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实验可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实验为载体,展示数学的探索发现过程,使学生亲历这个过程,从中发现、体验、理解、运用数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
【关键词】数学实验 中职数学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40-01
数学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环境,让学生以研究者的方式,积极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尝试开展“数学实验”是中职数学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开展数学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做中学数学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认为: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为理解数学知识做好准备,为发现数学逻辑原理提供帮助,即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是构成数学智力的结构和态度的基础;动手实践还能够解除学生数学学习的沉闷和劳累,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即动手实践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情感性的支持。而开展数学实验,正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在做中学数学。
例如,在中职数学拓展模块“椭圆”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折纸法制作椭圆这么一个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椭圆(如图)。
准备一张圆形纸片,其中O点表示圆心,F点表示圆内除O点以外的任意一点。将圆纸片翻折,使翻折上去的圆弧通过F点,将折痕用笔画上颜色,继续上述过程,绕圆心一周,你观察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通过实验,学生很快发现了直线围成了椭圆,同时,根据对称性,找到了折痕上一点满足到两定点的距离和等于定长,从而满足椭圆的定义,得出了结论。通过上述的折纸过程及分析,使学生对椭圆的定义有更深的理解,并且对椭圆的几何性质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开展数学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数学已经成为一门新的实验学科,它的活动天地已不再是局限于演绎推理的抽象体系之中,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数学模型的计算机实验,为探索数学问题的规律提供了方便可行的新途径,通过计算机做数学实验将成为数学灵感和数学发现的源泉。
例如,可以利用计算机来探索指数函数y=ax (a>0,a≠0)的图像,拖动点A改变a的值(点A的横坐标),图像动起来,图像的单调性有什么变化?A点在横坐标(0,1)范围内拖动有什么变化?在(1,+∞)上拖动又有什么变化?(如图)
通过这个实验教学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使学生深刻认识此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到玩数学,带来学习态度上的转变。
三、开展数学实验,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突出主体地位
数学实验教学,很大程度上关注的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例如:
下面是一例发现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面积的变化规律的“数学实验”的做法,采用的是单机环境下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软件采用《几何画板》:
①出示图形在:△ABC中,P是AB边上的任意一点,以P为顶点作△ABC的内接矩形PDEF,使矩形的一边DE在BC上。
②使点P在AB上运动,矩形面积随之变化。
③设PB为x,矩形面积为y,建立x与y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当x变化时,y的变化特点及其是否有最大值。
④显示当P点运动时,对应的动点M(x,y)的运动轨迹,让学生对第③问中的观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完整显示抛物线。
⑤改变△ABC的形状,研究△ABC的底边BC或BC边上的高变化时,对抛物线形状有什么影响。
在上述例子中,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观察实验模拟过程中思考。当然在问题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仍可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新的“实验”设想,并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演示或由教师择优实验。这样有助于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开展实验和与学生的交流,我认为,数学实验的意义是重大的。开设数学实验,他不仅会使学生了解、学到必备的知识,更是在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技能。数学实验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参与,自我尝试,使学生品尝到了应用数学于实际的甜头,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改变数学是学生最“痛恨”的科目这一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和探索精神,有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真正提高,真正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实验 中职数学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40-01
数学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环境,让学生以研究者的方式,积极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尝试开展“数学实验”是中职数学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开展数学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做中学数学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认为: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为理解数学知识做好准备,为发现数学逻辑原理提供帮助,即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是构成数学智力的结构和态度的基础;动手实践还能够解除学生数学学习的沉闷和劳累,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即动手实践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情感性的支持。而开展数学实验,正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在做中学数学。
例如,在中职数学拓展模块“椭圆”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折纸法制作椭圆这么一个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椭圆(如图)。
准备一张圆形纸片,其中O点表示圆心,F点表示圆内除O点以外的任意一点。将圆纸片翻折,使翻折上去的圆弧通过F点,将折痕用笔画上颜色,继续上述过程,绕圆心一周,你观察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通过实验,学生很快发现了直线围成了椭圆,同时,根据对称性,找到了折痕上一点满足到两定点的距离和等于定长,从而满足椭圆的定义,得出了结论。通过上述的折纸过程及分析,使学生对椭圆的定义有更深的理解,并且对椭圆的几何性质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开展数学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数学已经成为一门新的实验学科,它的活动天地已不再是局限于演绎推理的抽象体系之中,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数学模型的计算机实验,为探索数学问题的规律提供了方便可行的新途径,通过计算机做数学实验将成为数学灵感和数学发现的源泉。
例如,可以利用计算机来探索指数函数y=ax (a>0,a≠0)的图像,拖动点A改变a的值(点A的横坐标),图像动起来,图像的单调性有什么变化?A点在横坐标(0,1)范围内拖动有什么变化?在(1,+∞)上拖动又有什么变化?(如图)
通过这个实验教学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使学生深刻认识此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到玩数学,带来学习态度上的转变。
三、开展数学实验,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突出主体地位
数学实验教学,很大程度上关注的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例如:
下面是一例发现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面积的变化规律的“数学实验”的做法,采用的是单机环境下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软件采用《几何画板》:
①出示图形在:△ABC中,P是AB边上的任意一点,以P为顶点作△ABC的内接矩形PDEF,使矩形的一边DE在BC上。
②使点P在AB上运动,矩形面积随之变化。
③设PB为x,矩形面积为y,建立x与y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当x变化时,y的变化特点及其是否有最大值。
④显示当P点运动时,对应的动点M(x,y)的运动轨迹,让学生对第③问中的观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完整显示抛物线。
⑤改变△ABC的形状,研究△ABC的底边BC或BC边上的高变化时,对抛物线形状有什么影响。
在上述例子中,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观察实验模拟过程中思考。当然在问题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仍可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新的“实验”设想,并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演示或由教师择优实验。这样有助于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开展实验和与学生的交流,我认为,数学实验的意义是重大的。开设数学实验,他不仅会使学生了解、学到必备的知识,更是在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技能。数学实验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参与,自我尝试,使学生品尝到了应用数学于实际的甜头,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改变数学是学生最“痛恨”的科目这一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和探索精神,有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真正提高,真正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