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师应该尽早、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减”去负性的心态。
第一,减“专制”。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与影响,教师总会不由自主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
课堂教学效果的不同正是作为课堂领导者的教师,以其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领导”的结果。所以,以民主的教育理念来“领导”学生是增效的一大前提。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集体作用,采用民主方式讨论问题,虚心听取学生意见,绝不以权威压制或滥施惩罚,更不能不负责任地放任自流,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做到师生间的平等。
第二,减“一视同仁”。教师因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大,教师对于讲台下的学生往往都是“一视同仁”,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去管有的学生会“吃不饱”,而有的学生会“吃不掉”。这就可能会导致:成绩好的学生不屑于课堂,不屑于教师的讲解;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懂的越来越多,积压的结果就是他们放弃课堂。无论怎样这都会给学生增加负担与压力。
减负就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而这样就需要教师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把握课堂,根据学生不同的反应与能力,为其制定符合其特性的家庭作业,让学生都能去完成。甚至在考试的时候,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试卷,让学生在真实的检测到自己的学业水平的同时,增强信心,充满希望。
第三,减“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在减负增效的要求之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显现出了它的弊端。虽然它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转变教学方式,重新调整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一要以学为主,教学的出发点是教会学生学,为此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要先学后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的掌控权应由教师转移至学生。设置课前预习、课中自学和学后反思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教学过程,实施启发式教学。三要以学改教。基于学生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创设情境,增强互动,在互动中得到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第四,减“结果关注”。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之下,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自己,都关注分数。如何让学生从分数的压力中走出来?教师应该首先应该从分数中跳出来,去挖掘学生在过程中的改变与亮点,将结果关注转变为过程发展。可以是学习成绩的提高,可以是学习习惯的改变,甚至是学习态度的好转。将结果性评价转变过程性评价,将单一标准评价转为多元评价,这样更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需要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强的元学习能力。那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心态应该有着怎么样的转变呢?
第一,加“学习动机”。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是决定学习结果的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而内部动机又是推动活动的决定性力量。让学生能把学习转变为自身的需求,从而发挥主体意识的能动作用,让自己真正地转变学习观念,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首先,学生要确认学习的价值。要意识到这个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中知识的必要性,要明确这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而只有努力充实自己,才可能在踏入这个社会时,更有力量。
其次,学生要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应该是主动积极的,而不是被动消极的;是学习的主体,而不仅仅是客体;是演员,而不是观众;是学习的主宰,而不是学习的奴仆……从而才可以大胆主导自己的学习。
第二,加“自信心”。积极、乐观的情绪化情感体验支持着一个人的成功。正如有的学者指出,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一个对自己完全丧失信心的人,怎么可能还会有期望,有干劲。每一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与进步。用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的方法,来增强自己的信心。坚信我能行,才是真的行。
第三,加“自我调节能力”。有研究表明,情绪是影响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大杀手。在消极情绪的控制之下,还可以增效吗?所以学生应该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敢于面对挫折,正确面对挫折。第一,善于积极的自我暗示。经常对自己说“我很好,我很棒!”第二,培养乐观精神,比如两个人看到一瓶牛奶打倒后还剩半瓶,悲观的人说:“哎,只剩下半瓶了。”乐观的人则说:“不错,还有半瓶呢?”而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努力成为后面那个人。第三,宣泄法。把压抑在心中的愤怒和不快用写日记、哭、倾诉、运动等方式倾吐出来。
第四,加“人际交往”。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在于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意志,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减负增效之后,多余的时间可以由学生来支配,可以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可以和同学一起组织活动等等,这样就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接触,师生之间的接触。这时,培养自身人际交往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一个良性友好的人际氛围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效催化剂。
师生努力做好各自心态的“减”与“加”,才可能以一个积极、乐观、包容、坚强的心态来应对减负增效背景下产生的各种问题与挫折,才可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正确诠释减负增效。
第一,减“专制”。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与影响,教师总会不由自主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
课堂教学效果的不同正是作为课堂领导者的教师,以其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领导”的结果。所以,以民主的教育理念来“领导”学生是增效的一大前提。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集体作用,采用民主方式讨论问题,虚心听取学生意见,绝不以权威压制或滥施惩罚,更不能不负责任地放任自流,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做到师生间的平等。
第二,减“一视同仁”。教师因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大,教师对于讲台下的学生往往都是“一视同仁”,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去管有的学生会“吃不饱”,而有的学生会“吃不掉”。这就可能会导致:成绩好的学生不屑于课堂,不屑于教师的讲解;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懂的越来越多,积压的结果就是他们放弃课堂。无论怎样这都会给学生增加负担与压力。
减负就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而这样就需要教师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把握课堂,根据学生不同的反应与能力,为其制定符合其特性的家庭作业,让学生都能去完成。甚至在考试的时候,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试卷,让学生在真实的检测到自己的学业水平的同时,增强信心,充满希望。
第三,减“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在减负增效的要求之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显现出了它的弊端。虽然它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转变教学方式,重新调整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一要以学为主,教学的出发点是教会学生学,为此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要先学后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的掌控权应由教师转移至学生。设置课前预习、课中自学和学后反思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教学过程,实施启发式教学。三要以学改教。基于学生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创设情境,增强互动,在互动中得到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第四,减“结果关注”。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之下,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自己,都关注分数。如何让学生从分数的压力中走出来?教师应该首先应该从分数中跳出来,去挖掘学生在过程中的改变与亮点,将结果关注转变为过程发展。可以是学习成绩的提高,可以是学习习惯的改变,甚至是学习态度的好转。将结果性评价转变过程性评价,将单一标准评价转为多元评价,这样更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需要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强的元学习能力。那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心态应该有着怎么样的转变呢?
第一,加“学习动机”。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是决定学习结果的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而内部动机又是推动活动的决定性力量。让学生能把学习转变为自身的需求,从而发挥主体意识的能动作用,让自己真正地转变学习观念,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首先,学生要确认学习的价值。要意识到这个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中知识的必要性,要明确这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而只有努力充实自己,才可能在踏入这个社会时,更有力量。
其次,学生要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应该是主动积极的,而不是被动消极的;是学习的主体,而不仅仅是客体;是演员,而不是观众;是学习的主宰,而不是学习的奴仆……从而才可以大胆主导自己的学习。
第二,加“自信心”。积极、乐观的情绪化情感体验支持着一个人的成功。正如有的学者指出,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一个对自己完全丧失信心的人,怎么可能还会有期望,有干劲。每一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与进步。用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的方法,来增强自己的信心。坚信我能行,才是真的行。
第三,加“自我调节能力”。有研究表明,情绪是影响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大杀手。在消极情绪的控制之下,还可以增效吗?所以学生应该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敢于面对挫折,正确面对挫折。第一,善于积极的自我暗示。经常对自己说“我很好,我很棒!”第二,培养乐观精神,比如两个人看到一瓶牛奶打倒后还剩半瓶,悲观的人说:“哎,只剩下半瓶了。”乐观的人则说:“不错,还有半瓶呢?”而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努力成为后面那个人。第三,宣泄法。把压抑在心中的愤怒和不快用写日记、哭、倾诉、运动等方式倾吐出来。
第四,加“人际交往”。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在于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意志,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减负增效之后,多余的时间可以由学生来支配,可以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可以和同学一起组织活动等等,这样就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接触,师生之间的接触。这时,培养自身人际交往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一个良性友好的人际氛围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效催化剂。
师生努力做好各自心态的“减”与“加”,才可能以一个积极、乐观、包容、坚强的心态来应对减负增效背景下产生的各种问题与挫折,才可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正确诠释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