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为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教学活动发生了全新的改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本文从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两方面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进行培养,并不断进行反思。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生物教学 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如果生物教师对传统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又自己对教学不做认真思考,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必然不会取得理想效果。以下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两方面着手,进行反思。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导课即一堂课的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开课,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新课的导入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导课激趣激疑,激活学生的“动情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采用问题探究型、关注“热点”型、直观形象型、活动快乐型、实验型和说课型等开课方式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振作学生精神,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样,在师生互动配合下,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把课前精心准备的相关教学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看书自学,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压抑、沉闷的情绪。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变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等,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作答,并相互修正,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又要启发学生进行聚合思维,同时还要赞赏学生的大胆见解,并及时指正,整个过程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讨论时的气氛,组织好课堂秩序。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将课堂训练引入竞争氛围,以不同方式让学生作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防止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防止养成思维隋性。
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场所是在教室,中学生物学教学绝大部分时间也在教室里,黑板粉笔,重复一年又一年。学生在教室里是死板板坐着,面对黑板,面对书本,单调地重复学生像笼中小鸟,我发现适当改变教学环境对活而有效课堂教学也起了很重要作用。并且在实践当中,根据教学需要大胆离开教室,更换教学场所。如实验室就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场所,那里有做各种实验的仪器设备,那里有用于课堂教学的各种模型、标本、教具,那里有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氛围,所以我有很多课是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上课,效果很好,学生可以动动手,培养操作能力,学生可动动眼,培养观察能力,学生也不是一直坐着,根据需要时站时坐。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1、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学习指导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高效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时,名词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词列出来,让学生在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較它们的异同点。例如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等。当学到“神经元”时教师可让学生取一节有节的树枝,那么枝节就可比喻为细胞体,较细的可看为树突,较粗的就可比喻为轴突。树皮就可理解为髓鞘,那么较粗的枝条和树皮合起来就“组成”了一条神经纤维。像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概括,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真正被接纳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深刻的领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学习了传染病知识后。我就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现流黄鼻涕和头昏的现象,请学生分析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把上述实际实际问题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师可行引导学生思考感冒属于哪一种传染病?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学生在这种经常性问题解决过程中,领略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
对知识的系统梳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系统规律,及时对知识进行梳理。如在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时,总结为操作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看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整个口诀易记而且实用)。在学习心脏的结构时,可启发学生结合实物或挂图将其总结为“四腔”“八管”(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各一条。肺静脉四条)“两瓣膜”(指房室瓣和动脉瓣两种)。而在学习人体“血液循环”时,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质可概括为:“左心动,右心静。肺相反,体相同”。这样学生懂得生物学“怎么学”、“学什么”。长期训练可培养自学的习惯。有利于形成学习创新能力。
三、小结
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教学的反思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实现自我发展,才能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生物教学 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如果生物教师对传统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又自己对教学不做认真思考,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必然不会取得理想效果。以下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两方面着手,进行反思。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导课即一堂课的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开课,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新课的导入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导课激趣激疑,激活学生的“动情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采用问题探究型、关注“热点”型、直观形象型、活动快乐型、实验型和说课型等开课方式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振作学生精神,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样,在师生互动配合下,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把课前精心准备的相关教学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看书自学,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压抑、沉闷的情绪。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变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等,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作答,并相互修正,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又要启发学生进行聚合思维,同时还要赞赏学生的大胆见解,并及时指正,整个过程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讨论时的气氛,组织好课堂秩序。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将课堂训练引入竞争氛围,以不同方式让学生作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防止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防止养成思维隋性。
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场所是在教室,中学生物学教学绝大部分时间也在教室里,黑板粉笔,重复一年又一年。学生在教室里是死板板坐着,面对黑板,面对书本,单调地重复学生像笼中小鸟,我发现适当改变教学环境对活而有效课堂教学也起了很重要作用。并且在实践当中,根据教学需要大胆离开教室,更换教学场所。如实验室就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场所,那里有做各种实验的仪器设备,那里有用于课堂教学的各种模型、标本、教具,那里有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氛围,所以我有很多课是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上课,效果很好,学生可以动动手,培养操作能力,学生可动动眼,培养观察能力,学生也不是一直坐着,根据需要时站时坐。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1、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学习指导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高效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时,名词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词列出来,让学生在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較它们的异同点。例如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等。当学到“神经元”时教师可让学生取一节有节的树枝,那么枝节就可比喻为细胞体,较细的可看为树突,较粗的就可比喻为轴突。树皮就可理解为髓鞘,那么较粗的枝条和树皮合起来就“组成”了一条神经纤维。像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概括,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真正被接纳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深刻的领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学习了传染病知识后。我就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现流黄鼻涕和头昏的现象,请学生分析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把上述实际实际问题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师可行引导学生思考感冒属于哪一种传染病?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学生在这种经常性问题解决过程中,领略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
对知识的系统梳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系统规律,及时对知识进行梳理。如在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时,总结为操作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看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整个口诀易记而且实用)。在学习心脏的结构时,可启发学生结合实物或挂图将其总结为“四腔”“八管”(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各一条。肺静脉四条)“两瓣膜”(指房室瓣和动脉瓣两种)。而在学习人体“血液循环”时,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质可概括为:“左心动,右心静。肺相反,体相同”。这样学生懂得生物学“怎么学”、“学什么”。长期训练可培养自学的习惯。有利于形成学习创新能力。
三、小结
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教学的反思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实现自我发展,才能提高生物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