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汉语热的升温,越来越多的非汉语母语者来华学习汉语。本文主要以高校留学生为分析对象,浅析他们在课外和课堂中出现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并给予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应对策略
一、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实力的提高,使得全球刮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汉语作为非汉语母语者学习的第二语言,大多数人选择在目的语国家进行学习,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大批的非汉语母语者来华学习,在这些来华人员中以高校留学生为主。来华之后,一方面对新的环境很多留学生都不是很适应,另一方面由于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差异等产生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造成双方的误解,由此也闹出了不少误会引起从事跨文化交际的工作者的关注。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它有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笔者从留学生的课外和课堂两方面来看他们的跨文化交际遇到的障碍,浅析造成交际失败的原因并由此给予相应的策略。
二、留学生课堂上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及应对策略
价值观是研究跨文化交际的核心,由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价值观也是不同的,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人们习惯于以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对方,在跨文化交际中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文化定势。“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形态丰富多彩,任何文化都表现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象征符号系统,某一个特定文化群体中的成员都具有一种整体式的文化取向,这种文化取向通称为文化定势。”【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用自己的文化取向进行教学,较少考虑到留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留学生他们自身对于中国文化的歧义容忍度。歧义容忍度(ToleranceofAmbiguity),也叫模糊容忍度。Norton(1975)认为歧义来自8种信息,即多重的、模糊的、片断或不完整的、大概的、未经组织的、不一致或相反相抵触的、不确定的、语义不清楚的信息。歧义不容忍带来的潜在威胁可能会引起人面对模糊不清的事物或信息时寻求黑白分明的解决方法(FrenkelBrunswik,1949)。【2】张全生和刘欢针对中亚的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歧义容忍度的影响做了调查,调查对象的官方语言是俄语。他们对中亚留学生汉字学习效果进行了两部分的调查:一是汉字意义识别的能力,二是汉字书写能力的测试。调查发现,学习者歧义容忍度的高低与汉字识别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如果学习者的对于别国文化的歧义容忍度高的话,他的汉字辨别能力也高,反之,如果学习者的歧义容忍度低的话那么该学习者的汉字辨别能力就低。调查还发现歧义容忍度高的学习者汉字书写的偏误率比歧义容忍度低的学习者的汉字书写偏误率要高。也就是说歧义容忍度高的学习者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对于汉字的微小差别不够重视,忽略它的差别。而歧义容忍度低的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注意了汉字之间的微小差别而正确率高。对于这样不同的个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和强化,提高他们识字的辨别能力和识字的数量。
在跨文化教學过程中应该多加入一些案例进行语境教学。这种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作为设计者和激励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境活动,它分为课上的显性活动和课下的隐性辅助活动。教师实施方向引导和合理操控,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情景的融入促进交际的成功。“案例教学法突出认知主体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既外显于形式和实践的结合,同时也内化于语言习得的知识建构主义理论。”【3】杨惠英认为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的客观适存性和理论适存性,这种教学法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了起来也适合文化教学的理念。她以一个学年为周期,以西部“985/211”工程高校的部分本科二年级学生320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阶段式的实践操作和连续性的追踪调查,实证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在教学研究和实践操作上的可行性和教学价值。通过调查发现调查对象对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在整体效果上持认可的态度。
对于来华的留学生开设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可以促进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张春燕认为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独立的應用性学科,自成体系,有其相应的理论框架,旨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的交际行为、交际规律和交际过程所产生种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达到有效交际的技巧。【4】她认为在跨文化交际学开设时要将教学对象区分开来,分别授课。她主张将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分班来讲授,讲授的同时侧重点也不相同。对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偏重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而对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偏重于外国文化的介绍。这样,侧重学生不同的跨文化盲点就可以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减少跨文化障碍,促进垮文交际的顺利进行。
三、留学生在课外的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不仅仅表现在语言上,还表现在非语言交际中。非语言交际就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和服饰等等方面。由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不同,受双方文化的不同出现文化冲突。留学生来华之后在课外受到的文化冲击更大,包括在学校管理、生活购物、当地文化习俗等方面,其中留学生管理方面问题较为突出。“中国式文化造就了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中国式的管理忽视个人能力的发展,属于重人情的非理性管理,缺乏独立性和灵活性。如果用这样的方法来管理留学生,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并影响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当管理者与留学生所要求的管理方式不适应时便会产生裂痕,留学生会因为双方难以达成共识而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双方在相处过程中的不和谐。”【5】中国文化一向中注重集体主义,讲究人际关系拉好人脉重人情,而西方推崇的是个人主义,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因此,对于留学生的课外管理方面,一方面不能采取过度宽容或者回避解决的态度,而是在尊重彼此文化的前提下,按照学校的原则处理;另一面管理部门要对管理对象的精神文化有所了解,减少文化冲突,这样更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展开。
四、结语
对于课堂内外留学生的跨文交际障碍是来自多方面的,如价值观念的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歧义容忍度不同和跨文化交际学侧重内容不同等方面。对于课外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这里主要浅析了课外管理方面的交际障碍,这种交际障碍来自管理者以及留学生对双方文化的不了解而造成交际失败。来华留学生在中国所遇到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我们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不了解。总之,只有在双方理解彼此文化的前提下才能促进平和、顺畅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蔡绿.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定势及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应对策略[J].黑河学院学报,2013,3.
[2]张全生,刘欢.歧义容忍度对中亚留学生汉字学习效果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1.
[3]杨惠英.基于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的教学改革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6.
[4]张春燕.关于“跨文化交际学"课程设计的探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7.
[5]王悦欣.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管理的问题与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6.
【关键词】:高校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应对策略
一、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实力的提高,使得全球刮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汉语作为非汉语母语者学习的第二语言,大多数人选择在目的语国家进行学习,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大批的非汉语母语者来华学习,在这些来华人员中以高校留学生为主。来华之后,一方面对新的环境很多留学生都不是很适应,另一方面由于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差异等产生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造成双方的误解,由此也闹出了不少误会引起从事跨文化交际的工作者的关注。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它有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笔者从留学生的课外和课堂两方面来看他们的跨文化交际遇到的障碍,浅析造成交际失败的原因并由此给予相应的策略。
二、留学生课堂上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及应对策略
价值观是研究跨文化交际的核心,由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价值观也是不同的,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人们习惯于以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对方,在跨文化交际中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文化定势。“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形态丰富多彩,任何文化都表现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象征符号系统,某一个特定文化群体中的成员都具有一种整体式的文化取向,这种文化取向通称为文化定势。”【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用自己的文化取向进行教学,较少考虑到留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留学生他们自身对于中国文化的歧义容忍度。歧义容忍度(ToleranceofAmbiguity),也叫模糊容忍度。Norton(1975)认为歧义来自8种信息,即多重的、模糊的、片断或不完整的、大概的、未经组织的、不一致或相反相抵触的、不确定的、语义不清楚的信息。歧义不容忍带来的潜在威胁可能会引起人面对模糊不清的事物或信息时寻求黑白分明的解决方法(FrenkelBrunswik,1949)。【2】张全生和刘欢针对中亚的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歧义容忍度的影响做了调查,调查对象的官方语言是俄语。他们对中亚留学生汉字学习效果进行了两部分的调查:一是汉字意义识别的能力,二是汉字书写能力的测试。调查发现,学习者歧义容忍度的高低与汉字识别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如果学习者的对于别国文化的歧义容忍度高的话,他的汉字辨别能力也高,反之,如果学习者的歧义容忍度低的话那么该学习者的汉字辨别能力就低。调查还发现歧义容忍度高的学习者汉字书写的偏误率比歧义容忍度低的学习者的汉字书写偏误率要高。也就是说歧义容忍度高的学习者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对于汉字的微小差别不够重视,忽略它的差别。而歧义容忍度低的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注意了汉字之间的微小差别而正确率高。对于这样不同的个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和强化,提高他们识字的辨别能力和识字的数量。
在跨文化教學过程中应该多加入一些案例进行语境教学。这种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作为设计者和激励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境活动,它分为课上的显性活动和课下的隐性辅助活动。教师实施方向引导和合理操控,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情景的融入促进交际的成功。“案例教学法突出认知主体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既外显于形式和实践的结合,同时也内化于语言习得的知识建构主义理论。”【3】杨惠英认为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的客观适存性和理论适存性,这种教学法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了起来也适合文化教学的理念。她以一个学年为周期,以西部“985/211”工程高校的部分本科二年级学生320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阶段式的实践操作和连续性的追踪调查,实证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在教学研究和实践操作上的可行性和教学价值。通过调查发现调查对象对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在整体效果上持认可的态度。
对于来华的留学生开设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可以促进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张春燕认为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独立的應用性学科,自成体系,有其相应的理论框架,旨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的交际行为、交际规律和交际过程所产生种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达到有效交际的技巧。【4】她认为在跨文化交际学开设时要将教学对象区分开来,分别授课。她主张将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分班来讲授,讲授的同时侧重点也不相同。对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偏重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而对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偏重于外国文化的介绍。这样,侧重学生不同的跨文化盲点就可以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减少跨文化障碍,促进垮文交际的顺利进行。
三、留学生在课外的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不仅仅表现在语言上,还表现在非语言交际中。非语言交际就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和服饰等等方面。由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不同,受双方文化的不同出现文化冲突。留学生来华之后在课外受到的文化冲击更大,包括在学校管理、生活购物、当地文化习俗等方面,其中留学生管理方面问题较为突出。“中国式文化造就了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中国式的管理忽视个人能力的发展,属于重人情的非理性管理,缺乏独立性和灵活性。如果用这样的方法来管理留学生,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并影响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当管理者与留学生所要求的管理方式不适应时便会产生裂痕,留学生会因为双方难以达成共识而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双方在相处过程中的不和谐。”【5】中国文化一向中注重集体主义,讲究人际关系拉好人脉重人情,而西方推崇的是个人主义,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因此,对于留学生的课外管理方面,一方面不能采取过度宽容或者回避解决的态度,而是在尊重彼此文化的前提下,按照学校的原则处理;另一面管理部门要对管理对象的精神文化有所了解,减少文化冲突,这样更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展开。
四、结语
对于课堂内外留学生的跨文交际障碍是来自多方面的,如价值观念的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歧义容忍度不同和跨文化交际学侧重内容不同等方面。对于课外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这里主要浅析了课外管理方面的交际障碍,这种交际障碍来自管理者以及留学生对双方文化的不了解而造成交际失败。来华留学生在中国所遇到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我们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不了解。总之,只有在双方理解彼此文化的前提下才能促进平和、顺畅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蔡绿.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定势及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应对策略[J].黑河学院学报,2013,3.
[2]张全生,刘欢.歧义容忍度对中亚留学生汉字学习效果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1.
[3]杨惠英.基于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的教学改革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6.
[4]张春燕.关于“跨文化交际学"课程设计的探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7.
[5]王悦欣.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管理的问题与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