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jq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课堂上老师应多创造机会,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引入生活的活水,让学生“乐”中学
  数学虽然抽象,但它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我们的数学课却缺少生活气息,有的简直是枯燥乏味,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过于抽象概括,过于典型规范。
  记得有一次学完三步应用题,有一个学生说他听不懂,他的练习题却全做对了,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但我一看例题就能写出这几道题的答案。”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反思,我的数学课竟然在教学生做“八股文”。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我们教师科学地处理教材,从生活实际入手讲数学,把教学内容还原成现实生活。
  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从商店门口的八折优惠广告牌讲起,再介绍公园买团体票如何优惠,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高涨。
  又如在学习“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我以学生的居住情况为例,让学生统计出结果,再用统计图、统计表表示出来。学生既感兴趣,有了解了班级情况,还有了集体归属感。这样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就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把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
  二、留有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猜”中学
  课堂上,应减少教师的讲解,放手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空间。经常看到一些课堂上人人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似乎教学进行得很顺利。其实有时这证明教师提问过详、过细,落后于学生的思维,学生不加思索就脱口而出,并且知道一定正确。这时就需要教师灵活应变,设计或增加一些有深度、有广度的内容来拓展学生的思维。
  如在探讨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后,我拿出一块不规则的橡皮泥问:“它的体积是多少?”有些同学会用切、压等方法把它变成长方体、正方体来计算。我再问:“如果不改变它的形状怎么计算?”充分讨论后,我拿出盛满水的玻璃缸让学生演示。
  又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时,我出示了一个被遮盖往只露出一个锐角的梯形问学生:“你觉得这里画了一个什么图?”学生顿时兴致勃勃,有的说画了一个三角形,有的说画了一个锐角三角形,有的说画了一个梯形,有的说画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此时一学生按捺不住地喊出来:“不一定。”我问:“你的意思是?”学生说:“我认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有可能。”“为什么这么想呢?”我问。学生说:“这里露出了一个锐角,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有锐角的,所以是不能确定。”此时其他学生都心悦诚服,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了,以积极的求知状态进入新课学习,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三、以言语促思考,让学生“问”中学
  学贵有疑,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将自己置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更能激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知识。
  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大胆采用了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自学,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自学后提出了以下问题:
  1.直径和半径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在同一圆里直径和半径都相等呢?
  3.直径和半径是什么关系?
  4.怎样画圆?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经过思索提出的,也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虽然在课的开始表现出的课堂气氛并不活跃,但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教学呈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场面。当然,在鼓励学生提问的同时,应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发问,做到已学过的知识不经复习不问、教师布置的问题不经思考不问、提不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不问。
  四、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动”中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量一量、摆一摆、做一做、数一数等,以合作模式为主,把课堂学习置入一个宽松、自然、充满平等、充满竞争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中。
  如教学“长度单位”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量一量桌子、书本、文具盒等物品的长度,实践中明确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实际意义。
  又如教学“面积计算”时,我问:“你能估计出我们的教室有多大,并说说你的想法吗?”一名学生思考后站起来问:“老师,可以下桌吗?”我说:“如果按你的思路需要下桌的话完全可以。”全班学生都很认真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来估计。有的用双臂拓一拓,有的用脚跨一跨,有的在数地上的地砖……都在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求面积。学生学得轻松、有趣,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讲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放开手,给学生自由,让学生去猜、去问、去动,让学生的小脑筋开动起来,自己掌握知识,才会在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探索中学会自己走路,才会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扎实。
其他文献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实施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高效起
期刊
摘 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素质教育,做到寓德育教育于愉快的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  关键词:体育教学 思想教育 技能 品质  长期以来,一般体育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都能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而在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方面,则不够重视,认为是“软任务”,又不考核。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
期刊
摘 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这是每位体育教师的职责,也是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对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增强体质等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终身体育和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奠定基础。体育教师应考虑如何通过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也就是将能力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
期刊
一个人的学习活动、交际活动、认识活动,都离不开阅读。人类社会自有了文字以后,就有了阅读活动,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阅读如同衣食,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要吸取前人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文化知识,需要阅读;要获取当代社会的各种文字信息,与他人交际,与社会沟通,也需要阅读;要凭借书本知识认识客观世界,不断拓展认识领域,还需要阅读。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落
期刊
近日,我们认真学习了“六要点”学习法,受益匪浅,我深深地领悟到了新的教学理念给我们的震撼。我是教语文的,我认为要想实现创新、实效、活力这一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是重要途径。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粗浅探究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自由主动选择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
期刊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不但要承担起“传道授业”的光荣历史使命,而且还要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上多下功夫,一个国家民族要发展创新,质疑能力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大胆实践,让学生在质疑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学习数学知识。  一、创设质疑氛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将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以小组质疑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激励机制,有利于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有利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运用以小组质疑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激励机制的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以下四步:一、质疑:集思广益,宏观控制,加强综合评价;二、明疑:恰当鼓励,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三、揭疑: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推动教学过程;四、质疑:查漏补缺,教学相长,完善教学结构。  关键词:质疑 明疑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搞好初中体育课教学同样离不开“兴趣”。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已经多年,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体育教师体育课堂新的教学观。确实能在教学中体现出这种教学观,并不容易。只有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完善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通过兴趣的导引让学生变“要我学体育”为“我要学体育”,才算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从而教好初中体育课。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可以做以下尝试:一、和
期刊
摘 要: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会提问题、怎样提问题标志着学生已经会学习了,会在学习中学会思考,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进步,对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事与愿违,好多课堂上,学生发现不了问题,也提不出问题,更不会带着思考去提问题,这就为课堂教学的深化和思维的扩展延伸形成了自然存在的障碍。  关键词:数学课堂  思考 提出问题 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
期刊
摘 要:例证说明,课堂教学必须从教材的重组和挖掘入手,要注意做到明确目标是关键、分析教材是基础、确立课魂是中心、划分层次明思路、提炼主线控方向、能力培养是实质,使课堂成为智慧论坛。  关键词:教材 挖掘 重组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刻认识与理解“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启迪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