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狙击遇见科学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rat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千米之远的射杀
  据英国广播公司2017年7月1日报道,一位加拿大狙击手一枪击毙3540米外的目标—一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从而刷新了狙击的最高记录。这个距离,连子弹都飞了近10秒钟才到达目标,瞄准目标时甚至要考虑地球的曲率;一般步枪的有效射程才400米,连它的零头都不到。
  此前的最远射杀记录是由英国狙击手克雷格·哈里森保持的,他在阿富汗战场上击毙了2475米外的一名塔利班士兵。这位加拿大士兵所使用的狙击步枪,其实有效射程只有约1900米,而狙击手超水平发挥,将实际射程增加了近一半。古代“百步穿杨”就是神射手,而现代狙击手几乎要做到万步穿杨了。
  在现代战争中,狙击手可以以非常少的人数和配备形成对敌方非常大的压制性力量,他们在远处潜伏静待,伺机而动,敌明我暗,加上枪法通神,“一枪一命”。当身旁的人毫无征兆地脑袋开花,倒地而亡,却连枪手的鬼影子都见不着,是种什么感觉?
  能做到这种远程精确射杀,武器自身的卓越性能当然必不可少。但枪好,枪手也要好,只有训练有素的狙击手才能实现这种现代科技与战术的完美结合。
  狙击手都是弹道学专家
  狙击手可以从数千米外精准射杀,他们的枪法绝对不是靠天生的,对弹道学原理的熟练掌握是枪法好的基础。
  射击距离越远,射击精度越低,因为自然力增加,风力和重力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狙击手要识别风的方向、强度和频率,他们必须学会用各种方式“读风”。上文所述的加拿大狙击手射杀目标时,子弹至少经过了三道横风的干扰。而重力则会逐渐地将前進的子弹向下拽,使飞行路径形成抛物线,因此狙击手往往把目标设定在更远处,以补偿重力的下拉。除风力和重力之外,温度也是要考量的一个自然因素。冷空气比热空气密度更大,因此会产生更大的阻力。
  根据这些自然力的综合影响,弹道学提供了一个计算公式,射击距离每增加90米,精准度就减少2.5厘米。那是不是应该尽可能凑近一点射击来保证精准度呢?这也不行,因为远距离射杀的目的就在于隐蔽,越远越看不到,也听不到。
  以7.62毫米子弹为例,在600米以内,射杀目标能听到的是子弹以超音速飞行时发出的微小音爆声;但600米以外,由于空气阻力使子弹的速度降到音速以下,射杀目标就几乎听不到子弹的声音了。假设狙击手在800米以外的地方用7.62毫米子弹射杀某人,这个人根本不会知道自己在遭枪击。
  因此,精准度和隐蔽性要同时考虑。
  要精准就要姿势稳
  精确射击必须以稳定为基础,我们从影视、图片中看到狙击手大多采取俯卧的姿势,因为这样最稳当,人和枪的晃动都最小,狙击手大半个身体贴地,肘部支撑上半身体,一手扣扳机,一手扶住与胸相抵的枪托以加强稳定性。
  站姿较少采用,因为站立时要靠狙击手肌肉的力量来承托枪支重量,而狙击步枪由于配备了高倍瞄准镜,比较重,再强壮的人也会肌肉疲劳,导致托枪不稳。而且狙击任务往往耗时数小时,甚至数天,不必要地消耗体力不仅导致射击精准度下降,甚至影响整个狙击任务的顺利完成。如果伏击条件要求必须采用站姿,就尽可能找到墙、树干或其他支撑物来帮助支撑身体或枪身。
  除了俯卧,侧卧、坐姿、立蹲等姿势也会视情况采用,但无论哪种姿势,都要保证身体和武器的稳定。例如,立蹲时,以手托枪,这只手的手肘要在一个膝盖上形成支撑,另一条腿的脚背下要垫沙包以免悬空而导致摇晃。
  扣扳机也要稳。扣扳机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似乎无论哪个白丁都会做,但在进行远距离狙击时,扣扳机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命中率。食指必须保持90度弯曲,以保证在扣动扳机时,保持直线运行,否则弹道会发生偏离。
  为了不影响精准度,甚至连呼吸也不能随便。呼气与吸气时胸腔起伏,会对射击姿势形成干扰。有人认为先吸气再憋气,发射完成后才换气。但是,人在无氧状态下超过15秒,肌肉就会产生较多乳酸,而乳酸会导致肌肉疲劳。因此,如果老是憋气射击,会加快狙击手疲劳的速度。同时,憋气会导致血红素携氧量不足,眼球可能会因为缺氧而发生黑视,这绝对不能接受。
  正确的做法是,预备发射时,先大吸一口气,然后酌量排出,再酌量吸入,维持这个呼吸节奏,扣压扳机要在吐气时进行。这时胸腔起伏被控制到最小程度,又不会影响呼吸的正常代谢。
  狙击枪是两人操作武器
  在军队中,一些重型武器,如重机枪、大炮等必须由多人一起操作,狙击枪虽然是由一人执枪,却也属于多人操作的武器。狙击手常常两人一组,一个射击员,一个观察员,观察员带着比枪上的瞄准器更高倍数、功能更强大的望远镜,帮助射击员确定目标距离、风力等。一旦射出一发子弹,观察员通过望远镜告知射击员命中与否。
  两名狙击手不仅是共同的狙击枪操作员,他们也是一个特别小分队,一切行动都要充分协调一致。当接到任务时,要一起确定射击的最佳潜伏地点,到达之后安置潜伏点,保证潜伏的伪装充分;他们还要确定一条逃跑路线,以及第二个潜伏点,二人跑散后可在第二个潜伏点集合,然后开始做射击目标的准备。射击员就位后,观察员匍匐在稍后一点的位置,使望远镜尽可能与枪膛接近,使观察尽量准确。二人可以轮换观察,以便得到休息,在某些情况下,观察员也需要进行射击。
  观察员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这个小分队,为此,他会配备一支轻型自动步枪。如果遇到敌方袭击,由于狙击枪比较重,并且为了追求精准,狙击枪是手动单发步枪,每开一枪要上一次膛,近距离射杀非常不便(手动步枪中可移动的部件比自动步枪少,排除了因移动而对精准度造成的干扰)。
  狙击小分队两名成员的关系非常紧密,互相依存。他们共同深入敌后或无人野地,远离部队,常常没有任何支援。如果他们不能互相协调,将威胁整个任务的完成,以致威胁到自身和整个部队的安全。
  枪法只是基础
  人们一般只惊叹于狙击手枪法准,然而,枪法好只是基础,狙击手绝不仅仅是神枪手。   在战场上,狙击手的首要任务不是射杀,而是侦察和监视。他们首先是潜伏和伪装高手,深入敌后,刺探敌情的最佳人选非他们莫属,敌军位置、人数和火力等敌情会帮助己方军队进行部署。潜伏就绪后,狙击手会伺机而动。
  很多人将狙击手视为厉害的杀手,他们确实射杀人类,但实际上,狙击手无论在战场上,还是作为执法者,其实最大限度是为了避免伤亡,而非夺走更多生命。狙击手打击目标时不是遇谁杀谁,而是精挑细选,他们是军事战略中的“力量倍增器”,以最小的伤亡最大限度地挫伤敌方作战的能力和意志,同时不与敌军正面交锋,出其不意。
  一般而言,军官、飞行员、武装车司机、通讯员是狙击的高价值目标。狙击手远距离判断谁是军官,常常看士兵们向谁行军礼。因此,为防止军官被狙击手射杀,战场上往往会设置不敬礼战区。射击对象并不一定是人,破坏汽车或飞机的发动机、通讯设备、燃料或水源补给也可以削弱敵方的战斗力,重点是判断怎样最有利于己方。
  狙击手会利用各种策略对敌方造成心理压力。例如,为降低敌方士气,狙击手采用可预测的顺序进行狙杀。在古巴革命战争中,卡斯特罗部队的狙击手总是选择射杀敌军巴蒂斯塔部队中走在最前面的那个士兵。巴蒂斯塔的士兵知道这个规律之后,意识到走在最前面就是送死,于是拒绝行动。这一战术有效地降低了政府军在山区中搜寻卡斯特罗起义军和其基地的主动性。
  在阻击手掩护地面部队时,会潜伏于高处,为地面部队行军清除路面障碍,或者帮助地面部队守住自己的阵地。
  无论如何,狙击手射杀总比炮击或近距离扫射等方式更能减少伤亡,并能达到最佳效果。
  全方位的准备过程
  在警察执法时,尤其是解救人质行动中,如果谈判或其他手段无法令罪犯罢手,狙击将成为最后的解救手段。此时,狙击手将目标瞄准在罪犯颅骨底部的延脑,令其中枪立刻丧失行动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警队对狙击手的重视起始于慕尼黑惨案。1972年,第20届奥运会在西德慕尼黑举办,在此期间,巴勒斯坦武装组织“黑色九月”劫持了参加奥运会的11名以色列代表团成员。在解救过程中,由于警方狙击手来自普通警察,训练不到位,行动迟滞;狙击部署战术经验不足,无线电联络不充分,无法把握射杀时机,也没有根据情报实时调整战术;深夜行动却没有安装夜视装置,甚至第一枪射到了自己人。狙击的失败直接导致人质解救行动失败,当时,11名被扣作人质的以色列运动员全部死亡。从此以后,警方开始加强狙击力量。
  另外,我方有狙击手,敌方也会有狙击手,因此还需要反狙击手战术。一般会排查四周适合潜伏和狙击的地点,或者通过弹道推测子弹发射点,也有使用雷达技术来探测。美国军方正在资助一个名为“红猫头鹰”的项目,研究通过激光和声学探测器来推测子弹发射点。有时直接向疑似狙击手方位进行空中轰炸。双方的狙击手也会想方设法清除对方的狙击手,电影《兵临城下》讲的就是二战中苏德两军中两名狙击神枪手对战的精彩故事,并且都实有其人,苏军狙击手瓦西里的狙杀记录在著名狙击手中并不突出,但因为他战胜了德国狙击手之王科宁斯而被世人称道。在影片中,瓦西里为寻找科宁斯的伏击点,用一个军帽引诱对方射击,这也是战场上常用到的诱杀对方狙击手的方式,常常使用人体模型作为诱饵。
  总之,狙击手的厉害之处并不止于枪法准,而在于它能配合各种战略战术,以静制动,以少胜多,出其不意,为行动部队争取战争的主动权。
其他文献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错话、做错事在日常生活中在所难免。但对很多人而言,开口说“对不起,我错了”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观念不合而相互争吵的小情侣,或因交通堵塞而无意间相撞的陌生人,如果有一方或者双方都主动站出来道歉,那么结局往往皆大欢喜。然而,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总觉得自己没错,或者认为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错,我们总会不服气、不情愿道歉认错。关于道歉或者不道歉,我们都需要更深入的了解。  为什么道
期刊
法国一只叫做Félicette的猫咪是世界上第一只飞入太空的猫,也是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只太空猫。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开始了互不相让的太空竞赛,已经落后的法国也想插一脚,发展国家航空科技。想要开始载人航空旅行,各个国家往往先用动物进行测试,苏联将一只狗送入了太空,美国也派了两只猴子打前站,这才开始了载人航空的体验。法国不甘落后,组织了14只猫进行包括压缩舱和离心机训练在内的特殊集训。接受完所
期刊
由于狙击操作流程日趋复杂,现代狙击手已经是两人一组。但仅在几十年前,狙击手还是单枪匹马的战士。在胶着的战争中,厉害的狙击手对于敌军而言就像死神,而对于自己一方,就是英雄。尤其是二战中,涌现了最多的传奇狙击手。  Top 5 女狙击手  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  二战时期年轻的苏联女兵柳德米拉是个美丽的女孩,但她生性却像个男孩,不玩洋娃娃,却跟男孩子一起玩弹弓,她射麻雀的技术远远超过同龄的男生。14岁
期刊
一只羊偶然进入了狮子群,一定会被吃掉吗?如果从动物世界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从博弈论来看,就不一定了。  博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考虑一定情境下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通常,博弈论会创设假想场景,设置规则,规定一定数量的个体;然后在规则条件下,这些个体有若干选择,可以采取一系列相应行动;每一种行动都对应一种回报,但并不都是个体的最大回报。这又称为“博弈游戏”,目
期刊
在美国,一名58岁的患者彼得·史密斯2016年因一次交通事故导致左臂失去活动能力,医生告诉史密斯他的手臂神经存在一个17厘米的断口,这似乎是个无解的难题。  不过,如今医疗科技的发展给肢体瘫痪的人抛出了一根救生索,他们有望通过一种革命性的移植手段,从死去的捐献者身上取神经,治疗疾病。  为神经搭桥  神经是非常重要的电信号联络信使,它们激活携带着信息的细胞,传输大脑的行动指令。它们的“根”生于脊髓
期刊
事物的本质是什么?事情的真相又是什么?所谓眼见为实,所谓缜密推理,你确定你就能获得真相吗?  眼见的不一定是真相  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境。我们以为自己“亲眼看到”了,但实际上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事物的真面目。比如梅丽所遇到的情况:  梅丽回到家,瞅了一眼客厅,一个人向她点头致意。这人有着熟悉的面孔,坐在丈夫的专属椅子上。她认为“我丈夫坐在客厅”,便进了卧室。但事实上,梅丽认错了椅子上的人,那不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不可能再回到用算盘来进行会计核算的时代,也没有必要记住图书馆每本书的摆放位置,毕竟点击几下鼠标,相关信息就可以轻松检索出来。有些人或许会担心,现代人类越来越多地依赖计算机技术,会不会因此而丧失大脑的一些能力,比如运算能力、记忆能力呢?  可是事实恰好相反,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将部分记忆负担交给计算机实际上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释放大脑的活力。  在著名物理学家理
期刊
新型玻璃嵌入人体  1999年,一名年轻男子遭遇了严重的车祸,眼眶底骨折,情况紧迫。眶底只是一块小小的骨头,厚度还不到1毫米,但却是支撑眼球的重要梁柱。如果没有眶底,眼球会向头骨里陷,这会导致眼睛难以聚焦,视网膜成像模糊。  这名车祸受伤的男子就是如此,不仅视力受损,连辨认色彩的色觉也出现了问题。这名病患的工作内容包含给飞机重新布线,现在他连红色电线和蓝色电线都分不清楚,难以回到工作岗位。  在受
期刊
《西游记》里,红孩儿有强大的噴火技能。而在印度洋里,生活着一种红色的小鱼,也有一身喷火的本领,大概它是红孩儿的化身吧。  喷火鱼体型不大,成年鱼能够长到20厘米左右,但是想随便欺负它可并不容易,因为它发起火来,会射出火焰。喷火鱼能够从食物中摄取含磷的有机物,把它们储存在身体里。一旦遇到敌人,成群的喷火鱼就会共同抗敌,喷出含磷有机物。磷遇到氧发生自燃,产生火光,火光束可长达3米多,比起红孩儿的火焰毫
期刊
沃伦·巴菲特无疑是一位股坛大师,甚至被奉为股神,他借助在股票、外汇市场一系列神话般的投资壮举不断刷新自己的身价,在股市低迷、股价大跌的时候,他神奇地出现,大手笔地抄底,一次次为自己积累巨额财富。  巴菲特固然财力丰厚,但是这些投资资金都是从哪里来的呢?除了自己的原始资本积累,巴菲特还有一个神秘的财库,秘密全藏在“浮存金”三个字里。  投资中的意外发现  1966年,年轻的投资经理巴菲特用自己管理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