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情提要:
一戏两剪 不留遗憾
“艺术是闲出来的,不是忙出来的,忙出来的只有活儿。”2014年《亲爱的》杀青之后,黄渤写下这句感悟。同年年底,他潜下心来,开始动笔创作那个萦绕自己心头许久的剧本:如果一帮人被困在无人小岛上,会发生什么?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与快乐在岛上会不会互相转化?这个看似天马行空的背景设定,源自多年前他参与的一场头脑风暴,彼时大家正在为一部宣传片想创意,后来头脑风暴结束了,他却被长久地卷入到这个情境中。他把琢磨出的后续兴致勃勃地说给刘奋斗听,说给薛晓路听,说给后来在剧集《好戏一出》中欢脱客串的宁浩和管虎听。日复一日,这个荒岛余生的故事终于在黄渤脑海中,日渐具像并丰满起来。
2017年,他组织起300多人的核心团队,从剧本围读到勘察理想岛屿,从在导演、主演身份间反复切换到亲手为人物裁制风格化戏服,他事无巨细地操办着自己的这首场大戏,经过四个月紧锣密鼓的拍摄,全片初现雏形,一番素材筛选,《一出好戏》初剪版本一出长达4个小时,远超院线电影的时长限制。换言之,黄渤不得不从初剪版本中再舍掉近一半镜头。后来经过忍痛割爱的再剪辑,最终134分钟的院线电影版才送到观众面前。不过有趣的是,与电影版一同诞生的,还有一部单集时长45分钟,共六集的迷你剧《好戏一出》。
电影与剧集拥有互为倒影的名字、主线一致的剧情、几乎重合的阵容,这波别出心裁的影剧联动,似乎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区别于套拍的新思路,2018年8月,电影先为观众讲了一个信息量爆棚的荒岛余生寓言;时隔一个月,爱奇艺连放六集荒岛狂想轻喜剧,前者是后者的艺术化浓缩,后者为前者补充并注解。至于为何定要“一鱼两吃”?记得電影《一出好戏》首映礼上,管虎曾提及自己看过电影的最早版本,共4小时,他觉得特别好看。如果你把六集《好戏一出》掐掉片头、片尾,合并时长一对照,会发现,大概率这就是他口中的原版。院线版自然得按规矩来,但初为导演的黄渤,大抵同样期待观众能够一睹另一个更贴近初衷、更毋需割爱的加长版真容。
联动密码:
密码1: 薛定谔的大船
没有人会忘记那艘固定时间经过岛屿的大船,它同时存在于电影与剧集的叙事线中,成为了解密人性的试金石,意义非凡。灯火通明的它,既是这座岛屿与现实世界尚存链接的重要标志,也是领导者能否维持现有秩序的核心秘密。电影及剧集中,亲眼看见这所大船的人包括司机小王、职员马进、汽修工小兴,而电影《一出好戏》为我们直白地呈现了三人的不同选择,小王因恐惧而谎称看错了,小兴因留恋权威而声称没看见,马进则在爱情与良知的感召下,肯定了大船的存在。未知真相的岛民面对三种说辞,心中只有一艘薛定谔的大船,他们各自选择愿意相信的一面。
这种直露人性的抉择,在剧集《好戏一出》中被继续裹上皮与肉,在周密细节的支撑下,小王、小兴与马进的不同说辞有了扎根的土壤,尤其是小兴在此处的黑化,得到了更充分地说明。他从上岛以来,不停遭受各个阶层的欺凌,敷衍、挨打、被迫吃生鱼,他的委屈终于在努力成为领导者之一后,得到释放,然而一艘大船,便可顷刻把这样的好景击碎。为避免回到原来任人欺辱的底层位置,他不得不忍痛背叛朋友、舍弃良知。剧集为电影中一闪而过的大船及众人反应,显然做了更为可信的注脚。
密码2:被剪掉的帅雷雷
电影《一出好戏》上映时,不少《极限挑战》粉丝已从官方、非官方等各种渠道获悉,孙红雷也曾友情出演,只可惜电影时长有限,戏份悉数被删。面对粉丝的“扼腕叹息”,导演黄渤曾开玩笑道:“孙红雷演技太好,光芒太耀眼,盖过了主演,留在电影里干嘛。”这句话初听毫无正形,细品却暗藏玄机,帅雷雷的确没留在电影里,但在随后剧集中,他却没少绽放自己的光芒。
如果你也曾被剧集那张“尘封剧情 隐藏人物”的海报吸引,就会理解被剪掉的孙红雷如何作为重磅彩蛋,将电影观众和“鸡条”(《极限挑战》)粉丝有效转化入剧集《好戏一出》的屏幕前。在故事中,他的确属于旁枝末节的人物,向马进放高利贷,加深了马进突破阶层的执念。但作为剧集第一集《结束与开始》的主演,他独具一格的“贱萌”气质却为故事加足了笑料,完全符合剧集受众的娱乐诉求。
格局拓展:
单向联动 格局难开
电影《一出好戏》与迷你剧集《好戏一出》沿同一叙事轨道,时隔一个月接连上映,看似影剧联动十分紧密。但细查数据会发现,这场单向的IP拓展,其实不算成功。由于剧集上映处于电影即将下线前,彼时明显的日票房峰值早已过去,票房在13—14亿之间基本成定局,豆瓣评分维持在7分以上,剧集对电影很难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相比之下,从电影移步剧集的人数可能更多,但由于剧集宣传力度有限,整体表现不温不火,内容与电影版差异化有限,在观看人群中并未激起什么口碑水花。
在电影上映前,更早与观众见面的,其实还有一档记录全片拍摄花絮的真人秀节目《另一出好戏》,但这类较为粗糙、零碎、纪实的影像放送,多数吸引到的还是流量小生或“鸡条”兄弟的粉丝群体围观,而这群人本身已被划入电影的目标受众,并无助于电影实现真正有效的出圈。倒是线下围绕IP的联动,还算有点烟火气,营销组专门在三源里菜市场打造了一个“好戏鱼摊”,观众在微博上拍照分享,带话题即有机会赢得神秘大奖。
联动提示:
差异化内容供给
围绕《一出好戏》,衍生而出的无论剧集还是真人秀,虽然让观众更全面、生动、细致地了解了这个荒岛寓言的台前幕后,但它服务的似乎始终是同一群人,他们或者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或者对参与这个故事的人感兴趣。然而电影、剧集、真人秀的受众本来就具有一定差异,看电影时我们希望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追剧时可能只想甩掉一天的疲惫,刷真人秀时又难免抱着对爱豆的“真情实感”。即使同一IP供给不同受众,也最好准备出口味各异的内容,如此才可能使得“一出又一出好戏”抵达一波又一波受众的心里。(文 Psyche)
一戏两剪 不留遗憾
“艺术是闲出来的,不是忙出来的,忙出来的只有活儿。”2014年《亲爱的》杀青之后,黄渤写下这句感悟。同年年底,他潜下心来,开始动笔创作那个萦绕自己心头许久的剧本:如果一帮人被困在无人小岛上,会发生什么?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与快乐在岛上会不会互相转化?这个看似天马行空的背景设定,源自多年前他参与的一场头脑风暴,彼时大家正在为一部宣传片想创意,后来头脑风暴结束了,他却被长久地卷入到这个情境中。他把琢磨出的后续兴致勃勃地说给刘奋斗听,说给薛晓路听,说给后来在剧集《好戏一出》中欢脱客串的宁浩和管虎听。日复一日,这个荒岛余生的故事终于在黄渤脑海中,日渐具像并丰满起来。
2017年,他组织起300多人的核心团队,从剧本围读到勘察理想岛屿,从在导演、主演身份间反复切换到亲手为人物裁制风格化戏服,他事无巨细地操办着自己的这首场大戏,经过四个月紧锣密鼓的拍摄,全片初现雏形,一番素材筛选,《一出好戏》初剪版本一出长达4个小时,远超院线电影的时长限制。换言之,黄渤不得不从初剪版本中再舍掉近一半镜头。后来经过忍痛割爱的再剪辑,最终134分钟的院线电影版才送到观众面前。不过有趣的是,与电影版一同诞生的,还有一部单集时长45分钟,共六集的迷你剧《好戏一出》。
电影与剧集拥有互为倒影的名字、主线一致的剧情、几乎重合的阵容,这波别出心裁的影剧联动,似乎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区别于套拍的新思路,2018年8月,电影先为观众讲了一个信息量爆棚的荒岛余生寓言;时隔一个月,爱奇艺连放六集荒岛狂想轻喜剧,前者是后者的艺术化浓缩,后者为前者补充并注解。至于为何定要“一鱼两吃”?记得電影《一出好戏》首映礼上,管虎曾提及自己看过电影的最早版本,共4小时,他觉得特别好看。如果你把六集《好戏一出》掐掉片头、片尾,合并时长一对照,会发现,大概率这就是他口中的原版。院线版自然得按规矩来,但初为导演的黄渤,大抵同样期待观众能够一睹另一个更贴近初衷、更毋需割爱的加长版真容。
联动密码:
密码1: 薛定谔的大船
没有人会忘记那艘固定时间经过岛屿的大船,它同时存在于电影与剧集的叙事线中,成为了解密人性的试金石,意义非凡。灯火通明的它,既是这座岛屿与现实世界尚存链接的重要标志,也是领导者能否维持现有秩序的核心秘密。电影及剧集中,亲眼看见这所大船的人包括司机小王、职员马进、汽修工小兴,而电影《一出好戏》为我们直白地呈现了三人的不同选择,小王因恐惧而谎称看错了,小兴因留恋权威而声称没看见,马进则在爱情与良知的感召下,肯定了大船的存在。未知真相的岛民面对三种说辞,心中只有一艘薛定谔的大船,他们各自选择愿意相信的一面。
这种直露人性的抉择,在剧集《好戏一出》中被继续裹上皮与肉,在周密细节的支撑下,小王、小兴与马进的不同说辞有了扎根的土壤,尤其是小兴在此处的黑化,得到了更充分地说明。他从上岛以来,不停遭受各个阶层的欺凌,敷衍、挨打、被迫吃生鱼,他的委屈终于在努力成为领导者之一后,得到释放,然而一艘大船,便可顷刻把这样的好景击碎。为避免回到原来任人欺辱的底层位置,他不得不忍痛背叛朋友、舍弃良知。剧集为电影中一闪而过的大船及众人反应,显然做了更为可信的注脚。
密码2:被剪掉的帅雷雷
电影《一出好戏》上映时,不少《极限挑战》粉丝已从官方、非官方等各种渠道获悉,孙红雷也曾友情出演,只可惜电影时长有限,戏份悉数被删。面对粉丝的“扼腕叹息”,导演黄渤曾开玩笑道:“孙红雷演技太好,光芒太耀眼,盖过了主演,留在电影里干嘛。”这句话初听毫无正形,细品却暗藏玄机,帅雷雷的确没留在电影里,但在随后剧集中,他却没少绽放自己的光芒。
如果你也曾被剧集那张“尘封剧情 隐藏人物”的海报吸引,就会理解被剪掉的孙红雷如何作为重磅彩蛋,将电影观众和“鸡条”(《极限挑战》)粉丝有效转化入剧集《好戏一出》的屏幕前。在故事中,他的确属于旁枝末节的人物,向马进放高利贷,加深了马进突破阶层的执念。但作为剧集第一集《结束与开始》的主演,他独具一格的“贱萌”气质却为故事加足了笑料,完全符合剧集受众的娱乐诉求。
格局拓展:
单向联动 格局难开
电影《一出好戏》与迷你剧集《好戏一出》沿同一叙事轨道,时隔一个月接连上映,看似影剧联动十分紧密。但细查数据会发现,这场单向的IP拓展,其实不算成功。由于剧集上映处于电影即将下线前,彼时明显的日票房峰值早已过去,票房在13—14亿之间基本成定局,豆瓣评分维持在7分以上,剧集对电影很难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相比之下,从电影移步剧集的人数可能更多,但由于剧集宣传力度有限,整体表现不温不火,内容与电影版差异化有限,在观看人群中并未激起什么口碑水花。
在电影上映前,更早与观众见面的,其实还有一档记录全片拍摄花絮的真人秀节目《另一出好戏》,但这类较为粗糙、零碎、纪实的影像放送,多数吸引到的还是流量小生或“鸡条”兄弟的粉丝群体围观,而这群人本身已被划入电影的目标受众,并无助于电影实现真正有效的出圈。倒是线下围绕IP的联动,还算有点烟火气,营销组专门在三源里菜市场打造了一个“好戏鱼摊”,观众在微博上拍照分享,带话题即有机会赢得神秘大奖。
联动提示:
差异化内容供给
围绕《一出好戏》,衍生而出的无论剧集还是真人秀,虽然让观众更全面、生动、细致地了解了这个荒岛寓言的台前幕后,但它服务的似乎始终是同一群人,他们或者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或者对参与这个故事的人感兴趣。然而电影、剧集、真人秀的受众本来就具有一定差异,看电影时我们希望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追剧时可能只想甩掉一天的疲惫,刷真人秀时又难免抱着对爱豆的“真情实感”。即使同一IP供给不同受众,也最好准备出口味各异的内容,如此才可能使得“一出又一出好戏”抵达一波又一波受众的心里。(文 Psy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