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zh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学习在一个人总的学习中起了基础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指导初中语文的学习教育部颁布了《语文课程标准》。总体能力不高的农村初中学生占了初中学生的很大比例,对实施《语文课程标准:》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农村教育工作者要着力解决此问题,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语文教学 兴趣 学习方法 感情注入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课题,农村初中的学生能力总体不高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受办学条件及农村发展实际的影响,学生接触的课外读物少阅读量小,教材中有些篇目也不符合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讲课比较传统,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给学生认识字词句,片面机械的课文分析,还有学生们感到味同嚼蜡的作文训练,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要想大幅度提高农村学生语文水平,就要真正落实到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去,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我们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就让同学们在语文课上感受到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和审美的熏陶。农村初中语文学习也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实施教育,提高农村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1 培养同学们学习语文兴趣
  
  1.1 精心准备设趣导入
  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要精心准备每天的课程,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设趣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认真兴奋地学好本节课。因此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全力设计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导语。例如,名言警句导入;歌曲导人;故事导入;也可由影视导入??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因“材”设备。
  
  1.2 巧设问题投石击浪
  在学习课程时要教会学生怎么质疑和解决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活动由问题开,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一个或几个亮点一——关键的词语、瞀句、段落等,语文教师应根据“课情”、“学情”因势利导找准切入点,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
  
  1.3 尝试换位力求创新
  老师要经常的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自己分析文章、作文,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老师不落俗套的引入,不同凡响的话语,出人意料的设计,精巧制作的背景,都会成为学生注意的焦点,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的学生创新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让课堂“活”起来。
  
  2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2.1 交给学生听课的方法
  老师要引导学生沿着教师的教学思路,积极参与课程学习中,真正起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上尽量让学生读,让学生问,让学生说,说学生写,发挥同学合作交流的作用。要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教给学生标准的朗读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说的方面,要认真审题,围绕中心组织材料,说时大大方方,内容明确,条理清晰。
  
  2.2 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新课程理念以改传统教学老师事先提出系列问题,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而是要求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支离破碎的分散的,很少涉及文章的中心内容,然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们到文章中心上来,这就要求教师一步一步地耐心地去培养,教会学生怎么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课文新课标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生可以自由分组合作交流,在学生发现问题后,小组内交流研讨,本小组内成员各自提出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班级内交流。这样学生已不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课了,而是产生了求知欲望,有了探求这些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还要传授给学生分析课文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注入感情的教育
  
  情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学好语文必须注入情感。每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注入了作者的情感,奔涌着作者的思潮,字字句旬之间渗透着情感,传达着思想。因此老师要以教材为依托,积极挖掘文章情感因素,潜移默化地实施情感教育。使学生体悟到语言的魅力,滋养情思、启迪心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我们老师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作者独特的个性、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进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虽然农村初中面临的很大资源障碍,但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和魅力引导学生学好语文,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由于后天的环境熏陶、学生独特的经历等多种因素促成的。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自己有意识的教育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兴趣的动力,变“厌学”为“乐学”,化外在的“动机”为自学的“探求”。  [关键词]学习兴趣 激发 教育教学    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兴趣的强烈吸引下,从小就沉浸于某个知识领域,从而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49-01  摘要:当前,小学生可以从网上更快、更多地获取信息,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乐趣,但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也对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因此,网络对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又带来了新的机遇。  关键词:网络 思想品德    一、网络教学推进了小学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笔者以为,在习作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树立“我要写”的意识,把不愿作文的被动心理变为主动心理,作文才能创出新意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有强烈的开放意识,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习作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
时光如梭,从我初踏教育岗位至今已有两年余光阴。作为教学新手,一路走来,感触颇深,收获不小,需要总结的东西也太多太多。手执教鞭需要的是真才实学,成绩取得讲求的是实践的检验,教学骨干离不开在问题与反思中千锤百炼,而要真正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践行素质教育精神和实现自身专业的成长非得做教育事业上的“有心人”不可。  刚踏上三尺讲台时,我经常不由自主的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总担心学生不明白,总忘记自己应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认为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语文体验式教学法,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
学生学习数学时“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这种现象在普通中学中尤为普遍,是很多学生的通病。其实很多学生只是貌似听瞳或只是听懂了具体的某个问题或部分,对所学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因此根本不会做题。    一、“上课听得懂,考试却犯难”的原因    学不得法。对所学数学概念、定量、定义、性质等理解不透彻。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许多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27-01  2010年的教育局工作目标中明确提出了“一高”、“两无”、“三优”的教学目标。“一高”就是构建高效课堂,我想要构建高效课堂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要提高课堂效率。  本学期我听课的次数相对较少,对于年轻教师的授课情况掌握不够准确。单从听的几位教师上课情况来谈谈我对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建议:  什么样的课堂是
兴趣是人类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对学习的“乐”——兴趣,就将对未来的学习活动起准备作用,对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起推动作用,对学习活动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起促进和发展作用,对注意起激发和保持作用,对智力起开发作用。由此学生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大大增强学习动力,为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奠定基础。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摘 要】在分析生物工程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与地方工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相配套的融科学、教育、实践为一体的培养目标,构建宽口径、适应市场需求的和将科研成果引入实践环节的教学体系,并对该教学体系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教学体系    当前,生命科学正在向揭示生命本质规律和控制生命过程方面快速发展,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农业、医药、能源等领域孕育和
【摘要】针对新世纪语文课共有现象,本文旨于论述高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以及创设情境要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学辅助设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对比创设情境。但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心理、结合教学目标、把握时机和双向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