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质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7—0174—01
思源于疑,疑源于思。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思考—质疑—再思考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至关重要。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敢问
数学知识大多与社会、生活背景有关,即“情境”。因此,适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将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必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教学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上册“编码”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帮柯南探长破案的情境。教師出示五个犯罪嫌疑人的出生年份信息和所持银行卡的信息,以及犯罪现场发现的一张残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一张银行卡,教师鼓励学生发现信息,提出疑问。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他们仔细观察了探长提供的线索,从残缺的身份证上找到了破案的突破口,提出了通过银行卡号可以进一步确定罪犯的猜想。这样的教学情境,调动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他们认真观察、大胆猜想、深入探究,最终体会到了数字编码的神奇和数字编码的价值和意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鼓励猜想,让学生想问
猜想是质疑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实践证明,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强学生猜想的心理安全感,帮助他们大胆、积极地进行数学猜想。其次,教给学生猜想的方法。比如,用已知的条件联想与之相似的事物,通过比较、类比,对其结论进行推测。最后,保证时间,让学生充分猜想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猜想达到应有的深度,让学生经历猜想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各种可能的猜想。
比如,教学“平行四边的面积”时,笔者创设了如何求平行四边形草坪面积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学生猜想:1.邻边相乘2.底乘对应的高3.底乘不对应的高。笔者板书,请学生针对不同的猜想大胆质疑,并提出验证方法。学生发表意见时,笔者认真倾听,欣赏学生的个性表达,尊重学生的想法。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很快排除了1、3两种错误猜想,提出了平行四边形草坪的面积可以用底乘以对应的高来计算的假设。此时,笔者质疑: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底乘以对应的高来计算呢?之后请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平行四边形,用剪拼的方法验证猜想,从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的结论。
三、大胆预设,让学生爱问
大胆的预设是在教师对教材深入理解和对学情的合理把握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预设了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给学生自主解答的机会,教师再适时引导、巧妙点拨,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必定会爱问、善问,使问题成为学生通向求知的桥梁。
比如,教学“儿童乐园”一课时,笔者鼓励学生对新朋友—乘法提出质疑。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学生有的问:“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算式比之前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简单,我们怎么越学越简单了呢?”有的问:“乘法的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还有的问:“为什么加法的得数叫和,乘法的得数叫积?”笔者没有急于回答学生的疑问,而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尝试解答。不能解答的问题,让学生在接下来的闯关游戏中领悟。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得有效。
四、示范引导,让学生会问
教师在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和巧妙质疑让学生有话可说,不会无所适从,不会答非所问。教师提问的示范性,会使学生不会漫无边际地提问,或脱离学习内容提问,而是紧扣内容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所以说,教师的师范引导至关重要。
比如,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师创设了观察座位图的问题情境。教师事先在座位图中标出第一组,然后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说淘气和笑笑的位置。学生的观察习惯不同,表述淘气位置的方式不同。此时,教师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让他们对这几种表示方法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困惑和观点。在这一过程中,解决了先列后行的观察顺序,也解决了先列后行位置确定的方法。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指向核心素养的儿童“问学”课堂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Z069)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7—0174—01
思源于疑,疑源于思。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思考—质疑—再思考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至关重要。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敢问
数学知识大多与社会、生活背景有关,即“情境”。因此,适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将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必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教学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上册“编码”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帮柯南探长破案的情境。教師出示五个犯罪嫌疑人的出生年份信息和所持银行卡的信息,以及犯罪现场发现的一张残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一张银行卡,教师鼓励学生发现信息,提出疑问。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他们仔细观察了探长提供的线索,从残缺的身份证上找到了破案的突破口,提出了通过银行卡号可以进一步确定罪犯的猜想。这样的教学情境,调动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他们认真观察、大胆猜想、深入探究,最终体会到了数字编码的神奇和数字编码的价值和意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鼓励猜想,让学生想问
猜想是质疑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实践证明,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强学生猜想的心理安全感,帮助他们大胆、积极地进行数学猜想。其次,教给学生猜想的方法。比如,用已知的条件联想与之相似的事物,通过比较、类比,对其结论进行推测。最后,保证时间,让学生充分猜想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猜想达到应有的深度,让学生经历猜想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各种可能的猜想。
比如,教学“平行四边的面积”时,笔者创设了如何求平行四边形草坪面积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学生猜想:1.邻边相乘2.底乘对应的高3.底乘不对应的高。笔者板书,请学生针对不同的猜想大胆质疑,并提出验证方法。学生发表意见时,笔者认真倾听,欣赏学生的个性表达,尊重学生的想法。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很快排除了1、3两种错误猜想,提出了平行四边形草坪的面积可以用底乘以对应的高来计算的假设。此时,笔者质疑: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底乘以对应的高来计算呢?之后请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平行四边形,用剪拼的方法验证猜想,从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的结论。
三、大胆预设,让学生爱问
大胆的预设是在教师对教材深入理解和对学情的合理把握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预设了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给学生自主解答的机会,教师再适时引导、巧妙点拨,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必定会爱问、善问,使问题成为学生通向求知的桥梁。
比如,教学“儿童乐园”一课时,笔者鼓励学生对新朋友—乘法提出质疑。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学生有的问:“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算式比之前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简单,我们怎么越学越简单了呢?”有的问:“乘法的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还有的问:“为什么加法的得数叫和,乘法的得数叫积?”笔者没有急于回答学生的疑问,而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尝试解答。不能解答的问题,让学生在接下来的闯关游戏中领悟。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得有效。
四、示范引导,让学生会问
教师在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和巧妙质疑让学生有话可说,不会无所适从,不会答非所问。教师提问的示范性,会使学生不会漫无边际地提问,或脱离学习内容提问,而是紧扣内容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所以说,教师的师范引导至关重要。
比如,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师创设了观察座位图的问题情境。教师事先在座位图中标出第一组,然后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说淘气和笑笑的位置。学生的观察习惯不同,表述淘气位置的方式不同。此时,教师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让他们对这几种表示方法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困惑和观点。在这一过程中,解决了先列后行的观察顺序,也解决了先列后行位置确定的方法。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指向核心素养的儿童“问学”课堂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Z069)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