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情感教育”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教师的目光不再停留在学生如何学,而已开始探究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过程,探讨情感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在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情感,是我们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初中物理情感教育的内涵
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是指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同时对教师提出要求: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乐于他人合作,塑造健康向上的品格。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有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着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寓情感教育于物理课堂教学中。
(一)因材施教,树立学习信心。
传统的物理教学以教学为中心,视学生为知识容器,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一刀切、满堂灌”的方法,这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教师只顾自己教,较少顾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交流和个性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听、记、背、练,下了课便迅速遗忘。因此,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会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为什么有的学生会“百教不会”,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原因就在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物理教学观念要变,教学方法要变。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二)课余“闲聊”,产生亲近感。
教师在课余的休息时间里有意识地去了解、接近学生,并能经常参加他们的活动,放下架子,把自己融入学生中间,成为他们的大朋友,诚恳地交流各自对物理学习的看法,倾听学生学习的苦恼、烦恼,甚至可以把自己切身的学习、生活体验告诉他们,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敞开心扉,敢想,敢问,消除学生对老师一贯以来形成的距离感,从而不畏惧物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三)营造乐学氛围,体验愉悦感。
1.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除作为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形成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础。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学习氛围要民主化,让学生畅所欲言,讲错了也没关系。
教师必须具有表情达意的才能,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亲切自然的示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幽默活泼的话语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全身心投入,会将学生带入自觉忘我的学习境地。
2.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制作不同的教具和道具、图像和幻灯片,以最佳的情景、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配合默契,关系和谐。教师“教”得得当、灵活,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师生之间教与学信息交流、反馈及时,讨论学习气氛浓厚,课堂充满了师生共同努力、获取新知识的兴奋与喜悦。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没有旁观者,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勤奋努力,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能够围绕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津津有味。学生的新知识是与强烈的兴奋情绪感受交织在一起而获得的。这种情绪下所获取的是最有价值的活的知识,它不易被遗忘,这要比靠死记硬背而记住僵化的知识在效果上要好很多。
4.“小组合作”是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最好的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是指全员的有效参与、优势互补、功能整合,而不是数量的简单相加。一般做法是,将年级或班级学生按其学力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及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小组(每小组3—6人)。在合作小组内每个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而且要通过互助实现小组整体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在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物理实验可以小组合作,课堂讨论、解决难题也可以小组合作。
四、开展物理活动课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情感的有效途径
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极为密切,从学以致用角度考虑,我们在活动课中安排自制“太阳能集热器”、“水位自动报警器”、“火警自动报警器”、“电铃”、“直流电动机”等内容,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发电站、工厂。应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在知识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作为学科教学的补充延伸,既能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又能使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得到锻炼,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从我校开展活动课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中考成绩看:不论是平均分还是合格率、优秀率都在全区前列,同时也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有提高。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实验稿).2001.7.
[2]袁金华.课堂教学论,1996.12.
一、初中物理情感教育的内涵
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是指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同时对教师提出要求: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乐于他人合作,塑造健康向上的品格。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有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着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寓情感教育于物理课堂教学中。
(一)因材施教,树立学习信心。
传统的物理教学以教学为中心,视学生为知识容器,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一刀切、满堂灌”的方法,这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教师只顾自己教,较少顾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交流和个性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听、记、背、练,下了课便迅速遗忘。因此,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会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为什么有的学生会“百教不会”,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原因就在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物理教学观念要变,教学方法要变。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二)课余“闲聊”,产生亲近感。
教师在课余的休息时间里有意识地去了解、接近学生,并能经常参加他们的活动,放下架子,把自己融入学生中间,成为他们的大朋友,诚恳地交流各自对物理学习的看法,倾听学生学习的苦恼、烦恼,甚至可以把自己切身的学习、生活体验告诉他们,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敞开心扉,敢想,敢问,消除学生对老师一贯以来形成的距离感,从而不畏惧物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三)营造乐学氛围,体验愉悦感。
1.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除作为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形成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础。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学习氛围要民主化,让学生畅所欲言,讲错了也没关系。
教师必须具有表情达意的才能,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亲切自然的示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幽默活泼的话语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全身心投入,会将学生带入自觉忘我的学习境地。
2.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制作不同的教具和道具、图像和幻灯片,以最佳的情景、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配合默契,关系和谐。教师“教”得得当、灵活,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师生之间教与学信息交流、反馈及时,讨论学习气氛浓厚,课堂充满了师生共同努力、获取新知识的兴奋与喜悦。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没有旁观者,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勤奋努力,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能够围绕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津津有味。学生的新知识是与强烈的兴奋情绪感受交织在一起而获得的。这种情绪下所获取的是最有价值的活的知识,它不易被遗忘,这要比靠死记硬背而记住僵化的知识在效果上要好很多。
4.“小组合作”是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最好的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是指全员的有效参与、优势互补、功能整合,而不是数量的简单相加。一般做法是,将年级或班级学生按其学力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及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小组(每小组3—6人)。在合作小组内每个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而且要通过互助实现小组整体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在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物理实验可以小组合作,课堂讨论、解决难题也可以小组合作。
四、开展物理活动课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情感的有效途径
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极为密切,从学以致用角度考虑,我们在活动课中安排自制“太阳能集热器”、“水位自动报警器”、“火警自动报警器”、“电铃”、“直流电动机”等内容,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发电站、工厂。应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在知识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作为学科教学的补充延伸,既能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又能使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得到锻炼,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从我校开展活动课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中考成绩看:不论是平均分还是合格率、优秀率都在全区前列,同时也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有提高。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实验稿).2001.7.
[2]袁金华.课堂教学论,19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