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进校园 化雨润师生

来源 :宁波通讯·图话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空抛物也是违法行为啊!”“看了《民法典》宣传片,我才知道《民法典》用处那么多!”6月5日,鄞州区钟公庙实验小学德育处组织全体少先队员一起学习《民法典》知识后,同学们发出这样的感叹。
  课堂上,首导老师通过播放3D动画片,用生动形象的生活小案例为学生们讲解如何运用《民法典》来保护自身权益。德育处老师还以问答互动的形式,把《民法典》条文融入日常生活中,倡导师生们共同学习、应用《民法典》这部法律百科全书。
  像这样的普法进校园活动,在宁波已成为常态。“七五”普法期间,宁波市教育系統根据宁波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工作安排,稳步推进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多措并举营造学法氛围
  今年春季开学伊始,宁波全市中小学便围绕“学法懂法 争当守法小公民”这一主题,组织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新学期开学“法治教育第一课”。各校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等,推送《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刑法》等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和信息,使师生充分了解疫情防控法律知识。同时,宁波市教育局编印下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当前防控工作有关法律知识问答》《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须知晓的法律知识》等疫情防控法治教育专刊,供学校组织学习,营造依法防控的浓厚氛围。
  春秋季开学“法治教育第一课”,宁波市中小学已连续开展多年,是培育广大师生法治意识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年来,宁波市抓实学校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教育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各校不仅利用学校法务室、法治教育长廊、宣传橱窗、法律图书角等载体,展示重要法典、法治格言、法律条文等法治知识内容,还结合重大节庆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截至目前,宁波已连续4年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加教育部“宪法晨读”活动,5.3万名中小学生参与教育部“宪法小卫士”网络火炬传递。
  在课堂教学优化方面,宁波市教育局则根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分级分类落实法治教育内容,在学科教育找切入点,渗透法治教育。今年暑假,宁波市教育局还会同宁波市检察院制作了一批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在线点播微课件,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和以案释法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知识要点,让法治教育课堂教学走向了“云端”。
  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同时,宁波市还以学促赛、以训促学、学训赛结合,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站稳讲台,做学生学法守法的引路人。据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建国介绍,宁波建立了教师每月集中学法制度,定期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并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列为教师必读书目,要求教师重点学习,确保通晓行业法律法规。“除此之外,我们还将法治教育内容纳入全市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内容,每年每位教师要完成12个法律培训学分。”张建国说。
  为助推教师提高法治教学能力,宁波先后开展了教育法治课件大赛、以案释法典型案例评选等活动。在第三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优秀多媒体课件资源征集中,宁波市22件作品获奖,占据了全省获奖数量的“半壁江山”。
  部门联动凝聚普法合力
  5月20日,宁波市教育法治讲师团2020年度首场法治教育专题报告会在镇海区实验小学开讲。宁波教育法治讲师团讲师、浙江合创律师事务所青工委副主任沈惜宇以“‘疫情’引发的思考——我国对环境及野生动物的保护”为题,与130余名学生热烈互动,共话疫情防控相关法治知识。
  宁波市教育法治讲师团成立于2015年3月,目前有成员78名。他们中有从事涉法教育的在甬高校讲师、中小学教师,也有校外的执业律师、法律实务工作者,还有检察系统的检察官、执法单位的工作人员。五年来,讲师团成员深入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巡回报告会400多场次,受益师生近16万人次,为全市中小学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宁波法治教育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把法治教育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和保障,需要多方合作,多部门联动。”张建国说。近年来,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宁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成效也越来越明显。
  今年春季开学后,宁波市检察院13名检察官入驻市直属13所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用法律为孩子们穿上“成长铠甲”,定期开展法治讲座,以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和司法保护。其他学校也通过多种形式聘任法治副校长,积极做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权益维护以及校园安全防治等工作。同时,宁波各学校还通过一校一聘、多校联聘、法律顾问团的形式,推动校园法律顾问队伍建设。目前,宁波全市1261所中小学已全部配备法治副校长和法律顾问。
  在宁波市司法局、宁波市检察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宁波各学校组织学生走进人大机关、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实践体验,开展“模拟法庭”展演、“防范犯罪伤害 绽放青春风采”法治巡展等活动;宁波团市委、少工委与宁波市普法办连续四年联合举办“法在我心中”宁波市少儿法治故事大赛,培育少年儿童法治意识;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司法局、《浙江法制报》联合举办“法治宣传校园行”活动,丰富青少年学法用法载体……“七五”普法期间,宁波各地各部门通力合作开展的一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就是要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指引下,宁波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强化使命担当,以融合发展为
期刊
几年之前,张家村还是奉化有名的“困难户”,村里环境脏乱,无集体经济收入。短短几年时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全是因为一个人。他就是“浙江省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冯德林。  2014年初,原宁波市经信委委派冯德林担任奉化区大堰镇张家村农村工作指导员一职,一干就是五年。在这五年里,他扎根农村一线,每天吃住在村里,深入考察村情,了解村民诉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因村制宜制订扶贫工作方案,成功使张家村一年
期刊
从前,高泥村是个地处西沪港畔、收入相对较差的“贫困村”,村民守着西沪港这个聚宝盆不知该如何利用,除了赶小海,就靠养殖海带、紫菜过日子,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如今,村子成了省级特色精品村、省3A级景区村、“浙江省网箱养殖第一村”。随着黄避岙乡高泥村第二届大黄鱼美食节的举办,村里又迎来了一波旅游热潮,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尝黄鱼、赏荷花、住民宿,体验着斑斓海岸休闲生活。  短短几十年,这个不起眼的传统
期刊
当前,宁波市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深化改革深水期,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中美经贸摩擦和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导致外贸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惠农政策及资金投入的边际效应递减等严峻挑战。  但越是吃力的时候,越要保持定力,越要在促增收上拿出新举措、获得新成效。  促进农民增收,要向现代农业要效益。农民增收,基本盘还是在农业。要立足提质增效,着力做强一产,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期刊
9月28日,宁波市首个田园综合体——达人村正式运营。达人村位于江北区甬江街道北郊片区,是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俗表演、农家美食、农趣玩乐、田园夜色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于去年9月底试运营。一年来,达人村吸引了50多万名游客前去“打卡”,门票营业额突破1500万元,已成为宁波新晋“田园网红”。在正式运营前,博得良好口碑的达人村已被评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甬江街道北郊片区曾是宁波
期刊
在宁海县岔路镇和前童古镇的交界处有一个小而美的村庄。从一条绿荫掩映的柏油路进去,村口立着五个醒目的大字:“36条发源地”。  这里是宁海县岔路镇下畈村。五年前,规范村级小微权力的“36条权力清单”正是从这里开始试行,而后闻名全国。  下畈村面积约0.1平方公里,共有农户168户,人口470人。村庄内小桥流水,松林环绕,古樟灵秀。这几年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体环境还在进一步提升。今年8月,记者去采
期刊
宁波市乡村治理创新工作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末,宁波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并被司法部、民政部推广。多年来,各级各部门积极探索创新、合力推进,乡村治理亮点纷呈,典型案例层出不穷,涌现出了“村民说事”“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小板凳工作法”“书记一点通”等特色做法,打响了乡村善治的“宁波品牌”,乡村治理工作总体上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回顾总结宁波乡村治理创新的成功实践,我认为关
期刊
九月伊始,秋意渐浓。汽车缓缓行驶在象山县定塘镇马漕线,远处青山如黛,绿意盎然,道路两旁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景观绿化,各色花草错落有致点缀其间,好一幅景色宜人的乡村画卷!若行车累了倦了,还可以到就近的公路服务驿站歇歇脚,喝口茶。这是近日记者在象山县采访“四好农村路”时看到的情景。  象山县“三改一拆”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只是象山创建“四好(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农村路”的一个缩影。去年,该县通
期刊
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城市的发展之基。对一座城市而言,诚信是形象,是品牌,更是走向兴旺发达的一张“通行证”。自从2002年提出打造“信用宁波”以来,宁波一步步建立制度规范,健全信用奖惩机制,逐渐构筑起“守信获益、失信受限”的信用格局。  如今,在甬城,“信用”二字已内化为政府服务、企业经营以及市民生活的无数细节:在媒体上,各种诚信榜单层出不穷,信用核查成为行政管理的重要参考;在企业的“生意经”里
期刊
几天前,一份企业用工风险诊断报告和一份安全管理诊断放在了宁波一家规上企业的负责人桌上。她细细地翻看报告,发现仅在加班计薪方面,由于处置不当,企业一年的用工风险就高达近4000万元,而因管理不善与意识淡薄,现场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有近百个。她会同管理部门认真学习研究后,觉得不处理好这些问题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造成重大困扰,决定马上按照诊断结果逐项整改。  促使该负责人下决心做此次风险诊断的原因是,两个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