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内涵及实践要求

来源 :理论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2006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作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命题和任务,突出反映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历史经验与现实状貌的深刻总结和理性把握,其本质在于倡行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价值取向和行动原则。使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真正立基于科学,立基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客观规律之上,从而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全党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勇于探索、求真务实,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
  关键词:党的建设科学化;客观规律;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学制度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0)03-0046-0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我们党在反思总结自身建设历史经验、冷静观照党的建设实际状貌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根本目的在于直面现实,与时俱进,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求真务实,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掌握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切实增强党的建设的实效。这一重大命题,高屋建瓴,意蕴丰富,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深刻把握其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对于贯彻落实好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卓有成效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回顾党的奋斗历史,可以看出,把“科学化”理念引入党的自身建设,同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员队伍素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联系起来。是我们党很早就认识到并在实践中加以探索的问题。早在1929年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针对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就曾提出要“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的主张。这里,把“政治化”与“科学化”作为两个概念并列提出,既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对这两者之间密切联系的认识,同时也包含有它们不能相互代替的意义。如果说前者主要是强调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那么后者则意在摆脱旧军队普遍存在的封建落后思想观念和习气对党员的消极影响。这也是我们党对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的最早探讨和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实际上进一步拓展深化了坚持科学态度和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中的内涵和要求。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也先后在不同场合强调,要把“领导工作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要按照科学精神来观察、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党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大力提高科学管理能力”等等。这些探索实践紧紧围绕以科学态度和精神来建设党、发展党的事业的主题,跨越时空,一以贯之,持续推进。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不但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尊重科学、坚持科学性原则与增强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之间内在关系的清醒认识,也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从党的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完整提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重大命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对“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命题的内涵应当怎样来理解和把握呢?
  我们知道,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观点,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推理等思维方式正确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来自于人们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结晶,具有引导人类不断发展进步的客观真理性和普世价值。也可以说,“科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同愚昧落后、迷信盲从等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现象相对立的命题,在人类任何社会实践活动中,只有尊重科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正确合理的发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预期效果。反之,违背科学原则,无视客观规律,主观臆断,盲目行动,则必然遭致挫折和失败。据此,笔者认为,“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三点:
  一是党的建设能够秉持、贯注尊重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以此作为制定行动方略的基本原则,保证党的建设实践按照合乎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原则和要求来研究、部署和推进;二是党的建设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观点,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原则,直面现实实际,注重在实践中探索、寻求推进党的建设的有效方式、方法和路径。努力把党的建设置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科学方略、科学制度的指导和规制下;三是在党内能形成探索、研究党的建设的内在本质,寻找、揭示其客观规律,并自觉地按照规律办事的浓厚氛围。也就是说,这种探讨、认同、尊重并运用客观规律来指导实践的行动能够在党内普遍地、常态地存在,能够渗透到党的建设系统工程的各个方面。质言之,“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的本质在于倡行一种尊重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价值取向和行动原则,使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真正立基于科学,立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客观规律之上,摒弃违背科学、主观臆造、盲目蛮干等愚蠢做法,从而卓有成效地实现党的建设的预期目标,这也就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提出的“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党的建设科学化”,既是一个重大命题,更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现实任务。理论上的清醒与自觉必须付之于实践,才能显示其应有的价值。不久前,习近平同志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明确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个论断言简意赅,深刻指明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本质要求和实践路径。按照这个要求,笔者认为,作为目标与过程的统一,“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实践,需要全党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地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上的清醒是党在政治上清醒的基础。始终保持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对有效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目标具有首要的决定性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南,也是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从“科学化”理念和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尤其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视之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圣药,机械地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绝不 是什么“它已穷尽真理”,而是表现在它为人们提供了观察、改造人类社会的正确方法和路径,表现在它本身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活旺盛的生命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回顾建党八十多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和战略思想,包括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科学理论,为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成功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今天,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巨大变化的新形势,面对党的建设出现的新问题,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党的建设实效。就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总结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尤其是执政党建设理论创新。
  实践也告诉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先进性,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和浩大繁重的系统工程,有其客观规律需要我们去探索、认识和把握,其中有大量复杂的矛盾和难题是前人所未曾遇到过的,因而,不可能从先贤和经典作家的论著中找到现成答案,它只能靠我们在实践中秉持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去剖析、研究和破解。而且,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还研究得不深、不透,还没有真正认识和把握它。比如,在经济全球化、思想文化多元化不断加剧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凝聚力、如何落实“三个代表”的地位和使命:党的建设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带来的利益格局变动,协调、处理好各阶层利益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尤其是在一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的执政体制设计如何切实体现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价值取向和时代要求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还没有真正破题或者说研究得还很不够。理论上不清醒,制度安排、实践推进难免会带有盲目性。因而往往事倍而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继续下大力气探索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为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有效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如此才能使党的建设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探索,求真务实,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任何正确的方向和预期目标之实现,都离不开科学方法和路径的支持和保证。因此,努力探索寻求科学方法、不断增强行动方略的科学性,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要义所在,对于切实提高新时期党的建设整体水平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方法路径上执着探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原则、“支部建在连上”原则、坚持“党性修养和锻炼”、根据形势和任务要求定期开展“整党整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等方法原则。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在改进和增强党建工作方法的科学性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尤其是在加强党员学习培训、落实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发展党内民主、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扩大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民主、深入开展反腐倡廉乃至改进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完善。
  与此同时,必须看到,“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竣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伸而论之。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相比,既有的党建方法手段还存在很大差距,党建实践中新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断,日趋复杂,亟待我们探索寻求新的方法和策略。比如,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党员大量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这当然对于广大党员开阔视野、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更加迅捷地了解和掌握各种有益的工作生活信息创造了良好条件,但网上信息良莠并存、真伪混杂,又难免会对党员的思想产生不良影响。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负面信息包括错误思想观点往往使各级党组织进行的思想教育活动事倍而功半,实际效果受到严重冲击甚至被抵消。显然,如何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如何提高党建工作的网络化水平,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设好全国性党建网站,“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加强党员动态管理”,强调“要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增强新形势下“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能力,目的就是要适应时代要求。运用网络技术来推进党的建设,增强党建方法路径的科学性,拓展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我们要深刻体察其中包含的尊重科学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精神,坚持求真务实,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更加自觉地探索、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包括探索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大胆学习借鉴外国执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丰富拓展党建工作新的方法和路径,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第三,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更加自觉地探讨、掌握和运用执政党建设规律,健全完善党纪国法和制度机制,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强调制度建设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其在党的建设系统工程中的基石和保障作用,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总结党的事业长期曲折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提出的著名论断。他曾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一论断的深刻意义愈益彰显。也正是基于这样的 思想认识,伴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程,我们党在继续发扬思想建党优良传统的同时,把加强制度建设提到特别重要的地位,付出了超乎既往的艰辛努力,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党纪国法、改革优化党的领导体制、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制度以及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有许多突破。从而为增强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制度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突出体现在: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不够好,许多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比如,围绕规范、约束领导干部权力、反腐倡廉,党内外颁布的规章制度、条例法令数量不可谓不多,但权力滥用、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漫延之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体现民主、公平、公正原则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条例也早已颁行,但任人唯亲、党同伐异、假公济私、长官意志、暗箱操作、跑官要官等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依然十分严重,甚至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上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不足,缺乏可操作性、科学性,没有或者说没有很好地反映相关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因而不能落到实处,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不但仍然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而且面对新情况推进制度建设,必须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各种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的科学性、严密性和有效性上。这可以说是推动党的制度建设有新突破的关键所在。道理并不复杂,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性亦即规律性,它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们只能在实践中去探索、体悟进而掌握和运用。判断各种制度的科学性,必须付之于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以实际效果为根本标准。这要求我们必须直面现实,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冷静分析、查找一些制度不管用的根由,以求实效为旨归,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尤其是当前,在党的各种制度机制改革实践中要更加注重规范性、程序性和可操作性,坚持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相结合,“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规定违反规定怎么处理,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继续解放思想,突破陈规陋习,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勇于改革创新,痛下决心剔除许多制度虚而不实的“软肋”,使之真正具备制度应有的刚性约束力。比如,在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方面,针对“一把手”独断专行这一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与其一般性地规定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原则,不如明确实行领导班子重大问题“票决制”,实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民主、公平、公正、公开的抽象原则也必须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运作程序和机制,例如在条件相对比较成熟的地方或单位,领导职位完全可以进行公开竞选的尝试:为了有效遏制一些干部贪贿弄权、聚敛财富,应当尽早将“领导干部个人家庭财产申报制度”纳入立法,强化其刚性约束。依法治吏;特别是为了克服权力过于集中带来的体制性弊端,保障权力有序、健康运作。应当大胆借鉴体现人类政治文明共有成果的分权制衡理论,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种权力既相对独立、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等等。总之,要紧紧围绕提高制度科学性、增强制度执行力和实际效果这一中心目的,真正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继续下大力气探索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从而不断推动党的制度建设取得新成就。
  
  [责任编辑:春 子]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世界范围内,文化生产力发展区分为现代与后现代两个形态,后者主要体现为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体验经济以及注意力经济这样几种形式;当前中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理念设计,应以“科技创造”为基础、以“人文创意”为前锋;其发展模式则体现为以“信息经济”为下位驱动,以“创意经济”为上位牵引。这样一种“梯级推进”模式。  [关键词]文化生产力;创意经济;后现代;后现代经济模式  [中图分类号]F014.
摘 要:行政法律体系有完全不同于民事法律体系、刑事法律体系的特殊面相。行政法渊源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行政法律体系构成要素的独特性。应该以《立法法》第8、9条为标准,区分绝对法律保留、相对法律保留和不属法律保留的事项,并以此为标准构建和判断我国行政法律体系的建设情况。在此标准下,我国行政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属于法律保留的行政事务基本上有法律予以规范,其他事项也大都已经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和规章。
一、教研背景  笔者在学习新西兰的“学习故事”和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建设”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充分感知并领略到了“幼儿是积极、主动、自信、有能力的学习者”这样一种比较科学的教育观,于是将教学案例研究的视角聚焦于“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从儿童出发,围绕儿童展开,促进儿童的发展。在此理念认知下,笔者选择了大班音乐活动“小木匠和油漆匠”作为教学案例的研究样本,希望能够在“一课三研”的教研过程之中,边实践
摘 要:延安时期,在促进党员保持党性纯洁方面,中共建党纪念文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党中央依据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对于怎样做一个合格党员从多方面提出了要求,针对违反党性的种种表现及其危害,提出了增强党性锻炼的多种具体途径和办法。其中一些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认识结论,是党建史上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认真梳理其中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对于当前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工作,具有十分重
深度学习是个体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全方位投入的活动,既注重幼儿的个体经验发展,又注重社会价值与意义的建构。深度学习关注幼儿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和与他人的互动,更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锻炼和能力的提升。“骑小车”游戏是我园幼儿户外体育自主游戏中的新事物,教师观察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关注游戏中出现的困难,解读幼儿的内心需要,通过提供适宜的材料、场地支持,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经验及
[摘要]近几年,陕南绿色产业的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要加快陕南绿色产业发展,必须适当限制当地工矿业发展,协调处理好绿色产业和工矿业的矛盾;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给绿色产业以较大的发展空间;用足用活“退耕还林”政策。挖掘绿色产业发展的潜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发展绿色产业的资金问题;鼓励土地适当集中,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尽快建立健全市场保障
摘要:历史上,在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的问题上,单从社会主义国家方面来看,长期以来往往都带有一种“左”的情绪或倾向,它是导致“两制”关系走向决绝对抗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左”的情绪或倾向与忽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两制”关系理论有很大关系。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两制”关系的理论主要有三点: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具有时空上的承继性;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不完全是一对在时
摘 要: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契约关系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目标不相容是造成政府公信力递减的主要原因。契约理论认为,民主政治模式下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包含多个层面的契约关系。如果排除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发展阶段和国际政治环境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仅从契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政府与公民间的契约是天然的不完全契约,并且存在“目标不相容”、“信息不对称”等委托代理问题。可以通过自我执行机制与激励策略修正政府与公民间的契约
摘要:“生态人”理念是生态伦理学家在整体主义、和谐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更加符合人类本质的理论设定。“生态人”是人在全面发展过程中“量变中的质变”;“生态人”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推动了“人—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态人;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定位;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C9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6-0040-0
[摘要]在一个三重叠加一次转型社会的当今,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作为职业技术教育范畴的高等职业教育,建构什么样的当今教育和未来教育,怎样培养社会需要的当今人才和未来人才,如何使其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给予了一个科学解读。高职教育在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过程维度上应具有的状态,对我们发展高职教育、确立办学理念和组织运作教育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