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一瞥点灵犀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w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标题,就是置于各种媒体所刊(播)的各种体裁的新闻之首的,对所刊(播)的新闻内容进行言简意赅的概括的独立于正文之外的语句。①新闻标题享有多项殊荣,它被喻为“文章的眼睛”、“新闻的广告”、“新闻学的最高技术”等。
  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在媒体尤其是报刊的版面编排中,标题总是以最醒目的字号放于最显要的位置上,是版面的五官之首,是读者接触新闻的第一知觉对象。如何拟制出鲜活生动的新闻标题,让“读题时代”的受众在读完题后还乐于读文?如何拟制出新颖别致的新闻标题,让“惊鸿的一瞥”点通新闻与读者之间的“心有灵犀”?突破新闻标题的固有模式,探索新的方法,成为许多媒体尤其是报刊所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许多新闻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精彩的标题堪称“画龙点睛”的艺术。从美学的角度看,每个读者在心理上都有着天然的追求美感的欲望。新闻标题以往只是作为一种标识,现在却越来越具有实用以外的艺术欣赏价值。而新闻标题的这种艺术欣赏价值,从新闻美学的角度来看,形式美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形式美是自然界、社会中各种事物的形式因素按照一定规律的组合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审美形态。”②新闻标题的形式美,指新闻作者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有机组合所呈现出的一种外观形式美。③美的内容只有与美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美的事物。同样,对于新闻标题而言,只有正确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形式实现高度的统一,才能实现新闻标题真正的美。新闻标题形式美的内容很多,根据卢焱在《新闻美学初论》一书中的概括,新闻标题形式美主要有整齐美、参差美、音韵美。
  翻读我国大量的新闻作品,不难发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标题大量地进行了“古句新用”。许多记者和编辑在新闻写作和排版的过程中,将中国古代文学形式,如诗歌、词、曲、对联等运用到新闻标题的写作中来。“古句新用”不仅形成视觉上的美感,也带來了听觉上的享受,体现出新闻标题的形式美。那么,古句与新闻标题形式美存在着哪些必然的联系呢?
  一、在整齐美上
  中国的方块汉字具有特殊的结构,通过对文字的组合和排列,可以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而中国古代的文学形式,尤其是诗歌和对联,大量采用对偶和对仗的修辞手法,往往追求并创造出不一般的整齐对称美,如崔颢的诗歌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纪晓岚的佳对“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这些佳句无论在字数、词性,还是词语的衔接用法上都整齐均匀,讲究严格的对称美。
  众所周知,整齐对称是生物自身结构的一种合规律的存在形式,往往给人以很高的审美愉悦,新闻标题也不例外。新闻标题的整齐对称美,主要是通过文字数量和语言结构的相同而形成的一种形式美。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这种整齐对称的表达形式,在视觉上给人以均衡的美感,有较强的民族个性,易吸引读者注意。因此,记者和编辑在制作标题中,尤其是在处理偶数行的标题时,会有意识地追求每行文字在字数多少、上下左右上的一致性,从而形成整齐对称的美感。古句则正好符合了新闻标题这种对整齐美的追求,如:
  四年付出,亚萍一掬英雄泪
  两度拼搏,明霞再谱志气歌
  这样的标题借用了古代对联的形式,上下均衡对称,有很强的整齐美。
  二、在参差美上
  人们往往希望在流动的变化中寻求整齐和谐,于是,参差美为人们所认可。长短、高低、大小不同不一致,与整齐相对,谓之参差。④参差美在形式上虽然相对自由,体现出一种较高层次的自然美,但是在统一中求变化,也在变化中寻统一,实际却是将整齐美运用到一种自动化的程度,贯穿着统一的情调,是在整齐形式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审美再造。
  参差美是新闻标题形式美的重要内容,它同艺术创作一样,也追求整齐和谐中的参差变化,只有这样,才既能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如《羊城晚报》1983年9月24日有一则新闻的标题为:
  (肩):“知否?知否?应是贱肥贵瘦”
  (主):爱吃瘦肉者,请你多付钱
  (副):本省十八个县市调整猪肉各品种之间的差价
  这样的标题整齐中见参差,参差中见整齐,可谓是错落有致。而中国古代以词曲为代表的文学形式,自由奔放、不整齐、不对称、不统一的遣词造句,它们赋变化于和谐中,在整齐中突出,符合自然发展规律,也符合人物审美心理。因此,古句也符合了新闻标题对参差美的要求。
  三、在音韵美上
  新闻标题的音韵美,讲究语言节奏的抑扬感,使之诵读起来有音乐的节奏美,这样新闻标题才有生动的气韵。这种音韵美主要体现在平仄相对、押韵、叠字、叠词、重字等方面,用以造成形式上的齐整和语感上的契合,使音韵富有变化性,避免拗口,增强表达效果。
  《新民晚报》1994年4月18有篇新闻的主标题为:《春雨催花花竞放茶香熏人人自来》,“花”与“人”的叠词使用,让人读起来节奏明快。又如1983年3月21日《长江日报》有一组新闻标题为:
  垃圾山垃圾山害得居民苦不堪不知几时搬?
  臭水流臭水流流到大街小巷头行人个个愁!
  “垃圾山”和“臭水流”的重复使用,“山”、“堪”、“搬”、“流”、“头”、“愁”的完美压韵,这样的标题就使人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极富音韵美。
  中国古代诗歌、词、曲、对联等文体,或整齐对称,或参差有序,或抑扬顿挫,这与新闻标题形式美的要求如出一辙,显然可以用到标题的制作上来。
  既然“古句新用”能够体现出新闻标题形式美,那么古句如何新用呢?经过大量的阅读和研究,笔者将“古句新用”的常见方式概括为以下几大类:
  一、“拿来主义”—直接引用,就是不加任何的修饰,不做任何的增加或删减,原封不动的引用语言完整、思想深刻、立意鲜明的古代佳句,将其直接拿来作为整个新闻标题。这种用法极为常见,既方便作者使用,也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吸取精华”—截取引用,即从古代的诗、词或曲中截取一个独立的部分(一般为具有特殊意义的短语或词)为题,或者将此独立的部分与其他语汇进行组合,拟制出新闻标题。
  三、“偷天换日”—变换引用,即将原古句中的某个字或某个词进行更换,使之在细微的变化后赋予新的含义,切合新闻文义。
  四、“依葫芦画瓢”—仿拟古句,即用仿句、仿调等手法临摹仿照出新的语句作为新闻标题。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新闻标题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许多古句在新闻标题的形式美中起到了点石成金的效果,而古句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形式也是极为多样,并且处于不断发展的态势之中。这就需要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在掌握新闻标题制作的内在规律和一般技巧以外,还必须提高文学素养,具有丰富的古典文学知识,掌握较多的古代诗词歌赋,做到胸中有笔墨,随手就挥来。只要我们活学活用,将古句新用的功夫做到家,一定会让新闻标题这双“眼睛”熠熠发亮。
  
  注释:
  ①张志君、徐建华.新闻标题的艺术[M].第一版.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年9月.第8、9页。
   ②季水河.美学理论纲要[M].第一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89页。
  ③季水河.新闻美学[M].第一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12月.第281页。
  ④卢焱.新闻美学初论[M].第一版.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64页。
  
  (作者简介:张程程(1987-),女,汉族,湖北天门人,湖北大学文学院,2010级新闻专业硕士研究生;施学敏(1985.7-)女,汉族,湖北襄樊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2009级专门史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连环套》是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历来被认为失败之作,尤其集中在主题缺失这一方面。笔者基于对小说的文本解读,结合文学与绘画相结合的理论,从小说主题这个历来争议颇多的方面对《连环套》进行新解,对小说的得失给予评价。  二十世纪打破艺术壁垒的时代美学风潮,再加上张爱玲良好的绘画造诣,使得她的小说创作带着浓厚的绘画色彩。研究绘画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对于帮助理解作者意图与小说主旨有着重要意义。  小说《
期刊
“城市人们喜欢野宴,国事典礼,游行,化妆跳舞会,以及马上比武和竞技所提供的伟大的场面。”——P·布瓦松纳(法)。而这句话,最好的注解,应该是宋代的城市生活。宋代,在整个历史沿革中,人们对它有怎样印象?婉转美丽的宋词,颠沛流离的国运,还有,就是繁华的都市。唐朝宇文恺所建大兴城,还只是形成了一种城市的规模,而到了宋代,城市发展起来了,有了市,有了坊,有了舞榭歌台,有了酒肆茶铺……于是,说起北宋的城市,
期刊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人,生于世宦之家。少为纨绔子弟,爱好豪奢。一生未入仕途。清兵南下,入山不出。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石匮书》等。他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他的散文集各家之大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伍崇曜说: “张岱的散文虽间涉游戏三昧,而奇情壮彩,议论风生,笔墨横资,几令读者心目俱眩”。张岱的好友王雨谦称赞他的散文“文中之乌获,而后来之斗杓”。现代美文大师周
期刊
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的“期望理论”已在各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教育界对“期望理论”的研究和运用仍有待深入。本文结合“期望理论”和“需要理论”,将其运用于教学中激励学生;希望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激励过程主要有个不同视角:一、通过研究人的需要,构建需要理论,激励其从事预期的工作;二、通过研究外在的刺激,运用期望理论,以实现这些目标为动机。
期刊
本论文分两个方面来探讨文学创新的途径。首先从文学创作所需要有的情致上探寻创作思维变革的方式,再从文化地域的空间特色探讨贵州本土文学创作所需要坚持的特色。文学不能脱离时代,也不能脱离它所依赖的文化,所以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当下空间与我们的思想、情感到底是怎么样的关系。只有寻找到了这个突破口,我们的创作才不会成为千篇一律的东西。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文学写作的创新,但这种创新往往只是停留在与主流话语的对接、
期刊
把梦留住  雪野茫茫,你知道一株小草的梦吗?寒冷孤寂中,她怀抱一个信念取暖,等到春归大地时,她就会以两片绿叶问候春天,而那两片绿叶,就是曾经在雪地下轻轻的梦呓。候鸟南飞,征途迢迢,她的梦呢?在远方,在视野里,那是南方湛蓝的大海,她很累很累,但依然往前飞,因为梦赐给她一双翅膀。  谁的心中都有一个神圣的远方,那里承载着我们沉甸甸的梦想,漫步寻梦的征程上,心灵有时会颤抖,因为娇艳的鲜花背后往往涌动着滔
期刊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作为一部生动的法国史,向世人展示了法国封建社会瓦解和资本主义胜利的历史过程,抨击了资产阶级金钱统治的罪恶。巴尔扎克是一个保皇党人,所以他对人民群众抱有一定的同情,但同时对资产阶级和封建残余始终未能抛开幻想。巴尔扎克的这种坚持是根源于他自己没落贵族的血统,以及资本主义在推翻封建王朝过程中表现的进步意义和暴力手段的错综交织,因此他的作品不可避免的打上巴尔扎
期刊
《项链》是19世纪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评论界对其主题的讨论,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声音,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一开始,我们受阶级思想的影响,把小说主题定性为对马蒂尔德的资产阶级虚荣心的批判;随着思想的解放和研究的深入,学者都相继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是,纵观这些观点,它们或受阶级意识影响,或有失偏颇,或者是为了出新而出新,都没有立足于文本本身。本文将在回顾各家观点并做出相应点评,
期刊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除此之外他还是著名的雄辩家。《孟子》的文章读起来很有气魄,锋芒突出,自信极强,气势凌人。而他的文章恰恰可以向我们透露出他出众的辩论才能。下面让我們将从《齐桓晋文之事章》一文中,来探讨孟子的雄辩技巧。  《齐桓晋文之事章》记录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齐国在威王(宣王之父)时曾经两次打败魏军,宣王时又破燕国的国都,雄踞东方,威震诸侯。齐宣王早
期刊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的先驱,是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最杰出代表。他博古通今,兼采中西,创立了以进化论为基调,以民主思想为核心的三民主义学说。“三民主义”思想体系是孙中山针对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和社会改革三大任务提出来的革命纲领,它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思想概括了孙中山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武器和行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