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外贸易是跨国境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的发展不单单体现在经济总量的增长,更深层次的表现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加强,产业结构的优化恰恰可以抓住这一机遇以此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结合了我国目前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的现状,通过建立对数回归模型检验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而说明了我国对外贸易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产生了影响,并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提出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对外贸易 产业结构优化
一、引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浪潮下,国际间商品流通速度不断提高,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量不断增加,各国也纷纷抓住全球化的机遇进行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利用自身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对外贸易不仅在贸易总量上取得了迅猛增长,同时,贸易结构上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从货物贸易的商品结构来看,劳动要素充裕型产品在出口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从服务贸易的商品结构来看,技术要素充裕型产品的出口占服务贸易总额比重仍然较低;从贸易方式来看,加工贸易还是占有很大比重;从贸易对象的分布区域来看,中国对外贸易不再高度集中于某一个国家、地区或区域组织,多元化贸易格局初步显现,但是贸易伙伴国的地区分布依然不够分散。较比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贸易结构仍处于一个较不理想化的状态,想要实现经济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2.研究意义。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是一个经济体蓬勃发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中地位的综合反映;产业结构的优劣则是一个经济体经济实力和整体发展水平重要决定因素。对外贸易是受外部经济大环境作用于本国的助燃剂,而产业结构是一国自身的内部推动力。二者的发展影响着一国内外部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对外贸易产品结构的优化发挥着重大作用,而对外贸易的发展能够实现产业结构向着合理的方向优化。出口导向型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打战略,我国的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并且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业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性。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使得我国在对外贸易的获利低,在国际贸易和全球价值链中话语权小,产业结构分配的不合理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稳定的深层原因。特别是在當前全球经济萎靡的大背景下,我国更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创汇的外贸模式。通过研究我国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为我国产业结构提出优化升级的发展路径,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的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及产业结构状况
1.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变化情况。
1.1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变化。1995年--2014年,我国贸易总额由3238.6亿美元激增到49073.4亿美元,三十年间,我国的贸易总额实现了十多倍的增长,增长的速度可见一般,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对外贸易上的巨大成就。其中,出口额由1671.8亿美元增长到25649.5亿美元,进口额由1566.8亿美元上升到了14年的23423.9亿美元。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开启了大步走模式实现了快速发展。由于受到2008年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因此受到了不小影响,因为影响的时滞性,导致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数额在2009年出现了下滑,但整体都是呈现的增长态势。
1.2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中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在不断的提高,出口制造业在产业链中位置也在已经有所显现。2015年,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额为1.31万亿美元与14年保持一致,占出口总额的57.6%。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要素充裕型产品的出口为4718亿美元,同比下降2.7%,占总出口额的20.8%。在国内进口市场疲软进口额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的进口稳定。2015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与去年基本持平,占总进口额的32.6%,比去年增长4.5%,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其中,进口铁矿砂比去年增长2.2%,原油增长8.8%。
1.3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和企业性质的变化情况。2015年,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额为1215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3.4%,比去年增加了2.1%;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为7977.9亿美元,下降9.8%,占总出口总的35.1%,比去年降低2.7个百分点。跨境电商的增幅为30%以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长更是达到了60%之多,由此可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型商业模式已成为对外贸易发展新趋势。民营企业成为保持出口额稳定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外贸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仍实现出口正增长。2015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金额为1.03万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1.8%,占总出口额的45.2%,占比第一次超过外资企业的44.2%,另外,国有企业出的口额为10.6%。
综上,不论是从贸易总量的不断扩大、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贸易方式的多样化还是民营企业的新主力地位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仍然存在着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加工贸易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产品结构单一、服务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作用较弱等问题。
2.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变化情况。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一直呈现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中间虽有小幅上升整体来看仍表现为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大大小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并在2012年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持平,之后仍保持上升趋势并超越了第二产业。根据产业结构的演进理论,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最高,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后,所以说我国的产业结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趋于合理化。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和第一产业占就业的比重,分别从1995年19.6%和52.2%下降到了2014年9.1%和29.5%,两者变化方向相一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95年46.8%下降到了43.1%,第二产业占就业的比重由1995年的23.0%变化到2014年的29.9%,呈现出小幅度的上升;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占就业的比重,分别从1995年的33.7%和24.8%上升至2014年的47.8%和40.6%,从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来看,由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而转移出的剩余劳动力主要被第三产业所接收。 三、实证分析
1.建立模型。本文选取1995--2014年出口总额(X)、进口总额(M)、第一、二、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这五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以检验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为了避免时间序列可能出现的异方差性问题,对变量进行取对数,变量依次为,建立模型如下:
(i=1,2,3)
式中,表示第i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表示出口总额的对数值,表示进口总额的对数值。
2.单位根检验。利用Eviews软件采用ADF的方法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的ADF值大于所给的临界值,拒绝了不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表明这些变量都是非平稳的,而各变量的二阶差分的ADF值在5%显著性水平上都小于临界值,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因此变量经过差分后都是平稳的,即各变量都是二阶单整。
3.协整检验。
3.1变量协整检验。检验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采用Johanson和Juselius提出的迹统计量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迹统计量值31.2263大于临界值29.79707,拒绝原假设,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即进出口与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得到协整方程如下:
即进口每增加一单位,增加0.706个百分点,出口每增加一单位,减少0.45个百分点。
3.2变量协整检验。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其检验结果中的Johansen检验统计值为29.79707大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26.22687,拒绝原假设,两变量之间有且只有一个协整关系,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得到協整方程如下:
即进口每增加一单位,增加0.466个百分点,出口每增加一单位,减少0.468个百分点。
3.3变量协整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迹统计量35.54550大于临界值29.79707,P=0.0097小于5%,拒绝原假设,表明两变量之间有且只有一个协整关系,根据协整检验的结果得到如下的协整方程:
即进口每增加一单位,减少0.606个百分点,出口每增加一单位,增加0.54个百分点。
4.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只能说明变量间是否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但这种存在的关系能否定义为因果关系还需要格兰杰因果检验进一步分析。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不是的Granger原因的P值0.0841小于10%的显著性水平,所以是的格兰杰因果的原因不是、的原因。不是的Granger原因的P值0.0529小于10%,拒绝了原假设,是的原因。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我国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间存在着稳定关系,对外贸易对第三产业有着很好地促进作用,然而对第一、二产业并没有产生因果关系。对外贸易的发展会推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也能够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会带领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并向着不断优化的方向的发展。
四、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对外贸易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冲破原有比较优势的禁锢,实现由劳动要素充裕型产品到资本和知识要素充裕型产品的出口质变转型;在加工贸易中,提高贸易的发展层次和产品附加值,使加工贸易由浅入深,以高科技作为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内燃机”。
2.调整进口产品结构布局,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品,加快紧缺商品的进口,通过研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国内产业获得生产发展所需要的最新技术、宝贵经验,促进国内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引进的稀缺商品能够弥补国内的生产缺口,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国外产品的进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本国相关产业起到“鲶鱼效应”,在竞争的环境中推动产业间的优胜劣汰。
3.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鼓励创新型人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不断壮大高素质人才队伍。正所谓人才是科学技术的缔造者、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在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观念引领下,为经济发展做好人才输送的后方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兆海.山东省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黄蓉.我国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
[3]姜丽,黄庆波.我国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J]. 改革论坛,2013,12:79-82.
[4]段丽娜.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关键词:对外贸易 产业结构优化
一、引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浪潮下,国际间商品流通速度不断提高,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量不断增加,各国也纷纷抓住全球化的机遇进行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利用自身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对外贸易不仅在贸易总量上取得了迅猛增长,同时,贸易结构上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从货物贸易的商品结构来看,劳动要素充裕型产品在出口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从服务贸易的商品结构来看,技术要素充裕型产品的出口占服务贸易总额比重仍然较低;从贸易方式来看,加工贸易还是占有很大比重;从贸易对象的分布区域来看,中国对外贸易不再高度集中于某一个国家、地区或区域组织,多元化贸易格局初步显现,但是贸易伙伴国的地区分布依然不够分散。较比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贸易结构仍处于一个较不理想化的状态,想要实现经济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2.研究意义。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是一个经济体蓬勃发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中地位的综合反映;产业结构的优劣则是一个经济体经济实力和整体发展水平重要决定因素。对外贸易是受外部经济大环境作用于本国的助燃剂,而产业结构是一国自身的内部推动力。二者的发展影响着一国内外部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对外贸易产品结构的优化发挥着重大作用,而对外贸易的发展能够实现产业结构向着合理的方向优化。出口导向型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打战略,我国的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并且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业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性。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使得我国在对外贸易的获利低,在国际贸易和全球价值链中话语权小,产业结构分配的不合理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稳定的深层原因。特别是在當前全球经济萎靡的大背景下,我国更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创汇的外贸模式。通过研究我国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为我国产业结构提出优化升级的发展路径,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的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及产业结构状况
1.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变化情况。
1.1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变化。1995年--2014年,我国贸易总额由3238.6亿美元激增到49073.4亿美元,三十年间,我国的贸易总额实现了十多倍的增长,增长的速度可见一般,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对外贸易上的巨大成就。其中,出口额由1671.8亿美元增长到25649.5亿美元,进口额由1566.8亿美元上升到了14年的23423.9亿美元。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开启了大步走模式实现了快速发展。由于受到2008年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因此受到了不小影响,因为影响的时滞性,导致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数额在2009年出现了下滑,但整体都是呈现的增长态势。
1.2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中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在不断的提高,出口制造业在产业链中位置也在已经有所显现。2015年,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额为1.31万亿美元与14年保持一致,占出口总额的57.6%。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要素充裕型产品的出口为4718亿美元,同比下降2.7%,占总出口额的20.8%。在国内进口市场疲软进口额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的进口稳定。2015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与去年基本持平,占总进口额的32.6%,比去年增长4.5%,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其中,进口铁矿砂比去年增长2.2%,原油增长8.8%。
1.3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和企业性质的变化情况。2015年,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额为1215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3.4%,比去年增加了2.1%;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为7977.9亿美元,下降9.8%,占总出口总的35.1%,比去年降低2.7个百分点。跨境电商的增幅为30%以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长更是达到了60%之多,由此可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型商业模式已成为对外贸易发展新趋势。民营企业成为保持出口额稳定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外贸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仍实现出口正增长。2015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金额为1.03万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1.8%,占总出口额的45.2%,占比第一次超过外资企业的44.2%,另外,国有企业出的口额为10.6%。
综上,不论是从贸易总量的不断扩大、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贸易方式的多样化还是民营企业的新主力地位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仍然存在着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加工贸易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产品结构单一、服务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作用较弱等问题。
2.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变化情况。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一直呈现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中间虽有小幅上升整体来看仍表现为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大大小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并在2012年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持平,之后仍保持上升趋势并超越了第二产业。根据产业结构的演进理论,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最高,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后,所以说我国的产业结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趋于合理化。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和第一产业占就业的比重,分别从1995年19.6%和52.2%下降到了2014年9.1%和29.5%,两者变化方向相一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95年46.8%下降到了43.1%,第二产业占就业的比重由1995年的23.0%变化到2014年的29.9%,呈现出小幅度的上升;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占就业的比重,分别从1995年的33.7%和24.8%上升至2014年的47.8%和40.6%,从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来看,由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而转移出的剩余劳动力主要被第三产业所接收。 三、实证分析
1.建立模型。本文选取1995--2014年出口总额(X)、进口总额(M)、第一、二、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这五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以检验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为了避免时间序列可能出现的异方差性问题,对变量进行取对数,变量依次为,建立模型如下:
(i=1,2,3)
式中,表示第i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表示出口总额的对数值,表示进口总额的对数值。
2.单位根检验。利用Eviews软件采用ADF的方法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的ADF值大于所给的临界值,拒绝了不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表明这些变量都是非平稳的,而各变量的二阶差分的ADF值在5%显著性水平上都小于临界值,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因此变量经过差分后都是平稳的,即各变量都是二阶单整。
3.协整检验。
3.1变量协整检验。检验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采用Johanson和Juselius提出的迹统计量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迹统计量值31.2263大于临界值29.79707,拒绝原假设,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即进出口与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得到协整方程如下:
即进口每增加一单位,增加0.706个百分点,出口每增加一单位,减少0.45个百分点。
3.2变量协整检验。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其检验结果中的Johansen检验统计值为29.79707大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26.22687,拒绝原假设,两变量之间有且只有一个协整关系,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得到協整方程如下:
即进口每增加一单位,增加0.466个百分点,出口每增加一单位,减少0.468个百分点。
3.3变量协整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迹统计量35.54550大于临界值29.79707,P=0.0097小于5%,拒绝原假设,表明两变量之间有且只有一个协整关系,根据协整检验的结果得到如下的协整方程:
即进口每增加一单位,减少0.606个百分点,出口每增加一单位,增加0.54个百分点。
4.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只能说明变量间是否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但这种存在的关系能否定义为因果关系还需要格兰杰因果检验进一步分析。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不是的Granger原因的P值0.0841小于10%的显著性水平,所以是的格兰杰因果的原因不是、的原因。不是的Granger原因的P值0.0529小于10%,拒绝了原假设,是的原因。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我国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间存在着稳定关系,对外贸易对第三产业有着很好地促进作用,然而对第一、二产业并没有产生因果关系。对外贸易的发展会推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也能够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会带领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并向着不断优化的方向的发展。
四、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对外贸易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冲破原有比较优势的禁锢,实现由劳动要素充裕型产品到资本和知识要素充裕型产品的出口质变转型;在加工贸易中,提高贸易的发展层次和产品附加值,使加工贸易由浅入深,以高科技作为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内燃机”。
2.调整进口产品结构布局,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品,加快紧缺商品的进口,通过研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国内产业获得生产发展所需要的最新技术、宝贵经验,促进国内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引进的稀缺商品能够弥补国内的生产缺口,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国外产品的进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本国相关产业起到“鲶鱼效应”,在竞争的环境中推动产业间的优胜劣汰。
3.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鼓励创新型人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不断壮大高素质人才队伍。正所谓人才是科学技术的缔造者、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在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观念引领下,为经济发展做好人才输送的后方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兆海.山东省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黄蓉.我国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
[3]姜丽,黄庆波.我国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J]. 改革论坛,2013,12:79-82.
[4]段丽娜.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