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在教学中学生的互助互动、协同合作,通过自身的探究获得数学过程和结果的感受、体会与理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教学
0引言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即改变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我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在此谈谈自己对组织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1合作学习的要素及其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情景,适时地开展数学合作学习。为有效实施合作学习活动,一般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1.1选择学习内容
可选择那些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或者学生个人无法完成的较复杂的内容或者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社会,所以可以选择具有生活基础的数学学习素材,以引发学生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挑战学生思维为目的。因而学习内容的理性选择、有机组合是合作学习的物质前提。
1.2 建立学习小组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支持和配合,相互促进,相互理解,面对同一个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合作动机明确,个人责任清晰,大家齐心合力是保证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之关键。
1.3 教师组织指导
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与指导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合作学习的前期策划,大量的准备工作都来自于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平衡组际差异,解答组内疑惑,促进各组交流。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3.1 课前协作式
課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1.3.2 课内讨论式
课内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组长)、总结报告员等。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
1.3.3 课后研讨式
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 (或解决)某一问题(比如课题研究),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教师巧妙参与,增强小组有效合作
学校的课堂教学是有计划的学习过程,应当秩序井然,设计周密。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而在组织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在观望、等待,而应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小组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以及认知的进程,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合理的指导,从而灵活调整教学环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教师还应对小组和组内成员给予适当的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
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它是建立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中的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共同成长。在合作学习中,有时需要教师画龙点睛的点拨;有时学生的见解给教师以启发;有时学生通俗的语言使深奥的数学原理浅显易懂;有时学生简易的方法使难题迎刃而解。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发表见解、动手操作、交流的机会,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变得积极、主动,思维变得多元、绚丽,学生的个性明显地显现出来,而且得到了合适地展放及培养。在有趣的七巧板一课中,同学们的思维好象是插上了翅膀,有学生手工制作的七巧板,也有用计算机制作的七巧板,在七巧板的拼图中,除了常有各种动物图外,有面对污染的“忍者”图;有要求保护动物的“白天鹅哀鸣”图;有“运动员踢足球”图;有驶向彼岸的“理想之舟”图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带给我们的思考
课外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延伸,它的自由度更大,时间更充分,范围更广。教师要建立课外合作学习机制,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寻找学习伙伴,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真正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领悟合作学习的思想。总之,合作是一种品质,需要我们耐心地培养和长期地训练。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地组织和高效地实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为以后走向社会创造有利的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要解决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问题,要求教师精心选材,把握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时机,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认真的设计,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才能使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并成为有价值的活动,从而让学生真正学会与人合作,作为老师,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也看到了学生身上巨大的创造力与潜能,认识到社会对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坚定了以人为本,让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苏洪雨.中学课堂中数学交流[J].数学通报,2002(7).
[2]韩双莹.浅谈“参与式教学”在新课改中的应用[J].当代素质教育,2004(5).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教学
0引言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即改变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我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在此谈谈自己对组织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1合作学习的要素及其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情景,适时地开展数学合作学习。为有效实施合作学习活动,一般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1.1选择学习内容
可选择那些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或者学生个人无法完成的较复杂的内容或者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社会,所以可以选择具有生活基础的数学学习素材,以引发学生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挑战学生思维为目的。因而学习内容的理性选择、有机组合是合作学习的物质前提。
1.2 建立学习小组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支持和配合,相互促进,相互理解,面对同一个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合作动机明确,个人责任清晰,大家齐心合力是保证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之关键。
1.3 教师组织指导
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与指导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合作学习的前期策划,大量的准备工作都来自于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平衡组际差异,解答组内疑惑,促进各组交流。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3.1 课前协作式
課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1.3.2 课内讨论式
课内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组长)、总结报告员等。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
1.3.3 课后研讨式
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 (或解决)某一问题(比如课题研究),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教师巧妙参与,增强小组有效合作
学校的课堂教学是有计划的学习过程,应当秩序井然,设计周密。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而在组织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在观望、等待,而应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小组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以及认知的进程,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合理的指导,从而灵活调整教学环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教师还应对小组和组内成员给予适当的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
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它是建立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中的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共同成长。在合作学习中,有时需要教师画龙点睛的点拨;有时学生的见解给教师以启发;有时学生通俗的语言使深奥的数学原理浅显易懂;有时学生简易的方法使难题迎刃而解。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发表见解、动手操作、交流的机会,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变得积极、主动,思维变得多元、绚丽,学生的个性明显地显现出来,而且得到了合适地展放及培养。在有趣的七巧板一课中,同学们的思维好象是插上了翅膀,有学生手工制作的七巧板,也有用计算机制作的七巧板,在七巧板的拼图中,除了常有各种动物图外,有面对污染的“忍者”图;有要求保护动物的“白天鹅哀鸣”图;有“运动员踢足球”图;有驶向彼岸的“理想之舟”图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带给我们的思考
课外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延伸,它的自由度更大,时间更充分,范围更广。教师要建立课外合作学习机制,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寻找学习伙伴,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真正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领悟合作学习的思想。总之,合作是一种品质,需要我们耐心地培养和长期地训练。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地组织和高效地实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为以后走向社会创造有利的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要解决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问题,要求教师精心选材,把握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时机,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认真的设计,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才能使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并成为有价值的活动,从而让学生真正学会与人合作,作为老师,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也看到了学生身上巨大的创造力与潜能,认识到社会对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坚定了以人为本,让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苏洪雨.中学课堂中数学交流[J].数学通报,2002(7).
[2]韩双莹.浅谈“参与式教学”在新课改中的应用[J].当代素质教育,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