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链接:
蒋春音,艺名佳依,1982年出生于陶都宜兴。青年紫砂艺术家、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得主。祖上世袭承陶,师承紫砂艺术大师何道洪先生,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省紫砂器具收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美术师、徐悲鸿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
多次参加京、广、沪等地的紫砂艺术展览,作品相继被新华社、《香港大公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河南日报》《福建日报》《天津日报》《新民晚报》《宜兴日报》等百余家国内外报纸、杂志、网站等媒体争相报道,多件紫砂艺术作品被中国现代文学馆、广东省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院等国内外各大艺术机构收藏,在纯学术的艺术评比中屡获名次。
中国的饮茶史到底起于何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部分人比较认同的是,始于汉,盛于唐,而兴于宋。中国的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茶学专著,当属唐·陆羽的《茶经》一书,它是一部全面、完整地记载了有关茶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饮茶技艺以及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自此以后,中国的饮茶之风盛行,有关茶的著书立说也不断涌现,到清末程雨亭的《整饬皖茶文牍》,多达一百多种。
相较于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从明代起发端的紫砂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要晚很多,自明中期至今,不过短短近六百年的历史。虽然如此,紫砂仍然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独一无二的,其他任何器皿都无法取代的饮茶器具。在紫砂这虽短却独特的历史中,茶文化对其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意义深远。中国古代的茶书中,也早有对紫砂壶的描述。万历时期许次纡所著的《茶疏》中这样描述:“往时龚春茶壶,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随手所作,颇极精之。”可以说,紫砂壶作为饮茶所不可或缺的器具,是在茶文化蓬勃发展的大环境熏陶下的产物,也是茶文化发展的必然。
同时,当紫砂文化作为历史的必然产物而出现之后,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古代的宜兴,以产茶而著称于江南,甚至是全国,并以“芬芳冠入他境”而居贡茶之列。再者,宜兴历来山清水秀,风景绝佳。在唐代,宜兴的金沙泉水曾一度作为煎茶的最佳泉水进贡朝野。得天独厚的紫砂自然资源,为明代大规模的饮茶之风的兴起与变革提供了条件,尤其是文人士大夫参与到紫砂壶的创作中来,更是赋予了紫砂文化与茶文化以新的内涵与生命力。
紫砂文化与茶文化能够如此完美地水乳交融,与文人有着莫大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文人尚茶,因为柔静思想是茶文化的倡导主体,而文人们在个性上要求中庸内敛,在思想上崇尚的是儒释道精神。再说紫砂茶壶,讲求的是温润自然、古朴典雅,与前两者的思想不谋而合。所以,三者精神上的统一,是他们共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更重要的是,随着紫砂茶壶的不断盛行,文人开始自主地参与到茶壶的创作中来,从外形的设计,到书画的篆刻,极大地丰富和加深了紫砂茶壶的形式和内涵。
不论是紫砂文化还是茶文化,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盛衰与起伏。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茶文化与紫砂文化再度兴盛起来。如果说在中国的古代,这两种文化是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不满时局,用来躲避现实的产物,那么今天,这两种文化则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表达。
蒋春音,艺名佳依,1982年出生于陶都宜兴。青年紫砂艺术家、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得主。祖上世袭承陶,师承紫砂艺术大师何道洪先生,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省紫砂器具收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美术师、徐悲鸿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
多次参加京、广、沪等地的紫砂艺术展览,作品相继被新华社、《香港大公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河南日报》《福建日报》《天津日报》《新民晚报》《宜兴日报》等百余家国内外报纸、杂志、网站等媒体争相报道,多件紫砂艺术作品被中国现代文学馆、广东省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院等国内外各大艺术机构收藏,在纯学术的艺术评比中屡获名次。
中国的饮茶史到底起于何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部分人比较认同的是,始于汉,盛于唐,而兴于宋。中国的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茶学专著,当属唐·陆羽的《茶经》一书,它是一部全面、完整地记载了有关茶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饮茶技艺以及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自此以后,中国的饮茶之风盛行,有关茶的著书立说也不断涌现,到清末程雨亭的《整饬皖茶文牍》,多达一百多种。
相较于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从明代起发端的紫砂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要晚很多,自明中期至今,不过短短近六百年的历史。虽然如此,紫砂仍然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独一无二的,其他任何器皿都无法取代的饮茶器具。在紫砂这虽短却独特的历史中,茶文化对其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意义深远。中国古代的茶书中,也早有对紫砂壶的描述。万历时期许次纡所著的《茶疏》中这样描述:“往时龚春茶壶,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随手所作,颇极精之。”可以说,紫砂壶作为饮茶所不可或缺的器具,是在茶文化蓬勃发展的大环境熏陶下的产物,也是茶文化发展的必然。
同时,当紫砂文化作为历史的必然产物而出现之后,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古代的宜兴,以产茶而著称于江南,甚至是全国,并以“芬芳冠入他境”而居贡茶之列。再者,宜兴历来山清水秀,风景绝佳。在唐代,宜兴的金沙泉水曾一度作为煎茶的最佳泉水进贡朝野。得天独厚的紫砂自然资源,为明代大规模的饮茶之风的兴起与变革提供了条件,尤其是文人士大夫参与到紫砂壶的创作中来,更是赋予了紫砂文化与茶文化以新的内涵与生命力。
紫砂文化与茶文化能够如此完美地水乳交融,与文人有着莫大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文人尚茶,因为柔静思想是茶文化的倡导主体,而文人们在个性上要求中庸内敛,在思想上崇尚的是儒释道精神。再说紫砂茶壶,讲求的是温润自然、古朴典雅,与前两者的思想不谋而合。所以,三者精神上的统一,是他们共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更重要的是,随着紫砂茶壶的不断盛行,文人开始自主地参与到茶壶的创作中来,从外形的设计,到书画的篆刻,极大地丰富和加深了紫砂茶壶的形式和内涵。
不论是紫砂文化还是茶文化,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盛衰与起伏。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茶文化与紫砂文化再度兴盛起来。如果说在中国的古代,这两种文化是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不满时局,用来躲避现实的产物,那么今天,这两种文化则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