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胫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X线监视下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胫骨成角(8.5±1.2)°、胫骨短缩距离(5.2±1.1)mm、胫骨旋转(6.5±2.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符合生物学、力学,且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良好,是胫骨下段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
【关键词】经皮锁定钢板;胫骨下段骨折;胫骨加压钢板;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0-0080-02
20世纪70年代以后骨折AO治疗原则开始普及,即骨折解剖复位、固定以获得功能恢复。随着研究深入,骨折AO固定原则开始转变为生物学固定模式,尤其是近几年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1]。国内已有不少研究都证实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胫骨下段骨折治疗优良率高。现将笔者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46.7±1.2)岁;骨折AO分类:A型35例、B型15例、C型10例;伤后到手术时间1~8d;术前X线摄取正侧位片,胫骨骨折线远端与踝关节胫骨面距离2~6cm。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①诊断标准:局部疼痛肿胀、明显畸形,有成角、重叠、移位表现。要警惕是否合并腓总神经受损、胫前及胫后动脉损伤、胫前区及腓肠肌区张力增加等;X线检查胫骨有断裂、骨皮质不连续且有切迹,骨密度增加,骨膜增厚硬化。骨小梁粗乱且排列不整齐。可见模糊骨折线。严重者骨骼变形,周围组织受损。②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胫骨骨折诊断标准[2];②年龄在70岁以下;无合并肝肾疾病或恶性肿瘤。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选择普通胫骨加压钢板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充分暴露胫骨骨折端,尤其对于较为复杂的开放性骨折进行直视下解剖复位,对缺损骨折处进行充分的植骨,通过螺钉进行固定。所有患者硬膜外麻醉后,取仰卧位。观察组在C型臂X线透视下,经点状复位钳间接复位,再根据钢板长度分别在骨折近端做2cm长小切口、远端前内侧做4cm长小切口,深度至骨膜外,使用骨膜剥离子分离皮下筋膜与骨膜,形成皮下隧道。若骨折处嵌插软组织或骨折碎片不利于复位,则先做1.5cm小切口,经骨膜剥离子撬拔出嵌顿软组织及骨折碎片,较大碎骨片选择螺钉固定,手法牵引复位。再选择长度合理的锁定钢板通过隧道放入骨折前内侧部位。一般选择8~13孔钢板,在X线透视下确定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远端螺钉位置无穿透胫骨远端关节面,钢板位置合适。锁定钢板类似于内固定支架的固定原理,因此骨折的远近端分别固定2~3枚锁定钉便可达到稳定固定,尽可能分散的置入锁定钉,防止发生钢板断裂。之后用1块相同型钢板在皮外确定螺钉植入位置,再做小切口,经导钻指引钻孔,固定并锁定螺钉钢板。X线透视下确定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放置好内固定钢板螺钉,冲洗切口、缝合。若创面难以闭合则减张缝合。术后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二天开始床上锻炼,2周后拄拐下地,6周后X线复查骨折骨痂形成情况。
1.4疗效判断根据JohnerWruhs方法[3]评价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骨折愈合,关节活动正常,能对抗力量,步态正常,胫骨无成角畸形,短缩5mm以下;良:骨折愈合,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步态正常,偶有疼痛,胫骨成角<5°,短缩5~10mm,旋转10°~20°,有轻度神经或血管损伤;中:骨折愈合,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对抗力受限,步态跛行,中等疼痛,胫骨成角10°~20°,短缩10~20mm,旋转10°~20°,有中度神经或血管损伤;差:骨折愈合延迟,关节活动不正常,无对抗力,步态跛行明显、疼痛明显。胫骨成角20°以上,短缩20mm以上,旋转20°以上,有中度神经或血管损伤。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胫骨成角(8.5±1.2)°、胫骨短缩距离(5.2±1.1)mm、胫骨旋转(6.5±2.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胫骨骨折是常见骨折类型,特别是高能量胫骨下段骨折,暴力作用不仅引起骨质破坏,还严重损伤周围软组织。胫骨血液供应本身比其他肌肉包裹性骨骼差,开放性骨折较多见,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且切口感染、骨折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胫前皮肤坏死、钢板断裂等情况比较常见[3]。Krettek等研究提出微创接骨板桥接技术概念,主要特点就是间接骨折闭合复位,辅以稳定内固定,最大限度保护骨折端及血供,从而为骨折愈合做好生物环境准备,并在长骨干骨折中具有良好的疗效,现在该技术已经开始在创伤骨科中得到应用,具有微创、术后并发症少、促进骨折愈合等优势[3]。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具有明显优势,在切口设计以及手术操作中大大减少了软组织剥离,在锁定钢板内支架固定模式下可不用钢板与骨加压摩擦来维持其稳定,不会破坏骨皮质血液循环,从而有效保护骨折端血运,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4]。本次研究中与传统内固定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组治疗优良率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也有一些不足需要不断改善,如复位需要在C型臂X射线监视下进行,对医护人员有一定的辐射伤害。整体来说,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在胫骨下段骨折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内固定治疗方案,具有微创、出血少、促进骨折愈合等优势,内固定牢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刘昌海,王占朝,陆骅,等.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7):2703-2705.
[2]牛宏伟.解剖型钢板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4):170.
[3]陈义明,汪剩勇,邹鹏飞.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当代医学,2013,20(12):104-105.
[4]李国胜,胡永成.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新鲜胫骨远端骨折32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3):2454-2457.
(收稿日期:2015.07.08)
【关键词】经皮锁定钢板;胫骨下段骨折;胫骨加压钢板;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0-0080-02
20世纪70年代以后骨折AO治疗原则开始普及,即骨折解剖复位、固定以获得功能恢复。随着研究深入,骨折AO固定原则开始转变为生物学固定模式,尤其是近几年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1]。国内已有不少研究都证实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胫骨下段骨折治疗优良率高。现将笔者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46.7±1.2)岁;骨折AO分类:A型35例、B型15例、C型10例;伤后到手术时间1~8d;术前X线摄取正侧位片,胫骨骨折线远端与踝关节胫骨面距离2~6cm。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①诊断标准:局部疼痛肿胀、明显畸形,有成角、重叠、移位表现。要警惕是否合并腓总神经受损、胫前及胫后动脉损伤、胫前区及腓肠肌区张力增加等;X线检查胫骨有断裂、骨皮质不连续且有切迹,骨密度增加,骨膜增厚硬化。骨小梁粗乱且排列不整齐。可见模糊骨折线。严重者骨骼变形,周围组织受损。②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胫骨骨折诊断标准[2];②年龄在70岁以下;无合并肝肾疾病或恶性肿瘤。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选择普通胫骨加压钢板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充分暴露胫骨骨折端,尤其对于较为复杂的开放性骨折进行直视下解剖复位,对缺损骨折处进行充分的植骨,通过螺钉进行固定。所有患者硬膜外麻醉后,取仰卧位。观察组在C型臂X线透视下,经点状复位钳间接复位,再根据钢板长度分别在骨折近端做2cm长小切口、远端前内侧做4cm长小切口,深度至骨膜外,使用骨膜剥离子分离皮下筋膜与骨膜,形成皮下隧道。若骨折处嵌插软组织或骨折碎片不利于复位,则先做1.5cm小切口,经骨膜剥离子撬拔出嵌顿软组织及骨折碎片,较大碎骨片选择螺钉固定,手法牵引复位。再选择长度合理的锁定钢板通过隧道放入骨折前内侧部位。一般选择8~13孔钢板,在X线透视下确定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远端螺钉位置无穿透胫骨远端关节面,钢板位置合适。锁定钢板类似于内固定支架的固定原理,因此骨折的远近端分别固定2~3枚锁定钉便可达到稳定固定,尽可能分散的置入锁定钉,防止发生钢板断裂。之后用1块相同型钢板在皮外确定螺钉植入位置,再做小切口,经导钻指引钻孔,固定并锁定螺钉钢板。X线透视下确定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放置好内固定钢板螺钉,冲洗切口、缝合。若创面难以闭合则减张缝合。术后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二天开始床上锻炼,2周后拄拐下地,6周后X线复查骨折骨痂形成情况。
1.4疗效判断根据JohnerWruhs方法[3]评价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骨折愈合,关节活动正常,能对抗力量,步态正常,胫骨无成角畸形,短缩5mm以下;良:骨折愈合,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步态正常,偶有疼痛,胫骨成角<5°,短缩5~10mm,旋转10°~20°,有轻度神经或血管损伤;中:骨折愈合,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对抗力受限,步态跛行,中等疼痛,胫骨成角10°~20°,短缩10~20mm,旋转10°~20°,有中度神经或血管损伤;差:骨折愈合延迟,关节活动不正常,无对抗力,步态跛行明显、疼痛明显。胫骨成角20°以上,短缩20mm以上,旋转20°以上,有中度神经或血管损伤。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胫骨成角(8.5±1.2)°、胫骨短缩距离(5.2±1.1)mm、胫骨旋转(6.5±2.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胫骨骨折是常见骨折类型,特别是高能量胫骨下段骨折,暴力作用不仅引起骨质破坏,还严重损伤周围软组织。胫骨血液供应本身比其他肌肉包裹性骨骼差,开放性骨折较多见,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且切口感染、骨折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胫前皮肤坏死、钢板断裂等情况比较常见[3]。Krettek等研究提出微创接骨板桥接技术概念,主要特点就是间接骨折闭合复位,辅以稳定内固定,最大限度保护骨折端及血供,从而为骨折愈合做好生物环境准备,并在长骨干骨折中具有良好的疗效,现在该技术已经开始在创伤骨科中得到应用,具有微创、术后并发症少、促进骨折愈合等优势[3]。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具有明显优势,在切口设计以及手术操作中大大减少了软组织剥离,在锁定钢板内支架固定模式下可不用钢板与骨加压摩擦来维持其稳定,不会破坏骨皮质血液循环,从而有效保护骨折端血运,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4]。本次研究中与传统内固定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组治疗优良率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也有一些不足需要不断改善,如复位需要在C型臂X射线监视下进行,对医护人员有一定的辐射伤害。整体来说,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在胫骨下段骨折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内固定治疗方案,具有微创、出血少、促进骨折愈合等优势,内固定牢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刘昌海,王占朝,陆骅,等.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7):2703-2705.
[2]牛宏伟.解剖型钢板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4):170.
[3]陈义明,汪剩勇,邹鹏飞.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当代医学,2013,20(12):104-105.
[4]李国胜,胡永成.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新鲜胫骨远端骨折32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3):2454-2457.
(收稿日期: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