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知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先生指出“小企业现在最主要的困难并不在融资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成本压力太大。”可谓一语正中要害,我愿意更深入去看待这个问题,成本压力太大并非不治之症,最可怕的是染上了“僵尸病”。这更是被许多商业模式、上市融资、管理与营销的服务机构所忽略的。
你的企业是“僵尸公司”吗?呃!这是一个值得反省与思考的问题。什么是僵尸?小学语文课里臧克家的《有的人》做了很好的定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网友们总结得也很好,“所谓的僵尸粉是微博上的虚假粉丝,指花钱就可以买到‘关注’,有名无实的微博粉丝。”什么是僵尸公司?如何鉴别?有什么危害?应该如何治疗?各位看官听我慢慢道来。
僵尸公司是指那些存在时间较长,有着较好的过往历史,却在发展上多年止步不前;在公司文化上缺乏价值观输出能力;在品牌上缺乏原点精神,越来越忘记其使命与愿景;在业绩表现上,多年时间呈现水平曲线甚至下滑曲线;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方面多年停留在行业传统模式不变;在行业中,虽有历史地位却日渐势微……总而言之,说他活着,却毫无生气;说他已死,却又无法“咽气”入土为安的公司。
僵尸公司往往最易于鉴别的方式是“五看”:“看老板、看岗位、看员工、看模式、看业绩”。其一,“僵尸老板”或依赖于过往的成功经验的“刻舟求剑”,或因为彷徨而止步不前。他们从内心里排斥新事物,持不信任态度。他们渴望改变业绩结果,却不愿改变价值观与认知;他们对于员工是权力型领导,而非教练式领导;他们出发太久早就忘记初衷,为了生存而苟延残喘,更谈不上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存在的使命和愿景。
其二,上梁不正下梁歪,僵尸老板必有僵尸岗位。典型特点是金字塔式——为了权力均衡与分而治之设置了许多人浮于事的岗位。信息流通不畅是常态,互相推诿责任成风气,行动效率低下是特点。
其三,看员工。僵尸岗位自然产生僵尸员工,此类员工特点是办公桌面积满灰尘、文件随意摆放、缺乏工作计划、极少主动工作、到点下班就走,唯一证明还活着的证据是每月定时领薪。
其四、看模式。其商业模式往往与同行相关毫无差异,或是简单模仿行业领先企业。简单依靠产品差价或信息不对称获利,依靠权钱交易的灰色地带的存在而生存。盈利模式缺乏长久性与持续性,其竞争壁垒也远未建立,过了今天没明天是典型特点,其深知互联网化与信息化是长远之计,却长期在等死与找死之间长期徘徊未有行动。
其五,看业绩。稳定是其特点,只不过是长期稳定地停留在中下水平。老板是公司唯一也是最大的业绩负责人。有的尽管身处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却业绩增长低于平均增长水平,不如行业平均值。呈现出下滑趋势。
僵尸公司在各行各业均有“杰出代表”,以传统产业为甚。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国家简单用投资带动GDP发展的方式不再奏效,人口红利与资源红利不复存在,2013年仅美国从中国回迁的企业就200多家。整体宏观经济急迫面临“调结构”;第二,新经济发展迅猛导致产业结构快速变迁,刚学会用PC移动互联时代到来了;刚了解移动互联,大数据、云端等全新概念又让企业摸不着头脑。传统产业价值链模式正在快速被O2O、C2B、F2C等全新模式冲击;第三、企业文化与组织方式面临转型,互联网土著90后快速涌入人才市场,越来越无法适应60、70后制订的文化与组织方式。而企业过往优势成为负担时,又无法及时调整其战略。
若要寻其药方,我认为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身份定位。正如马云所说:“阿里的存在是要解决社会问题。”这个世界不需要多一家公司,而需要一家为解决社会问题而生的公司,一家仅定位于赚钱牟利的企业注定走不长远。其次,企业时刻将愿景与使命刻在心里,而不只是挂在墙上,用愿景召唤员工,从文化与制度上让员工成为为共同愿景而同行的创业者;再次,老板要放下架子、放开心态与时俱进,展开双臂迎接新生事物与新生代,学习如何与其共舞。当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后,企业商业模式的重塑或升级、融资、管理与营销的力量才能真正的深入骨髓,成为基因,源自发心。
你的企业是“僵尸公司”吗?呃!这是一个值得反省与思考的问题。什么是僵尸?小学语文课里臧克家的《有的人》做了很好的定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网友们总结得也很好,“所谓的僵尸粉是微博上的虚假粉丝,指花钱就可以买到‘关注’,有名无实的微博粉丝。”什么是僵尸公司?如何鉴别?有什么危害?应该如何治疗?各位看官听我慢慢道来。
僵尸公司是指那些存在时间较长,有着较好的过往历史,却在发展上多年止步不前;在公司文化上缺乏价值观输出能力;在品牌上缺乏原点精神,越来越忘记其使命与愿景;在业绩表现上,多年时间呈现水平曲线甚至下滑曲线;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方面多年停留在行业传统模式不变;在行业中,虽有历史地位却日渐势微……总而言之,说他活着,却毫无生气;说他已死,却又无法“咽气”入土为安的公司。
僵尸公司往往最易于鉴别的方式是“五看”:“看老板、看岗位、看员工、看模式、看业绩”。其一,“僵尸老板”或依赖于过往的成功经验的“刻舟求剑”,或因为彷徨而止步不前。他们从内心里排斥新事物,持不信任态度。他们渴望改变业绩结果,却不愿改变价值观与认知;他们对于员工是权力型领导,而非教练式领导;他们出发太久早就忘记初衷,为了生存而苟延残喘,更谈不上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存在的使命和愿景。
其二,上梁不正下梁歪,僵尸老板必有僵尸岗位。典型特点是金字塔式——为了权力均衡与分而治之设置了许多人浮于事的岗位。信息流通不畅是常态,互相推诿责任成风气,行动效率低下是特点。
其三,看员工。僵尸岗位自然产生僵尸员工,此类员工特点是办公桌面积满灰尘、文件随意摆放、缺乏工作计划、极少主动工作、到点下班就走,唯一证明还活着的证据是每月定时领薪。
其四、看模式。其商业模式往往与同行相关毫无差异,或是简单模仿行业领先企业。简单依靠产品差价或信息不对称获利,依靠权钱交易的灰色地带的存在而生存。盈利模式缺乏长久性与持续性,其竞争壁垒也远未建立,过了今天没明天是典型特点,其深知互联网化与信息化是长远之计,却长期在等死与找死之间长期徘徊未有行动。
其五,看业绩。稳定是其特点,只不过是长期稳定地停留在中下水平。老板是公司唯一也是最大的业绩负责人。有的尽管身处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却业绩增长低于平均增长水平,不如行业平均值。呈现出下滑趋势。
僵尸公司在各行各业均有“杰出代表”,以传统产业为甚。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国家简单用投资带动GDP发展的方式不再奏效,人口红利与资源红利不复存在,2013年仅美国从中国回迁的企业就200多家。整体宏观经济急迫面临“调结构”;第二,新经济发展迅猛导致产业结构快速变迁,刚学会用PC移动互联时代到来了;刚了解移动互联,大数据、云端等全新概念又让企业摸不着头脑。传统产业价值链模式正在快速被O2O、C2B、F2C等全新模式冲击;第三、企业文化与组织方式面临转型,互联网土著90后快速涌入人才市场,越来越无法适应60、70后制订的文化与组织方式。而企业过往优势成为负担时,又无法及时调整其战略。
若要寻其药方,我认为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身份定位。正如马云所说:“阿里的存在是要解决社会问题。”这个世界不需要多一家公司,而需要一家为解决社会问题而生的公司,一家仅定位于赚钱牟利的企业注定走不长远。其次,企业时刻将愿景与使命刻在心里,而不只是挂在墙上,用愿景召唤员工,从文化与制度上让员工成为为共同愿景而同行的创业者;再次,老板要放下架子、放开心态与时俱进,展开双臂迎接新生事物与新生代,学习如何与其共舞。当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后,企业商业模式的重塑或升级、融资、管理与营销的力量才能真正的深入骨髓,成为基因,源自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