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初中毕业班数学教学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yu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毕业班教学关系到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为使学生数学能力适应以后适应更高的学习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应着重从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入手,科学把握课堂容量,用合理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因,以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有价值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随着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初中毕业会考试题的越来越灵活,测试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考察数学能力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题越来越多,这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许多新的压力。因此初中毕业班教学也应有相应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良好习惯
  首先,《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开宗明义的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五变:
  一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
  二变: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三变: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
  四变:变“学生模仿”为“学生探究”;
  五变:变“变重教条结论”为“重知识发现过程”。
  其次,鼓励学生养成“四不”习惯:
  一不:不“裹足不前”;
  二不:不“固步自封”;
  三不:不“盲目崇拜”;
  四不:不“迷信权威”。
  这样才能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教学效率
  因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
  (1)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学会构建数学模型,走出题海误区。
  近年来,由于中考数学试题中增加了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考查,以致有人误认为在中考复习时应以做偏题难题为主,这是极其错误的。数形结合思想,就可把代数中的数量和几何中的图形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方法。这种思想的运用几乎在初中数学的各章节中都是体现最多的思想方法之一。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中利用这种思想可通过画线形图来轻而易举的找出行程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进而列出方程;函数及其图象的学习几乎把这种思想贯穿始终;统计初步中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题和圆中运用垂径定理求半径、弦长、弦心距及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计算都可构造成直角三角形的模型。
  (2)渗透符号表述思想,让学生学会归纳推理,走出繁难误区。
  其实,初中数学的符号是极其多的,而且各种符号都有其特定的涵义和意义。如果老师有意识的教会学生运用简洁符号表述深奥复杂的数学道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时,点在直角平面内的六种位置的符号规律可以总结为:“同正在一、负正二,同负在三、正负四,前0为纵、后0为横”。这里的“正”“负”指某一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一二三四指四个象限,纵横分指y轴和x轴。
  在讲解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极其性质时,可通过画出几个不同二次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规律:口上a为正、口下a为负;c的符号看y轴,原点以上c为正,原点以下c为负;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a、b的符号相同,对称轴在y轴右侧a、b为异号;与x轴公共点个数为二时,图象与x轴相交,与x轴公共点个数为一时,图象与x轴相切,与x轴公共点个数为零时,图象与x轴相离。
  (3)渗透唯物辨证思想,让学生学会质疑和概括,走出封闭误区。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具有反作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这种思想观点,可以成功解决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和具体的数学抽象问题。长期以来,一提起数学学习,许多学生就会想到“读书”、“做习题”、“考试”等,一定程度上,形成这种认识正说明学习方式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为此,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途径就是要从传统的把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封闭性基础上的学习方式转向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即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自己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进而能够在课堂中大胆提问和质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具体的数学问题中,用此思想结合二次函数解决了运输问题中的费用最省、抛射问题中的怎样抛铅球最远、怎样准确击中打击目标的问题;结合解直角三角形解决了怎样不过河测河宽、不上山测山高、不触礁和防止风沙问题。另外,还把“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的辨证思想渗透到点的轨迹的学习中去,结果让点“活”了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演示过程中掌握了几种轨迹。
  (4)渗透化归类比的思想,让学生在知识重现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得出新结论,走出混淆是非的误区。
  在临近中考的第三、四轮的综合复习中,运用化归类比思想,往往可以让学生在沉重枯燥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的激情和灵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对旧知识的遗忘,使知识能顺利的迁移。
  比如,在复习圆的切线的证明时,先让学生根据切线判定定理得出切线的证明就是一条直线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此圆的一条半径垂直,二是经过这条半径的外端点。然后,通过两个不同的例题类比出已知切点和不知切点在此圆上的位置等两种不同类型的切线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归纳如下:有切点,连圆心,证垂直;无切点,作垂直、证半径。
  三、控制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中考总复习的过程中,片面追求数学课堂的“多而全”的做法是极其有害的。一节课只有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要想把什么问题都说清楚都说透,那更不容易。在一个既定的时间内,要想说明的问题越多,则每个问题分配的时间越少,这就势必造成了蜻蜓点水,难以深入。事实上,每堂数学课都有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焦点”、“中心”,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这些“焦点”、“中心”揭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去揣度,自去联想,自去生发,从教师复习的这“一”个“焦点”,“一”个“中心”中去理会其他相关的问题。为此,我们毕业班的数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招术:   (1)以点见面。
  这一办法大多用在一些寻找规律的问题中。如“已知以线段AB=a为直径的圆的周长为C1=πa和面积为S1=1∕4πa2时,求分别以AB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n分之一为直径的圆周长分别为C2=?C3=?...Cn=?以及面积分别为S2=?S3=?...?Sn=?。”就可以用此法解之。
  (2)以少总多。
  此招可以运用于关于切线证明的论述:有切点,连圆心,证垂直;无切点,作垂直、证半径。而且,在整个总复习中,从始至终要求学生要把“厚”书“读”薄,其实,这也是贯彻“以少总多”战术的具体表现之一。
  (3)以失求得。
  教师讲课,总要“失”掉一些次要的,非本质的东西,从而由表及里,由繁到简,发掘到更主要的、反映本质的东西,这就是讲课艺术中的抓重点、求本质,即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做法。经验告诉我们,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除了应具备一定的文理、数理基础外,还要熟悉一些事理,否则学习起来,困难颇多。如浓度问题要熟悉溶液、溶质、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行程问题中常见的有两类问题,即相遇问题和追击问题,解决这两类问题都要求学生首先要理解题意,也就是要具备前面提到的“文理”知识;其次要清楚时间、速度、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即要具备前面提到的“数理”知识,最后,借助事理加以解决。
  四、努力分层推进、科学评价学生。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不良倾向,加快教学进度,压缩新课教学时间,以便腾出较长的时间来进行总复习。这种做法使得知识过程遭到压缩,学生的思维活动被教师的灌输所代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不到应有的培养,知识的阶段复习受到削减,结果是基础不实,反而欲速不达。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适当掌握教学进度,侧重探索数学规律,把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相结合、把分析中考命题方向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结合,从而确定教学起点,使好中差生都能接受,把全班学生都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将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将课堂练习及作业布置、将平时测验及教学评价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增设讲练层次,设计或选配相应的启发性问题、例题、练习题、测试题组,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小台阶、多层次的引导好中差生获得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逐步实现教学的基本目标。
  教学实践表明:大量的机械重复强求划一的练习作业超过了学生的生理、心理负荷,尤其是临近中考前的复习更要注意这一点,避免学生产生厌学、应付等逆反心理。因此,对练习作业老师首先要精心选编,合理布置,不能过度搞题海战术。教师在备课时应设计三种水平的习题:基础题、熟练题、发展题。使中、下等学生完成基础题、熟练题,培养他们的解题技巧和技能;让中上生、优生完成熟练题、发展题,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由于分层教学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它有利于“保底”——让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合格,也有利于“冒尖”---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再有所获尽力发展。对学生可能出现困难的较高层次习题,教师在备课时应先准备一些铺垫性的小题,以便在学生出现思维“卡壳”时再搭一级台阶,让其攀上较高的层次。
  另外,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采用多样化的方式,首先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然后,由老师给予或鼓励、或赞叹的肯定方式,来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其次,恰当矫正学生的错误和偏差,帮助学生查找造成错误的原由,使学生在老师和风细雨的态度下重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反馈和评价相结合,使评价和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了评价的导向作用。
  应该说,中考是关乎学生及其家庭未来命运、关乎教师及其学校未来发展的一件大事,只要我们广大师生能在对待数学学习上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各显其能,就一定能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相对于其它资源而言,土地也是一种相对供不应求的短缺资源。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利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人口不断增加,为确保粮食安全,解决十几亿人“吃饭”问题,现有耕地数量不能再减少,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及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还要占用部分土地,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又受到数量少、质量差、开垦难度大和生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呼吁“要尽可能小班化”,加之农村学校学生不断减少,为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小班化德育在我校应运而生。作为九年一贯的农村学校,我们以“四细”来践行小班化德育:一是细致学生档案,成长跟踪;二是细致家校联系,德育合力;三是细致德育环境,变化激趣;四是细致体验活动,个性张扬。  关键词:小班化;细致;个性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期刊
摘 要: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活动,而一个好的教师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因此教师的范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关键词:范读;具备技能;内心情感;兴趣;化解困难和疑点;钻研教材;提高教学效果;渗透美感教育  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理念,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活动,而语言规范、音质优美、吐字清晰、感情真挚的范读,不仅应成为阅读教学的手段,更
期刊
在国内外传媒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代社会,企业如何能在强手如林的广告营销中取胜?广告又是如何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呢?在浏览了众多关于广告的书籍后,对其感受颇深。广告不能只注重于具体的表现形式,而忽略对设计策略问题的研究。何谓广告设计策略呢?就是为使广告作品产生更好的效果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美国著名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曾经说过:“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让他们来购买你的产品除非你的广告有很好的点子
期刊
摘 要:“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修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除自己的东西,他就前途远大。”可见,写作能力主要是在写成一篇篇文章的实践中逐步提高的。写成一篇文章,修改是最后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学会修改,学会润色,是提高作文质量和能力的保障。提高认识,激发修改作文的兴趣。养成习惯,保证修改作文的实施。掌握方法,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掌握方法;增加;删减;改换;调动  
期刊
摘 要:通过一个典型零件的两种不同的宏程序编程实例,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归纳出手工编程中应用宏程序解决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编程问题的作用和技巧。  关键词:宏程序;手工编程;子程序调用;数控加工  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关键是刀具相对于工件运动轨迹的计算,即计算加工轮廓的基点和节点坐标或刀具中心的基点和节点坐标。数控机床一般只提供平面直线和圆弧插补功能,对于非圆的平面曲线Y=f(X),采用的加工方法是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消费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新型材料的日渐丰富多样化,“绿色消费观念”日渐深入人心,材料新颖、设计时尚的环保型首饰迅速占据市场,尤其是以陶瓷首饰为代表的新材料首饰日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将以陶瓷首饰为例探讨一下在现代的消费观念和新材料日益丰富化的情境下,首饰发展将如何转向。  关键词:首饰;新材料;消费观念;转向  一、人文价值的体现  首饰,顾名思义就是佩戴在人身上的装饰品。起初之意为戴
期刊
摘 要:小城镇规划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并运用城市规划一般原理,详细分析了县域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与途径。  关键词:小城镇;城市规划;地域特色  一、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广泛领域。规划的基本任务,是
期刊
摘 要: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该文对煤矿安全文化作用、内涵、建设的原则进行了分析说明,对安全文化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安全文化;安全生产  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理念、安全价值观念、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考核机制等具体富有内涵的精神和意识形态。安全文化是在长期安全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种维护企业稳定发展
期刊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中国未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可能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共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