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1. 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
我们要教育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攀登科学高峰的事例,这样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如学重力时,给学生讲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故事。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
2.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问
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问题有三种:一是学生根据教师、教材或其他途径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二是学生从所提供的问题中得到启发而提出新问题;三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毫无疑问,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境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上,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置疑、大胆创新。
3. 教会学生怎样提出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问题:
(1) 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的不同,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 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能够引导提醒学生关注这个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的求知欲。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体发声,然后教师问:“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啦,对于声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问题总结如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体声?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
(3) 从各种俗语中提出问题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很多是有科学道理的。引导学生分析它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很大。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水中月,镜中花”, 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水中有月亮?为什么镜子中有花?镜子中的花和实际的花为何一样?为什么水中捞不到月亮?讲密度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油比水轻,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油会浮在水面上?油的质量一定比水小吗?
(4) 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教师先做压缩引火实验,学生首先提出:“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通过教师引导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学生又提出: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又提醒温度升高说明什么,最后学生提出:筒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又如做覆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水托住?做筷子提起米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米提起?
(5) 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亲身体验,感受很深,学生也乐意提出问题。如讲内能时,学生通过搓手,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学生通过手弹课桌,提出:手为什么会疼?讲压强时,让一男一女两个同学比赛顶棍子,由于女同学顶的一端粗,女同学赢,从而提出:女同学为什么能赢男同学?
总之,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作为老师,尽量要多动些脑筋,多创造一些机会,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廊坊市安次区落垡镇中学)
1. 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
我们要教育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攀登科学高峰的事例,这样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如学重力时,给学生讲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故事。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
2.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问
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问题有三种:一是学生根据教师、教材或其他途径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二是学生从所提供的问题中得到启发而提出新问题;三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毫无疑问,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境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上,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置疑、大胆创新。
3. 教会学生怎样提出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问题:
(1) 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的不同,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 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能够引导提醒学生关注这个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的求知欲。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体发声,然后教师问:“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啦,对于声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问题总结如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体声?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
(3) 从各种俗语中提出问题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很多是有科学道理的。引导学生分析它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很大。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水中月,镜中花”, 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水中有月亮?为什么镜子中有花?镜子中的花和实际的花为何一样?为什么水中捞不到月亮?讲密度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油比水轻,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油会浮在水面上?油的质量一定比水小吗?
(4) 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教师先做压缩引火实验,学生首先提出:“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通过教师引导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学生又提出: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又提醒温度升高说明什么,最后学生提出:筒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又如做覆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水托住?做筷子提起米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米提起?
(5) 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亲身体验,感受很深,学生也乐意提出问题。如讲内能时,学生通过搓手,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学生通过手弹课桌,提出:手为什么会疼?讲压强时,让一男一女两个同学比赛顶棍子,由于女同学顶的一端粗,女同学赢,从而提出:女同学为什么能赢男同学?
总之,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作为老师,尽量要多动些脑筋,多创造一些机会,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廊坊市安次区落垡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