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的小学生在思想与行为上都展现出了新时代的新特点,随着学生接触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要尽可能早的在学生心中种下道德与法治的观念,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正确的观念的引导,做出符合要求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养。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
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指导来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与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相符合,也是小学教育革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在日常教育培养中,其教师应准确把握各种契机,为学生良好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提供科学指导。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也能够为其自主学习探究意识、能力的形成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落后
在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影响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了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大多道德与法治教师难以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征着手,只能以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重视语数英等主要科目的现实背景下,学校、教师、家长乃至学生都会忽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时安排不够,课程投入不足,缺乏创新且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
(二)道德与法治的实践不足
长期以来,照本宣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单纯地将教材的内容以口述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缺乏真实有效的实践教学,生活阅历和体验不足的学生难以真正理解知识,并内化为个人素养。小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远远高于初中生或高中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需要抓住学生性格特点和年龄特征,组织学生感兴趣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吸引小学生主动参与品质学习和法律知识学习实践当中。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
(一)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首先需要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教材中的理论大多比较枯燥无聊,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情境能够很好地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这样不仅能够通过实际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中学习的知识。例如,在教学《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合理安排自己课余生活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为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小明、小红和小华是好朋友,他们三个人最近在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仔细思考之后才发现,小明平时喜欢航天模型,但他父母认为这是不务正业的行为,因此严令禁止;小红喜欢画画,她的父母非常支持她,她最近还得了市级奖项;小华则没有特别的爱好,但她在课余时间总是喜欢打游戏和看漫画书。讲完这些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怎么看待他们的课余生活?”通过这样的故事作为课堂导入,往往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本节课的教学质量。
(二)实现由“知识传递”到“素养培养”的转变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着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经典问题的转化,要实现从“知识传递”到“素养培养”的转变,就要让知识不再单纯为“成绩”服务,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核心素养指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倡导教师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法律意识、道德认知、参与社会、国家认同等内容。与传统的照本宣读、死记硬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风格相比,现阶段的课堂教学强调小学生素质和认知观念的养成。学科教師对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应用相对频繁,是素质养成和理念进步的重要标志。例如,在渗透合作团结的道德教学时,教师设计小组合作的比赛游戏,给学生营造体验合作的课堂。在趣味比赛结束后,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感言,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夯实基础。在游戏的愉悦轻松氛围下,合作的价值渗透到学生脑海中,学生对合作互助的道德品质产生了正确的认知。
(三)基于学习过程引导拓展学科素养
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就要重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恰当创设,优化学习过程的科学指导。尤其是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的小学生来讲,课堂教学内容若过于死板、缺乏生活化,忽视学习过程的科学指导,也会给学生理解、把握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其教师应重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恰当创设,通过科学选择、有机整合教学资料、方法来进一步优化学习过程的科学引导,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的灵活引用来优化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基于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恰当创设,教师便可以通过教学方法、方式的合理引用来为学生知识学习积累提供科学指导,帮助学生打下坚实基础,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全面激发,也能够为知识向生活实践的迁移来创造良好条件,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素养。
(四)实现由“课堂为主”到“课内课外”的转变
生活中蕴含的道德与法治智慧,和课内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样有价值,在伦理、道德和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课外生活实践体验,以灵活的方式处理问题,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互联网连接你和我》的内容时,冗杂的网络世界于学生而言有多重难以抗拒的诱惑,为了让小学生健康上网、正确上网,教师可以设计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健康用网的方法,在学生既有的网络使用经验中汲取“实践智慧”,解决现实的问题,实现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的融合。
结束语
通过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社会生活中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养,通过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以正确的标准来判断和认知。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对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葛正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小学时代,2019(33):32-33.
[2]刘艳侠.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0):248.
[3]陈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8(58):125+127.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
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指导来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与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相符合,也是小学教育革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在日常教育培养中,其教师应准确把握各种契机,为学生良好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提供科学指导。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也能够为其自主学习探究意识、能力的形成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落后
在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影响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了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大多道德与法治教师难以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征着手,只能以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重视语数英等主要科目的现实背景下,学校、教师、家长乃至学生都会忽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时安排不够,课程投入不足,缺乏创新且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
(二)道德与法治的实践不足
长期以来,照本宣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单纯地将教材的内容以口述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缺乏真实有效的实践教学,生活阅历和体验不足的学生难以真正理解知识,并内化为个人素养。小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远远高于初中生或高中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需要抓住学生性格特点和年龄特征,组织学生感兴趣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吸引小学生主动参与品质学习和法律知识学习实践当中。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
(一)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首先需要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教材中的理论大多比较枯燥无聊,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情境能够很好地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这样不仅能够通过实际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中学习的知识。例如,在教学《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合理安排自己课余生活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为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小明、小红和小华是好朋友,他们三个人最近在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仔细思考之后才发现,小明平时喜欢航天模型,但他父母认为这是不务正业的行为,因此严令禁止;小红喜欢画画,她的父母非常支持她,她最近还得了市级奖项;小华则没有特别的爱好,但她在课余时间总是喜欢打游戏和看漫画书。讲完这些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怎么看待他们的课余生活?”通过这样的故事作为课堂导入,往往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本节课的教学质量。
(二)实现由“知识传递”到“素养培养”的转变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着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经典问题的转化,要实现从“知识传递”到“素养培养”的转变,就要让知识不再单纯为“成绩”服务,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核心素养指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倡导教师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法律意识、道德认知、参与社会、国家认同等内容。与传统的照本宣读、死记硬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风格相比,现阶段的课堂教学强调小学生素质和认知观念的养成。学科教師对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应用相对频繁,是素质养成和理念进步的重要标志。例如,在渗透合作团结的道德教学时,教师设计小组合作的比赛游戏,给学生营造体验合作的课堂。在趣味比赛结束后,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感言,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夯实基础。在游戏的愉悦轻松氛围下,合作的价值渗透到学生脑海中,学生对合作互助的道德品质产生了正确的认知。
(三)基于学习过程引导拓展学科素养
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就要重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恰当创设,优化学习过程的科学指导。尤其是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的小学生来讲,课堂教学内容若过于死板、缺乏生活化,忽视学习过程的科学指导,也会给学生理解、把握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其教师应重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恰当创设,通过科学选择、有机整合教学资料、方法来进一步优化学习过程的科学引导,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的灵活引用来优化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基于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恰当创设,教师便可以通过教学方法、方式的合理引用来为学生知识学习积累提供科学指导,帮助学生打下坚实基础,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全面激发,也能够为知识向生活实践的迁移来创造良好条件,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素养。
(四)实现由“课堂为主”到“课内课外”的转变
生活中蕴含的道德与法治智慧,和课内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样有价值,在伦理、道德和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课外生活实践体验,以灵活的方式处理问题,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互联网连接你和我》的内容时,冗杂的网络世界于学生而言有多重难以抗拒的诱惑,为了让小学生健康上网、正确上网,教师可以设计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健康用网的方法,在学生既有的网络使用经验中汲取“实践智慧”,解决现实的问题,实现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的融合。
结束语
通过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社会生活中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养,通过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以正确的标准来判断和认知。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对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葛正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小学时代,2019(33):32-33.
[2]刘艳侠.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0):248.
[3]陈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8(58):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