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论述助管管理工作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当下高校研究生助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助企业管理中的“阿米巴经营”思想来建立多核心的研究生助管培养能动机制,从而使研究生助管从命令式、被动式的工作方式转变为一种积极主动参与的工作方式,为建立有效的研究生助管培养与管理机制提供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研究生;助管;阿米巴经营;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026-02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规划纲要》还强调要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重视通过助管提升研究生的管理能力、协调与沟通能力、责任意识,为研究生提供平台,锻炼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作为高校研究生思政管理中的重要内容[3],符合研究生培养规律和能力提升的培养要求。研究生助管(管理助理)是指研究生兼任辅导员助理或是协助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其他行政的辅助工作。通过“助管”工作,不但加强了研究生管理能力的锻炼[4],更能真正体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5]。
一、从研究生培养机制透视助管工作的实际意义与现存问题
高等教育一直是我国实现战略目标的核心地带,不论是为了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还是实现国家智能制造2025,都离不开高等人才的支持。据统计,2017年我国共有高等和普通成人高等学校231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867所,全国招收研究生34.2万人,在学研究生89.66万人,平均每所高等学校约200名研究生。尽管高等学校研究生仍然在扩招,而相比本科招生的546万人与在学的1738万人,研究生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中仍然处于相对稀缺的状态,如何保证研究生高层次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各大高校所必须面对的命题。从教育部正式发文鼓励研究生“三助”工作开始,让研究生在学习阶段就正式承担责任、执行部分沟通与管理的工作,提前培养研究生在工业体系、企业中所必须的技能。对学校而言,研究生代表着一批心智较为成熟、经过选拔的优秀人才,可以发挥能力承担一部分学校的职能管理工作,从而完善高校的管理体系架构,既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避免了高校行政机构过于臃肿的现象,同时还可通过助管补贴解决部分研究生的经济困难问题。
研究生参与助管工作的现实意义有[6]:(1)优化行政工作队伍,提高管理效率;(2)有利于全面了解研究生,强化学生培养工作;(3)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素质,适应社会的需求;(4)改善研究生生活条件,缓解贫困生难题。
但从当前高校的助管管理模式以及助管的职能看,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助管工作与专业背景结合度不足,导致消极怠工
助管工作与专业结合不够,导致助管工作容易被忽视,或者仅仅被视为赚取助困金的一种方式[7]。大部分研究生认为助管工作并不是本专业所涉及的范围,因此会消极对待助管工作,无法理解学校设置助管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甚至仅仅把助管当作一种在学校赚钱谋生的手段。
(二)助管工作缺乏明确的岗位工作职责,导致整体意识不足
部分助管工作职责内容过于单一,目标不明确。由于许多高等学校在设立助管岗位时没有明确的规划,导致助管的工作仅仅是负责某个具体业务或者某个事项中的一环,并没有让助管研究生体会到所做工作的目的和作用。
(三)助管工作层级观念及奖惩机制不恰当,导致主动意识较差[8]
老板员工型助管关系导致助管工作激励导向存在偏差。大部分助管的行事动机是命令触发式的而非自发式的,由于命令触发,助管所做工作容易产生“为他人而做”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助管工作的成就感。
二、由“阿米巴经营”思想引入多核心研究生助管能动机制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通过扩招、数量增加就能实现我国对高等教育人才要求的,而是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研究生人才结构,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具备广阔视野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然而,教育体制深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完善人才结构的优化,优秀的研究生资源在短期内呈现出存量特征,从长期看呈现出增量特征。短期内如何保障研究生的自发性成长,一直是各大高校改革培养机制的目的。
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都需要首先调动研究生自身的积极性,不论是监督措施、学分制度、惩罚处理等,都无法从正面提升研究生自身的积极性,反而有可能陷入“过度管理”与“高压反弹”等管理陷阱中。
于1959年创立日本京瓷的管理学家、企业家稻盛和夫,曾凭借自身的经营哲学与管理方法,创造并领导了三家世界500强企业。除了辉煌的人生历程外,他最为出名的是曾经提出企业管理中的“阿米巴经营”理念。
“阿米巴经营”是指将企业中的各个大小部门分解为各个小单元,以组为单位,各自制订自己所处单元的行动计划,主动参与企业经营与执行,让大企业的经营运动轨迹赋能在各个微小个体上,让每一位员工成为主角,全员参与经营,从而提升员工对企业经营的参与度,完成企业活力的提升。借助“阿米巴经营”理念,解决研究生助管职能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打造研究生与学校命运共同体,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层面转化为行动一致、目标一致的团体
以往的高校教育改革尝试中,“学校”与“研究生”的地位关系很少,也很难发生变化,我国教育体系对高等教育的支持,高校往往承担着更多的行政职能,而研究生更多的是承担科研任务,并不能站在统筹管理的角度去解读高校的政策行为,有时往往会产生对制度的不理解,从而激发矛盾。打造研究生与学校命运共同体,让研究生助管也能参与到学校的政策执行、行政讨论中,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以主人翁的姿态完成沟通工作,搭建学校与研究生,甚至本科生之间的桥梁。这样不仅能激发研究生助管在岗位上的责任感,培养宏观角度看待事物、不急不躁、善于聆听的优秀品质,呈现出更富责任感、更加睿智、全面发展的特质。 (二)设定明确目标,充分授权助管,激发责任心与自信心,培养统筹计划能力
一部分研究生在执行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时,实际上对科研工作的整体规划是很陌生的,因为研究生在校阶段很少接触到项目管理类的知识,也很少独立与一些大型项目进行对接,因此在科研阶段就呈现出盲目性、拖延性,有时会感觉无所适从,很难系统性地规划、解决问题。这些科研上所遇见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在助管岗位上进行“阿米巴经营”尝试进行解决。首先,在助管阶段,学校可以进行某些事项的充分授权,由研究生自行开展一些大型活动、项目前期策划、资源调拨、组织实施、过程跟踪、沟通协调、计划总结等一系列工作事项,让研究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到管理者与领导者的角色。而学校由组织者变更为幕后的支持者,同时可以在关键点上进行指导和点拨,从而确保活动的完整性。
(三)推倒“研究生墙”,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思想方针,以助管为基础细化研究生组织管理工作
自党成立以来,就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方针,研究生管理工作,应以研究生全方面素质培养为主,建立长足的发展与成长机制。“阿米巴经营”中提到的一条管理理念,是需要各个部门之间打破部门墙,避免各个组织出现矛盾,整体为一个目标服役。学校也需要通过“阿米巴经营”的方式,推倒各个研究生团体、组织之间的“墙”,从而使学校培养目标整体达成,同时也培养了研究生更大的格局与更高的视野。高等教育的研究生都是通过层层选拔的高精尖人才,然而我国学制下的基础教育课程很少涉及人际关系与沟通协作方面的培养。那么在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容易将人际关系的隔阂放大,容易在分工不同、利益不同、目的不同时出现“研究生墙”。
(四)建立清晰的核算制度、奖惩制度,将与利益相关的措施量化、透明化
中国古语道“不患寡而患不均”,“阿米巴经营”中也曾提到,在业绩考核中需要对各部门、各小组甚至精确到人,都要设定透明化、清晰化的量化指标,从而让每个员工从各个指标上就能感知到自己对公司贡献的大小,从而获得荣誉感与成就感。学校对待助管工作也应是一样,需建立透明化的奖惩机制,避免出现奖惩不均等情况。研究生助管应该通过自己在学校的各种工作,直观地看到量化的成果,从而获得与成果相应的奖励或者荣誉,起到“正向激励”的效果。同时也要建立动态的监督管理机制,避免单个助管或者单个团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奖励而不顾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三、结语
《规划纲要》中指出,要提升研究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教育体系与机制,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与战略规划。可以借助“阿米巴经营”的思想,打造研究生与学校命运共同体,细化研究生组织管理工作,建立循环改善与自省机制,建立清晰的核算制度、奖惩制度,培养研究生统筹计划能力,对研究生教育进行多元化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教育部關于做好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意见.教研[2014]6号,2014-12-05.
[3]张颖.研究生助管工作浅探[J].管理观察,2013(25):100-101.
[4]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兼任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通知.教高字(89)005号,1989-05-18.
[5]史妍维,安丰勇.高校应加强研究生“助管”工作[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6):39-40.
[6]罗燕.关于研究生助管工作的浅析与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7(2):186-187.
[7]施秀芬.试论研究生兼“助管”工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1):70-72.
[8]徐洁玮,穆睿.高校研究生“助管计划”模式的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4(8):31-33.
[关 键 词] 研究生;助管;阿米巴经营;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026-02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规划纲要》还强调要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重视通过助管提升研究生的管理能力、协调与沟通能力、责任意识,为研究生提供平台,锻炼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作为高校研究生思政管理中的重要内容[3],符合研究生培养规律和能力提升的培养要求。研究生助管(管理助理)是指研究生兼任辅导员助理或是协助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其他行政的辅助工作。通过“助管”工作,不但加强了研究生管理能力的锻炼[4],更能真正体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5]。
一、从研究生培养机制透视助管工作的实际意义与现存问题
高等教育一直是我国实现战略目标的核心地带,不论是为了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还是实现国家智能制造2025,都离不开高等人才的支持。据统计,2017年我国共有高等和普通成人高等学校231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867所,全国招收研究生34.2万人,在学研究生89.66万人,平均每所高等学校约200名研究生。尽管高等学校研究生仍然在扩招,而相比本科招生的546万人与在学的1738万人,研究生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中仍然处于相对稀缺的状态,如何保证研究生高层次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各大高校所必须面对的命题。从教育部正式发文鼓励研究生“三助”工作开始,让研究生在学习阶段就正式承担责任、执行部分沟通与管理的工作,提前培养研究生在工业体系、企业中所必须的技能。对学校而言,研究生代表着一批心智较为成熟、经过选拔的优秀人才,可以发挥能力承担一部分学校的职能管理工作,从而完善高校的管理体系架构,既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避免了高校行政机构过于臃肿的现象,同时还可通过助管补贴解决部分研究生的经济困难问题。
研究生参与助管工作的现实意义有[6]:(1)优化行政工作队伍,提高管理效率;(2)有利于全面了解研究生,强化学生培养工作;(3)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素质,适应社会的需求;(4)改善研究生生活条件,缓解贫困生难题。
但从当前高校的助管管理模式以及助管的职能看,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助管工作与专业背景结合度不足,导致消极怠工
助管工作与专业结合不够,导致助管工作容易被忽视,或者仅仅被视为赚取助困金的一种方式[7]。大部分研究生认为助管工作并不是本专业所涉及的范围,因此会消极对待助管工作,无法理解学校设置助管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甚至仅仅把助管当作一种在学校赚钱谋生的手段。
(二)助管工作缺乏明确的岗位工作职责,导致整体意识不足
部分助管工作职责内容过于单一,目标不明确。由于许多高等学校在设立助管岗位时没有明确的规划,导致助管的工作仅仅是负责某个具体业务或者某个事项中的一环,并没有让助管研究生体会到所做工作的目的和作用。
(三)助管工作层级观念及奖惩机制不恰当,导致主动意识较差[8]
老板员工型助管关系导致助管工作激励导向存在偏差。大部分助管的行事动机是命令触发式的而非自发式的,由于命令触发,助管所做工作容易产生“为他人而做”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助管工作的成就感。
二、由“阿米巴经营”思想引入多核心研究生助管能动机制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通过扩招、数量增加就能实现我国对高等教育人才要求的,而是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研究生人才结构,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具备广阔视野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然而,教育体制深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完善人才结构的优化,优秀的研究生资源在短期内呈现出存量特征,从长期看呈现出增量特征。短期内如何保障研究生的自发性成长,一直是各大高校改革培养机制的目的。
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都需要首先调动研究生自身的积极性,不论是监督措施、学分制度、惩罚处理等,都无法从正面提升研究生自身的积极性,反而有可能陷入“过度管理”与“高压反弹”等管理陷阱中。
于1959年创立日本京瓷的管理学家、企业家稻盛和夫,曾凭借自身的经营哲学与管理方法,创造并领导了三家世界500强企业。除了辉煌的人生历程外,他最为出名的是曾经提出企业管理中的“阿米巴经营”理念。
“阿米巴经营”是指将企业中的各个大小部门分解为各个小单元,以组为单位,各自制订自己所处单元的行动计划,主动参与企业经营与执行,让大企业的经营运动轨迹赋能在各个微小个体上,让每一位员工成为主角,全员参与经营,从而提升员工对企业经营的参与度,完成企业活力的提升。借助“阿米巴经营”理念,解决研究生助管职能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打造研究生与学校命运共同体,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层面转化为行动一致、目标一致的团体
以往的高校教育改革尝试中,“学校”与“研究生”的地位关系很少,也很难发生变化,我国教育体系对高等教育的支持,高校往往承担着更多的行政职能,而研究生更多的是承担科研任务,并不能站在统筹管理的角度去解读高校的政策行为,有时往往会产生对制度的不理解,从而激发矛盾。打造研究生与学校命运共同体,让研究生助管也能参与到学校的政策执行、行政讨论中,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以主人翁的姿态完成沟通工作,搭建学校与研究生,甚至本科生之间的桥梁。这样不仅能激发研究生助管在岗位上的责任感,培养宏观角度看待事物、不急不躁、善于聆听的优秀品质,呈现出更富责任感、更加睿智、全面发展的特质。 (二)设定明确目标,充分授权助管,激发责任心与自信心,培养统筹计划能力
一部分研究生在执行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时,实际上对科研工作的整体规划是很陌生的,因为研究生在校阶段很少接触到项目管理类的知识,也很少独立与一些大型项目进行对接,因此在科研阶段就呈现出盲目性、拖延性,有时会感觉无所适从,很难系统性地规划、解决问题。这些科研上所遇见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在助管岗位上进行“阿米巴经营”尝试进行解决。首先,在助管阶段,学校可以进行某些事项的充分授权,由研究生自行开展一些大型活动、项目前期策划、资源调拨、组织实施、过程跟踪、沟通协调、计划总结等一系列工作事项,让研究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到管理者与领导者的角色。而学校由组织者变更为幕后的支持者,同时可以在关键点上进行指导和点拨,从而确保活动的完整性。
(三)推倒“研究生墙”,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思想方针,以助管为基础细化研究生组织管理工作
自党成立以来,就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方针,研究生管理工作,应以研究生全方面素质培养为主,建立长足的发展与成长机制。“阿米巴经营”中提到的一条管理理念,是需要各个部门之间打破部门墙,避免各个组织出现矛盾,整体为一个目标服役。学校也需要通过“阿米巴经营”的方式,推倒各个研究生团体、组织之间的“墙”,从而使学校培养目标整体达成,同时也培养了研究生更大的格局与更高的视野。高等教育的研究生都是通过层层选拔的高精尖人才,然而我国学制下的基础教育课程很少涉及人际关系与沟通协作方面的培养。那么在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容易将人际关系的隔阂放大,容易在分工不同、利益不同、目的不同时出现“研究生墙”。
(四)建立清晰的核算制度、奖惩制度,将与利益相关的措施量化、透明化
中国古语道“不患寡而患不均”,“阿米巴经营”中也曾提到,在业绩考核中需要对各部门、各小组甚至精确到人,都要设定透明化、清晰化的量化指标,从而让每个员工从各个指标上就能感知到自己对公司贡献的大小,从而获得荣誉感与成就感。学校对待助管工作也应是一样,需建立透明化的奖惩机制,避免出现奖惩不均等情况。研究生助管应该通过自己在学校的各种工作,直观地看到量化的成果,从而获得与成果相应的奖励或者荣誉,起到“正向激励”的效果。同时也要建立动态的监督管理机制,避免单个助管或者单个团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奖励而不顾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三、结语
《规划纲要》中指出,要提升研究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教育体系与机制,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与战略规划。可以借助“阿米巴经营”的思想,打造研究生与学校命运共同体,细化研究生组织管理工作,建立循环改善与自省机制,建立清晰的核算制度、奖惩制度,培养研究生统筹计划能力,对研究生教育进行多元化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教育部關于做好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意见.教研[2014]6号,2014-12-05.
[3]张颖.研究生助管工作浅探[J].管理观察,2013(25):100-101.
[4]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兼任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通知.教高字(89)005号,1989-05-18.
[5]史妍维,安丰勇.高校应加强研究生“助管”工作[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6):39-40.
[6]罗燕.关于研究生助管工作的浅析与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7(2):186-187.
[7]施秀芬.试论研究生兼“助管”工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1):70-72.
[8]徐洁玮,穆睿.高校研究生“助管计划”模式的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4(8):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