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农村课改的困惑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h1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农村学校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执行新课改、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教师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少的困惑。
  教育理念模糊不清。教育理念是外延比较宽泛,能反映教育思维活动诸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主张、教育看法、教育认识、教育理性、教育信念、教育信条等),是教学活动的指针和价值取向,是教育教学的内核和灵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由于许多客观原因,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新的教育理念,有哪些基本内容,也不知道传统教育理念和现代理念的关系,要么完全抛弃传统教育理念而过分追求现代理念,或完全信赖传统教育理念而拒绝现代理念,要么对传统教育理念和现代理念等同视之而混淆不清。故尔,农村教师缺乏课改思想观念的引领,盲目“课改”,以致很少有成效或者走上歧途。
  师资素质参差不齐。师资严重匮乏、学科不配套等,是目前农村中小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有的学校,一名教师要给不同年级的几个班上课,“复式班”在不少地方存在,“中文教师”严重超编,而一些“小学科”教师奇缺,如音乐、体育、美术、历史、地理、生物等,就是数理化教师也很吃紧,某县直属初中只有4名物理老师。我作过一个《目前农村中小学领导、骨干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的调查,调查显示,这些教师的年龄偏大;目前农村中小学还有部分“民转公”教师,他们受专业教育的程度有限且年龄偏老,一部分教师很难适应课改;大学不包分配后,师范院校毕业的一部分老师与原来的同层次教师相比,知识功底明显欠缺,而他们大部分都在农村中小学;名校或者城镇学校“掐尖”行动也让农村中小学培养的不少优秀教师离开农村学校,让师资本来就很差的农村中小学雪上加霜。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要全面推进课改,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教学条件简陋。应该说,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的校园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校“三破一暗”状况得到明显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但由于经济的原因,学校目前的条件仍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两基”总体水平较低、突击式攻坚痕迹明显,很多学校只有教室和简易操场,缺乏足够的活动场地和设施;教学图书、资料以及辅助工具明显不足,有的学校只有一块三角板作为教师的通用作图工具,有的学校没有地球仪,很多学校没有字词典和音像资料;生活服务用房、食堂、厕所等设施较差,贵州省在校学生住宿率只有42%,不少学生因宿舍紧张而不得不睡“大通铺”或在校外租房,甚至只能长途走读,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亟待改善。电脑或先进教学设备的拥有量明显低于城镇,某县的一所直属中学也只有32台学生电脑,很多农村孩子从没见过电脑。
  教学方法陈旧。在贵州进行的“当前你认为最急需的培训是什么?”一项问卷调查中:师德修养32.8%,现代理论:55.3%,先进的教学方法:83.1%,学科知识:58.1%,新课程新教材:62.5%,科研论文撰写:35.4%,可见老师对更新教学方法的需求之高。农村教师就更不用说了。由于他们地处乡镇,信息闭塞,不能及时了解教育教学的新政策、新形势、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等;由于地域、经济、交通等原因,教育局或其它部门安排的培训,大多倾向于城镇教师,因此,农村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也比城镇教师少得多。乡镇开展的培训,时间短,受训老师最多只能知道几个概念或名称而已,根本不能掌握理论、更新理念、改进方法。开展校本教研或者教师自己探索改进教学的方法,因为受环境、理论的限制,时间慢,效果不明显。因此,他们基本采用“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作者单位:贵州桐梓县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分析了离子膜电解槽运行中的问题,介绍了预防措施。提出了要提高管理及操作水平、加强分析检测以确保装置稳定运行。
本文从回顾二语习得关于语言纠错的历程入手,剖析错误产生的根源,通过引用一个著名的语言纠错实验的结果和分析,探讨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所应用的纠错方式的不同而引起的纠错效率的
参考咨询服务政策是表达参考咨询服务内涵及限制的重要3-具,可以很好地引导参考咨询服务人员及时准确地根据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权威的答案,实现知识的最大化增值。文章对比分析
学困生,这是一个令学生、家长和教师都感到压抑的称呼。学困生,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瞬间形成。面对学困生,教师应当做些什么?  一、他们为什么成了学困生  学生的成绩可以分为三六九等,但学生不可以。大部分学生的智力情况大致相当,之所以在学习成绩上有了差距,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有的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有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贪玩、学习自学性差;也有的是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而且成为学困生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