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竞争力最高?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d_l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4日,一份来自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呈现在了世人面前。这份报告涵盖了全球148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对12项指标的权衡,就其竞争力作出了一个排名。结果虽不出人意料,但是瑞士、新加坡、芬兰等小国的出色表现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具有权威地位的报告
  在目前全世界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测评中,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一直保有其权威地位。自1979年起,世界经济论坛就开始对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进行评判,是目前国际上从事竞争力排名最著名的机构之一,通过对每一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综合因素的考评,推出一年一度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该报告是世界范围内关于国家竞争力最全面的评判报告。
  《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的推出,正值世界经济从二战后最严峻的一场经济危机中缓慢复苏之际。这次的经济危机不仅深刻地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而且显著提高了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当发达经济体还在探索如何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之时,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大力量。自然,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联系的本质也发生了变革,而且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此背景之下,《报告》认为过去的一年在重建全球信心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所以“复兴”较上一年更为可靠。许多曾经预测的风险并没有成为现实,例如:美国没有从“财政悬崖”坠落;欧元区没有解体;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目前也消退了。尽管全球经济有更多的积极表现,但是仍然有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例如欧元区将近两千万的失业人口,日本高昂的预算赤字等。
  三十年以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致力于研究及设定支撑国家竞争力的因素。从一开始,论坛的目标即是为参与者提供深刻的见解和抛砖引玉,希望在参与者之间引起关于最优战略和政策问题的讨论,以帮助国家克服困难,提高竞争力。在近来颇具挑战性的经济条件下,《报告》旨在作为一个称职的批评者,以提醒各国注意完善的经济结构基础对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性。
  揭秘全球竞争力指数
  全球竞争力指数由世界经济论坛在2004年推出,竞争力是指决定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准的政策、制度和其他条件的集合。全球竞争力指数由基础条件、效率推进、创新与成熟性三大因素决定;三大因素又被具体化为12项指标来衡量一国综合竞争力状况。竞争力指数的总分就是这些指标综合计分的结果。
  基础条件包括:制度、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四项指标各占25%;效率推进则包括:高等教育与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水准、技术就绪度、市场规模,六项各占17%(即1/6);创新和成熟性包括:商业成熟度以及创新,两项各占50%。
  一个健全的、公正的制度环境的重要性对进一步巩固脆弱的经济复兴越来越明晰。因为它不仅影响到了企业的投资决策、生产的组织,而且在社会财富的分配、决策风险的承担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而市场规模影响着生产力,因为一个大的市场规模,更有益于企业去发展规模经济。
  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对“创新”十分推崇,他表示:“一个经济体想要在未来实现繁荣,创新就尤为关键。……我预计,‘发达’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界线将逐步消除,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将更多使用‘创新丰富’和‘创新贫乏’这样的标准来区分这些国家。”
  一个具有高商业成熟度的国家,无疑是拥有完善的商业网络和产业配套设施,如此一来,国家在货物和劳务的生产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当基础资源消耗殆尽时,这两个因素对于一个处于高级发展阶段的国家来说显得至关重要。
  另外,为了更好地对各国家及地区社会及环境竞争力进行评估,2011年10月开始,世界经济论坛宣布调整竞争力评价方式,引入可持续发展因素,将“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数”作为竞争力排名的重要衡量标准。
  主要国家排名情况
  今年的竞争力排名的前十名中,六个欧洲国家、一个美洲国家、三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状元是蝉联五届的瑞士,新加坡和芬兰分别为榜眼和探花。美国相较去年上升两位,居第五名,中国香港和日本位列第七名和第九名。
  探究瑞士、新加坡、芬兰等小国居于全球竞争力前列的原因,世界经济论坛竞争力负责人玛格丽塔·哈努兹给出了这样的回答,“看看排名前十位特别是前三位的国家,就会发现创新和公共机构是竞争力的关键。这些国家和地区拥有出色的创新能力和强有力的公共机构。”
  以芬兰为例,其创新竞争力世界第一,所含各项指标排名为:创新能力第二、科研机构质量第十、企业研发投入第三、高校-企业联合研发投入第二、政府采购先进技术第21、科学家与工程师效用第一、每百万人口的公共专利数第一。
  新加坡制度框架排名第三,基础设施排名第二,充分发挥了其“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能够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能更早地摆脱危机阴霾。
  哈努兹认为,美国在过去四年的竞争力排名一直在下降,今年的上升得益于其完善的金融市场,政府效率的提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排名的上升对于世界经济来说,真可谓是一个好消息。
  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排名29位,与去年持平,领先于南非(53)、巴西(56)、印度(60)、俄罗斯(64)。印度的排名连续四年下滑,《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的合著人之一、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和基准网络研究中心副总监、经济学家蒂埃里·盖格指出:“如果说五年前,每个人都对印度的潜力表示乐观的话,那么今天人们不知道这种潜力能否变为现实。……对这个仍有四分之一人口处于极端贫困的国家,企业投资者的耐心、信心和希望正在褪色。”
  解读中国的竞争力
  说到中国在全球竞争力中的排名,笔者认为,中国的竞争力在过去五年内均处于30名之前本身就是一项成就。毕竟中国如此庞大,使得每一项提高竞争力的努力都变得更加困难。然而,当我们仔细分析上述竞争力指数时就会发现只有在最重要的几个指标上均有所作为才能够名列前茅,这对于大国和小国而言,实现难度的差异太大了,因此很多小的经济体将重点放在发展其核心竞争力上反而更容易提升和保持自身的排名。
  在诸多评估指标中,非常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在市场规模以及宏观经济环境中的表现,分别位列第二名以及第十名。金融市场发展水准、商品市场效率、高等教育与培训、技术就绪度的排名较为靠后,分别为54、61、70、85名。余下指标的排名则在30-50名之间。
  我国创新排名世界第32,在公共机构方面排名也差强人意,组织机构(47)排名略有提升,几个主要的劣势有:腐败(68)、安全因素(75)、公信力(82)、商业道德水准(54)。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宏观经济环境良好,毕竟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只有22.9%,为全球最低。但中国未来的发展不应再依靠廉价劳动力。中国显然在创新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提高创新能力。长时间以来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今后应该更多依靠服务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和创新来提高竞争力。因为中国现在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而未来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将是创新、技术以及提供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所以创新能力应该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其他文献
2012年是中以建交20周年。为此,世界知识出版社隆重推出了《从耶路撒冷到北京:一个杰出犹太家族的中国情缘》一书,作为纪念中以建交的献礼之作。  该书是中以友谊与合作的产物,记叙的是作者之一欧慕然(以色列名亚伯拉罕·奥尔默特)先生——以色列前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的长兄、以色列高级农业专家及前任驻华公使的在华经历及其家族回忆录。20世纪80年代,在中以两国正式建交之前,欧慕然便多次被秘密派往中国进行
10月23日上午,古都南京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解放军理工大学综合训练场上,来自老挝的30名学员身着重达十余公斤的扫雷防护装具,整齐列队。随着中国教官的一声令下,学员们分组熟练地演示了爆破排雷、牵引排雷、排雷车排雷等一系列扫雷技术。这是我国为老挝举办的人道主义扫雷培训班在结业典礼上进行的汇报演练。经过一个半月的培训,老挝学员们已熟练掌握了扫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培训班结业前的10月17~18日
2010·中国国家安全与对外关系研讨会  2010年12月10日 《世界知识》编辑部    张沱生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对外政策  研究中2010·中国国家安全与对外关系研讨会  2010年12月10日 《世界知识》编辑部心主任  丁一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  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陶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曲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唐永胜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冯仲平中国现代国
2012年1月5日,美国政府发表了新的防务战略指南《维护美国全球领导:21世纪的防务重点》,这是奥巴马上任以来的第一份有关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新防务战略指南的出台,是美国近年全球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进一步深化,反映出美国着眼未来十年、为应对21世纪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所确立的长远防务政策走向。  彻底摆脱反恐战争带来的拖累和被动,重塑全球领导地位,已成为美国优先战略考虑。根据新防务战略指南,美在收缩
1924年,未满三十的胡佛被任命为美国调查局局长。之后,胡佛在这个位置上待了48年直至去世,历经八位总统而屹立不倒。1935年,他将这个机构正式改为联邦调查局(FBI)。87年后的今天, FBI仍属于美国司法部的重要一翼,他本人和这个机构的许多经历依然被人不断提起、许多秘闻也浮现在公众面前,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这部电影不再需要获得任何人的首肯便能面世,尽管过去有些同类电影让FBI的官员感到不爽。  
2011年,对美国来说,最具吸引力的事件莫过于“占领华尔街”运动了。这一运动从10月发起,蔓延到全美各大城市,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被称为“华尔街之秋”。然而,对于“占领华尔街”一事,美国的政界和舆论所给出的评价是不同的,共和党、保守派更多评价其为“暴徒”,而民主党行事谨慎,也并没有把这事接过来,将其转化为提升本党影响力的政治资源。实际上,從“阿拉伯之春”到“欧罗巴之夏”,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本
“撒切尔主义”与“新工党”已经占据了當代英国政治31年;  在政坛平步青云、一路顺畅走来的“卡克组合”先天就有很多创造历史的机遇。    5月6日英国大选后,出现了英国历史上第二次无多数议会局面,并由此产生了战后首任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卡梅伦、自民党党魁克莱格这两位43岁的年轻政客将带领英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而英国上次联合内阁的产生,还是在二战的特殊时期。当时获任首相的丘吉尔在议会下院对新联合
“大社会”计划既是保守党“小政府,大社会”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应对英国财政困难与社会转型的良方。该计划还成就了英国华裔青年纳特·魏,让他一夜成名。    保守党与自由党组成联合政府不久,新首相卡梅伦(保守党领袖)就推出他在大选中反复强调的“大社会”计划。“大社会”计划既是保守党“小政府,大社会”理念的具体体现,也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应对政府财政困难及社会转型的良方。    欲改变日益“破碎”的社会病
“嫁给政治”的“台湾菊”  翻开台湾政治人物的简历不难发现,不少政治人物即使不是学者出身,也必须拥有世界名校的学历。比如,马英九曾经是台湾政治大学副教授、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即便是陈水扁,也是台湾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但1950年6月10日出生于台湾宜兰的陈菊则是个例外,只有高中学历的她是个“实战派”。在台湾一向以“人权斗士”自居的陈菊,高中毕业后开始投身反对国民党的政治运动,19岁起便担任“党外
“France 24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使命是激励人心的:用法国的眼光24小时不间断地看待国际时事,向世界传递法国的价值观。这些价值原则使France 24区别于竞争对手:突出世界的多元性,突出超出信息范畴的对抗和深层研究,以及这些多元性中的文化和生活艺术。”  2006年12月6日20点29分。法国首个全天24小时播报国际新闻的电视台France 24在巴黎开播。它由私营的法国电视一台(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