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的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生物课的课堂提问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高中生物教學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新课标对生物教学的要求,探讨优化课堂提问,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有效提问 探讨优化
所谓课堂教学提问,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等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我们人类头脑的侧面形象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人生在世,一定要勤于、善于提出问题。”可见,提问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互相交流的最重要最复杂的教学技能之一。通过提问,教师可以直接看到学生的反应,了解回答的质量,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启发,或追问,或纠正其错误,同时提问也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这种及时的、准确的、双向的教学技能能够检查学生已学的知识,并对新知进行教学反馈,也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自如调控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使师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说,有趣、有效的提问不但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的思维进程,从而推动教学进程,使沉闷乏味的课堂转变为活泼有趣的课堂。一个好的教学提问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的认知和情感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才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就以高中生物为例探讨一下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优化。
1.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1 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封闭式问题,也就是能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最常见的。而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封闭式的问题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状况了,相反地,我们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有效地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因为开放性问题能使教学更为新鲜而学生更有兴趣。例如在讲授恩吉尔曼实验时,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恩吉尔曼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结论是什么?这样的封闭式问题显然是激不起学生的探知欲望的。而如果问题设计如下:为什么水绵是合适的实验材料?恩吉尔曼是如何控制实验条件的?为了能使实验的结果更准确,这个实验还做了什么处理?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显然有趣多了。
1.2 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怕学生不懂,所提问题大多是一些记忆型的、理解型的问题,如:叶绿体中的色素分为哪几种?分别是什么颜色?主要吸收什么光?其实这样的问题难度比较低,高中生在课本上可以很容易地找出答案,自然就没什么兴趣去思考回答了。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应用型问题,比如:根据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总结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并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光合作用的?这样的应用型问题要求学生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情境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3 避免“满堂问”
新课改要求师生互动,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却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了“满堂问”的现象,即在课堂上人人参与提问,所提的问题大多较为简单,教师可以领着学生从教材中找寻到标准答案。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受益不多。它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在本质上与“满堂灌”是一致的,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生物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2.优化有效提问的方式
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但在这种教学方式中,不能总是仅有一个声音,也就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更应该让全体同学参与到教学当中,这就取决于教师能否遵循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进行有效地提问了。
2.1 生活化提问
生物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进行提问,能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更容易理解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也就更有兴趣去探知其中的奥秘。例如,在学习“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部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当你连续嗑盐渍的瓜子或吃太咸的食物时,你的口腔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解决?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饺子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看见有水分渗出,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的?蔫了的青菜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变化呢?等等。这些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勾起了学生的探知欲,自然而然地联系自己的经历去思考,并且根据课本的内容就可以很容易地回答了:会有干燥难受的感觉,因为口腔细胞失去水分,这时及时喝水可以缓解口渴;菜馅细胞失去水分,即水分的输出;菜叶又重新变得硬挺起来了,叶面伸展,即水分的输入,等等。
2.2 直接式提问
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教师可以直接提出问题,也就是直接问“是什么”、“有什么”等等这一类问题,它是教师进行叙述性谈话中的提问。一些概念式的教学内容常采用这样的提问方式。比如,在学到“细胞的分裂历程”时,对“什么是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等问题就可以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还发问。
2.3 引趣性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经常在新课开始时使用,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DNA分子复制”这一部分时,在进入新课学习前,教师可先设问:“你父亲是双眼皮,你也是双眼皮,为什么你和你的父亲如此相似呢?”“你是单眼皮的,你的同桌也是单眼皮的,你们两个存不存在一些血缘上的关系呢?”这样有趣的提问很容易就勾起了学生讨论的兴趣,找起答案来自然也积极多了。
2.4 比较提问
生物学中有一些概念和原理等非常容易混淆,对这些概念和原理进行比较,分别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掌握各个概念、原理的本质,以便更好的区分、归类和运用。例如:“无籽西瓜”与“无籽番茄”、“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光反应”与“暗反应”等有何异同?这样一做比较,学生自然觉得清晰多了。
2.5 连环式提问
连环式提问也就是通过抛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系统地理解所要教授的内容,这一方式经常在做课堂小结的时候用到。如在小结“X隐性遗传”时,可设计一系列问题:什么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哪些遗传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什么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为何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源来自于外婆家?为什么是交叉遗传?等等。这样,学生就能比较系统地回忆和掌握刚才所学的内容了。
总之,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认识课堂提问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手段,而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所教授的内容实际以及自己的教学特色,采用多种提问方式,设计一些能促进有效教学的问题,尽可能地引导更多的学生思考、参与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发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只有灵活地掌握这些技巧,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一位善问的教师。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有效提问 探讨优化
所谓课堂教学提问,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等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我们人类头脑的侧面形象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人生在世,一定要勤于、善于提出问题。”可见,提问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互相交流的最重要最复杂的教学技能之一。通过提问,教师可以直接看到学生的反应,了解回答的质量,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启发,或追问,或纠正其错误,同时提问也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这种及时的、准确的、双向的教学技能能够检查学生已学的知识,并对新知进行教学反馈,也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自如调控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使师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说,有趣、有效的提问不但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的思维进程,从而推动教学进程,使沉闷乏味的课堂转变为活泼有趣的课堂。一个好的教学提问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的认知和情感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才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就以高中生物为例探讨一下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优化。
1.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1 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封闭式问题,也就是能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最常见的。而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封闭式的问题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状况了,相反地,我们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有效地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因为开放性问题能使教学更为新鲜而学生更有兴趣。例如在讲授恩吉尔曼实验时,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恩吉尔曼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结论是什么?这样的封闭式问题显然是激不起学生的探知欲望的。而如果问题设计如下:为什么水绵是合适的实验材料?恩吉尔曼是如何控制实验条件的?为了能使实验的结果更准确,这个实验还做了什么处理?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显然有趣多了。
1.2 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怕学生不懂,所提问题大多是一些记忆型的、理解型的问题,如:叶绿体中的色素分为哪几种?分别是什么颜色?主要吸收什么光?其实这样的问题难度比较低,高中生在课本上可以很容易地找出答案,自然就没什么兴趣去思考回答了。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应用型问题,比如:根据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总结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并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光合作用的?这样的应用型问题要求学生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情境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3 避免“满堂问”
新课改要求师生互动,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却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了“满堂问”的现象,即在课堂上人人参与提问,所提的问题大多较为简单,教师可以领着学生从教材中找寻到标准答案。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受益不多。它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在本质上与“满堂灌”是一致的,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生物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2.优化有效提问的方式
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但在这种教学方式中,不能总是仅有一个声音,也就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更应该让全体同学参与到教学当中,这就取决于教师能否遵循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进行有效地提问了。
2.1 生活化提问
生物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进行提问,能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更容易理解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也就更有兴趣去探知其中的奥秘。例如,在学习“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部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当你连续嗑盐渍的瓜子或吃太咸的食物时,你的口腔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解决?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饺子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看见有水分渗出,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的?蔫了的青菜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变化呢?等等。这些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勾起了学生的探知欲,自然而然地联系自己的经历去思考,并且根据课本的内容就可以很容易地回答了:会有干燥难受的感觉,因为口腔细胞失去水分,这时及时喝水可以缓解口渴;菜馅细胞失去水分,即水分的输出;菜叶又重新变得硬挺起来了,叶面伸展,即水分的输入,等等。
2.2 直接式提问
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教师可以直接提出问题,也就是直接问“是什么”、“有什么”等等这一类问题,它是教师进行叙述性谈话中的提问。一些概念式的教学内容常采用这样的提问方式。比如,在学到“细胞的分裂历程”时,对“什么是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等问题就可以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还发问。
2.3 引趣性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经常在新课开始时使用,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DNA分子复制”这一部分时,在进入新课学习前,教师可先设问:“你父亲是双眼皮,你也是双眼皮,为什么你和你的父亲如此相似呢?”“你是单眼皮的,你的同桌也是单眼皮的,你们两个存不存在一些血缘上的关系呢?”这样有趣的提问很容易就勾起了学生讨论的兴趣,找起答案来自然也积极多了。
2.4 比较提问
生物学中有一些概念和原理等非常容易混淆,对这些概念和原理进行比较,分别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掌握各个概念、原理的本质,以便更好的区分、归类和运用。例如:“无籽西瓜”与“无籽番茄”、“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光反应”与“暗反应”等有何异同?这样一做比较,学生自然觉得清晰多了。
2.5 连环式提问
连环式提问也就是通过抛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系统地理解所要教授的内容,这一方式经常在做课堂小结的时候用到。如在小结“X隐性遗传”时,可设计一系列问题:什么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哪些遗传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什么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为何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源来自于外婆家?为什么是交叉遗传?等等。这样,学生就能比较系统地回忆和掌握刚才所学的内容了。
总之,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认识课堂提问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手段,而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所教授的内容实际以及自己的教学特色,采用多种提问方式,设计一些能促进有效教学的问题,尽可能地引导更多的学生思考、参与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发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只有灵活地掌握这些技巧,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一位善问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