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上期)
8.不可过度用药
用药过分,一是剂量过大,二是疗程过长,三是无病用药,四是轻症用重药。
用药剂量过大指给药剂量明显超过治疗该疾病所需要的剂量。患者治病心切,认为一次使用加倍剂量,可以达到速战速决的效果。用药剂量过大轻则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重则会导致药物中毒,甚至死亡。有些毒性小的药物,用过量虽然不会引起人体的伤害,但会造成浪费和经济损失。如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头孢曲松治疗中度下呼吸道感染时,用1克与用2克的效果几乎是相等的,但多用1克则需多花150元钱。此外,有些人认为保健补品可以多多益善,单纯依靠保健品来保障健康,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身体更健壮,头脑更聪明,常给儿童服用名目繁多的保健品,致使一部分儿童过于肥胖,甚至造成性早熟。
疗程过长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也不少见,有些患者症状、体征、化验指标已经正常两三天了,完全可以停药,仍然继续使用若干天。有些预防手术感染一直用到伤口拆线。
无病用药也在一些人身上发生,有些人本来身体很健康,但喜欢用一些治疗药物来当预防药物使用,有时不但起不到预防作用,反而可能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应该说应用任何药物都要有明确的用药指征,我们提倡有病要用药的则用药治疗,没病或不必要用药的疾病就不应该用药,包括所谓常用药、营养药或其他中西药物。
轻症用重药从现象上看是用药过分,按药物治疗学的原则,则属于用药不对症。
9.药物的用量如何确定
凡能产生治疗作用所需的用量,称为“剂量”或“常用量”。一般所说的剂量,是指成人一次的平均用量,每个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有差异,为达到同一疗效,体重较重的人比较轻的人需要更大的剂量。新生儿和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慢于儿童和青年人,肝肾疾病患者对药物的清除亦比正常人慢,说明书上所推荐的剂量只对一定范围的个体适用,并不完全适合每个患者,因此,请在医师和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1)老年人的用药剂量:老年人的各种生理功能都有所减退,但个体间差异非常大,即使年龄相同,机能衰减程度不尽一致,故用药时应注意剂量个体化,为保证用药安全,主张从小剂量开始,先采用成人常用量的 1/2~1/3,根据用药后的疗效,再逐渐调整最适剂量。盲目使用多种药物也是非常有害的,能单用者切勿联用,确需联合用药时,应了解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2)小儿用药剂量:小儿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根据年龄折算:在临床上不太实用,很少被儿科医师采用,但对某些药物,其剂量不需要十分精确,如止咳药、助消化药,目前仍有以年龄计算,如棕色合剂,一般每岁用1 毫升。
②根据体重计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70,此公式简单易记,但对幼儿剂量偏小,而年长儿童特别是体重过重儿童的剂量则偏大,一般可根据标准体重推算,但对特殊体型的小儿则要相应增减。部分药物在出厂说明书中已说明小儿用药剂量,一般按体重计算药量,即每次(日)剂量=小儿体重×每次(日)药量/每千克体重。
③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根据体表面积计算用量比较合理,可避免按体重计算的缺点,但比较繁琐。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m2)÷1.73 m2。小儿体表面积=(体重×0.035)+0.1 。这种方法只适合儿科医师应用。
④ 根据成人剂量折算表计算:根据表中折算的剂量偏小,但较安全,具体见表1。
10.服药时间如何安排
服药时间可以从生物体的昼夜节律性变化、食物对口服药物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来考虑。生物体的各种生物功能常有一定的生物周期性变化规律,1天之内,生物的各种生理指标都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变化。人体也是如此,如体温、血压、血糖等在 24 小时内有规律性波动。而许多药物在体内的过程也呈现明显的节律性,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毒性。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服用同一剂量的同一药物,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较大,所以用药时须考虑合理的给药时间,以发挥最大药效,又使药物不良反应降至最低,以下为几类常用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以供参考。
(1)抗高血压药:人体血压在上午 9~10 点为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夜晚 3 点左右最低,故高血压患者一般只需白天用药,且上午用药量略大,如果夜间继续服药,则血压下降得更低,易诱发脑梗死。
(2)抗糖尿病药:凌晨 4 点人体对胰岛素最为敏感,此时只需给予低剂量就可达到满意效果。
(3)激素类药物: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肿胀、僵直和握力下降等症状以早晨最为严重,因为此时人体的免疫反应最大,故激素类药物最好在早上 8 点以前将全天药量一次顿服,这样不但疗效好,且可使激素的副作用降到最低点。
(4)平喘药:氨茶碱早晨 7 点应用效果较好,毒性最低,其他平喘药以临睡前服用疗效最佳。
(5)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上午一次顿服为佳。
(6)抗贫血药:葡萄糖酸铁、硫酸亚铁等于晚上 8 点服用最佳,因此时的吸收率比早晨 8 点用药要高,且可延长疗效达 3~4 倍。
(7)利尿药:氢氯噻嗪早晨 7 点服药较其他时间服药不良反应要小,呋塞米于上午 10 点服用,利尿作用最强。
(8)解热镇痛药:此类药在上午6点服比下午6点或10点用药效果好,如吲哚美辛在上午7点时服比下午7点服,药效好,维持时间长。
(未完待续)
8.不可过度用药
用药过分,一是剂量过大,二是疗程过长,三是无病用药,四是轻症用重药。
用药剂量过大指给药剂量明显超过治疗该疾病所需要的剂量。患者治病心切,认为一次使用加倍剂量,可以达到速战速决的效果。用药剂量过大轻则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重则会导致药物中毒,甚至死亡。有些毒性小的药物,用过量虽然不会引起人体的伤害,但会造成浪费和经济损失。如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头孢曲松治疗中度下呼吸道感染时,用1克与用2克的效果几乎是相等的,但多用1克则需多花150元钱。此外,有些人认为保健补品可以多多益善,单纯依靠保健品来保障健康,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身体更健壮,头脑更聪明,常给儿童服用名目繁多的保健品,致使一部分儿童过于肥胖,甚至造成性早熟。
疗程过长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也不少见,有些患者症状、体征、化验指标已经正常两三天了,完全可以停药,仍然继续使用若干天。有些预防手术感染一直用到伤口拆线。
无病用药也在一些人身上发生,有些人本来身体很健康,但喜欢用一些治疗药物来当预防药物使用,有时不但起不到预防作用,反而可能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应该说应用任何药物都要有明确的用药指征,我们提倡有病要用药的则用药治疗,没病或不必要用药的疾病就不应该用药,包括所谓常用药、营养药或其他中西药物。
轻症用重药从现象上看是用药过分,按药物治疗学的原则,则属于用药不对症。
9.药物的用量如何确定
凡能产生治疗作用所需的用量,称为“剂量”或“常用量”。一般所说的剂量,是指成人一次的平均用量,每个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有差异,为达到同一疗效,体重较重的人比较轻的人需要更大的剂量。新生儿和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慢于儿童和青年人,肝肾疾病患者对药物的清除亦比正常人慢,说明书上所推荐的剂量只对一定范围的个体适用,并不完全适合每个患者,因此,请在医师和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1)老年人的用药剂量:老年人的各种生理功能都有所减退,但个体间差异非常大,即使年龄相同,机能衰减程度不尽一致,故用药时应注意剂量个体化,为保证用药安全,主张从小剂量开始,先采用成人常用量的 1/2~1/3,根据用药后的疗效,再逐渐调整最适剂量。盲目使用多种药物也是非常有害的,能单用者切勿联用,确需联合用药时,应了解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2)小儿用药剂量:小儿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根据年龄折算:在临床上不太实用,很少被儿科医师采用,但对某些药物,其剂量不需要十分精确,如止咳药、助消化药,目前仍有以年龄计算,如棕色合剂,一般每岁用1 毫升。
②根据体重计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70,此公式简单易记,但对幼儿剂量偏小,而年长儿童特别是体重过重儿童的剂量则偏大,一般可根据标准体重推算,但对特殊体型的小儿则要相应增减。部分药物在出厂说明书中已说明小儿用药剂量,一般按体重计算药量,即每次(日)剂量=小儿体重×每次(日)药量/每千克体重。
③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根据体表面积计算用量比较合理,可避免按体重计算的缺点,但比较繁琐。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m2)÷1.73 m2。小儿体表面积=(体重×0.035)+0.1 。这种方法只适合儿科医师应用。
④ 根据成人剂量折算表计算:根据表中折算的剂量偏小,但较安全,具体见表1。
10.服药时间如何安排
服药时间可以从生物体的昼夜节律性变化、食物对口服药物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来考虑。生物体的各种生物功能常有一定的生物周期性变化规律,1天之内,生物的各种生理指标都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变化。人体也是如此,如体温、血压、血糖等在 24 小时内有规律性波动。而许多药物在体内的过程也呈现明显的节律性,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毒性。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服用同一剂量的同一药物,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较大,所以用药时须考虑合理的给药时间,以发挥最大药效,又使药物不良反应降至最低,以下为几类常用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以供参考。
(1)抗高血压药:人体血压在上午 9~10 点为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夜晚 3 点左右最低,故高血压患者一般只需白天用药,且上午用药量略大,如果夜间继续服药,则血压下降得更低,易诱发脑梗死。
(2)抗糖尿病药:凌晨 4 点人体对胰岛素最为敏感,此时只需给予低剂量就可达到满意效果。
(3)激素类药物: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肿胀、僵直和握力下降等症状以早晨最为严重,因为此时人体的免疫反应最大,故激素类药物最好在早上 8 点以前将全天药量一次顿服,这样不但疗效好,且可使激素的副作用降到最低点。
(4)平喘药:氨茶碱早晨 7 点应用效果较好,毒性最低,其他平喘药以临睡前服用疗效最佳。
(5)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上午一次顿服为佳。
(6)抗贫血药:葡萄糖酸铁、硫酸亚铁等于晚上 8 点服用最佳,因此时的吸收率比早晨 8 点用药要高,且可延长疗效达 3~4 倍。
(7)利尿药:氢氯噻嗪早晨 7 点服药较其他时间服药不良反应要小,呋塞米于上午 10 点服用,利尿作用最强。
(8)解热镇痛药:此类药在上午6点服比下午6点或10点用药效果好,如吲哚美辛在上午7点时服比下午7点服,药效好,维持时间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