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培养青少年自我意识最佳时间是在中小学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不仅仅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有效引导,同时也需要在有效的班级管理来进行制度约束和自我约束,而在班级管理这一过程中若适当加入激励机制推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那么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解析,探究激励机制的运用在其中的作用,为教育界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 班级管理 激励机制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93-02
众所周知,培养青少年自我意识最佳时间是在中小学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不仅仅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有效引导,同时也需要在有效的班级管理来进行制度约束和自我约束,而在班级管理这一过程中若适当加入激励机制,通过一系列的方式给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那么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实际的操作中还需要深刻思考具体操作的可行性,并且利用其原理进行创新。
1.激励机制的概念及作用
1.1激励机制的概念
激励机制就是以外力或推力构成心理暗示激发人的潜力,以达到坚定意志,由内形成朝某一目标努力奋斗的动力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达到的效果通常是积极向上的,促进人主动学习、工作或者生活的激情[1]。
1.2激励机制的作用
激励机制可以激发自我管理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可以调动人的积极主动性,帮助进行自我监督,以达到奋发向上的效果[2]。班集体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约束管理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不仅需要教师以循循善诱的方式教导、引导学生,同时也需要以积极向上的管理方式刺激学生主动赶学比超的热情,从而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而学生通过教师的鼓励以及赞扬,心中得到安慰,从而树立起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竞争能力以及良好的集体荣誉感,达到共同进步的良好教育效果[3]。
2.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2.1目标激励
中小学生的思想不成熟,自制能力也比较差,因此通过相应的班级班规和为他们设立目标,学生在受约束的同时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最初的被动接受纪律约束到主动遵守,并且为了集体的荣誉以及个人荣誉而激发个人的潜能,从而去努力改变自己、完善自己。例如制定班级评比制度,对个人在课堂内外的具体表现进行加减分,每周评比一次,优秀者可以获得小红旗,并在教室中张榜公布,学生通过对比,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
2.2示范激励
孩子是在不断模仿和创新中成长起来的,榜样的力量可以从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中小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树立。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标志示范,为他们带去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习惯,让他们在日常的接触中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品格。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为学生讲授经典故事和生活先进人物事迹,激发正能量[4]。同时在学生中评选优秀代表,并且每周张榜公布,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置一些小奖励,让学生在向榜样看齐的同时也形成竞争的心理,如此优秀学生不骄傲,后进学生有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5]。
2.3评价激励
师长的评价对中小学生的心理暗示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生活中,鼓励、赞扬的评价对人的良性的心理暗示起到积极向上的促进作用[5]。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可以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并且会为了再次得到教师的好评而不断努力。例如在批阅作业的时候,只简单地打钩写上“已阅”的批注久而久之会给学生一种不受重视的感觉,最终会导致学生的疲惫感以及偷懒的行为。另外,学生每年的综合评价本子上,教师也应该从客观实际给予学生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如此也才会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加入目标激励、示范激励以及评价激励等激励机制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也要求学校在中小班级管理中不断创新,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有更加扎实的竞争基础实力。因此,在学校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综合应用激励机制,是两者相互协调发展、统一的特色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方晓梅.谈班主任与班级管理[J].成才之路,2010(28):16
[2]罗庸贞.冯海英.实施新课改下的班主任班级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59-61
[3]王颖.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5
[4]王向菊.白云利.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模式亟待创新[J].学习月刊,2011(12):161-162
[5]王萍.如何开展班级工作提高班级管理效果[J].职业,2010(09):15-16
【关键词】中小学 班级管理 激励机制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93-02
众所周知,培养青少年自我意识最佳时间是在中小学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不仅仅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有效引导,同时也需要在有效的班级管理来进行制度约束和自我约束,而在班级管理这一过程中若适当加入激励机制,通过一系列的方式给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那么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实际的操作中还需要深刻思考具体操作的可行性,并且利用其原理进行创新。
1.激励机制的概念及作用
1.1激励机制的概念
激励机制就是以外力或推力构成心理暗示激发人的潜力,以达到坚定意志,由内形成朝某一目标努力奋斗的动力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达到的效果通常是积极向上的,促进人主动学习、工作或者生活的激情[1]。
1.2激励机制的作用
激励机制可以激发自我管理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可以调动人的积极主动性,帮助进行自我监督,以达到奋发向上的效果[2]。班集体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约束管理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不仅需要教师以循循善诱的方式教导、引导学生,同时也需要以积极向上的管理方式刺激学生主动赶学比超的热情,从而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而学生通过教师的鼓励以及赞扬,心中得到安慰,从而树立起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竞争能力以及良好的集体荣誉感,达到共同进步的良好教育效果[3]。
2.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2.1目标激励
中小学生的思想不成熟,自制能力也比较差,因此通过相应的班级班规和为他们设立目标,学生在受约束的同时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最初的被动接受纪律约束到主动遵守,并且为了集体的荣誉以及个人荣誉而激发个人的潜能,从而去努力改变自己、完善自己。例如制定班级评比制度,对个人在课堂内外的具体表现进行加减分,每周评比一次,优秀者可以获得小红旗,并在教室中张榜公布,学生通过对比,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
2.2示范激励
孩子是在不断模仿和创新中成长起来的,榜样的力量可以从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中小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树立。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标志示范,为他们带去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习惯,让他们在日常的接触中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品格。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为学生讲授经典故事和生活先进人物事迹,激发正能量[4]。同时在学生中评选优秀代表,并且每周张榜公布,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置一些小奖励,让学生在向榜样看齐的同时也形成竞争的心理,如此优秀学生不骄傲,后进学生有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5]。
2.3评价激励
师长的评价对中小学生的心理暗示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生活中,鼓励、赞扬的评价对人的良性的心理暗示起到积极向上的促进作用[5]。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可以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并且会为了再次得到教师的好评而不断努力。例如在批阅作业的时候,只简单地打钩写上“已阅”的批注久而久之会给学生一种不受重视的感觉,最终会导致学生的疲惫感以及偷懒的行为。另外,学生每年的综合评价本子上,教师也应该从客观实际给予学生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如此也才会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加入目标激励、示范激励以及评价激励等激励机制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也要求学校在中小班级管理中不断创新,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有更加扎实的竞争基础实力。因此,在学校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综合应用激励机制,是两者相互协调发展、统一的特色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方晓梅.谈班主任与班级管理[J].成才之路,2010(28):16
[2]罗庸贞.冯海英.实施新课改下的班主任班级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59-61
[3]王颖.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5
[4]王向菊.白云利.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模式亟待创新[J].学习月刊,2011(12):161-162
[5]王萍.如何开展班级工作提高班级管理效果[J].职业,2010(0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