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颖的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教师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应有效地对数学教学进行反思,方能达到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中数学新课标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摸索和探讨,其间不乏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体验、碰撞不断的引起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反思
课改,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师作为课程推行的主体,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设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学生知识衔接的反思
初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所适从,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充分的学习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要求,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的现象。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初中的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需要继续加强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教师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一起参与学习,进行心灵沟通与精神交流。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讲解有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決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否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还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学生就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 (1)小组合作活动存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2) 合作人员搭配不尽合理。(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彼此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形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6) 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 (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
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 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六、习题、试卷讲评的反思
习题、试卷讲评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抓“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长吉 《现代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曹一鸣 《数学教学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3]张雅君 教师的教学反思《课程教材教法》
[4]章水云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中学数学研究》
关键词 高中数学新课标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摸索和探讨,其间不乏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体验、碰撞不断的引起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反思
课改,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师作为课程推行的主体,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设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学生知识衔接的反思
初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所适从,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充分的学习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要求,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的现象。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初中的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需要继续加强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教师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一起参与学习,进行心灵沟通与精神交流。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讲解有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決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否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还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学生就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 (1)小组合作活动存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2) 合作人员搭配不尽合理。(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彼此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形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6) 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 (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
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 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六、习题、试卷讲评的反思
习题、试卷讲评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抓“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长吉 《现代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曹一鸣 《数学教学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3]张雅君 教师的教学反思《课程教材教法》
[4]章水云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中学数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