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解决在书法教学中所涉及的一些实际问题,江苏省无锡兰亭小学书法教研组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试图从“部件拆组”的角度进行小学书法课堂新的探索与实践,意在加深学生对汉字字义、字形的理解与识记;增强书法学习的兴趣、简化学习难度,快速掌握汉字结构组合规律,提高书写水平。
【关键词】书法;课堂教学;部件;部件拆组;字源识字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0-0037-03
【作者简介】邵华强,江苏省无锡兰亭小学(江苏无锡,214011)副校长,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无锡市教学新秀,中小学一级教师;周李昌,江苏省无锡兰亭小学(江苏无锡,214011)教师,中小学二级教师。
2011年以来,教育部连续出台《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落实推进书法进课堂,各地蓬勃开展。但在具体实施和教学中,还有许多的困惑:如何将语文的识字与写字相结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进一步渗透传统文化;如何让学生从临摹走向应用等。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学校书法教研组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试图从“部件拆组”的角度进行新的探索与实践。
部件,是由若干笔画交叉连接而形成的相对不变的结构,是构成汉字最重要、最基本的单位。汉字可被拆分,如“部”,可拆分为“立” “口” “阝”,也可被重新组合。部件与常见的偏旁和部首之间互有重合,也互有区别。部件是从汉字拆分的角度阐述;偏旁是针对合体字结构,左为偏,右为旁;部首则是一类形或意相同的首字,是为了检索而设置。部件相比偏旁和部首,字形更为简洁,字义相对独立,组字更为灵活。
“部件拆组”就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对汉字的部件进行拆分、重新组合。学生用此方法学习书法,既加深对汉字字义、字形的理解与识记;又能增强汉字学习的兴趣,简化学习的难度。我们对7118个汉字进行分析,筛选了组字能力最强的80个部件,分类归纳,编纂以“部件”为核心的《兰兰亭亭学书法》教材,内容包括书法文化、汉字演变、技法解析等。下文以《汉字的拆分与组合》一课举例说明。
本课选取的“乂”部,一般教材中很少出现,但在书写时却经常使用。“乂”部意思为交错,凡是含此部件,都与之意义相关或引申。本课就是让学生通过汉字拆分,学习部件“乂”的意义与写法,掌握“乂”部在汉字不同位置的变化,学习用“乂”部与其他部件组合成复杂汉字的规律。
一、基本部件的拆分,强化字理,渗透文化
每一个汉字都有其来源,每一个来源都是一个故事。通过汉字字源来进行识字,不仅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字里行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识记效率。
环节一:拆分导入
1.出示“交”字,请学生说说“交”字表达什么意义?
2.教师讲解“交”字的造字本源, 像一个人,两腿左右错立。造字本义为反叉两腿站立。
3.根据意义,请学生讨论“交”字可以分成哪几个部件,其中哪个部件最重要?
4.学生讨论回答:“交”字可以拆分为“六”和“乂”两个部件,“乂”读作yì,表示物体交错,不论书写还是意义,“乂”更重要。
学生通过探究、互动,拆分出本课要学习的基本部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为下文铺垫。
二、部件的书写分析,强化练习,奠定基础
部件是组字的基本单位,每个部件虽然笔画较少,但都有其固定的写法。例如“口”,在欧体楷书中,字形方正,边竖内收,下部还要横竖略留“小尾巴”。如果把组字能力强的常用部件进行强化练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果。
环节二:部件强化
1.请学生观察,说说“乂”部是什么形状,能联想到什么?(梯形,上窄下宽)下部较宽,就需要撇捺舒展。
2.“乂”还像两根棒交叉搭起的支架,就需要重心平稳,这两个特征可以通过交叉点来检验,交叉点略高,则撇捺舒展;交叉点居中则重心平稳。
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书写要点。
4.学生在作业纸上练习,描红2个,再临写2个。(要求注意用笔舒展、结构平稳)
在部件技法分析时,为了学生直观理解,借助多媒体进行图示,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用生活中的形象来进行类比,帮助理解。同时,还进行口诀总结,帮助记忆。
基本部件在不同的汉字组合中,常会因为位置关系,书写上产生一定的变形,这些变形也有基本的规律,如在上要变小,在下可舒展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变形规律和原理,对后面的结构认知和书写起着重要的作用。
环节三:部件变形
1.出示“文”、“更”、“凶”、“希”范字,请学生找一找有没有“乂”部,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学生有困难可阅读教材。
2、学生交流汇报。
文:交错的花纹。更:手指交叉。
凶:刺的交叉。希:织布纹理的交叉。
3.学生观察“乂”部在什么位置,有什么变化?各种变化在书写时要注意哪些特征?
4.学生交流汇报。
文:“乂”在下,撇捺展,重心稳。
更:“乂”在中,撇要直,重心低。
凶:“乂”在内,捺变点,四周匀。
希:“乂”在上,捺变横,有长短。
5.请学生在描红本上补写各字中的“乂”部,要求注意大小比例,变化特征。
通过查找四字中的“乂”部,了解四个字的意义,并观察分析、总结“乂”部在上、下、中、内的位置变化所引起的字形变化,注意特征。书写时为了节约时间,突破重点,设计了补写环节,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部件的组合,相互配合,迁移应变
拆分得到的基本部件,与其他笔画、部件进行重新组合,可以得到新的汉字。在这些汉字中,可以是独立成字、也可以成为偏旁,再由这些偏旁、汉字组合成更多、更为复杂的汉字。按照这样的学习历程,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掌握汉字各部件的组合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实现从临摹到实际应用的转变。 环节四:部件初步组合
1.要写好含有“乂”部的“文”、“更”、“凶”、“希”,除了写好“乂”部,还要注意“乂”部与其他部件间的组合规律,请学生观察、思考。
2.学生观察,交流后汇报:
文:首点与“乂”交叉点对齐。
更:“曰”部边竖内收,留白匀称。
凶:外框大小,与“乂”居中对齐。
希:两个“乂”部、巾部要上下对齐。
3.这四个字都有上下组合,这样的组合,我们一般要注意:上下对正,布白匀称。
4.教师示范。
5.学生在作业纸上练习。先描红一个,再临写两个。注意书写姿势、部件变化和整体协调。
环节五:成语集字创作
1.情景创设:老师的一位退休的老同事要做寿,老师想送幅作品表达心意。我的这幅作品中有这样的几个字,请你帮老师补写完,并猜猜他多少岁了?
2.“稀”字在颜真卿的楷书法帖中没有写过,怎么办呢?你有方法吗?
3.集字法,找一个写过的“禾”字旁,和今天学的“希”进行组合。老师这里选了颜真卿写过的四个“禾”字旁,请你选一下哪个最合适?为什么?(集字是要找大小、粗细、风格接近的)。
4.动画演示,“禾”部与“希”部左右组合,美观吗?(不美,横画太长);动画演示,把“希”部横画变短,这就是书法上讲的组合要注意避让,同时也要注意穿插,才能结构紧凑;还要调整吗?两部分大小还可以适当调整。动画演示。
5.“稀”字是左右组合,要注意左右穿插避让,大小适中。
6.请同学进行集字创作,书写水平强的可完整书写,还需要练习的可补写“稀”字,注意字形方正,穿插避让,各部件大小适中。
书法学习不仅是为了临摹,更要能够应用。我们设计了集字成语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在“乂”部组合成简单的偏旁“希”的基础上,再加入其他部件,组合成更为复杂的字,以此进行认知迁移,技能拓展,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通过情景营造、任务驱动、多媒体演示、游戏对比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习得。
“部件拆组”对于中小学书法结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让学生集中学习常用的基本部件,了解它们的含义,掌握它们的书写方法、变化规律,与其他部件的组合规律,就能让学生迁移拓展,从而“学以致用”,用学贯通,用中学,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书法学习效果。“部件拆组”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检验,我们也将继续研究、探索,丰厚成果。
【关键词】书法;课堂教学;部件;部件拆组;字源识字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0-0037-03
【作者简介】邵华强,江苏省无锡兰亭小学(江苏无锡,214011)副校长,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无锡市教学新秀,中小学一级教师;周李昌,江苏省无锡兰亭小学(江苏无锡,214011)教师,中小学二级教师。
2011年以来,教育部连续出台《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落实推进书法进课堂,各地蓬勃开展。但在具体实施和教学中,还有许多的困惑:如何将语文的识字与写字相结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进一步渗透传统文化;如何让学生从临摹走向应用等。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学校书法教研组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试图从“部件拆组”的角度进行新的探索与实践。
部件,是由若干笔画交叉连接而形成的相对不变的结构,是构成汉字最重要、最基本的单位。汉字可被拆分,如“部”,可拆分为“立” “口” “阝”,也可被重新组合。部件与常见的偏旁和部首之间互有重合,也互有区别。部件是从汉字拆分的角度阐述;偏旁是针对合体字结构,左为偏,右为旁;部首则是一类形或意相同的首字,是为了检索而设置。部件相比偏旁和部首,字形更为简洁,字义相对独立,组字更为灵活。
“部件拆组”就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对汉字的部件进行拆分、重新组合。学生用此方法学习书法,既加深对汉字字义、字形的理解与识记;又能增强汉字学习的兴趣,简化学习的难度。我们对7118个汉字进行分析,筛选了组字能力最强的80个部件,分类归纳,编纂以“部件”为核心的《兰兰亭亭学书法》教材,内容包括书法文化、汉字演变、技法解析等。下文以《汉字的拆分与组合》一课举例说明。
本课选取的“乂”部,一般教材中很少出现,但在书写时却经常使用。“乂”部意思为交错,凡是含此部件,都与之意义相关或引申。本课就是让学生通过汉字拆分,学习部件“乂”的意义与写法,掌握“乂”部在汉字不同位置的变化,学习用“乂”部与其他部件组合成复杂汉字的规律。
一、基本部件的拆分,强化字理,渗透文化
每一个汉字都有其来源,每一个来源都是一个故事。通过汉字字源来进行识字,不仅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字里行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识记效率。
环节一:拆分导入
1.出示“交”字,请学生说说“交”字表达什么意义?
2.教师讲解“交”字的造字本源, 像一个人,两腿左右错立。造字本义为反叉两腿站立。
3.根据意义,请学生讨论“交”字可以分成哪几个部件,其中哪个部件最重要?
4.学生讨论回答:“交”字可以拆分为“六”和“乂”两个部件,“乂”读作yì,表示物体交错,不论书写还是意义,“乂”更重要。
学生通过探究、互动,拆分出本课要学习的基本部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为下文铺垫。
二、部件的书写分析,强化练习,奠定基础
部件是组字的基本单位,每个部件虽然笔画较少,但都有其固定的写法。例如“口”,在欧体楷书中,字形方正,边竖内收,下部还要横竖略留“小尾巴”。如果把组字能力强的常用部件进行强化练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果。
环节二:部件强化
1.请学生观察,说说“乂”部是什么形状,能联想到什么?(梯形,上窄下宽)下部较宽,就需要撇捺舒展。
2.“乂”还像两根棒交叉搭起的支架,就需要重心平稳,这两个特征可以通过交叉点来检验,交叉点略高,则撇捺舒展;交叉点居中则重心平稳。
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书写要点。
4.学生在作业纸上练习,描红2个,再临写2个。(要求注意用笔舒展、结构平稳)
在部件技法分析时,为了学生直观理解,借助多媒体进行图示,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用生活中的形象来进行类比,帮助理解。同时,还进行口诀总结,帮助记忆。
基本部件在不同的汉字组合中,常会因为位置关系,书写上产生一定的变形,这些变形也有基本的规律,如在上要变小,在下可舒展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变形规律和原理,对后面的结构认知和书写起着重要的作用。
环节三:部件变形
1.出示“文”、“更”、“凶”、“希”范字,请学生找一找有没有“乂”部,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学生有困难可阅读教材。
2、学生交流汇报。
文:交错的花纹。更:手指交叉。
凶:刺的交叉。希:织布纹理的交叉。
3.学生观察“乂”部在什么位置,有什么变化?各种变化在书写时要注意哪些特征?
4.学生交流汇报。
文:“乂”在下,撇捺展,重心稳。
更:“乂”在中,撇要直,重心低。
凶:“乂”在内,捺变点,四周匀。
希:“乂”在上,捺变横,有长短。
5.请学生在描红本上补写各字中的“乂”部,要求注意大小比例,变化特征。
通过查找四字中的“乂”部,了解四个字的意义,并观察分析、总结“乂”部在上、下、中、内的位置变化所引起的字形变化,注意特征。书写时为了节约时间,突破重点,设计了补写环节,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部件的组合,相互配合,迁移应变
拆分得到的基本部件,与其他笔画、部件进行重新组合,可以得到新的汉字。在这些汉字中,可以是独立成字、也可以成为偏旁,再由这些偏旁、汉字组合成更多、更为复杂的汉字。按照这样的学习历程,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掌握汉字各部件的组合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实现从临摹到实际应用的转变。 环节四:部件初步组合
1.要写好含有“乂”部的“文”、“更”、“凶”、“希”,除了写好“乂”部,还要注意“乂”部与其他部件间的组合规律,请学生观察、思考。
2.学生观察,交流后汇报:
文:首点与“乂”交叉点对齐。
更:“曰”部边竖内收,留白匀称。
凶:外框大小,与“乂”居中对齐。
希:两个“乂”部、巾部要上下对齐。
3.这四个字都有上下组合,这样的组合,我们一般要注意:上下对正,布白匀称。
4.教师示范。
5.学生在作业纸上练习。先描红一个,再临写两个。注意书写姿势、部件变化和整体协调。
环节五:成语集字创作
1.情景创设:老师的一位退休的老同事要做寿,老师想送幅作品表达心意。我的这幅作品中有这样的几个字,请你帮老师补写完,并猜猜他多少岁了?
2.“稀”字在颜真卿的楷书法帖中没有写过,怎么办呢?你有方法吗?
3.集字法,找一个写过的“禾”字旁,和今天学的“希”进行组合。老师这里选了颜真卿写过的四个“禾”字旁,请你选一下哪个最合适?为什么?(集字是要找大小、粗细、风格接近的)。
4.动画演示,“禾”部与“希”部左右组合,美观吗?(不美,横画太长);动画演示,把“希”部横画变短,这就是书法上讲的组合要注意避让,同时也要注意穿插,才能结构紧凑;还要调整吗?两部分大小还可以适当调整。动画演示。
5.“稀”字是左右组合,要注意左右穿插避让,大小适中。
6.请同学进行集字创作,书写水平强的可完整书写,还需要练习的可补写“稀”字,注意字形方正,穿插避让,各部件大小适中。
书法学习不仅是为了临摹,更要能够应用。我们设计了集字成语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在“乂”部组合成简单的偏旁“希”的基础上,再加入其他部件,组合成更为复杂的字,以此进行认知迁移,技能拓展,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通过情景营造、任务驱动、多媒体演示、游戏对比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习得。
“部件拆组”对于中小学书法结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让学生集中学习常用的基本部件,了解它们的含义,掌握它们的书写方法、变化规律,与其他部件的组合规律,就能让学生迁移拓展,从而“学以致用”,用学贯通,用中学,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书法学习效果。“部件拆组”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检验,我们也将继续研究、探索,丰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