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物理学家 欧内斯特·卢瑟福

来源 :科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le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8年,在世界的多个角落均发生了引人注目的事件——2月6日,中国上海首次试行有轨电车;2月11日,爱迪生获得发明电影放映机专利权;5月14日,英国伦敦举行世界博览会……在这一年的12月10日,科学界发生了一件吸引人眼球的“怪事儿”——第8届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一位物理学家,授奖辞是“由于研究放射性物质及对原子科学的贡献”,而这位获奖者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原子核物理学之父欧内斯特·卢瑟福。
  “这是我挖的最后一个土豆了”
  1871年7月30日,卢瑟福出生在美丽岛国新西兰的斯普林格洛夫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一家人的生活简单甚至有些拮据。但有限度的经济水平并没有制约卢瑟福的创造能力。受父亲的影响,卢瑟福从小便具有敢于动手的勇气和超强的动手能力,他经常拆解重组家里的各种小玩意儿并且通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卢瑟福第一次与科学亲密接触是在他的中学时代。他所就读的纳尔逊学院开设了自然科学的选修课,但在当时重文轻工的情况下,报名的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卢瑟福。作为任课老师,李特约翰对只有一个学生这件事似乎并不介怀,并且毫无芥蒂地开始了对一个学生的授课。随着课程的深入,两个人由师生变为朋友,李特约翰成为卢瑟福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他让卢瑟福懂得了科学的重要性及其社会意义。
  在学校校长与老师的鼓励下,1890年,卢瑟福成功地通过了大学奖学金考试,进入新西兰大学的坎特伯雷学院继续深造物理学,成为当时颇有威望的物理学家比克顿教授的弟子。在实验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卢瑟福自主制作实验工具与机器,成功制作了“赫兹检波器”,用它来检测远距离的无线电波,并发出了“越过新西兰上空的第一份无线电报”。
  上帝似乎格外垂青于这位才华出众的物理学才子,1895年,卢瑟福收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发来的通知书,通知他已被录取为伦敦“国际博览会的奖学金生”。当时,他正在农场挖土豆,收到邮件后他便立刻扔掉挖土豆的锄头喊道:“这是我挖的最后一个土豆了!”
  “是我制造了波浪”
  “声音洪亮,总是精力充沛,并且看起来是个不太谦虚的人”,有人如此评价对卢瑟福的第一印象。的确,卢瑟福属于“性格极为外露”的人,总能给见过他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他外露的性格,还有他为物理学界带来的一次次波浪。
  1895年,进入著名的物理学圣地——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后,卢瑟福便表现出了不可思议的毅力以及充沛的精力。不论从事什么样的科学研究,他总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因此他经常不分昼夜地工作,一定要深入到问题的本质才能满意。即使屡换阵地,他都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浅尝辄止。在他被任命为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物理学教授时,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他会请求卡文迪许实验室飞跃大西洋寄来需要的实验用品。
  在麦克吉尔大学任教时,经过反复研究,卢瑟福发现并提出“原子并不是最小的物质,是可变化、可分割的。原子有复杂的内部结构,蕴藏着不可想象的巨大能量。”言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轩然大波,“你太狂妄了,凭你一个小小的实验,就能把前人的观点统统否定了吗?”科学前辈们愤然指责。但卢瑟福坚信科学真理是站得住脚的,并坚定地投入到进一步的研究当中。值得庆幸的是,卢瑟福挺过了科学界的这场考验。这位勇于担当科学弄潮儿的物理学家,用自己的放射性理论和新原子学说不断冲击着旧的物理世界。
  “他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并总是处在科学研究的‘浪尖’上”,他的同事曾这样评价卢瑟福,而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认同这一评价。卢瑟福也不惧舆论的冲击:“说的很对,为什么不这样?不管怎么说,是我制造了波浪,难道不是吗?”
  “这是我一生中绝妙的一次玩笑”
  卢瑟福在放射性研究中所做的贡献为他带来了诸多荣誉,而最具有戏剧性的就是1908年他所获得的诺贝尔奖项了。获得此项殊荣,是由于他在1903年提出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理论,即在麦克吉尔大学的研究中,发现了放射性的半衰期,命名了α射线、β射线,从而对放射性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发表获奖演说时,卢瑟福诙谐地说道,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历过不同的变化,但最快的变化要算这一次了——他竟从物理学家摇身一变成为了化学家,“这是我一生中绝妙的一次玩笑!”虽然是玩笑,但也证明了科学的互通性,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物理与化学的确密不可分。
  1919年,由于恩师汤姆逊的推荐,卢瑟福回到了那个物理梦想开始的地方——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担任实验室主任一职,成为这座世界一流的物理实验室的第四任掌门人。也就是在这里,他创造了“桃李满天下”的神话,先后培育了12位诺贝尔奖得主。他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学生玻尔,最终成为了丹麦皇家科学院院长,玻尔曾亲切地称卢瑟福为“我的第二个父亲”。197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苏联原子能研究的鼻祖”卡皮查,评价卢瑟福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不一定是一位伟人,而一位伟大的导师则一定是伟人。”
  1937年10月19日,卢瑟福因病去世,享年66岁。他将自己有限的遗产捐给了故乡的母校——纳尔逊学院。而他留给后人的科学遗产则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从1895年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研究开始,到1898年赴麦克吉尔大学任教,并于1907年重返英国担任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教授,最终又回归卡文迪许实验室,卢瑟福坚持不懈地践行着自己对科学的坚定信仰:他鉴定铀所放射的不同的射线,并创造了术语α射线、β射线;他发现了镭A、B、C、D、E、F;他进行了著名的“金箔实验”,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即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这项实验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卢瑟福的卓越贡献为原子物理学的确立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他为人类开启了探索原子世界的大门,被后人公认为“近代原子核物理学之父”。
其他文献
他创建了国内的水工结构和水电工程学科,编写了国内第一本《水工结构》中文教材,他还建立了国内最早的水工结构实验室。  他的身影跨过三尺讲台,从黄河的龙羊峡、拉西瓦,到长江的葛洲坝、三峡;从雅砻江的二滩,到红水河的龙滩,几乎中国所有的大型水电站的坝址,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就是始终伴随当代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历程左右的水利大师张光斗。  张光斗于1912年5月1日出生在江苏省常熟县。1930年被保送
期刊
人们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并根据它来安排出行。航天活动同样需要天气预报,不过除此之外,还要有“空间天气预报”,即预测空间环境的状况和变化趋势。没有“空间天气预报”,航天器就如同在迷雾中飞行,对周围环境一无所知,十分危险。为航天等高技术人类活动保驾护航的需求直接催生了中国的“子午工程”。  “子午工程”是我国投入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络,监测站遍及全国。它已经为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
期刊
7月15日,环境保护部向媒体发布了2014年6月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  6月份,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9.9%,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21.5%,中度污染天数比例为6.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2.3%。海口、昆明、厦门、贵阳、乌鲁木齐等5个城市的达标天数比例为100%,衡水、合肥、沧州等17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与
期刊
一场科普活动应该包含什么?不仅要悉数囊括讲座、文字、照片、视频,还要有科学家本人以及他们在实验室里捣鼓的瓶瓶罐罐、显微镜和各种稀奇古怪高贵冷艳到不行的“高大上”仪器。科学家最好还能用通俗的语言讲讲他们到底在做什么,同时还要不介意好奇参观者偶尔上前对实验仪器动手动脚,当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  上述条件,2014年中国科协夏季科学展能够全部满足!  近距离感触前沿科技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
期刊
自古以来,当人类静静凝视头顶广袤的苍穹时,无不梦想着飞上九天,一探宇宙的无限奥秘。而月球,一直是人们最渴望到达的地方。在历经了千年的等待和探索之后,人类执着的“登月情结”终于在1969年的7月30日得以实现。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从“土星5号”火箭搭载着的“阿波罗11号”飞船上,踏出了人类在月球上所留下的第一个脚印。  在喝彩的众人中,包括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中心的几百位科学
期刊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柴守玺主持研发的玉米整秆覆盖技术,使得小麦亩产达到361.3公斤,比无覆盖露地栽培增产97.5公斤,增产率达37%。在增产的同时,这项技术还有助于减少地膜使用,减少“白色污染”,降低成本,促进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该技术通过去年大旱和今年丰雨季节的检验,两年实产验收产量均超过露地栽培产量的30%以上,增产效果稳定,有望成为能替代地膜覆盖栽培的新技术。  这项技术利用玉米整秆
期刊
近日,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退出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实施6年、为国家引进大批学者的“千人计划”将建立退出制度。目前,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已将《意见》转发院属各单位,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中明确了三种退出形式,一是主动退出,即专家本人提出放弃入选资格;二是劝退,对未按期到岗工作或在岗时间未达到工作合同规定要求的,用人单位进行劝退;
期刊
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人类文明大多起源于大河流域,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等方面的文化财产。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以及对自然认知的提升,人类对水的认识也由物质的层面升华到一种精神的境界。  水与人类  从太空中看地球,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秀丽的蔚蓝色球体。摊开世界地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部分面积也是艳丽的蓝色。这些蓝色,就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天然物质——水。 
期刊
摘要 锅炉汽包水位是一种多变量的非线性耦合系统。对此应用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以锅炉汽包水位为对象进行数学建模,并且针对广东粤电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发电厂装机容量700WM的#1机组锅炉汽包水位实时数据信号进行仿真处理,通过对该模型的参数的预测学习以及与实际输出的对比,得到符合条件的锅炉汽包水位的仿真模型。  关键词 汽包水位;T-S模糊模型;神经网络;仿真  中图分类号 TK2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水是生命之源,却也可能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  在这个大部分表面积都为海洋所占据的星球上,海水的每个微妙变化,都可能引发全球性的气候异常,甚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给人类苦心孤诣建造起来的现代文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厄尔尼诺便是海水温度的变化,经过不断的酝酿,而爆发出的如蝴蝶效应般影响全球的气候现象。  2014,厄尔尼诺再度来袭?  说起厄尔尼诺,你脑海中是否会出现洪水不断、干旱频发的景象。没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