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在教学中要进行创新性教育,在实施创新性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主要论述了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展示了自己在有意识的长期训练中所取得的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性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归宿。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性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 国家民族的进步要靠创新,创新的获得有赖于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靠创新教育来培养。要有效的实现创新教育,就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创新性学习兴趣。
一、加强情感交流,营造良好氛围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在我们注重工具性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性,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
1.重视情感诱导
语文教学要做到几个情感的沟通,其中教师与文本的沟通应先行,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情感。在语文教学中,那些情节精彩的故事,特别是那些符合儿童语言,赢得儿童喜欢的童话故事,用词优美的景物描写,教师绘声绘色地范读,会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对课文内容及特色有较深刻的理解,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深入体会思想内容,了解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挖掘文本后的课程资源,发挥学生想象,并大胆的提出假设,这就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2.加强情感熏陶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 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同时朗读是学生和文本沟通的重要方式,也是加强情感熏陶的途径,学生会在朗读中理解感悟,在朗读中想象创新。如《瀑布》这首诗的最后一节“好伟大啊,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诗人用“如烟、如雾、如尘”一组比喻,写出了被风吹散的水珠飞扬的动态,形象含蓄而富有神韵。训练时着重指导朗读最后一句,使学生随着优美动听的乐声、动情朗读,口诵心思,从内心真切地感受瀑布的飘渺,纤细,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样让学生始终处于充满遐想的动情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投入进去,积极动脑思考问题,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通过自身的潜力,体验到创新性学习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性学习的兴趣,从而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创新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重视学科融合,引发创新性兴趣
语文教师要在完成语言文字的训练、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利用音乐、动画、插图等艺术手段尽可能地把语文教学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如讲授《月光曲》这课时,我采用放幻灯片,看图片及配乐朗诵的多种教学手段,在讲到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月光曲》时,我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三个人的不同表情,贝多芬看见了什么?皮鞋匠,盲姑娘听这音乐都会想到些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这样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美的意境和诗的神韵,然后配合优美的音乐朗诵创造的月光曲的部分。这样,既可使学生在视听享受中激发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空间自由翱翔,又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和理解教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读写练相结合,激发创新性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从而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外,还要会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学习文章的篇章结构,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怎样组织材料来说明一个中心问题。如讲完《穷人》这课后,学生们把握了课文的中心,渔夫和桑娜在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收养了死去的西蒙的两个孩子,赞扬了他们有一颗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根据这一中心安排课文结构和情节,告诉学生就这一中心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材料,引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为课文续编故事。
四、创编课本剧,培养创新性兴趣
根据现代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把表演引入课堂。这样更能激活课堂气氛,有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本剧来自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因此要求学生要有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通过增加剧情的曲折性和趣味性,给学生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研读课本,加深理解,并在表演或观看中展示学习效果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创新性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后,充分挖掘隐藏在文本后的课程资源,并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多样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教育发展的根本。站在一线的老师们,让我们携手并进,为能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填上一块坚实的基石。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性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 国家民族的进步要靠创新,创新的获得有赖于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靠创新教育来培养。要有效的实现创新教育,就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创新性学习兴趣。
一、加强情感交流,营造良好氛围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在我们注重工具性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性,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
1.重视情感诱导
语文教学要做到几个情感的沟通,其中教师与文本的沟通应先行,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情感。在语文教学中,那些情节精彩的故事,特别是那些符合儿童语言,赢得儿童喜欢的童话故事,用词优美的景物描写,教师绘声绘色地范读,会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对课文内容及特色有较深刻的理解,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深入体会思想内容,了解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挖掘文本后的课程资源,发挥学生想象,并大胆的提出假设,这就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2.加强情感熏陶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 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同时朗读是学生和文本沟通的重要方式,也是加强情感熏陶的途径,学生会在朗读中理解感悟,在朗读中想象创新。如《瀑布》这首诗的最后一节“好伟大啊,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诗人用“如烟、如雾、如尘”一组比喻,写出了被风吹散的水珠飞扬的动态,形象含蓄而富有神韵。训练时着重指导朗读最后一句,使学生随着优美动听的乐声、动情朗读,口诵心思,从内心真切地感受瀑布的飘渺,纤细,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样让学生始终处于充满遐想的动情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投入进去,积极动脑思考问题,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通过自身的潜力,体验到创新性学习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性学习的兴趣,从而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创新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重视学科融合,引发创新性兴趣
语文教师要在完成语言文字的训练、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利用音乐、动画、插图等艺术手段尽可能地把语文教学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如讲授《月光曲》这课时,我采用放幻灯片,看图片及配乐朗诵的多种教学手段,在讲到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月光曲》时,我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三个人的不同表情,贝多芬看见了什么?皮鞋匠,盲姑娘听这音乐都会想到些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这样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美的意境和诗的神韵,然后配合优美的音乐朗诵创造的月光曲的部分。这样,既可使学生在视听享受中激发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空间自由翱翔,又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和理解教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读写练相结合,激发创新性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从而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外,还要会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学习文章的篇章结构,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怎样组织材料来说明一个中心问题。如讲完《穷人》这课后,学生们把握了课文的中心,渔夫和桑娜在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收养了死去的西蒙的两个孩子,赞扬了他们有一颗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根据这一中心安排课文结构和情节,告诉学生就这一中心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材料,引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为课文续编故事。
四、创编课本剧,培养创新性兴趣
根据现代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把表演引入课堂。这样更能激活课堂气氛,有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本剧来自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因此要求学生要有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通过增加剧情的曲折性和趣味性,给学生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研读课本,加深理解,并在表演或观看中展示学习效果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创新性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后,充分挖掘隐藏在文本后的课程资源,并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多样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教育发展的根本。站在一线的老师们,让我们携手并进,为能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填上一块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