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团的十八大以来,团广西区委牢牢把握“全团重校”“全团大抓基层”的有利契机,大力推广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着力破解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不足的问题,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广西已有56所高校使用了数据安全、运行规范、保障持续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网络管理系统,建成各类部落11570个,参与学生达702万人次,形成学生成长记录数865万条。
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立体格局。紧密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第二课堂”育人价值,高起点高规格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体系。在自治区层面,团广西区委联合自治区教育厅成立广西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广实施领导小组,由团区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两家单位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建立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共同印发《广西高校推广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工作推进任务书和时间表。各高校成立相应的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和“大思政”工作格局,整合团委、教务、科研、学工、组织、宣传等部门资源,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形成了党委领导、团委主导、部门协同的立体式工作格局。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促成“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规模效应。稳步实施启动、深化、提升“三步走”战略,扎实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广西高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连续3年召开全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推进会,广泛凝聚起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思想共识。在此基础上,团广西区委联合自治区教育厅筹集并整合高校资金480万元,分两批重点支持40所高校部署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在全区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广西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等32所高校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并实行学分制管理,广西财经学院、桂林医学院等11所高校将“第二課堂”指导老师工作量纳入学校整体绩效考核,广西民族大学、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13所高校将学生在“第二课堂”的表现作为评奖评优、推优入党、升本推研的相关依据。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正向牵引,广西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活力显著提升。广西职业师范学院等高校将主题团课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形成可视化的成长记录,激发了学生参与“青年大学习”的热情。在服务第十六届中国—东盟“两会”的1930名高校志愿者中,有六成以上是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进行网上招募的,成功实现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转变。
内外兼修、提质增效,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换挡升级。在完成基础构架、形成规模效应的基础上,按照“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进行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在全区构建高质量的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体系,着力打造广西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2.0版本。2020年3月,团广西区委联合自治区教育厅面向全区40所试点高校启动广西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申报工作,以微课为课程建设主要形式,在全区遴选30门精品课程,每门课程需录制10-15个微视频,每门课程支持建设经费为5000-10000元,建设周期为期半年,内容涵盖思想成长、文体建设、志愿公益、专业技能、创新创业、特色项目6大课程类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学生成长需求,设立本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不断开发学校“第二课堂”精品模块,以项目化方式支持团学组织、机关院系、学科平台开展精品课程培育,逐步形成极具共青团特色、彰显学校内涵、充满向上动能的广西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精品课程建设矩阵。
穿针引线、建栈搭桥,提升“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应用价值。突出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结果应用和价值发掘,团广西区委、广西学联将学生的“第二课堂”表现作为选拔学联驻会执行主席和自治区“青马工程”学员的重要依据。同时,注重加强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宣传推广,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组织部门招录选调生和用人单位选聘毕业生的重要参考。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将选调生招录范围拓展到区内25所高校,其中有24所高校试点运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玉林师范学院等7所高校将“第二课堂成绩单”放入学生档案,向用人单位重点推介“第二课堂”成绩优秀的学生。2020年4月,团广西区委、广西学联组织桂林理工大学等11所高校同步开展“千校万岗·就业有位来”就业精准帮扶行动,采取致用人单位一封信、召开“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介会、发布“第二课堂成绩单”宣传片、参观“第二课堂成绩单”线下体验中心等多种方式主动宣传推介,鼓励引导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第二课堂”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行动得到用人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好评。
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立体格局。紧密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第二课堂”育人价值,高起点高规格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体系。在自治区层面,团广西区委联合自治区教育厅成立广西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广实施领导小组,由团区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两家单位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建立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共同印发《广西高校推广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工作推进任务书和时间表。各高校成立相应的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和“大思政”工作格局,整合团委、教务、科研、学工、组织、宣传等部门资源,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形成了党委领导、团委主导、部门协同的立体式工作格局。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促成“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规模效应。稳步实施启动、深化、提升“三步走”战略,扎实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广西高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连续3年召开全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推进会,广泛凝聚起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思想共识。在此基础上,团广西区委联合自治区教育厅筹集并整合高校资金480万元,分两批重点支持40所高校部署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在全区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广西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等32所高校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并实行学分制管理,广西财经学院、桂林医学院等11所高校将“第二課堂”指导老师工作量纳入学校整体绩效考核,广西民族大学、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13所高校将学生在“第二课堂”的表现作为评奖评优、推优入党、升本推研的相关依据。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正向牵引,广西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活力显著提升。广西职业师范学院等高校将主题团课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形成可视化的成长记录,激发了学生参与“青年大学习”的热情。在服务第十六届中国—东盟“两会”的1930名高校志愿者中,有六成以上是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进行网上招募的,成功实现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转变。
内外兼修、提质增效,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换挡升级。在完成基础构架、形成规模效应的基础上,按照“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进行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在全区构建高质量的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体系,着力打造广西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2.0版本。2020年3月,团广西区委联合自治区教育厅面向全区40所试点高校启动广西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申报工作,以微课为课程建设主要形式,在全区遴选30门精品课程,每门课程需录制10-15个微视频,每门课程支持建设经费为5000-10000元,建设周期为期半年,内容涵盖思想成长、文体建设、志愿公益、专业技能、创新创业、特色项目6大课程类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学生成长需求,设立本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不断开发学校“第二课堂”精品模块,以项目化方式支持团学组织、机关院系、学科平台开展精品课程培育,逐步形成极具共青团特色、彰显学校内涵、充满向上动能的广西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精品课程建设矩阵。
穿针引线、建栈搭桥,提升“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应用价值。突出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结果应用和价值发掘,团广西区委、广西学联将学生的“第二课堂”表现作为选拔学联驻会执行主席和自治区“青马工程”学员的重要依据。同时,注重加强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宣传推广,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组织部门招录选调生和用人单位选聘毕业生的重要参考。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将选调生招录范围拓展到区内25所高校,其中有24所高校试点运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玉林师范学院等7所高校将“第二课堂成绩单”放入学生档案,向用人单位重点推介“第二课堂”成绩优秀的学生。2020年4月,团广西区委、广西学联组织桂林理工大学等11所高校同步开展“千校万岗·就业有位来”就业精准帮扶行动,采取致用人单位一封信、召开“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介会、发布“第二课堂成绩单”宣传片、参观“第二课堂成绩单”线下体验中心等多种方式主动宣传推介,鼓励引导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第二课堂”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行动得到用人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