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然而关于写作,很多学生都是谈文色变。作者从三个方面谈谈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积累素材与激活素材的看法。分析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说明平时勤于积累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感知和思维两个角度揭示作文训练的本质方法。实践证明,找到积累素材、激活素材的源头活水,学生定能夺下作文这半壁江山。
关键词: 积累素材 激活素材 多感官感知 多角度思维 作文教学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对于参加中考的学生而言,作文成绩直接影响最终成绩。因此,作文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作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尽管教师为此锲而不舍地努力着,但学生的写作能力却一直不尽如人意。
一、尴尬的作文现状
只要一看见老师抱着一摞作文本走进教室,学生此起彼伏的抱怨声就不绝于耳:“怎么又要写作文啊,真头疼。”作文对学生而言似乎就是一种灾难。
平常作文课上,学生总喜欢翻出摘抄本,或者借鉴优秀作文素材,并美其名曰:“找灵感。”学生作文中缺少真情实感已经成为普遍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1]“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2]缺乏真情实感的作文明显是与《语文课程标准》相违背的,想得高分谈何容易?
二、积累素材——作文教学的基础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厚积”,怎么“薄发”?写作文也是这样,平时积累的素材多了,写起作文来才能如鱼得水,有内容可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有较丰富的积累”。可见,素材积累的重要性。
中学生要想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必须有素材,但他们每天都局限在三点一线上,学校、家里和宿舍,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生活,生活经历相对乏味。该如何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呢?
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积累素材最有效的途径是做笔记。由于学生生活圈狭窄,时间有限,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指导他们积累素材:1.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让一位同学讲述一个哲理小故事,其他同学用读书摘抄的形式记录。2.要求学生每日做摘抄,内容不限。3.每周写一篇周记(可以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或者观察到的事物)。我相信只要学生能这样日积月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能建立起一个素材库。
因此,我认为平时勤于积累是作文教学的基础。
三、积累素材——感知、思维缺一不可
但仅建立素材库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如何激活素材。在参加完“高效读写”培训之后,田玉博士给我们的主要建议是多感官感知、多角度思维。全方位感知让学生的作文不再无话可写,科学思维让学生的作文不再语无伦次。
(一)多感官感知——言之有物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整体特征进行全方位感受,被称为感知”。从内容上看,感知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感知能力直接决定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掘素材的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感知能力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如有一个学生在积累素材时,记录了在老家拔花生的情景。学习了全方位感知就可以指导学生从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声音、气味等方面感知,则呈现在周记中的文章不再是流水账式地叙写拔花生的过程,从笔下汩汩流出的是优美的文字:花生的外壳呈土黄色,上面布满了清晰纹路,就像奥特曼脸上的那条纹路;伴随着清脆的响声,它的壳分成两半,映入眼帘的是两粒小小的花生米。把煮熟的花生放到鼻子边闻闻,我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香味,香味中还带着一点泥土的味道。它让我想到了小时候与小伙伴在田间玩耍时的天真与快乐。
感知能力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言之有物,注重细节,学会全方位感知。
(二)多角度思维——言之有序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过程。客观外界的东西首先通过眼、耳、口、鼻、手这五个感官反映到头脑中,形成感性认识。感性认识能否转化成理性认识,靠的就是大脑的特殊活动——思维”[4]。由此可见,思维在文章生成中处于核心地位,并起着主要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通过训练,他们拓展了写作思维,语言使用更准确了,文章更有条理了,不再语无伦次。正如张永飞老师在《用思维导图法指导学生写作的尝试》中说的:“只有抓住思维这一条主轴,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广度。”[5]
思维能力训练的重点是使学生发掘素材,在感知能力训练——言之有物的基础上,言之有序,拓展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在读书中积累,可以弥补受时间有限、生活轨迹简单等条件的限制,是积累素材的一条捷径。因此,积累素材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而多感官感知、多角度思维是激活素材的有效途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长期训练,学生才能在中考考场上突破思维定势,写出内容丰富、主题深刻、形式新颖的文章,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夺下作文这半壁江山。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高分作文将不再是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18.
[3]作文学评编委会.作文能力训练通用教程(初中卷)[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前言.
[4]陈钟梁,张振华.作文与思维训练[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30.
[5]张永飞.用思维导图法指导学生写作的尝试[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3(4):30.
关键词: 积累素材 激活素材 多感官感知 多角度思维 作文教学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对于参加中考的学生而言,作文成绩直接影响最终成绩。因此,作文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作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尽管教师为此锲而不舍地努力着,但学生的写作能力却一直不尽如人意。
一、尴尬的作文现状
只要一看见老师抱着一摞作文本走进教室,学生此起彼伏的抱怨声就不绝于耳:“怎么又要写作文啊,真头疼。”作文对学生而言似乎就是一种灾难。
平常作文课上,学生总喜欢翻出摘抄本,或者借鉴优秀作文素材,并美其名曰:“找灵感。”学生作文中缺少真情实感已经成为普遍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1]“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2]缺乏真情实感的作文明显是与《语文课程标准》相违背的,想得高分谈何容易?
二、积累素材——作文教学的基础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厚积”,怎么“薄发”?写作文也是这样,平时积累的素材多了,写起作文来才能如鱼得水,有内容可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有较丰富的积累”。可见,素材积累的重要性。
中学生要想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必须有素材,但他们每天都局限在三点一线上,学校、家里和宿舍,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生活,生活经历相对乏味。该如何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呢?
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积累素材最有效的途径是做笔记。由于学生生活圈狭窄,时间有限,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指导他们积累素材:1.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让一位同学讲述一个哲理小故事,其他同学用读书摘抄的形式记录。2.要求学生每日做摘抄,内容不限。3.每周写一篇周记(可以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或者观察到的事物)。我相信只要学生能这样日积月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能建立起一个素材库。
因此,我认为平时勤于积累是作文教学的基础。
三、积累素材——感知、思维缺一不可
但仅建立素材库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如何激活素材。在参加完“高效读写”培训之后,田玉博士给我们的主要建议是多感官感知、多角度思维。全方位感知让学生的作文不再无话可写,科学思维让学生的作文不再语无伦次。
(一)多感官感知——言之有物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整体特征进行全方位感受,被称为感知”。从内容上看,感知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感知能力直接决定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掘素材的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感知能力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如有一个学生在积累素材时,记录了在老家拔花生的情景。学习了全方位感知就可以指导学生从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声音、气味等方面感知,则呈现在周记中的文章不再是流水账式地叙写拔花生的过程,从笔下汩汩流出的是优美的文字:花生的外壳呈土黄色,上面布满了清晰纹路,就像奥特曼脸上的那条纹路;伴随着清脆的响声,它的壳分成两半,映入眼帘的是两粒小小的花生米。把煮熟的花生放到鼻子边闻闻,我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香味,香味中还带着一点泥土的味道。它让我想到了小时候与小伙伴在田间玩耍时的天真与快乐。
感知能力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言之有物,注重细节,学会全方位感知。
(二)多角度思维——言之有序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过程。客观外界的东西首先通过眼、耳、口、鼻、手这五个感官反映到头脑中,形成感性认识。感性认识能否转化成理性认识,靠的就是大脑的特殊活动——思维”[4]。由此可见,思维在文章生成中处于核心地位,并起着主要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通过训练,他们拓展了写作思维,语言使用更准确了,文章更有条理了,不再语无伦次。正如张永飞老师在《用思维导图法指导学生写作的尝试》中说的:“只有抓住思维这一条主轴,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广度。”[5]
思维能力训练的重点是使学生发掘素材,在感知能力训练——言之有物的基础上,言之有序,拓展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在读书中积累,可以弥补受时间有限、生活轨迹简单等条件的限制,是积累素材的一条捷径。因此,积累素材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而多感官感知、多角度思维是激活素材的有效途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长期训练,学生才能在中考考场上突破思维定势,写出内容丰富、主题深刻、形式新颖的文章,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夺下作文这半壁江山。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高分作文将不再是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18.
[3]作文学评编委会.作文能力训练通用教程(初中卷)[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前言.
[4]陈钟梁,张振华.作文与思维训练[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30.
[5]张永飞.用思维导图法指导学生写作的尝试[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