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的水分因子分析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城市绿地植物对水分的需要、对水污染的净化作用、绿地植物群落对城市水分的调节作用和城市绿地植物的水分调控等问题。
  【关键词】城市绿地;水分因子;植物
  
  水在植物生活中作用重大。它是构成植物体的无机成分之一,从细胞的原生质到植物种子,均有含水。根、茎等顶端正在生长的部分,水分约占重量的80%以上。植物的生命活动应在存在水分的环境下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作原料,水解作用应有水分参与反应。土壤中养分的吸收及利用,均离不开水分。水分可使植物组织保持膨胀状态,使器官保持特定形状和活跃功能。
  1、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是植物在正常生长中所吸收或消耗的水分,植物对水分的需要较大。一株玉米每天从土壤中吸收20kg的水,而一棵成年橡树一天消耗的水分达570kg。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随植物种类、发育期、生长状况及环境条件各异。通常,针叶树小于阔叶树,处在休眠期的树木小于生长中的树木。在一天内,树木白天对于水分的需要一般超过夜晚;晴而多风天气的,水分需求量一般无风阴天多。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各异。
  2、植物对水污染的净化作用
  2.1植物通过体内新陈代谢利用污染物
  在低浓度条件下,植物吸收利用一些污染物质,而超过一定浓度植物必然受到伤害。植物对富营养化氮和磷等水体进行净化,也是通过植物的吸收利用。
  2.2植物的富集作用
  富集作用是植物把吸收的物质积累在体内。一般某种植物对特定的元素和化合物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具有选择性吸收,如棵木有富集钙能力,其富集量能达到叶重的2%-%。
  应用植物的富集作用净化水体可看出前景广阔。如利用凤眼莲净化炼油废水、利用荐菜净化水体的锡污染。同时,在利用植物净化水体的过程中,许多水生植物被利用,效果比较显著。同时,也要看到,植物在净化污染的同时,污染物也对植物造成毒害作用。怎样协调植物与环境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需要深入进行探讨。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富集随着器官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一些重金属元素如铅、砷、铬等在植物休内移动较慢,根部含量较多,茎叶次之,其他部分较少;而硒元素因较为活跃,能在植物体内各个部分分布,但以叶片为较多。在利用各种植物净化水体时应注意植物不同器官累积的差异,防止导致二次污染。
  2.3植物把吸收的物质进行转化和转移
  一些污染物质进入植物体后,被植物分解或转换为毒性较小的成分,此类植物在净化水体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如一些有毒的金属元素进入植物后与硫蛋白结合,形成金属硫蛋自,结果毒性显著降低;一些植物吸收苯酚等有机污染物后,能把它彻底分解,释放二氧化碳。
  3、绿地植物群落对城市水分的调节作用
  绿地植物群落通过截留降水、保蓄水分、减少径流等作用影响城市水分状况。这些作用随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的面积和结构复杂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对城市的水分循环过程和城市湿度变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截留降水,使群落下土壤的降水强度降低,以树木树冠截留作用最为明显,从而减弱了对地面的冲击,也减少了地表径流。城市绿地上的地表径流比裸地小得多,绿地上降水由地表径流和排水系统直接排走的量减少,而土壤持有的水分比裸地大得多,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可有效为城市保蓄水分,改善城市水分条件。
  绿地植物可增加城市空气中水分含量,提高空气湿度,其作用即植物增湿效应。绿地覆盖面积愈大,增湿效应愈明显。增湿效应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夏季植物旺盛,增湿效大,而冬季增湿效则最小。
  因城市湿度普遍比郊區低,气候干燥,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的增湿效应对调节城市水分、改善气候,有较大益处。
  4、城市绿地植物的水分调控
  4.1水分调控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夏季高温干旱使一些花木进入休眠,一些植物会加快花芽分化,花蕾提早成熟。如初秋进行干旱处理,再通过喷水或灌水,解除休眠,恢复生长,进而开花。例如在夏季,对玉兰、紫荆、丁香、梅花等花木停止灌水,保持干旱,使它自然落叶,强迫进入休眠状态,3~5d后再给予良好的水肥条件,这些花木会较快解除休眠而恢复生长,在于秋季落叶后,移入25℃左右的温室内,日夜喷水5-次,使花芽萌动、生长,而在冬季或早春开花;若在秋季先以干燥冷凉处理,其后每日对枝干喷水6-次,也能使之在到期开花。杜鹃花,用控制温度和不断在枝干土喷水、喷雾的方法,也能提早在一定期间开花。
  4.2水分调控与植物的抗性
  植物体内的水分含量越少,植物对低温的抵抗能力就越强。植物在低温季节应适量减少水分的吸收,使植物体内的含水量降低,增强植物抗寒性。在低温季节灌水,也会为植物提供相对适宜的环境,减少植物遭受寒害的可能性。通过灌水,能增强土壤本身的导热能力,使深层土壤的热量传上来,增加表土或近地表层空气的温度,适当减缓植物的极端环境;增加土壤水分能增加土壤的蒸发量,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时会释放部分热量,也能减少植物受害的可能。在土壤解冻前的早春实施灌溉,能促进土壤中的冰融化,增加根系周围的温度,提高植物的吸水力,减少植物生理干旱状况的出现。植物对干旱和水湿的适应,也能采用对干旱条件或较大水湿条件进行适应锻炼,提高园林植物的抗性。
其他文献
【摘 要】根据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储运销售分公司葡北油库工作性质及特点的简要分析,结合HSE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体系内容,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葡北油库;工作性质;HSE管理;实施应用;效果分析  1、HSE管理体系在葡北油库管理中的应用  葡北油库于1987年11月9日建成投产,现占地面积13.8万m2,其最大储存量110000m3(1个100000m3的储罐正在建设中),主要储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种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探讨了现阶段比较流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解析多重角色模型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我司下属污水处理厂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论述了角色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其能够为相关实践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角色模型;内涵;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
分析气候变化的起因和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的节能减排标准化现状,提出我国节能减排标准化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建议,为改善气候变化状况新阶段的工作思路和决策提供借鉴。
从造纸厂排污口的土壤中分离对锌具有较强耐受性的菌株HXZ1。菌株HXZ1能够在含锌离子浓度为50mg/L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能耐受锌离子的最高浓度为1000mg/L。结合其生理生
【摘要】建筑艺术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同时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的制约。本文对营造与自然和谐的建筑作了相关探讨,并阐述作者的设计观点。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和谐;吸收利用      建筑艺术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历代建筑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的制约。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
文章从职工个体性格、气质、能力、需要及动机五个方面探讨了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 要】由于我国今年来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对高速公路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从根本上极大的促进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行业的发展。与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相对应的是政府以及全社会对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关注,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逐渐加快,建设规模与日俱增,施工的质量问题日渐成文社会共同的话题。加强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重视和质量方面的控制管理,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笔者查阅了大量的高速公路施工标准与相关质
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已被高职院校图书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Web2.0技术的含义、功能及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阐述了我校图书馆实施Web2.0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