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一次金融危机,香港人靠自己顽强打拼度过;这一次呢?
东方明珠再度黯淡。
股市不振、楼市萎靡,裁员恐慌笼罩在香江上空。金融服务业占香港GDP的16%,至少一年半前还是令人羡慕的职业;高薪、笔挺西装,以及中环摩登写字楼,都令外人啧啧不已。但因为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如今再提及香港金融业,则是“谈虎色变”,联想到的只有动荡、裁员,以及恐慌不安。
在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有员工每日在公司以泡面午餐,以“表现得状况艰苦”,希望幸免于裁员。分析师们也更为勤奋,一旦出差归来即漏夜撰写研究报告。
香港经济结构单一,过重倚赖于金融、地产、出口贸易等行业。随着外围需求骤降以及全球金融体系饱受创伤,香港经济变得脆弱不堪。
香港经济增长率由2008年二季度的4.2%下跌至三季度的1.7%。其中金融业及银行业的业务收益三季度分别急挫27%及13%。此外,10月香港零售总量同比下降4.3%,为2003年SARS以来最差表现。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12月8日直言,“未来12个月对香港十分艰难,并会出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首次年度经济倒退。”穆迪经济学家Sherman Chan预估,2009年香港全年经济增长为零。花旗银行分析师Joe Lo更为悲观,认为2008年四季度香港实质GDP会出现2.6%的负增长。
12月8日,经济与机遇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后推出1000亿港元的特别信贷保证计划,为银行给予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七成保证。同时,每家企业的特别贷款额度由之前的100万港元,提高至600万港元。但是,中小企业困难主因为出口订单减少、外部需求萎缩,非贷款支持能救长远。
香港经济饱受国际环境冲击,向来所恃者,即每个香港人的见机调整与灵活转身。
酒楼已经打出了“(金融)海啸套餐”,以低价招揽顾客。一些茶餐厅继2000年及2003年香港经济低谷后,重推“一元菜”及“一元叉烧饭”。
一家德意志银行股票分析师被裁员后,立即搬离位于半山的公寓,改住到山下;每年例行的圣诞旅行随之大打折扣,“原本计划多时的日本北海道温泉之旅,改为前往珠海的海泉湾消遣。”未几,其获聘上海一家金融公司,为内地分析师修改英文报告,身份由投行分析师一变为报告“编辑”,薪酬水平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亦无怨言。这种灵活与务实,正是香港经济生命力之本。
不过,香港经济近十几年来侧重于内地经济,证券市场表现也与A股的关联度日趨提高。相较于亚洲其他以出口为导向的较小经济体,香港背靠内地这个强大腹地,似乎幸运很多。
香港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席卷珠三角的港资出口企业倒闭潮中,中小企业除了要经历痛苦且必要的转型,寻找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市场极为重要,“如中东及印度新兴市场,但最大市场就在眼前,即内地市场”。
香港工商总会副主席孙启烈在一个经济论坛上回答《财经》记者提问时称,希望中央政府救助内地中小企业的措施(如出口退税等)可以适度放缓,给予港资企业一定生存空间。
不过,这类吁求亦有反弹。曾几何时,顽强打拼、不屈不挠曾是香港人自许的核心价值,《狮子山下》唱出众多港人心声。但近年来,从内地客“自由行”到“港股直通车”,香港经济过于依赖中央政府的批评声浪此起彼伏。中原地产主席施永青早前在香港一论坛上指出,香港从前被喻为“会生金蛋的鹅”,但世易时移,香港已慢慢成为包袱。
这种依赖已传导至普通市民心中。在此次金融海啸中,香港东亚银行因为市场谣言出现挤兑之时,在东亚拥有存款的一位香港出租车司机曾对记者说:“东亚银行怎么可能倒闭?若银行财务真出现问题,还有中央政府在背后撑腰嘛!”
12月初,关于“港股直通车”的话题再度被提上台面讨论。12月17日至19日,曾荫权赴京述职。12月8日,曾荫权会见传媒时表示:“将与中央进一步商讨各项需要中央支持,亦有利国家长远发展的建议措施。”
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组非全职顾问宋小庄告诉《财经》记者:“地方政府适当寻求中央政策本无可厚非,但过度依赖则不适当。”他并强调,“更重要的是中央的优惠政策一定要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而非单方面考量。”
宋小庄认为,在困难期间,港府应该精兵简政,同时尽快推动基建项目上马,创造就业。此外,港府应与中央政府协商扩大内地客来港“自由行”规模,带旺香港的零售及旅游市场。
香港是否可以安然度过此次全球金融海啸,短期而言并无太大悬念。如果说香港政府此次推出的救市措施或可“治标”,那么,加速产业转型,解决经济结构单一问题,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合作,有效平衡各方利益,而非一味地希望中央政策倾斜,才是“治本”的良药。■
东方明珠再度黯淡。
股市不振、楼市萎靡,裁员恐慌笼罩在香江上空。金融服务业占香港GDP的16%,至少一年半前还是令人羡慕的职业;高薪、笔挺西装,以及中环摩登写字楼,都令外人啧啧不已。但因为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如今再提及香港金融业,则是“谈虎色变”,联想到的只有动荡、裁员,以及恐慌不安。
在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有员工每日在公司以泡面午餐,以“表现得状况艰苦”,希望幸免于裁员。分析师们也更为勤奋,一旦出差归来即漏夜撰写研究报告。
香港经济结构单一,过重倚赖于金融、地产、出口贸易等行业。随着外围需求骤降以及全球金融体系饱受创伤,香港经济变得脆弱不堪。
香港经济增长率由2008年二季度的4.2%下跌至三季度的1.7%。其中金融业及银行业的业务收益三季度分别急挫27%及13%。此外,10月香港零售总量同比下降4.3%,为2003年SARS以来最差表现。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12月8日直言,“未来12个月对香港十分艰难,并会出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首次年度经济倒退。”穆迪经济学家Sherman Chan预估,2009年香港全年经济增长为零。花旗银行分析师Joe Lo更为悲观,认为2008年四季度香港实质GDP会出现2.6%的负增长。
12月8日,经济与机遇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后推出1000亿港元的特别信贷保证计划,为银行给予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七成保证。同时,每家企业的特别贷款额度由之前的100万港元,提高至600万港元。但是,中小企业困难主因为出口订单减少、外部需求萎缩,非贷款支持能救长远。
香港经济饱受国际环境冲击,向来所恃者,即每个香港人的见机调整与灵活转身。
酒楼已经打出了“(金融)海啸套餐”,以低价招揽顾客。一些茶餐厅继2000年及2003年香港经济低谷后,重推“一元菜”及“一元叉烧饭”。
一家德意志银行股票分析师被裁员后,立即搬离位于半山的公寓,改住到山下;每年例行的圣诞旅行随之大打折扣,“原本计划多时的日本北海道温泉之旅,改为前往珠海的海泉湾消遣。”未几,其获聘上海一家金融公司,为内地分析师修改英文报告,身份由投行分析师一变为报告“编辑”,薪酬水平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亦无怨言。这种灵活与务实,正是香港经济生命力之本。
不过,香港经济近十几年来侧重于内地经济,证券市场表现也与A股的关联度日趨提高。相较于亚洲其他以出口为导向的较小经济体,香港背靠内地这个强大腹地,似乎幸运很多。
香港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席卷珠三角的港资出口企业倒闭潮中,中小企业除了要经历痛苦且必要的转型,寻找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市场极为重要,“如中东及印度新兴市场,但最大市场就在眼前,即内地市场”。
香港工商总会副主席孙启烈在一个经济论坛上回答《财经》记者提问时称,希望中央政府救助内地中小企业的措施(如出口退税等)可以适度放缓,给予港资企业一定生存空间。
不过,这类吁求亦有反弹。曾几何时,顽强打拼、不屈不挠曾是香港人自许的核心价值,《狮子山下》唱出众多港人心声。但近年来,从内地客“自由行”到“港股直通车”,香港经济过于依赖中央政府的批评声浪此起彼伏。中原地产主席施永青早前在香港一论坛上指出,香港从前被喻为“会生金蛋的鹅”,但世易时移,香港已慢慢成为包袱。
这种依赖已传导至普通市民心中。在此次金融海啸中,香港东亚银行因为市场谣言出现挤兑之时,在东亚拥有存款的一位香港出租车司机曾对记者说:“东亚银行怎么可能倒闭?若银行财务真出现问题,还有中央政府在背后撑腰嘛!”
12月初,关于“港股直通车”的话题再度被提上台面讨论。12月17日至19日,曾荫权赴京述职。12月8日,曾荫权会见传媒时表示:“将与中央进一步商讨各项需要中央支持,亦有利国家长远发展的建议措施。”
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组非全职顾问宋小庄告诉《财经》记者:“地方政府适当寻求中央政策本无可厚非,但过度依赖则不适当。”他并强调,“更重要的是中央的优惠政策一定要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而非单方面考量。”
宋小庄认为,在困难期间,港府应该精兵简政,同时尽快推动基建项目上马,创造就业。此外,港府应与中央政府协商扩大内地客来港“自由行”规模,带旺香港的零售及旅游市场。
香港是否可以安然度过此次全球金融海啸,短期而言并无太大悬念。如果说香港政府此次推出的救市措施或可“治标”,那么,加速产业转型,解决经济结构单一问题,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合作,有效平衡各方利益,而非一味地希望中央政策倾斜,才是“治本”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