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市长安区有耕地7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61.3万亩,玉米种植面积57.9万亩,是一个农业大区,在现有耕地面积上要想生产出优质、高效的粮食,就要把农业机械与农艺很好的结合,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者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研究和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探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措施等以其获得具有实用价值的理论和方法。2011年我站在黄良立元村建立了连片48亩的保护性耕作示范田。通过具体试验,积极探索适应本地区优质、高效、丰产丰收、低耗的种植模式,掌握一手材料,积累经验,为我区保护性耕作奠定技术基础。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集沃土、节水、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于一体的耕作模式。实施保护性耕作,其宗旨是以提高本地自然资源和利用率。以高效持续利用有限降水资源,提高土壤地力和改善保护环境为核心。在创新发展保护性耕作的过程中,依据本地的自然、经济等特点,不断发展和完善适合本地条件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形成一整套适合当地条件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即把先进成熟的单项农机增产技术科学地组合配套,形成综合机械化增产技术措施。
一、技术模式
我们在保护性耕作实施中主要采取的四种技术模式有:
小麦犁+旋耕播种(传统模式)小麦带状旋耕播种
小麦免耕硬茬播种 小麦灭茬旋耕覆盖播种
在示范播种中坚持统一施肥播种,统一肥力测配标准,统一土壤消毒,统一供种,统一播期和播量,通过对生长过程中各个关键时期深入田间进行调查,现将四种技术模式对比情况见下表:
二、项目实施效果
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增强了田间蓄水能力,有效减少了水分挥发,保墒作用和抗旱能力远高于其它耕作方式,不焚烧秸秆,采取秸秆覆盖,既能禁止焚烧秸秆,减少大气污染,又能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减少作业环节,抢时播种,增加产量。
三、存在问题及经验总结
1.在作业过程中,带状旋播机有时会发生拥堵的现象。
2.硬茬播种虽然出苗率和蓄水效果相对较好,但与传统的耕作方式发生了冲突,对土壤不进行深翻松,不便在田间起垄,进行灌溉。
3.由于新技术、新机具开始推广,人们对此认识还比较肤浅,对购机户来说,机具价格还是有点高,不敢轻易尝试,希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使农民在尝试实践中进一步扩大推广,以点带面,起到辐射作用。
总之,发展保护性耕作是治理农田扬尘,防治农田风蚀和水蚀的重要措施,是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是防治秸秆焚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使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在发展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集沃土、节水、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于一体的耕作模式。实施保护性耕作,其宗旨是以提高本地自然资源和利用率。以高效持续利用有限降水资源,提高土壤地力和改善保护环境为核心。在创新发展保护性耕作的过程中,依据本地的自然、经济等特点,不断发展和完善适合本地条件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形成一整套适合当地条件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即把先进成熟的单项农机增产技术科学地组合配套,形成综合机械化增产技术措施。
一、技术模式
我们在保护性耕作实施中主要采取的四种技术模式有:
小麦犁+旋耕播种(传统模式)小麦带状旋耕播种
小麦免耕硬茬播种 小麦灭茬旋耕覆盖播种
在示范播种中坚持统一施肥播种,统一肥力测配标准,统一土壤消毒,统一供种,统一播期和播量,通过对生长过程中各个关键时期深入田间进行调查,现将四种技术模式对比情况见下表:
二、项目实施效果
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增强了田间蓄水能力,有效减少了水分挥发,保墒作用和抗旱能力远高于其它耕作方式,不焚烧秸秆,采取秸秆覆盖,既能禁止焚烧秸秆,减少大气污染,又能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减少作业环节,抢时播种,增加产量。
三、存在问题及经验总结
1.在作业过程中,带状旋播机有时会发生拥堵的现象。
2.硬茬播种虽然出苗率和蓄水效果相对较好,但与传统的耕作方式发生了冲突,对土壤不进行深翻松,不便在田间起垄,进行灌溉。
3.由于新技术、新机具开始推广,人们对此认识还比较肤浅,对购机户来说,机具价格还是有点高,不敢轻易尝试,希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使农民在尝试实践中进一步扩大推广,以点带面,起到辐射作用。
总之,发展保护性耕作是治理农田扬尘,防治农田风蚀和水蚀的重要措施,是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是防治秸秆焚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使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在发展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