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于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你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向它攀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变“牧羊人”为“领羊人”,变“指挥者”为“乐队首席”,变“说教者”为助跑者”,这是对新型师生关系的精辟概括。以教师表演为中心的音乐课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师要成为能“导”会“演”的“双链导演”。教师,這位学习的“双链导演”,要真正、感受音乐,首先就要让学生被音乐感动。我就以“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和大家一起交流怎样让学生被音乐感动?
一、走进音乐本体,聚焦课堂
有很多老师提到这样的问题:拿到一首音乐作品,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
设计才能让学生易于接受。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形:
案例1:面对同样一首歌曲,老师们却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一位老师说:“这首歌不好听,学生一点儿都不爱唱。”另一位老师则说:“这首歌曲调优美,学生可喜欢唱了。”
案例2:一位老师曾以圣.桑的《水族馆》为例,给老师们做现场教学示范。讲完之后,一位老师举手发言,他说:“这部音乐作品太洋了,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教材里是不是应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乐曲来欣赏呀……”还没容执教者回答,另一位教师站起来反驳:“我觉得我们的教材里就应该既有通俗易懂的作品,也有国内外的经典,而且刚刚老师所使用的非常形象的图谱肯定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音乐……”
案例3:在一次音乐教师说课评比中,要求说课15分钟,5分钟进行答辩。答辩环节里,评委请说课教师弹唱其教学内容里的歌曲,有的老师弹唱技法娴熟,有的老师却弹得磕磕巴巴,解释道:“我不知道还要考弹唱,没练。”
案例1中,既然有老师反映学生很喜欢这首歌曲,就说明这首歌曲还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而对于反映学生不喜欢这首歌的,我们分析了学生不喜欢这首歌曲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可能歌曲中确实有一些演唱技巧是这些学生所达不到的;第二个原因可能是教师的原因引起的,由于教师不喜欢这首歌,造成學生的连锁反应,这说明教师对歌曲的情感决定了学生的态度。
案例2中,我们认可第二位教师的观点。至于第一位教师,对于不熟悉的、稍有难度的音乐作品产生了负面情绪,不愿意多动脑筋多聆听、多思考、多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方式方法,而是自己不熟悉、不理解音乐,没有被音乐打动,所以才出现排斥的现象。
案例3中,对于弹唱技巧娴熟的教师是值得表扬的,因为这也是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教学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对于无法连贯流畅地弹唱歌曲的教师,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对作品如此生疏、甚至无法弹唱教学内容歌曲,又何谈教学设计呢?这样的音乐课,效果从何而来?这里印证一一句话:不能感动自己,就无法感动学生。
二、感动音乐本体,以学定教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就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引领者。要想做个好的“引领者”,完成学生的有效学习,就必须先让音乐感动自己。
(1)让音乐感动自己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亦然,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拥有大量经典音乐音响、音乐文化的积累,这是我们能成为学生学习音乐引领者的前提。
针对音乐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熟悉作品,深入的分析作品,对于音乐课来说,这些都建立在不断深入的聆听音乐音响、演唱歌曲和乐曲主题的基础之上获得的。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问:“这课我怎么都想不出好的设计方案,怎么回事呀?请帮我想象办法。”通常的建议是:“先去认真听(唱)上三五十遍再说吧,注意要用心听(唱)。”实际上,就是让老师熟悉音乐音响,认真分析作品,因为熟悉才能产生感情。笔者与老师们一起备课时,不仅要反复聆听,还要对照总谱再聆听(特别是器乐作品)、再分析,再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与融汇中,深入解读音乐,让音乐感动自己。
一首歌曲或乐曲能够让人喜悦、使人悲伤、令人感动、发人奋进……这就是为什么音乐被人们说成是情感艺术,因为音乐的源头就是人类的情绪,作品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内涵,能够直指人的心灵,激发内心情感。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就是要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使学生被音乐所感动。所以,在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让音乐感动自己,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够把学生真正带进音乐中,品味音乐的美,你的音乐课堂才能够令人感动,成为富有生命力的音乐课堂。
(2)让学生被音乐感动
很多年以前,一位年轻的男教师讲了一节六年级音乐课——《经典与流行》,内容是贝多芬的《欢乐颂》与迈克尔.杰克逊的《拯救世界》。至今那节课上老师、学生和音乐的交流都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课堂上老师对于这两首作品发自心底的热爱,使得这位并不帅气的小伙子脸上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他那并不漂亮的音乐但是却充满感情的演唱,令听着怦然心动。学生们在她的感染下,眼中也充满着对音乐的渴望,他们完全沉醉于音乐之中、沉醉于教师精彩的启发与讲解里……那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体验着古典中经典音乐与流行中的经典音乐的碰撞,体会着这激动人心的音乐课堂,体会着世界上最有魅力的音乐“语言”!
音乐就是这么富有魅力!音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就是要把学生带入最美妙的音乐之中,把这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沉醉于音乐中,让学生被音乐所感动。
作为音乐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被音乐感动,提高音乐审美情趣,让音乐涤荡每个学生的心灵,从而成为终身音乐爱好者,成为美的追求者与传播者。
三、把握音乐本体,以教定学
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被音乐感动,有很多种渠道和方式。
(1)音乐音响的反复的、有选择的、有导向的聆听,可以使学生熟悉音乐,再辅之以乐谱的识读,加上教师对于音乐本体独到深处的分析与见解,是引领学生产生情感的内在核心。
(2)教师要以自己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课堂上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描述,极具启发性的谈话,聆听乐曲或示范演唱时的指挥,以及音乐教师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可以给学生传递丰富的情感暗示,这也是艺术教师的教学魅力所在。
(3)利用课堂上一切可用物品:黑板、桌子、椅子、书、笔袋、铅笔、橡皮、尺子、卡片等设置有效的音乐情境;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电子课件、音频、视频、图片各类音乐软件……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多种感官,感受和体验音乐。
总之,从音乐本体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参与体验、合作交流、发现探究音乐的美,让我们的教学真正达到让学生被音乐感动的目的,这就是成功的“以学定教,以教定学”的有效教学。
一、走进音乐本体,聚焦课堂
有很多老师提到这样的问题:拿到一首音乐作品,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
设计才能让学生易于接受。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形:
案例1:面对同样一首歌曲,老师们却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一位老师说:“这首歌不好听,学生一点儿都不爱唱。”另一位老师则说:“这首歌曲调优美,学生可喜欢唱了。”
案例2:一位老师曾以圣.桑的《水族馆》为例,给老师们做现场教学示范。讲完之后,一位老师举手发言,他说:“这部音乐作品太洋了,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教材里是不是应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乐曲来欣赏呀……”还没容执教者回答,另一位教师站起来反驳:“我觉得我们的教材里就应该既有通俗易懂的作品,也有国内外的经典,而且刚刚老师所使用的非常形象的图谱肯定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音乐……”
案例3:在一次音乐教师说课评比中,要求说课15分钟,5分钟进行答辩。答辩环节里,评委请说课教师弹唱其教学内容里的歌曲,有的老师弹唱技法娴熟,有的老师却弹得磕磕巴巴,解释道:“我不知道还要考弹唱,没练。”
案例1中,既然有老师反映学生很喜欢这首歌曲,就说明这首歌曲还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而对于反映学生不喜欢这首歌的,我们分析了学生不喜欢这首歌曲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可能歌曲中确实有一些演唱技巧是这些学生所达不到的;第二个原因可能是教师的原因引起的,由于教师不喜欢这首歌,造成學生的连锁反应,这说明教师对歌曲的情感决定了学生的态度。
案例2中,我们认可第二位教师的观点。至于第一位教师,对于不熟悉的、稍有难度的音乐作品产生了负面情绪,不愿意多动脑筋多聆听、多思考、多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方式方法,而是自己不熟悉、不理解音乐,没有被音乐打动,所以才出现排斥的现象。
案例3中,对于弹唱技巧娴熟的教师是值得表扬的,因为这也是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教学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对于无法连贯流畅地弹唱歌曲的教师,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对作品如此生疏、甚至无法弹唱教学内容歌曲,又何谈教学设计呢?这样的音乐课,效果从何而来?这里印证一一句话:不能感动自己,就无法感动学生。
二、感动音乐本体,以学定教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就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引领者。要想做个好的“引领者”,完成学生的有效学习,就必须先让音乐感动自己。
(1)让音乐感动自己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亦然,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拥有大量经典音乐音响、音乐文化的积累,这是我们能成为学生学习音乐引领者的前提。
针对音乐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熟悉作品,深入的分析作品,对于音乐课来说,这些都建立在不断深入的聆听音乐音响、演唱歌曲和乐曲主题的基础之上获得的。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问:“这课我怎么都想不出好的设计方案,怎么回事呀?请帮我想象办法。”通常的建议是:“先去认真听(唱)上三五十遍再说吧,注意要用心听(唱)。”实际上,就是让老师熟悉音乐音响,认真分析作品,因为熟悉才能产生感情。笔者与老师们一起备课时,不仅要反复聆听,还要对照总谱再聆听(特别是器乐作品)、再分析,再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与融汇中,深入解读音乐,让音乐感动自己。
一首歌曲或乐曲能够让人喜悦、使人悲伤、令人感动、发人奋进……这就是为什么音乐被人们说成是情感艺术,因为音乐的源头就是人类的情绪,作品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内涵,能够直指人的心灵,激发内心情感。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就是要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使学生被音乐所感动。所以,在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让音乐感动自己,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够把学生真正带进音乐中,品味音乐的美,你的音乐课堂才能够令人感动,成为富有生命力的音乐课堂。
(2)让学生被音乐感动
很多年以前,一位年轻的男教师讲了一节六年级音乐课——《经典与流行》,内容是贝多芬的《欢乐颂》与迈克尔.杰克逊的《拯救世界》。至今那节课上老师、学生和音乐的交流都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课堂上老师对于这两首作品发自心底的热爱,使得这位并不帅气的小伙子脸上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他那并不漂亮的音乐但是却充满感情的演唱,令听着怦然心动。学生们在她的感染下,眼中也充满着对音乐的渴望,他们完全沉醉于音乐之中、沉醉于教师精彩的启发与讲解里……那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体验着古典中经典音乐与流行中的经典音乐的碰撞,体会着这激动人心的音乐课堂,体会着世界上最有魅力的音乐“语言”!
音乐就是这么富有魅力!音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就是要把学生带入最美妙的音乐之中,把这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沉醉于音乐中,让学生被音乐所感动。
作为音乐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被音乐感动,提高音乐审美情趣,让音乐涤荡每个学生的心灵,从而成为终身音乐爱好者,成为美的追求者与传播者。
三、把握音乐本体,以教定学
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被音乐感动,有很多种渠道和方式。
(1)音乐音响的反复的、有选择的、有导向的聆听,可以使学生熟悉音乐,再辅之以乐谱的识读,加上教师对于音乐本体独到深处的分析与见解,是引领学生产生情感的内在核心。
(2)教师要以自己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课堂上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描述,极具启发性的谈话,聆听乐曲或示范演唱时的指挥,以及音乐教师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可以给学生传递丰富的情感暗示,这也是艺术教师的教学魅力所在。
(3)利用课堂上一切可用物品:黑板、桌子、椅子、书、笔袋、铅笔、橡皮、尺子、卡片等设置有效的音乐情境;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电子课件、音频、视频、图片各类音乐软件……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多种感官,感受和体验音乐。
总之,从音乐本体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参与体验、合作交流、发现探究音乐的美,让我们的教学真正达到让学生被音乐感动的目的,这就是成功的“以学定教,以教定学”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