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要关注学情与文体特征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20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改变写作教学备受批评的现状,长期以来,好多语文人在讨论构建写作知识序列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仍然莫衷一是。许多一线语文教师也认为,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差,是写作教学的随意性大,没有构建相应的写作知识序列造成的。实际上,写作知识细微而复杂,究竟以哪方面的知识为起点,一时很难有定论,就是有写作知识序列作为参考,学情基础无论如何都会存在差别,学生对写作知识的掌握也存在差异,所以应该把学情状况作为写作教学的逻辑起点,这相对来说较为合理。下面就以一次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为例,谈谈以学情为起点,关注文体特征的写作教学体会。
  在第一次议论文写作之前,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些议论文的基本要求、基本结构、论据的使用方式等,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基本结构,使用论据后一定要及时分析,回应观点等。在讲解这些写作知识时,辅之以例文,以求显得更为直观,使学生对所讲的写作知识更容易接受、理解与迁移,进而模仿和建构自己的作文模式。其次,应确定一个适合学生写的作文题,既能体现学生的思维深度,也要适合学生发挥,使他们有话可说,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作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的一个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总统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帶着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那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掘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或见闻吗?请以“石头与山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一单元是“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主要是学会分析,要写得深刻。本以为,在写作之前,讲授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学生就可以顺利地写好了,但是在批阅读作文时发现在文体特征、整体结构、论据使用和论据分析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大问题,深刻自然也就无从说起。有的学生不会概括、引述材料,提出观点,而是把原作文材料抄在作文中作为开头,或者利用原作文材料演绎林肯的故事,或把原作文材料作为论据使用;文中缺少论据,几乎是自说自话,或有论据而不加分析,或论据分析牵强附会等等。
  在笔者所教学的两个班里,每个班只有十多个人写的作文还有议论文特征。我仔细思考了一下这次写作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情把握不准,所选的作文例文也来自网络,虽然典型,但是内容、结构稍微复杂了一些,超出了学生已有的写作经验;二是写作本来就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议论文涉及因素较多,学生难免顾此失彼;三是理论与实践之间总是存在着距离,写作毕竟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把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也并非易事,因此多种原因造成了大多学生第一次写作的失败。
  但高二到了培养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时候了,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解决。为了让学生学会写作议论文,笔者决定让没有写好的学生把原来题目再写一次,学生也乐意接受。当然,重写一次不是单纯放任让学生自发认识自己作文的不足,然后自主纠偏,也不是简单重复再写一次,在第二次写作之前还是有进行教学指导的必要的。
  1.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就是要让学生读懂材料,明确这个题目要写什么,然后提炼出材料所包含的意思,也即作文的立意。我让学生思考,这则材料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得出以下结论: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想和做的问题
  实践的重要性
  尝试的意义
  行动的重要性
  不可夸大困难
  只要探索才可能达到目的
  成功需要勇气
  一般来说,记叙性的作文材料,有几个人物角色,就有几个可能立意的方向,当然,最重要的是整体理解材料的含意,从学生作文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审题立意问题不大。
  2.作文题目
  这次作文是话题作文,“石头与山头”只是讨论的话题,原则上不能作为作文的题目。这次作文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这个话题当成作文题目,几乎写成了命题作文的样式。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发现有些作文题目可以给学生命题提供启发和参考,以便学生写出新的作文题目:
  透过现象与本质
  学会尝试
  石头似山不是山
  没有尝试没有成功
  敢于尝试的人生更精彩
  成功需要勇气
  别把问题(困难)夸大
  挪开自己心中的石头
  勇气是成功的基础
  莫把石头作山头
  ……
  3.论据使用
  议论文是要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合理性,因而论据使用不可或缺,当立意、题目确定好以后,就要尽量联想与立意有关的典型事实材料作为论据。论据的使用,关系到作文的说服力及内容的充实。好多学生作文中没有典型事例作为论据,为了启发学生,让他们明白用论据证明是议论文的必要环节,我翻阅学生作文使用论据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下面这些,可为下次写作提供借鉴:
  贝多芬失明后继续作曲
  马云与淘宝网
  高斯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解出难题
  乔布斯与苹果公司
  爱迪生解决灯丝问题
  王进喜的事迹
  詹天佑与中国第一条铁路
  司马懿与诸葛亮的空城计
  作家张海迪的事迹
  迈克尔·乔丹进NBA球队   制造炸药的诺贝尔
  农民工出身的王宝强
  愚公移山的故事
  李白见老婆婆铁棒磨成针的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
  刘备三顾茅庐
  荀子劝学有关内容
  攀登珠穆朗玛峰
  麦哲伦环球航行
  《阿甘正传》中的阿甘
  台湾残疾画家谢坤山
  金鹰收视女神赵丽颖
  霍金的例子
  ……
  4.例文
  由于上次的例文内容、结构较为复杂,这次从学生作文中找了一篇相对简单的例文,便于学生学习。
  学会尝试
  高二(3)班 贾瑞婷
  一道数学题,看一眼之后,便认定自己不行,殊不知如果再看一眼,再多看一眼,说不定这道题就解决了。我们有时候就是因为太快否定自己,而不去尝试,错过了太多成功的可能。
  每年都会面临六月份的高考,众多的考生又有多少会一举成名,自然少不了那些失败的例子,每年都会有多少考生为了那一纸录取通知书而自暴自弃。对于这些,我能理解他们苦读十几年却名落孙山的失落,但不能理解他们落榜后的堕落,如果他们再给自己一个机会,再试一次,说不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啊!饥饿、寒冷、死亡,这些都是很难克服的困难,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直到长征胜利。就是因为做到了他人意想不到的事,就是因为敢做敢尝试,所以才会被人敬佩,才会被人认为是奇迹。
  霍金这个人,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他这样说自己,他还有大脑,还有手指可以在键盘上敲字,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实,我很清楚我们都有想要克服的困难,但是做与不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应该说,这篇作文内容并不复杂,手法也比较单一,作文篇幅也较短,结构也不是很圆满,但是议论文的特征还是比较明显,便于学生学习。这篇作文,可以让学生从同伴作文中学会一般议论文的基本写法。一是开头部分一定要简洁,概括地转述原作文材料,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如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二是议论文中举例子,不能像写记叙文一样,交待事件的来龙去脉,概括介绍与观点有关的部分就行了;三是举例证明之后,一定要及时分析评点,使论据和观点联系起来,这样结构清晰、紧凑;四是能对议论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再布置第二次作文,同时也对学生也进行了分层要求,一是第一次写合格的学生可以自由写作;二是接受能力较弱,实在不会写的学生可以利用上文提供的作文题目、论据及作文样式,进行组装即可,但一定要是议论文;三是有些学生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在受启发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从题目到内容都要有新气象,写出新意。
  按照题目鲜明、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分析有理和结构完整等标准进行要求,第二次的写作比较让人满意,两个班级作文达到中等程度以上的比率分别是81%和83%,有些学生作文中也出现了新的论据,如司马迁、曹雪芹、邓小平与改革开放、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发明火车机车的斯蒂芬孙等,但两个班还有十多个学生写作不合格,對他们采取面批的方式,让他们用同样的题目再进行第三次写作,直到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模式。实践证明,以学情为基础,采用升格或多次写作的形式,让学生彻底学会议论文写作方式,是一条可行的路子。当然,各类文体都有其自身特征,所以这种做法也适合其他文体的写作教学。
其他文献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散文家张岱的小品文代表作之一,其短小精悍,韵味悠长,历来深受人们喜爱。但文中有两处叙写似乎互相抵牾,前后矛盾,让很多细心的读者不得其解,感觉不可思议。具体表现为:文章前面叙述云“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明确交代是“独往”,即作者一人独自前往;而在下面的描写中,却云“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言其舟中有两三人,
一、当下初中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分析  初中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与同学、老师及父母之间的交往。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初中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主要有如下三点:  首先,师生关系有所削弱。初中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间,心理上的成长,让学生们不再视老师为“神”,对人对事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且在知识获取的渠道方面,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所以,老师与
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在塑造教师形象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内在的美和外表的美的统一——这是人的道德尊严的审美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外表上的美有其内在的道德根源”,即“由于其内在的精神而现出光华”。所以教师内在形象的塑造显得更为重要。每一位教师都应当高度重视自我形象的塑造,使之成为美的化身而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  1983年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出版了他的《智能结构》一书。由智能结构
9月13日,《南方周末》为此前钱理群先生宣布“告别教育”做了很大版面的文章。这里的教育应该是“中学教育”,说得小一点是“中学语文教育”,说得大一点是“中学人文教育”。估计钱先生十五年试水中学语文教育之后“失意的凯旋”会在中学语文教师中引起很大反响。应该说,中学教育不只是语文教育存在问题,哪怕不唱高调,不谈体制那些“肉食者谋之”宏大的事,就我看,比如“奥数”就没问题吗?比如艺术教育就没问题吗?比如历
一、开篇反复,引燃情感  阿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读初中时一见此言,我立马便被它吸引了,并且瞬即背诵了下来。回过头来寻找缘由,才发现是因为朱自清在这里绘下了一个翘首期盼春的来临的孩子。他一边踮起脚,一边用手遮住眼不断地眺望着——这离不开文字运用的反复手法。在他的期盼里,我们先是感受到了春风的抚摸,再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再看到了春迈开脚步向我们走来——这离不开文字的选择,“来”
[摘 要:“东”“西”起初是两个方位词,后来却结合在一起泛指各种事物。对于其中缘由,各种说法不一。本文论述了“东西”的成词;自从“东西”组成词使用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的词义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由最初的表示方位到后来慢慢发展成泛指各种抽象或具体的事物,再到后来的特指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欢的感情)。  关键词:“东西”;成词;意义演变]  “东西”一词是现在汉语常用词之一。“东”“西”原本是两个单
江苏省第十二届“蓝天杯”初中语文、数学、英语会课活动在徐州市新沂钟吾中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并参与会课。  钟吾中学始建于2002年,共有61个班,学生3328人,教师251人。通过2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此次活动中,有来自全省各市的67位优秀教师参与比赛。其中语文参赛教师25人,分成三组赛课,我分在第二组,共有8名教师同台竞技。其中八年级《阿里山纪行》3节,九年级《与朱元思书》5节。我上
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诗歌是语文教学中最难教的。它偏重于抒情言志,情绪与感情是它的基础。与其他体裁不同,诗歌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当如何如何,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形中给教师的“讲”课增加了难度。为了将“意会”之意弄清道明,许多教师殚精竭虑,多方推敲、挖掘,结果却是想讲的似乎有千言万语,可真正说清楚却并不容易,于是乎,只能来个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学生们往往也就囫囵吞枣,观其大略而已。  优秀的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得到应用普及,在网络时代,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本文对网络时代利用互联网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探讨网络时代完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网络时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网络的普及,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关系,学校和家庭都应正视心理
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网络有着无穷的魅力,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世界”在初中生的眼中不再像以前那样局限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在网络环境下,他们看到了更为广阔多姿的奇光异彩,领略到了更为新颖丰富的空间。课堂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再也不会仅仅停留在这样的画面:一个老师站在一群孩子面前,手中拿着一本书和一支粉笔,背对着一块黑板。于是,“慕课”“翻转课堂”“微课”这样的新词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它们凭借其“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