终究是醒了。  花开花落,本是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当年她也曾伤春悲秋,写过一句“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那人把她拥在怀里,告诉她不必悲伤,落花会化作泥土,给土地带来新生的希望。可如今他已经不在了,还会有希望吗?  她和他同为仕宦之后,生于
期刊
1662年春,清朝一个叫王士祯的诗人正与扬州诸名士修禊于红桥。那天日头已过中午,有华美游船从桥下逶迤经过,船中美人的衣香随风飘散到桥上。清香扑面,王士祯的心怦然一动,然而这一切来去匆匆,最后舟载人去香不留。  他站在桥上看风景,桥下的美人装饰了他的梦,惆怅不已的王士祯就如王羲之在兰亭修禊祈福一样,最终祈得一篇传世佳作—《冶春绝句》:“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