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内日本语教育与跨文化交流的现状及展望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m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许多大学日语专业开办得如日语培训学校一样。据调查,有近七成学生在进入日语学习之前因为考虑到就业而选择学习日语,而进入日资企业的重要条件——国际日语能力测试因上述客观因素就渐渐被重视起来。部分校方考虑到学生就业问题,纷纷以提高过级率为目标,狠抓日语能力测试。某些学校甚至出现了几乎将全部课程的设置都与考试挂钩。笔者认为,如今的日本语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初衷,失去了方向。部分高校的日语专业在授课时将语言背后隐藏的文化搁置一边,而一味地教浅层的语言,笔者认为这一做法无疑是本末倒置。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是历史、风俗、习惯的综合体现。所以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单纯语言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在此我想提倡的是,在日语教育应该适量设置高水平并能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文化的课程。另外如何让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推进这一工作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在平时学生学习生活当中,学生们常会不经意地使用中国式的日语,学习者并非不熟悉相关词语和语法本身,而是即使在掌握了所有词语和语法以后也出现不得体或者不得要领的情况。本稿将列出部分实例,具体观察并记录其碰壁的情形,分析具体的深层原因,进而更深层次地探究如何避免语言文化背景给外语学习者带来的语言干涉这一问题。
  先行研究:
  有关跨文化和日本语教育的论文和相关书籍很多,很多相关学者也分别做出了论述。铃木(1997)从语言学的观点提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最重要要素。北山(1995)提出了独立的语言本身不带有任何意义,但在文化背景的支撑下语言的意义就显示出威力。不难看出,语言表现不同是源于赋予语言灵魂的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同时语言发出者的行动样式也不同。唐泽(2009)指出遗憾的是上述观点在实际的日本语教育当中很少应用,当前的模式依旧是偏重于构词,语法等,隐藏在语言中的文化教育往往被忽视或不受重视。以上三者的主张成为笔者重新审视在中国展开的日本语教育和以文化教育的统合研究,同时也是本稿的理论基础和根据。而张麟声(2008)在 「日本语教育的误用分析」 中将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误用实例抽出并单纯地从语法的视点进行分析,并未从异文化角度分析学生出现误用。另一方面,青木保在异文化理解中指出了跨文化的重要性,但未从日本语教育视觉进行充分论述。因此当前对日本语教育和跨文化理解两者有机统一结合的研究尚未出现太多的论文和颇有价值的参考书籍。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同属汉字圈的国家,然而两国语言背后隐含的深层意义,行为方式,思考方式,价值观等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语言与文化之间不对等或者不对称的认识,归根结底是中国的日本语教育之不足,这也正是对文化教育缺乏的有力证据。近年来经常有企业方这样的反馈,对于当代刚毕业大学生来说,若想在很受欢迎的日资企业工作和立足,不仅仅要学好日语本身,同时必须对日本社会,经济,日本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比较深层的了解。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日语的同时,有意识地注意并最终理解中日两国文化差异,认可而不是非理性地指责甚至是批判文化差异呢?当然,作为传统的日本语教育的目的,让学习者能够听、说、读、写等实用型的教育在多样化的今天这种模式也是必然存在的,同时或许我们可以称作它是支撑现在日本语教育的原动力。但是仅仅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上的话,日本语教育就會越来越远离其初衷,难以得到升华。中尾(1990)提出,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拥有不同社会、文化、价值观的人们能更好地相互理解,促进其友好亲善,最终为文化交流世界和谐做出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将日本语教育转换为人类人格教育将受到更大的关注。这也将是21世纪日本语教育的趋势和主题。
  误用实例与分析
  1.寒暄差异
  实例一:某高校日籍外教S来中国执教1年,他谈到时常在自己赶时间去上课的时候从后面传来“先生”(老师的意思)的叫声,作为日本人的S老师本能地以为学生有什么事情的,连忙停下自己匆忙的脚步,但当他回头时却看到学生什么都没说而只是笑了一下后就匆匆进了教学楼。对此S老师很困惑。“又没有什么事情叫我干什么,难道这是学生对老师的恶作剧?”
  实例分析:作为中国教员来说,对学生上述行为一般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妥或者有日语语法错误。但是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在日本社会,打招呼的时候一般习惯于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等寒暄语。而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往往因为受到汉语影响,在寒暄语之前加上 “先生” 以表示敬意。另外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可以说学生更多的会选择叫一声老师取代说早上好。但来中国不久的S老师因为不了解这一文化差异,而日语的初学者甚至是高年级的学生无意识地将汉语习惯带到日语中,因此才会出现以上的误解。
  2.称呼差异
  实例二 :某高校日籍外教P(61),女,神奈川县某中学国语教员,退休后以志愿者身份来中国高校任教。中国人同僚某日将自己刚上幼儿园的儿子带到办公室,看到可爱的小男孩,P老师拿出了一块巧克力给小男孩。中国教员连忙教孩子道:お祖母さんにありがとうと言って(快谢谢奶奶)。听到同僚交给小男孩表达谢意的话后,S老师很是皱了一下眉头。
  实例分析:上述例子中出现了典型的中日之间的称呼差异。在日本一般不轻易称呼对方为爷爷奶奶等,然而在汉语习惯当中为了表示发话者的敬意,在发话时往往会根据对方年龄,社会地位等定称呼,而日语由于其敬语比较发达,表现敬意可以在文末。因此在上述例子S老师或许更期待对方说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针对此文化差异现象,在教初级学生的课堂上应对中日两国语言表达敬意的差异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汉语时常用称呼表示敬意,而日语由于敬语表现很发达,往往会在后面加上词缀或对动词本身变化就可以达到目的,因此才会出现以上例子中出现的现象。
  实例三: 某在日留学生A在一家便利店打小时工。由于是直营店,店里有店长和副店长。留学生A在和副店长打交道的时候经常直接称呼其为 “店长”。这一称谓让副店长很是不安,因此每次副店长就会纠正道:我是副店长,请不要称呼我为店长。
  实例分析:在中国,对于上司和领导直接称呼时,即使是副职,通常会省去“副”,反而带“副”字让人觉得有轻视看不起甚至是讥讽的意思。而在日本更多的是会尊重现实情况本身,店长就称呼店长,副店长就称呼为副店长,暧昧的日本人在这一点上不暧昧。
  结语
  本文通过整理学生误用的实例,分类并具体进行分析。通过对其谈话内容本身的分析,追踪学生出现误用的根本原因。发现这些难以纠正的误用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作为一线的教学者,在教初级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趣闻趣事让学生以故事的形式了解中日两国之间的差异,使其尽量不犯类似的错误。
  最后,由于自己走上讲台时间不久,尚有诸多不足之处,敬请大家多指正。今后的课题是进一步挖掘并整理类似由异文化而导致的误用,同时研究如何让这些实例在日语教育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不失时机地讨论如何制作相关教材等。
  
  参考文献:
  [1]「异文化理解」青木保.岩波新书,2001(7).
  [2]「言叶の力」铃木孝夫.文艺春秋,2006(11).
  [3]「ことばと文化」铃木孝夫.岩波书店,1973(6).
  [4]「日本语教育のための误用分析」张麟声.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2001(10).
  [5]「自己:文化心理学的视座」『实验社会心理学研究』第35卷北山,忍·唐沢真弓,1995.
  [6]『日本语讲座第二卷.言叶の游びと芸术』大修馆书店中尾达郎,1990.
  [7]『近代日本とアジア:文化の交流と摩擦』东京大学出版社,平野健一郎(编),1984.
  
  (作者简介:张成(1984.7-),男,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研究。)
其他文献
《项链》是19世纪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评论界对其主题的讨论,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声音,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一开始,我们受阶级思想的影响,把小说主题定性为对马蒂尔德的资产阶级虚荣心的批判;随着思想的解放和研究的深入,学者都相继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是,纵观这些观点,它们或受阶级意识影响,或有失偏颇,或者是为了出新而出新,都没有立足于文本本身。本文将在回顾各家观点并做出相应点评,
期刊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除此之外他还是著名的雄辩家。《孟子》的文章读起来很有气魄,锋芒突出,自信极强,气势凌人。而他的文章恰恰可以向我们透露出他出众的辩论才能。下面让我們将从《齐桓晋文之事章》一文中,来探讨孟子的雄辩技巧。  《齐桓晋文之事章》记录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齐国在威王(宣王之父)时曾经两次打败魏军,宣王时又破燕国的国都,雄踞东方,威震诸侯。齐宣王早
期刊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的先驱,是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最杰出代表。他博古通今,兼采中西,创立了以进化论为基调,以民主思想为核心的三民主义学说。“三民主义”思想体系是孙中山针对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和社会改革三大任务提出来的革命纲领,它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思想概括了孙中山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武器和行动
期刊
新闻标题,就是置于各种媒体所刊(播)的各种体裁的新闻之首的,对所刊(播)的新闻内容进行言简意赅的概括的独立于正文之外的语句。①新闻标题享有多项殊荣,它被喻为“文章的眼睛”、“新闻的广告”、“新闻学的最高技术”等。  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在媒体尤其是报刊的版面编排中,标题总是以最醒目的字号放于最显要的位置上,是版面的五官之首,是读者接触新闻的第一知觉对象。如何拟制出鲜活生动的新闻标题,
期刊
本文通过几位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的作品,谈论她们如何使用“女性身体”作为创作符码,来表达对传统的女性角色在男性视角下的“被观看”转为“观看”以及重新解析女性的“被观看”。  中国女性主义虽然是源自西方的产物,但与西方的“女权运动”或者“女性主义”相比,仍然有着很大的不同。尽管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 “但是根本的社会观念没有彻底动摇过,一个多世纪的妇女解放,不论是资产阶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坚持不懈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相比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而言,中国的“软实力”发展严重滞后。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不可阻挡的今天,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即国家形象有着对国家发展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电影这个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部分,更是未受到国家的重视。笔者以在国际上获奖和取得优异票房的中国电影为样本,结合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电影学的有关知识点展开论述
期刊
多媒体教学方法,就是通过文字、音像等多种传播媒体传递教学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凭借其直观形象、动静变化、重复再现等功能,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声、文、像、图并茂,能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由单纯的听课改为听和看相结合,因此在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显示出
期刊
在职业学校中,计算机教学是一项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教学。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调研,紧紧结合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并就其实施原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绪论  当前,教育部明确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宗旨与办学方向,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给职业院校生提供最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使其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和
期刊
中职卫生学校的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学校。但由于诸多因素,职业中学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另外目前护理教学主要还是采用课堂讲授、操作演示、临床见习和实习等传统教学方法。要改变这种现状,需从教师、学生、中职学校护理学基础的教学现状出发,运用行动引导教学方法改进
期刊
浦江麦秆剪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艺术魅力源于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与生俱来的艺术、环保、手工等鲜明的产品特性,还表现在它所经历的传承与创新。本文从源流、传承、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当代浦江麦秆剪贴艺术的神采,意在唤起人们对民俗艺术的保护意识,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浦江麦秆剪贴出自素有“书画之乡”美誉的浦江县,该地自古人文荟萃、文史辉煌,县邑虽小,历史悠长,曾先后被称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