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405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心灵的学科,课文就应该是学生情感体验的主阵地,这样,教师对文本的独到、准确、合乎时代的解读尤其重要,这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质量。而这一切源于教师个人的素养,这素养的提升得益于教师本身的阅读。
  【关键词】教师;阅读;素养;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心灵的学科,是培育“文心”的学科。它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主要是因“文”而及“心”,通过语言文字的熏陶和训练而育其“心”,以及为“文”的能力和习惯。初中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少,生活体验少,所以课文就应该是他们情感体验的主阵地,课文应该起到熏陶情感、滋润心灵的作用,课堂要让学生灵魂飞翔。而这一切源于作为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师个人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人格形成、精神成长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家常常一致认为,教师要准备好一桶水,才能倒出一杯水,而我却认为:“教师准备好一桶水远远不够,应该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只有源水不断,才能汩汩而流。
  一、目前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成长状况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教师每年的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据调查,目前53.5%的教师平均每天阅读不足半个小时”[1]。从自己身边同事阅读调查看,绝大部分教师阅读,最多是看一些教学参考书,这样教师充其量在课堂上只是充当传声筒,没有个人对课文的解读。从实际情况看,中学教师每天要处理繁琐的事情极其多,和学生斗智斗勇,和家长过招,是以忙为借口,忙于备课、忙于应付各种检查,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自身没有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安于现状,造成教师阅读的人寥寥无几,导致教师知识面狭窄,语文素养低下,思辨不足,知识没有更新,抱着教参备课,自己只是充当教参的传声筒,离开教参便无所适从,根本没有教师个人解读教学文本的能力,出现的现象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唾沫四溅,汗流浃背,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是一种高耗低效的课堂,如此毫无生机的课堂如何能培养出好读书,有个人见解,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学生呢?教育学者“吴非认为,阅读点燃智慧,教师只有大量阅读,才有智慧,才能教育那些富有灵性的孩子,否则只会把原本聪明伶俐的孩子教成呆若木鸡”[2]。教师的成长已经是火烧眉毛的事情了,教师要成长在于教师有规划的阅读。
  二、源头活水,汩汩而流
  教师的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了课堂,让贫穷和平庸随风而去,让课堂更清新、灵动。教师的阅读让教师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在课堂上信手拈来、游刃有余,让整节课熠熠生辉。无论是以前自己的学生年代听教师讲解《皇帝的新装》,还是多年前自己作为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皇帝的新装》,都是说,本文叙写愚蠢的皇帝和大臣们,目的是揭露了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的虚伪、自欺欺人的丑恶行径。当时大家对这样的解读深信不疑。可事实果真如此吗?正如钱理群说的:“经典肯定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东西啊!经典除了有作者那个特定时代的烙印,还应该跨越时代,对现实社会有指导、有启发”[3]。带着这样的理论指导,我反复再读这篇文章,深信经典阅读一定是常读常新,能够读出与这个年代节拍一致的内涵。于是查阅了许多有关安徒生的书籍,因为教学文本的解读要达到教师、作者、学生三者的互动,这样才可以避免误解甚至曲解的所谓多元化文本解读。在查阅过程中,注意到安徒生《童话集》前言的标题是“致成年读者”,同时收集到相关信息,“1875年4月2日,安徒生接到为他建造纪念雕像的设计者草图:他坐着讲童话,周围簇拥着一大群孩子。对这样的构思,安徒生断然给予否定,他说:“我的童话与其说是为孩子们写的,不如说是为成年人写的!”[4]一语道破天机,让人醍醐灌顶,我们常说,成年人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成年人的影子。回到文章里,上至皇帝,下至百姓,他们的德行是一样的。可见,人性的弱点具有普遍性,超越地位,超越阶级。作者只是坦陈人性的弱点,温情地给成年人上了一课。在文中看到了现实生活的影子,为了赢得生活的欢愉,为了满足自身的那点私利,一不小心就可能做出超出规范的轨道。当权者在属下面前,家长们在孩子面前,有时碍于面子不愿意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和文中的皇帝有何异?职员们等在单位里,为了保住这份工作,扮演着阿谀奉承的、溜须拍马的角色,这难道不就是文中的大臣们吗?普通百姓大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生活态度来保自己的平安,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文中的百姓是不是就是我们的影子呢?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虚有的功名而整天忙碌着,到时候落下满身的病痛,自己骗自己,难道这不是骗子吗?
  成年人历经世事,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起起伏伏,他们对生活的妥协源自于利益的驱动。我们说,社会上的角色总要有人扮演,岗位总要有人去担任,像文中的当皇帝没错,皇帝就应该理朝政,批阅奏章,微服私访,了解国情。爱美没错,要出访,皇帝形象就是国家的形象,但凡是要讲究一个度。大臣的职责就是辅佐皇帝,虽无法像诸葛亮忠心耿耿地效忠蜀国,虽没有像魏征那样幸运可以直接向唐太宗直接进谏,也可以像邹忌那样委婉地规劝齐王。面对皇帝穿新衣成癖好,大臣规劝了吗?面对皇帝一步一步往骗局里钻,阻止了吗?当大臣,领一份俸禄养家糊口,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没错,关键是大臣为了保住这份俸禄、这份荣誉而忘记了当大臣的职责,没有把握这个度,这个度就是底线。
  而文本解读与教学文本解读又存在差异,教学文本的解读面对的是学生群体,而现在的未成年人学生终究要长大,步入社会面对许许多多的诱惑,就要与他们谈谈利益与底线的关系。著名作家冯骥才说“江河湖海都要有一定的水位线,人才能在里面畅游,船儿才能在水面上畅行无阻,否则只能人船俱沉,在烂泥里作无谓的挣扎,淤泥沾染了原本洁净的自己”[5]。文中的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全都降低底线,甚至失去底线,陷在烂泥里,被一个并不高明的骗局网罗了进来,闹出了一出滑稽的闹剧。在这物欲横流、功利肆虐的社会里,社会的底线很低,但只要个人有信仰,依然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做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为了所谓的利益,突破底线的人,注定是失败的人,就像文中的皇帝、大臣一样闹出一出出滑稽的闹剧。   从我个人新解《皇帝的新装》的过程得出的启示,教师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可能练就一双历练世事、慎思明辨、烛照古今的火眼金睛。教师个人解读文本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而课文是学生心灵体验的源泉,只有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的提升才可能保证课文这塘源泉不受污染,永葆清澈,滋润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
  三、个性化教学文本解读的误区
  只有教师有规划的阅读,才可能对教学文本进行再创造,才可能形成教师个性化的解读,但这稍不留神又容易误入歧途。标有教师个人色彩的教学文本解读并不等于可以随心所欲的解读,多元解读、个性化解读是有界限的。比如,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王子的基本模样是不能随意美化或丑化,导致写作意图终于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文本解读时要注意解读分寸,同时要对学生对文本五花八门的解读进行把关,适时进行纠正、补充。例如有的学生把《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作为是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显然是错误的,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状态,这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所表达的面对人生起起落落所体现出的乐观、豁达、“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坦然的心境是截然不同的。教师是否能把握文本解读的分寸以及能否准备把握学生文本解读的正确性归根结底是教师是否博古通今,能否对自己的知识储备融会贯通。教师具有源头活水固然好,但还要审时度势研究这些水流向何处是归宿。
  三尺讲台,一根粉笔,两袖清风,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走到了第五个年头有趣的语文教学的春天,在挥洒自如的讲台跨入了第十个年头激情的语文教学的夏天,信心满满地收获了第十五个硕果的语文教学的秋天,瓶颈地碰到了第二十个年头坚硬寒冰的语文教学的冬天。这个语文教学的冬天被寒风包裹着,令我伸不开手脚,喘不过气来,甚至有窒息之感,举步维艰跋涉在语文教学道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中邂逅了著名教师李镇西老师,在与其交谈后才豁然开朗,“作为一名能站在众多教师队伍前列,令同行们敬仰、顶礼膜拜的人,背后是其他绝大部分老师无法做到的阅读,可以说,是阅读成就了李镇西老师”[6]。语文教师要改变对职业的倦怠,突破教学的瓶颈,唯一的渠道就是有规划的阅读。工作再忙,也要阅读。忙=心 亡,忙为心亡,心死了,身体还活着,灵魂没了,太可怕了,再忙也要阅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每位教师要想拥有专业的语文素养与文本解读能力成正比的水平,那就是教师个人的有规划的阅读,因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参考文献
  [1]2009年4月23日《北京日报》,记者贾晓燕.
  [2] 吴非.不跪着教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钱理群.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4]王建.《皇帝的新装》:温情地再现人性的弱点[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4(5).
  [5]冯骥才的《底线》.
  [6] 高万祥.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具体内容。良好的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养成教育网络,实施养成教育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视度不断加强,学校希望能够建立起理想的课堂模式,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获得务实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四有”的角度来对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务实追求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四有”;小学语文;理想课堂;务实追求  【中图分类号】G62
“共能”“异能”是福建师大文学院潘苇杭与潘新和二位先生在《写作“共能”“异能”论——“议论”体式写作应成为中小学生写作教学的重点》(《语文建设》2011年第10期。以下简称“潘文”)一文中使用的两个重要术语。潘文说:“在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可分为‘共能’‘异能’两种。‘共能’是指所有学生都要具备的写作能力;‘异能’是指学生个人特殊的写作才能,不是人人都要具备的。”潘文同时指出:“教师应因材施
【摘要】离异家庭学生的问题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群、一个特殊的不可忽视的教育对象。本文在探讨了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三项心理维护的措施。  【关键词】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维护;真诚;书面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离婚率的急剧上升,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离异家庭的孩子是与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不一样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
【摘要】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我们鼓励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希望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能力。但是,课内阅读如何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也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三打白骨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教学过程】  片段一  .......  师:
【摘要】初中的孩子是调皮的,其实他们有时并无恶意,只觉得好玩。那么,就需要老师开动脑筋,发挥智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己之矛攻己之盾”,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自由中创造,这才会更有利于他们成长。  【关键词】作文;爱;尊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背景】  随着微博、微信的层出不穷,人们也进入了微时代。学生的视野、思维、接触新事物的途径
【摘要】作为小学生,要想真正走进文本,理解其中的含义,需要通过有效的朗读才能实现,朗读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语言的方式。  但是,目前大部分小学生对朗读不是很感兴趣,也就是没有热情,即使有热情也非常低。因此,老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朗读的情趣,这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以往的语文教学,一般是教师为主导,老师“讲”课文而学生听课文,在教学中没有重视学生的朗读,导致学生与文本之间无法建构起“意义对话”
【摘要】虽然素质教育的根系已逐渐深入到教育新时代的土壤,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与束缚,导致教育的百花园呈现出知识硕果累累,而彰显灿烂生命的语言之美、情感之花、智慧之光黯然失色的痛心景象。那么,教学中如何发挥语言的评价功能、品悟知识传达的情感、洞察文字背后潜藏的智慧呢?在近年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潜心研究中,我总结出“重评价、重情感、重智慧”的“三重”教學法,优化了课堂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
【摘要】我们一直强调课堂的教学应是“生成”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表现。然而,我也认为高效的课堂、精彩的“生成”,离不开充分的课堂预设。只有合理、充分预设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不能受到预设的限制,而让课堂失去灵动性。  【关键词】预设;生成;效率;灵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礼记·中庸》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亦如此。本学期我校开展了教案、
【摘要】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既整合了教学内容又压缩了教学时间,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完成单元所有教学目标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完成教学和写作提供了有效资源。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整合;现代诗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版)》曾在“实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