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狮子山下》成往事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一次金融危机,香港人靠自己顽强打拼度过;这一次呢?
  
  
  东方明珠再度黯淡。
  股市不振、楼市萎靡,裁员恐慌笼罩在香江上空。金融服务业占香港GDP的16%,至少一年半前还是令人羡慕的职业;高薪、笔挺西装,以及中环摩登写字楼,都令外人啧啧不已。但因为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如今再提及香港金融业,则是“谈虎色变”,联想到的只有动荡、裁员,以及恐慌不安。
  在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有员工每日在公司以泡面午餐,以“表现得状况艰苦”,希望幸免于裁员。分析师们也更为勤奋,一旦出差归来即漏夜撰写研究报告。
  香港经济结构单一,过重倚赖于金融、地产、出口贸易等行业。随着外围需求骤降以及全球金融体系饱受创伤,香港经济变得脆弱不堪。
  香港经济增长率由2008年二季度的4.2%下跌至三季度的1.7%。其中金融业及银行业的业务收益三季度分别急挫27%及13%。此外,10月香港零售总量同比下降4.3%,为2003年SARS以来最差表现。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12月8日直言,“未来12个月对香港十分艰难,并会出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首次年度经济倒退。”穆迪经济学家Sherman Chan预估,2009年香港全年经济增长为零。花旗银行分析师Joe Lo更为悲观,认为2008年四季度香港实质GDP会出现2.6%的负增长。
  12月8日,经济与机遇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后推出1000亿港元的特别信贷保证计划,为银行给予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七成保证。同时,每家企业的特别贷款额度由之前的100万港元,提高至600万港元。但是,中小企业困难主因为出口订单减少、外部需求萎缩,非贷款支持能救长远。
  香港经济饱受国际环境冲击,向来所恃者,即每个香港人的见机调整与灵活转身。
  酒楼已经打出了“(金融)海啸套餐”,以低价招揽顾客。一些茶餐厅继2000年及2003年香港经济低谷后,重推“一元菜”及“一元叉烧饭”。
  一家德意志银行股票分析师被裁员后,立即搬离位于半山的公寓,改住到山下;每年例行的圣诞旅行随之大打折扣,“原本计划多时的日本北海道温泉之旅,改为前往珠海的海泉湾消遣。”未几,其获聘上海一家金融公司,为内地分析师修改英文报告,身份由投行分析师一变为报告“编辑”,薪酬水平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亦无怨言。这种灵活与务实,正是香港经济生命力之本。
  不过,香港经济近十几年来侧重于内地经济,证券市场表现也与A股的关联度日趨提高。相较于亚洲其他以出口为导向的较小经济体,香港背靠内地这个强大腹地,似乎幸运很多。
  香港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席卷珠三角的港资出口企业倒闭潮中,中小企业除了要经历痛苦且必要的转型,寻找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市场极为重要,“如中东及印度新兴市场,但最大市场就在眼前,即内地市场”。
  香港工商总会副主席孙启烈在一个经济论坛上回答《财经》记者提问时称,希望中央政府救助内地中小企业的措施(如出口退税等)可以适度放缓,给予港资企业一定生存空间。
  不过,这类吁求亦有反弹。曾几何时,顽强打拼、不屈不挠曾是香港人自许的核心价值,《狮子山下》唱出众多港人心声。但近年来,从内地客“自由行”到“港股直通车”,香港经济过于依赖中央政府的批评声浪此起彼伏。中原地产主席施永青早前在香港一论坛上指出,香港从前被喻为“会生金蛋的鹅”,但世易时移,香港已慢慢成为包袱。
  这种依赖已传导至普通市民心中。在此次金融海啸中,香港东亚银行因为市场谣言出现挤兑之时,在东亚拥有存款的一位香港出租车司机曾对记者说:“东亚银行怎么可能倒闭?若银行财务真出现问题,还有中央政府在背后撑腰嘛!”
  12月初,关于“港股直通车”的话题再度被提上台面讨论。12月17日至19日,曾荫权赴京述职。12月8日,曾荫权会见传媒时表示:“将与中央进一步商讨各项需要中央支持,亦有利国家长远发展的建议措施。”
  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组非全职顾问宋小庄告诉《财经》记者:“地方政府适当寻求中央政策本无可厚非,但过度依赖则不适当。”他并强调,“更重要的是中央的优惠政策一定要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而非单方面考量。”
  宋小庄认为,在困难期间,港府应该精兵简政,同时尽快推动基建项目上马,创造就业。此外,港府应与中央政府协商扩大内地客来港“自由行”规模,带旺香港的零售及旅游市场。
  香港是否可以安然度过此次全球金融海啸,短期而言并无太大悬念。如果说香港政府此次推出的救市措施或可“治标”,那么,加速产业转型,解决经济结构单一问题,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合作,有效平衡各方利益,而非一味地希望中央政策倾斜,才是“治本”的良药。■
  
  
其他文献
政府已竭尽全力,但银行在完成减杠杆化之前不会大举放贷    理查德·伯茨任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长长达16年,也是“英式救援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在全球拯救金融机构的行动中,英国的救援计划显得棋高一筹——政府拨出500亿英镑,采取直接注资而非购买不良资产的方式救助金融机构。这种模式随后成为工业化国家争相效仿的对象。  10月8日,英国首相布朗宣布,政府将援助八家金融机构,八家机构承诺于年底前将资
期刊
美欧决策者应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北欧金融危机中学习      “現今的危机不足惧。”在11月10日的“2008芬兰金融市场”会议上,芬兰Pohjola资产管理公司证券部负责人Perti Kilpelainen如是说。  不止他一人,芬兰企业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Jussi Mustonen等芬兰经济领域权威人士均对北欧国家能够成功应付本次金融危机表示乐观。  北欧三国(瑞典、挪威、芬兰)在上世纪90年
期刊
印尼没有也不会重演十年前的金融梦魇    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印尼的实体经济也不可能免受冲击。首先就是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影响。    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国际机场,客人领完行李后一出门,迎面而来的是一长排外币兑换店的营业员,他们都在热情地招手。  10月31日晚,《财经》记者在雅加达机场兑换印尼盾的汇价是1美元换1万印尼盾。记者在印尼的三周期间,不断得以更便宜的价格兑到印尼盾;到了11月22日左右
期刊
日本经济像是长期患病的病人,好不容易开始恢复健康,又遇到很严重的传染病      即使是日本经济皇冠上的“明珠”,也已经感到了寒冷。  丰田汽车将在2008财年下半期(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出现亏损。丰田被公认为世界上经营最好的汽车公司,刚超越通用汽车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但它也无力对抗经济萧瑟和日元升值。  不止丰田。12月初,本田汽车也表示要退出象征其技术实力的F1赛事。酷爱汽
期刊
中央银行家们和经济学家曾经普遍持有的“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调整经济周期”的信念,如今已被雨打风吹去    多年以来,美国的经济学家和中央银行家为美国经济运行得如此平稳而额手称庆。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受到良好的控制,而且真实GDP的周期性波动也一直很温和。1955年以后,美国的年均失业率从未超过10%。在很大程度上,许多经济学家将美国GDP高速增长归因于低通胀和经济稳定。  价格稳
期刊
拉美国家受到的冲击只是稍许滞后而已      12月间的智利中部,已是夏日融融。汽车沿着安第斯山脉盘旋,道路一直延伸到世界最大地下铜矿El Teniente底部。沿途工厂运作如旧,虽未见传说中的停工,但经济危机已成为工人们必谈的话题;旁边数十公里的Sewell小镇本为享有“联合国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誉的旅游胜地,如今却是游人稀少。  从10月下旬到12月初,《财经》记者两赴智利进行实地采访,参加有
期刊
十年来非洲经济增长受益于资源出口,现在则为此付出代价    金融危机对非洲地区资本和外汇市场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    “这次金融海啸对南非的2009年会有影响吗?对你个人会有什么影响?”对于《财经》记者的同一问题,当地人的回答一如这里正在换季的天气,猜不透几度阴,几度晴。  ——沙巴拉拉,南非电讯网络公司MTN销售经理:“嗨!今年南非受(危机)影响严重,我们也跟着倒霉;食品涨价,汽油涨价,只有股
期刊
1978年到2008年,弹指一挥间。临近年末,“改革开放30年回顾”已成诸多媒体的主题词。最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2月18日中央召开的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国歌声中启幕,国际歌声中闭幕;新老两届政治局常委全体出席;胡锦涛讲话时长93分钟,文长2万余字,核心便是“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很顯然,坚持改革“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未来航程的新起点已经相当清晰。  这并不是一
期刊
台湾人在经济危机的凄风苦雨中等待着又一个“出头天”    到达台北的第一天,已是晚间,街上灯火通明,车水马龙,地处台北火车站附近的新光三越百货,人流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一派繁荣景象——这是那个在媒体上被广泛报道为金融海啸重灾区的台湾吗?记者初来乍到,有些茫然。  也就是在当天,12月11日,台湾中央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75个基点至2%,创下了26年以来最大幅度的减息,这也是台湾自今年9月底以来的
期刊
危机将考验美国候任总统奥巴马的真正能力,或许还将终结美国经济建立在双赤字基础上的发展模式    奥巴马“继承”了这场危机    2008年,金融风暴改写了世界经济的历史。与愿望相悖,金融风暴在2008年下半年将世界经济拖入衰退的泥潭,其深至今不可见底;而作为金融危机原发灶的美国,朝野上下更是哀鸿遍野。  从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接管开始,金融市场的震荡迅速扩散。9月,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国政府接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