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人类专属的社会行为,而作为人类教育一部分的音乐教育,它和整个教育一样,都是培养教育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有利于德、智、体、美领域发展,对素质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指出音乐教育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然后着重探讨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意义,阐述了音乐教育在品德教育、智力培养及综合素质上能给人大的提升。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陶冶情操;德育功能;最终目的意义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是提高个人艺术修养,树立正确审美观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快乐的源泉,是陶冶情操的丹炉。音乐,它通过“诉诸心灵的精神,洋溢的情感以及声音所显示出这种内容精华的表现”它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所重视。自音乐产生以来,就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并深受人们喜爱,我们没有人能想象到没有音乐的人生会多么孤独。音乐家与意识的萌芽,取决于人们对生活与美的追求及情感的抒发,其中包括:生产、生活、精神、情感、宗教等,其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发展。为使我国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我们必须认识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意义。
一、音乐教育的发展
我国的音乐教育有着久远的历史,自远古时期音乐的产生,音乐教育就伴随着它的发展。从原始自然形态的音乐教育,到在封建社会时期,到夏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以及到了后来的近现代音乐教育,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的音乐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功能出现,并在不同的时代对人类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氏族社会时期,音乐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原始形态的音乐教育是人类在相互呼喊和模仿中产生的,故关于音乐的起源有“劳动起源说”、“巫术说”、“信号说”、“模仿自然说”等等的说法。到了夏商时期,“庠”的教育场所的出现和“序”、“校”两种新的学校名称的出现,也标志着音乐教育进入学校教学,当然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主要是进行伦理教育和军事训练的作用。
商代时期出现了新的“学”和“瞽宗”等教育机构,其功能主要是传授礼乐。这一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就是“以乐造士”。周代相比前代而言更进一步,这时期除了将音乐用作统治以外,其音乐教育地位十分突出,将“乐教”视为,来达到“治国安民”的政治目的。与此同时“礼乐治国”的教育思想也已形成,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尊神”和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同時也促进了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历史发展进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教育得以空前的发展和推进,儒墨道家、法家等音乐教育思想的提倡为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以孔子为首的儒家音乐思想提出内容与形式要统一,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中“文”和“质”探讨的就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问题。以及孔子所提倡的“和”、“思无邪”,孟子提倡的“仁政”、“性善”论的观点,老子的“大音希声”,庄子的“法天贵真”等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重要的音乐教育观念,对我国的音乐教育观念产生的重要的影响。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音乐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品德教育的附属品;建国后,音乐教育一度成为教育工作者对抗敌人的有力武器;近年来,伴随着西方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引进,音乐教育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它成为智力开发的只要手段之一。
二、 音乐教育的最终意义
(一)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最有力的工具
美育是指通过文学、艺术形式,在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的帮助下,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音乐教育自古以来就重视其美育作用,美妙的音乐可以感染人的情绪,学校通过各种各样形式进行音乐教学,用积极的内容和动人的旋律唤醒学生美的感受,让他们醉心于美妙的音乐世界,净化心灵;用多元的音乐文化去让他们感受不同音乐文化的魅力,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音乐教育能帮助学生全面客观认识世界
人类往往通过科学的阐述、论证和生动、富于想象的艺术形象来认识客观世界,两者相辅相成。但是对于思维丰富的人来说,通过艺术形象来客观认识世界比科学的阐述、论证更有效。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产生过无数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政治家等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中有很多人同时也是音乐家,他们都是懂艺术、会音乐的奇才。比如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孔子是教育家,也是音乐家。”音乐能将教育者的思想感情世界更加生动的传达给学习的人,通过这种教育,能让学生在轻松、優美的氛围中认识客观世界。
(三)音乐教育能使人想象力更加丰富
人类通过音乐的倾听,有感于心,通过丰富的想象得到了事物的具体形象。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没有界限,所以说想象力对人类的发展比知识更重要。一些简单的音符构成的音乐旋律赋予人类想象力以翅膀,让人们畅快的游走于各种意境之中。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语言,能够在无形的抽象中带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每个人都会获得不同的听觉体验从而产生属于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方式,丰富了人们的智慧的大脑。
(四)音乐教育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音乐是艺术中的上品,它丰富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它更是渲染气氛的活性因子。音乐教育是一种能够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艺术样式,为更好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我们应该加大音乐教育的施行,因为音乐对扩大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深入知识有很大的作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昂有力的音乐会使学生感受到贝多芬在不幸中与命运抗争的勇气;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如泣如诉的旋律,可以激起学生对黑暗势力的愤懑并响起他们的同情心,这一切,对于启发学生智慧的作业是巨大的,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在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是幸福与自豪,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结语
没有音乐的教育是残缺的,没有音乐教育的素质教育是空洞的,音乐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音乐教育有利于向德、智、体、美领域发展,它对素质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加大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工作力度,紧跟时代脚步,充分利用音乐教育的独特功能,为我国21世纪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春艳,张寅.论音乐在智力开发中的应用[J].兵团教育学院报.2012.(04)
[2]闫妍.音乐教育与培养全面人才[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3]黄仲夏.对我院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设想{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陶冶情操;德育功能;最终目的意义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是提高个人艺术修养,树立正确审美观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快乐的源泉,是陶冶情操的丹炉。音乐,它通过“诉诸心灵的精神,洋溢的情感以及声音所显示出这种内容精华的表现”它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所重视。自音乐产生以来,就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并深受人们喜爱,我们没有人能想象到没有音乐的人生会多么孤独。音乐家与意识的萌芽,取决于人们对生活与美的追求及情感的抒发,其中包括:生产、生活、精神、情感、宗教等,其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发展。为使我国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我们必须认识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意义。
一、音乐教育的发展
我国的音乐教育有着久远的历史,自远古时期音乐的产生,音乐教育就伴随着它的发展。从原始自然形态的音乐教育,到在封建社会时期,到夏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以及到了后来的近现代音乐教育,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的音乐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功能出现,并在不同的时代对人类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氏族社会时期,音乐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原始形态的音乐教育是人类在相互呼喊和模仿中产生的,故关于音乐的起源有“劳动起源说”、“巫术说”、“信号说”、“模仿自然说”等等的说法。到了夏商时期,“庠”的教育场所的出现和“序”、“校”两种新的学校名称的出现,也标志着音乐教育进入学校教学,当然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主要是进行伦理教育和军事训练的作用。
商代时期出现了新的“学”和“瞽宗”等教育机构,其功能主要是传授礼乐。这一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就是“以乐造士”。周代相比前代而言更进一步,这时期除了将音乐用作统治以外,其音乐教育地位十分突出,将“乐教”视为,来达到“治国安民”的政治目的。与此同时“礼乐治国”的教育思想也已形成,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尊神”和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同時也促进了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历史发展进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教育得以空前的发展和推进,儒墨道家、法家等音乐教育思想的提倡为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以孔子为首的儒家音乐思想提出内容与形式要统一,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中“文”和“质”探讨的就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问题。以及孔子所提倡的“和”、“思无邪”,孟子提倡的“仁政”、“性善”论的观点,老子的“大音希声”,庄子的“法天贵真”等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重要的音乐教育观念,对我国的音乐教育观念产生的重要的影响。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音乐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品德教育的附属品;建国后,音乐教育一度成为教育工作者对抗敌人的有力武器;近年来,伴随着西方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引进,音乐教育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它成为智力开发的只要手段之一。
二、 音乐教育的最终意义
(一)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最有力的工具
美育是指通过文学、艺术形式,在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的帮助下,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音乐教育自古以来就重视其美育作用,美妙的音乐可以感染人的情绪,学校通过各种各样形式进行音乐教学,用积极的内容和动人的旋律唤醒学生美的感受,让他们醉心于美妙的音乐世界,净化心灵;用多元的音乐文化去让他们感受不同音乐文化的魅力,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音乐教育能帮助学生全面客观认识世界
人类往往通过科学的阐述、论证和生动、富于想象的艺术形象来认识客观世界,两者相辅相成。但是对于思维丰富的人来说,通过艺术形象来客观认识世界比科学的阐述、论证更有效。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产生过无数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政治家等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中有很多人同时也是音乐家,他们都是懂艺术、会音乐的奇才。比如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孔子是教育家,也是音乐家。”音乐能将教育者的思想感情世界更加生动的传达给学习的人,通过这种教育,能让学生在轻松、優美的氛围中认识客观世界。
(三)音乐教育能使人想象力更加丰富
人类通过音乐的倾听,有感于心,通过丰富的想象得到了事物的具体形象。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没有界限,所以说想象力对人类的发展比知识更重要。一些简单的音符构成的音乐旋律赋予人类想象力以翅膀,让人们畅快的游走于各种意境之中。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语言,能够在无形的抽象中带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每个人都会获得不同的听觉体验从而产生属于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方式,丰富了人们的智慧的大脑。
(四)音乐教育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音乐是艺术中的上品,它丰富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它更是渲染气氛的活性因子。音乐教育是一种能够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艺术样式,为更好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我们应该加大音乐教育的施行,因为音乐对扩大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深入知识有很大的作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昂有力的音乐会使学生感受到贝多芬在不幸中与命运抗争的勇气;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如泣如诉的旋律,可以激起学生对黑暗势力的愤懑并响起他们的同情心,这一切,对于启发学生智慧的作业是巨大的,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在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是幸福与自豪,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结语
没有音乐的教育是残缺的,没有音乐教育的素质教育是空洞的,音乐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音乐教育有利于向德、智、体、美领域发展,它对素质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加大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工作力度,紧跟时代脚步,充分利用音乐教育的独特功能,为我国21世纪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春艳,张寅.论音乐在智力开发中的应用[J].兵团教育学院报.2012.(04)
[2]闫妍.音乐教育与培养全面人才[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3]黄仲夏.对我院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设想{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