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的“女神”维也纳: 世界音乐之都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raid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威尼斯运河码头下了“贡多拉”游船已是下午3时,旋即赶到集合地再乘海上游艇返回住地,而后坐上旅游大巴历经4小时行程就抵达奥地利边境了。这里所谓的国界,无非就是一个刷卡亭。司机打开车窗,抬手用卡一划,车就进入奥地利了,此举像国内乘公交车一样方便。原来,所有的欧盟国家都是卫星定位收费。夕阳西下时,车开进奥地利一小镇尽头,四周被森林覆盖的宾馆,迎面扑来一股带有草木味的清新空气和轻柔优美的圆舞曲旋律。大家兴奋地意识到:音乐之都、华尔兹的故乡到了。下榻的宾馆是一座欧式别墅的改装版,其外部结构像一座钢琴造型。据导游介绍,这里原是一户没落贵族的公馆,现在的经理就是当年的户主。宾馆的大厅、卧室挂的都是奥地利音乐家的画像。打开电视机,维也纳金色大厅里正演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音乐无国界,我们仿佛置身故乡之夜,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维也纳黑森林前奏曲
  天刚亮,黑森林的各色鸟儿就亮开喉咙登台演唱了。因为更换的旅游大巴司机还未到来,使我们得以在维也纳郊外的黑森林盘桓两个小时。
  宾馆前,整洁、嫩绿的草坪像柔软地毯一样铺到黑森林边,各色盛开的鲜花图案点缀在地毯上,晨练的人们随意地在绿草坪上行走跳跃。树叶上缀满晶莹的露珠,林内飘出乳白色的薄雾,带有草木气息的空气清新、湿润,让人精神振奋。草坪边上是宾馆开的露天音乐酒吧飘来优美、明净、轻快的旋律,吸引着游客的脚步。
  说是酒吧,早晨却卖咖啡,音乐则是全天候的让人欣赏。墙上屏幕放的就是乐曲主题的背景画面。早晨人少,我们找空位坐下欣赏乐曲,酒吧主人友好地示之以微笑。
  酒吧柜台设在宾馆底层的一间屋内(外面是可收放的露天帐篷)。柜台两角各摆一尊拉小提琴,吹黑管音乐家的雕塑像。音乐屏幕设在右边墙壁上,正放着宾馆周边森林、草坪景色投影。初升的朝阳给葱郁的森林和嫩绿的草坪镀上一层玫瑰的色彩,配着梦幻般的圆舞曲,恰是童话世界呈现眼前。猛然发现一位慈祥的白胖老太坐在屏幕对面的角落里,一边品着咖啡,一边用手在桌上按着节拍,不时看着屏幕景色,忘情地闭目哼唱。看来,她完全沉浸在轻灵、欢快、曼妙的旋律中了。同行的导游告诉我们,这放的乐曲就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维也纳黑森林的故事》,是他著名的圆舞曲之一。少顷,屏幕上出现了多瑙河上美丽的景色,我也情不自禁地哼起《蓝色的多瑙河》这脍炙人口的乐曲。音乐是世界共同的语言,优美旋律的心灵感 应更是息息相通。酒吧里的游客都陶醉在曼妙多姿的圆舞曲旋律里,有的还跳起舞来。
  突然,坐在墙角痴迷赏乐的老太眉开眼笑地走了过来,比着手要我同她照一张像。大家都被这热情、慈祥、可敬老人的友好行为所感动,纷纷上前与她留影。音乐是沟通心灵的金桥,是连结友谊的纽带,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维也纳黑森林的故事》的优美旋律和慈祥的维也纳老太的亲切情谊将永远珍藏在我们心灵的深处。
  作为音乐世界最高殿堂的维也纳金色大厅
  上午10时,调换后的奥地利司机终于来了。在欧洲,所有欧盟国家的司机都必须持有欧盟统一考核的执照。顾主可以在网上从不同国家聘用。
  旅游大巴在《蓝色的多瑙河》柔美、咏叹的旋律中缓缓地离开明媚阳光照耀下的黑森林。
  大家都依依不舍地同站在宾馆前为我们送行的慈祥老太太挥手告别。她那友善的笑容、对音乐痴迷的神态,连同这美丽的黑森林一起,给我们留下难忘的记忆。前面,就是此行的第四大站、被称为多瑙河女神的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了。
  面积才8万平方公里的奥地利,人口只有800万,在欧洲算二流国家;但就其文化、历史艺术这些软实力看,在世界都是第一流,而音乐王国的地位早就被确立了。
  翻开中英文编成的维也纳旅游细目手册,扉页上自豪地写道:“为你观光我们古老帝国之都维也纳提供150个精彩景点。”确实,在欧洲历史上,16世纪以哈布斯堡家族为主的奥地利帝国以及1918年前的奥匈帝国都曾经称霸一时,当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奥地利就参与其中。如今,维也纳“150个精彩景点”说明她历史文化积淀的丰富。单人文、历史、艺术等各类全天候开放的展馆就有40多个。除国家博物馆、展览馆外,其它分专业展馆更是分门别类,应有尽有。诸如人类文化,世界古典现代艺术,奥地利古典、现代艺术,奥地利工艺美术,奥地利民俗、民风,奥地利电影、戏剧,奥地利皇家珍宝、皇家御车等都有专门的展馆或博物馆。特别是历代名人展馆更是丰富多彩。比如我们熟悉的现代心理学奠基人、写过著名的《人性论》《梦的解析》的弗洛伊德以及那个奥地利王室的媳妇、充满传奇色彩的德国公主茜茜,都专门有展览馆展出他们的生平事迹。而作为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从18世纪到19世纪,培育造就了一大批饮誉世界、迄今无法取代的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贝多芬、勃拉姆斯、舒伯格、施托茨以及著名指挥家卡那扬等。他们所开创的音乐流派迄今仍很流行。这些音乐家在维也纳的故居,都得到保护修复并开放。政府还专为他们修有纪念馆,展出他们的生平业绩。
  维也纳中央陵墓是集中安葬音乐家的陵园,每位音乐家都设有灵位、撰有墓碑,一律对外开放,供人瞻仰。每位音乐家都有自己的展馆,如此礼遇,恐怕只有被誉为音乐王国的维也纳才做得到。而演出厅堂之多,上演剧目之丰富也是世所罕见!除国立歌剧院、市立歌剧院外,常规演出单位有金色大厅、乐友音乐厅、莫扎特厅、勃拉姆斯厅、城堡话剧院、市音乐厅,演出品种有音乐会、音乐剧、轻歌剧、芭蕾舞剧、莫扎特古装音乐剧、话剧以及各种小型音乐会。音乐酒巴、音乐咖啡屋更是遍及大街小巷。
  还没浏览完导游手册,旅游大巴便驶进了维也纳城。美丽的多瑙河从窗外一晃而过。这座被称为多瑙河女神的城市,中世纪欧式建筑比比皆是,街道整洁、幽雅,两旁小花园很多,都塑有音乐家的半身或全身像,或三人一排,或单独坐立。有人说,维也纳像修行千年的贵妇,举手投足都有贵族气质。街上行人步履闲适,衣着讲究,神态淡定。维也纳,这座举世公认的音乐之都,犹如跳跃在五线谱上的音符,每天都在演绎着不同的乐章,或轻歌曼舞,或激越奔放!
  旅游大巴停在步行街口,我们下车直奔坐落在南环形大道南侧的金色大厅,去参观这被誉为音乐世界的最高殿堂。
  这座祭祀着音乐的圣殿、音乐爱好者的朝圣之所是一座文艺复兴式的建筑楼群。黄红相间的三层楼房,外表很不起眼。它正确的名称叫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由金色大厅、莫扎特厅、勃拉姆斯厅组成。它的前身是皇家宫廷剧院,建于18世纪初奥匈帝国时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在这里展示过才艺而名扬四海。现在的大厅建于1869年,造型典雅大方、装饰精美豪华。正门二楼,桃核形拱门内竖立着三尊塑像,那就是18、19世纪欧洲古典主义乐派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舒伯特。把三位大师的像塑立在音乐世界最高殿堂的入口门楣上,是一种最崇高的礼遇。因为,维也纳古典音乐派,迄今仍是世界音乐史的巅峰。富丽堂皇的金色大厅在设计上可谓达到了音响学中的“黄金分割”。房屋的装饰、壁色、雕塑都精雕细刻,暗藏玄机。狭长大厅的平顶镶板、地板墙面用的都是高级木质材料,甚至墙壁前竖立的16尊半裸的大理石音乐女神和墙上的缪斯像底座都有共鸣效果。当台上音响发出后可直接撞击到墙壁,有回旋舒缓乐音的良好效果。
  大厅三面墙上都是著名音乐家的塑像,他们的音乐生涯大部分与维也纳及这座大厅有关,其中不乏音乐世家,也不乏音乐“神童”。后来在金色大厅演出轰动世界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其父亲是一个歌手,想使儿子成名,4岁就让他苦练钢琴,8岁给他办演奏会,11岁让他进剧院乐团。他13岁就已当上了大风琴手。1787年,17岁的贝多芬到维也纳拜莫扎特、海顿为师。1795年3月,25岁的他,在维也纳皇家宫廷剧院(金色大厅前身)举办个人钢琴演奏会,初步获得了成功,世界音乐史记下了他的名字。1824年5月7日,还是在这个大厅,54岁的贝多芬演奏了他在维也纳创作的《D大调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获得了空前成功,且看罗曼·罗兰写的《贝多芬传》第十二节欢乐颂描述:“演奏会上,掌声持续不息,爆发了五次。在讲礼仪的维也纳,即使皇族出场,习惯上也只是恭送三次掌声。显然这场演奏会失控了,台下一片狂热的骚动,许多人哭了起来,包括贝多芬,也因过于激动而晕了过去。最后,警察不得不出面维持秩序。”
  贝多芬以音乐为号角,宣扬自由平等和博爱,高扬人文精神,在他的《第九交响乐》中得到深刻体现。后来的几年里,《第九交响乐》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柏林成功演奏,传播全世界。被称为“乐圣”的贝多芬塑像被安置在金色大厅的突出地位,因他一生主要是在维也纳的这块土地上成长、创作、扬名直至去世的。
  莫扎特的父亲是一位宫廷乐师。在父亲的严格调教下,莫扎特3岁即在钢琴键盘上玩和声,4岁学习小提琴和乐谱,5岁能作曲,6岁进宫演奏,之后在父亲策划下前往欧洲各地巡回演出,足迹遍及欧洲各国。他毕生创作有《费加洛婚礼》、《唐璜》等22部歌剧,《魔笛》与竖笛协奏曲等40多首交响乐。被后人称为“乐神”的莫扎特也是在这大厅里演奏而名扬四海的。
  舒伯特的命运与莫扎特十分相似。其父也是位音乐教师。他8岁随父学小提琴和钢琴,虽然成名没莫扎特早,但大器晚成,最终以14部歌剧、9部交响乐、100多首合唱曲、500多首歌曲奠定了他音乐大师的地位。同样,他的歌声也是从这皇家宫廷剧院飞向世界的。
  小约翰·施特劳斯出生在19世纪一个热爱跳舞的音乐家庭,也是从小就接受严格培训。他的成就以圆舞曲为主,以《维也纳黑森林的故事》《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享誉世界,迄今流行不衰。1845年,老约翰·施特劳斯就在当时的皇家宫廷剧院演奏过他的作品;而小约翰·施特劳斯20多年后又在新修的金色大厅,让《蓝色的多瑙河》的优美旋律响彻全球,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世界无数的音乐家,毕生孜孜以求,力争在这神圣的音乐最高殿堂里奏响自己人生旋律的最高音。叔本华说:“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现和表达。”
  音乐无国界,音乐是世界共同的语言。音乐的最后价值,不仅仅在于悦耳,还在于其美妙的旋律汇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内心记忆,传递着人类的共同情怀。不同时代的音乐家们写在五线谱上的音符,演绎成曼妙多姿的乐章,从这金色大厅缓缓飘荡出去,犹如不死的精灵穿越高山大海,穿越时空,丝丝缕缕地震撼着世人的心,世世代代绵延不息。
  维也纳金色大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1月1日上午,大厅里都会上演一出音乐世界中的终极盛宴。除世界第一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外,其它欧洲国家的著名乐团、演员都将在新年里登台亮相。如今,它也成了展示中国民族乐曲和东方歌喉的舞台。奥籍华人方丽娜听了宋祖英演唱和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后写道:“当我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中国音乐都禁不住心潮起伏,热泪横流——‘梦里不知身是客’,恍惚间犹如置身于遥远的家园。”近年,在奥籍华人常恺先生的努力下,每年一度的“维也纳中国新年音乐会”进入了金色大厅,为展示中国音乐打开了一个窗口。正如维也纳市长豪尔普博士所说:“它成为维也纳音乐年历上不可或缺的一场音乐会,受到维也纳市民的关注和欢迎。”据说,接纳演出的条件相当苛刻,除必须有较高水平外,还得交纳6万欧元入场费。
  飘荡在维也纳美泉宫上的音符
  参观了音乐世界的至高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后,我们乘车来到维也纳市郊最负盛名的景点——美泉宫。
  这个被称为欧洲文化至高殿堂的宫殿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的皇宫,见证了中世纪至今欧洲大陆上的兴衰荣辱,融汇了爱琴海文明—古希腊文明一脉相承的优雅与奢华。顾名思义,美泉宫是因为这里的泉水甜美而得名。相传,161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提阿斯在此狩猎,偶然发现一眼泉清水缓流,捧喝后神清气爽,便命名“美泉”。为方便休息,最初建造行宫,后在大名鼎鼎的玛丽亚·特利莎女皇主持下修建成豪华的皇宫。
  美泉宫拥有1400多间房屋,作为巴洛克式艺术建筑的经典杰作,它无处不散发出优雅而奢靡的皇宫气息。和其它富丽堂皇的欧洲皇宫一样,宫内墙壁、顶部都装饰着宗教题材的油画。宫殿长廊中挂着哈布斯堡皇族历代皇帝的肖像,特别是被称为“国母”的玛丽亚·特利莎女皇——美泉宫的建造者的巨幅肖像格外引人注目。这位奥国女性君主,在位40年,政绩卓著,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足。据说,在被称为“建筑之都”的维也纳霍夫堡皇宫(现在的总统办公地)还有她的青铜塑像。
  在美泉宫参观,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洋溢着东方情调的“蓝色中国厅”。厅里的展品有中国各种瓷器,品种之精,令人咋舌;其中国屏风、中国坐椅都让人有亲切感 。而墙上挂的中国元代民俗油画更是国内所罕见。要问这些物件的来历,想必都有一段故事。而最值得玩味的故事是1918年11月12日,不可一世的奥匈帝国末代君主查理一世,就在这“蓝色中国厅”里签署了退位诏书。这个王朝便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奥地利从此进入共和国时代。皇帝退位为什么选在中国厅,是偶然,还是其它原因?历史有时像一幅抽象画,有点模糊空间更耐人寻味。
  最令人兴奋的莫过于“镜厅”了。这里展示音乐王国里的音乐家的故事,即大音乐家莫扎特7岁在美泉宫进行献礼表演的生动场景。
  巨大的油画画面突出的不是国王和王后,而是放大一个不起眼的中年男子及身后的一个小孩以及全神贯注倾听演奏的听众。
  这个小孩就是莫扎特,中年人就是莫扎特的父亲——一个宫廷乐师。幼年莫扎特随父进宫,开始边学边演奏的生活。国王、王后都很喜欢这个“音乐神童”,并认真倾听他的演奏。国王最小的公主听了演奏偷偷爱上了莫扎特。据说皇后对小莫扎特说:“你想要什么?宫中任何一件宝物都可以给你。”莫扎特随即答道:“我什么都不要,我想要小公主。”然而由于家庭背景的极度悬殊,这对“情人”自然成不了“眷属”。失恋带来的悲痛,也许就是莫扎特那些充满忧郁、感伤小夜曲的情感基因。十八、九世纪的欧洲皇室,喜欢用婚姻作纽带,达成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结盟。那些娇生惯养的公主们作为政治筹码嫁到了邻国。真正得到幸福的只有极少数,大多数命运不佳。比如莫扎特喜欢的这位奥国小公主被嫁给了法国最懦弱的一位国王路易十六。法国大革命后的1793年10月16日,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上面说的这位小公主、法国人称之为“亏空夫人”的奥地利玛丽·安托奈特也随之走上黄泉路。
  美泉宫里还有一位在欧洲很知名的茜茜公主的巨幅画像,维也纳街上的花园内还有她的汉白玉全身雕塑(坐姿)。我们坐的旅游大巴天天都放着以她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
  这位巴伐利亚国(现在是德国的一个州)的公主,从小活泼、任性,与平民为伍。她的表哥就是那位有艺术天分、无治国才能的“童话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他至死都深深爱着茜茜,茜茜也喜欢他。然而,因为政治需要,茜茜还是嫁给了奥匈帝国倒数第二任国王弗兰茨·约瑟夫(下一任国王即亡国)。国王内向,好静;茜茜好动,外向。二人性格不合,茜茜为国王生了三个小孩后,一次在海滨玩耍被流浪乞丐所杀。(有的说被激进分子所杀。)
  展馆里有茜茜的起居室,里面陈列有她生前用过的一些奢侈物件,给人以物是人非之感。奥地利另一皇家公主玛丽·路易莎嫁给拿破仑。(滑铁卢惨败后拿破仑被放逐。)美泉宫皇家花园是一座法国式园林。这座皇家园林是欧洲文化的集大成者,有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雕塑、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废墟、壮丽雄伟的凯旋门。从爱琴海文明到古罗马帝国、再到中世纪诸国分封,这里汇集了欧洲各个时期的文化经典,陈列着全世界艺术精品,还有来自中国的被称作“白色金子”的中国瓷器。在花园尽头还修有一座美丽喷泉,被称为“海神喷泉”。再往东走,就是那眼著名的美丽泉了。这里也是茜茜公主的消暑之地。
  作为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著名景点,美泉宫自然少不了音乐。从建成那天起,这里每年都要举行露天晚场音乐会。那些靠宫廷资助培养的音乐家们都要在这里一展才艺。而今,享誉世界的顶尖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自2004年开始,每到温暖宜人的六月都在这里为市民义务演出。他们用“维也纳音色”尽情诠释着属于“美泉宫之夜”的壮丽乐章。
  从古老的皇家宫廷剧院到金色大厅直至美泉宫都与音乐、音乐家分不开。音乐来自民间,音乐家靠音符则填不饱肚子。皇家需要音乐,音乐家被皇室所用。佛罗伦萨皇室重视画家、作家,资助创作,带来文艺复兴的繁荣。奥地利皇室重视音乐家,廉价御用音乐家,造就出一大批世界级开风创派的音乐大师。然而,大部分音乐家仍穷困落寞,未得善终。莫扎特只活到35岁,舒伯特活到31岁;贝多芬则活到57岁,晚年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他在维也纳病逝后,其手稿、书籍等只卖了1500法郎,1万多页的《谈话笔记》仅卖了1法郎。正如他生前所说:“音乐家是在用痛苦换取欢乐。”古云,人终为灰土,书终以传世。贝多芬去世已244年,他的《命运交响曲》仍是欧洲人举行葬礼时喜欢放的乐曲;海顿离世已205年,德国人还在唱他写的国歌。人生朝露,艺术千秋(歌德语)。诚哉斯言!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成都)馆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其他文献
笔者于2012年赴成都参加杜甫诞生1300年纪念大会暨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收获多多。其中的一个意外收获是,见到了从未谋面过的作家马识途,还近距离地聆听到他老人家的演讲。马老的演讲安排在9月21日下午的学术年会的开幕式上。本届学术年会在杜甫草堂的瑞苑浣花里宾馆会议室举行。下午2点30分到了,主席台上的领导相继落座,人们就看见中间位置的一位老人前面的那赫然醒目的“马识途”三个字。我看见这个
期刊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根正苗嫩,势单力薄,共产国际对孙中山先生创建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看中其在民主革命中所处地位、作用,主张共产党同国民党联合,以推进实现中国民主革命任务。1921年12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受派专此对中国国民党作观察。“马林于12月16日离开上海去中国南方。他先后到汉口、长沙、桂林等地,沿途参加一些进步青年集会。在桂林停留9天,同孙中山先生会谈三次,然后又经广州等地,于1922年3月
期刊
佛教自汉传入中国以来,逐渐发展完善。北宋以降,一大批士大夫热衷于学佛参禅,佛教(尤以禅宗)的浸润可谓深入到宋代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对这个时期的诗歌、书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由于北宋帝王大都重视佛教,受时代背景以及其浓郁的佛教家庭氛围与其坎坷的遭遇所使,苏轼信佛参禅亦在情理之中。  谈及苏轼,其可谓儒释道三教皆融通。苏轼本着以儒济世报国、以道处事为人、以佛治心养气的原则,进而给自己的人
期刊
“肮脏”与“龌龊”现在都被当作同义的双音节联绵词使用,形容人体、衣物、环境不干净或思想、品行卑鄙、丑恶,贬义色彩很浓。其实两者的本义并非这样,而且“肮脏”还含有褒义;“龌龊”则是个中性词,并无贬义。要讲清为什么的道理,就要从两者的由来和语义演变说起。  先说肮脏。“肮”与“脏”原本是各自独立的单音词,“肮”的读音 ,同“吭”,本义是咽喉,名词。语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肮,拊
期刊
有梦想才会创造奇迹。有梦想就有方向,有梦想就有力量。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源泉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的“中国梦”,令人感慨,催人奋进。“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无论是名人权贵还是小人物,都会有自己的梦想。这梦想可能有大有小,但都必须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不懈进取才能实现;也惟有如此,梦想才能在中国绽放成一片花园,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华民族复兴的别样风采。  “中国梦”,一个颇
期刊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早年流徙于社会底层,深知生存的艰辛,直到中年始入仕途,发轫于校书郎,晚年显达,以刑部尚书之高官致仕,经历了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六个朝代。他一生历尽人世坎坷和宦海沉浮,以其文学创作载录其丰富的感知与体验。本文不是全面探析其文学活动,仅对他对住宅的认知与体悟进行梳理,探索其对住宅的见解。其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一  住宅是人生中必不
期刊
普天之下城隍庙修造得太多,它几乎与土地庙一样,遍布在神州大地的市镇和乡村,享受着广大民众的四时祭祀。远在唐代,天下郡县就有祭祀城隍的记载。后唐清泰元年(公元934年),朝廷还封赠城隍为王。到两宋时期,祭祀城隍的活动已成为一种广泛的民间习俗。特别是在明代,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诏令天下各府州县修建城隍庙,并四时祭祀,对城隍还加以等级的封赏,如府级的城隍为公爵,州级的为侯爵,县级城隍为伯爵。它们
期刊
在我的收藏品中有一件东西是有特殊意义的——这是1937年秋天,我1岁半时用毛笔胡乱涂抹的一张笺纸。我的父亲、著名书法家刘孟伉在笺纸一旁写下如下一段话:“丁丑九月二十一日,藟儿弄笔之始。具此姿性而渍之以学,即艺术专家有何难到?存之以验其成。”这张笺纸父亲生前从未示人,连我也不知有此物。我是在父亲去世多年后,从父亲遗留的一本书中发现的。我之所以觉得它珍贵,倒不是因为它是我的“弄笔之始”,而是因为它明确
期刊
蜀汉重臣谯周劝说后主刘禅降魏,在史学界一直备受争议。东晋人孙盛评之曰:“周谓万乘之君偷生苟免,亡礼希利,要冀微荣,惑矣!”[1]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谓:“周处心积虑,唯恐刘宗之不灭,憯矣哉!”(《读通鉴论》)近年易中天先生《品三国》,则突破旧理念的禁锢,称:曹魏兵临城下,“蜀汉君臣无战意,……只不过他们主张跑,谯周主张降。他们也不反对降,只是担心降不了。”“没有谯周他们也会降。”迨三国文化的持续升
期刊
1989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专著《中国佛教与安岳石刻艺术》。1991年,该书修订出版。两版印行计15000册。在较为边缘化的石刻艺术研究的著书中,这个印数算是拉风的了。这是第一本研究四川安岳石刻艺术的专著,故被出版社认定“填补了一个空白”。鉴于该著与其研究的客体安岳石刻艺术属于“初公开”,石刻艺术界不乏普遍关注。自然,作为泛石刻艺术的研究,笔者应邀参加了94’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敦煌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