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一池春水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06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驻马店日报》创办于1986年,创刊初期乃至其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各种原因,《驻马店日报》在全省几次报纸质量综合评比中,始终处于后进行列,直到1998年底,仍然没有甩掉三级报的帽子,面临着被停办整顿的危机。1999年,报社新一届班子组成后,报社党委把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工作者队伍摆上重要位置,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解决了许多遗留问题,凝聚了人心,理顺了干部职工情绪,报纸质量逐年提高,差错率由过去的万分之二十一下降至万分之三以下,印刷质量自去年第二季度以来稳居全省第一。2000年,《驻马店日报》由三级报晋升为二级报,经营总额突破2000万元大关,比1998年翻了两番。去年在河南省第四届报纸质量综合评比中又晋升为省一级报纸,驻马店日报社主办的(天中晚报)同时被评为省十佳报纸。
  驻马店日报社在几年内取得这些显,若的成就。与报社独特的人才培养观,对人才科学地、人文地管理是分不开的,报社由一个涣散的集体变成了一个团结奋斗的紧密集体;粗大地调动了全社人员的工作热情。
  为事业培养人才,激活一池春水。面对新闻界人才经常流失的现象,闫超社长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为新闻事业培养人才,而不仅仅局限于为本单位培养人才。”仅仅为本单位培养人才,只想死死地留住人才,这是一种狭隘的而非科学的培养观,新闻单位要站在为国家和党的事业培养人才的高度看问题,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单位。近年来,驻马店日报社立足实际,建立了一套科学、灵活的人员管理机制,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搭建了宽松的平台。
  1.与学校培养积极配合。新闻工作者在学校掌握了新闻基础知识之后,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能把新闻规律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驻马店日报每年接收大量的高校实习生,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并且倾注了大量心血。报社还在做与学校联合办学的探索,正在积极筹备与当地高校合作开办新闻系,这对报社和学校来说其实是双赢,一方面,学生可以来报社实习,另一方面,报社员工可以定期到学校有针对性地参加培训,缺哪方面的知识补哪一块儿,另外,报社还可以吸收一些优秀的毕业生来报社工作。
  2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报社给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提供给他们一些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新记者不受老记者等一些权威的限制,对他们的工作放手、放心。破除对人才求全责备的思想桎梏,树立用人所长的观念,形成一个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机制和环境。
  3.建立完备的激励机制。报社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易于操作的新闻宣传和队伍管理制度,制定了业务部室岗位责任制、业务人员百分考核制、编辑操作规程、业务工作量考核及奖罚规定、业务人员外出采访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报社坚持对事不对人,不搞特殊化,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社长、总编和一般同志都共同遵守,无一例外,并坚持每周一次的“五好”评定制度,即在记者、编辑人员中推行精写、精编和优稿优酬制度,奖优罚劣,调动了采编人员的积极性,稿件质量明显提高。
  在用人上,打破了论资排辈,突破了传统的晋升机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人才的提拔,按照业绩来确定,能者上,庸者下。通过考核发稿量、平时业绩、作品情况、业务考试情况等,综合各项指标确定每个人的最终得分。在他们事业搞好的同时,在行政职务上给予提拔,让他们能在职务上得到升迁。
  长期以来报社人员成分比较复杂,有在岗在编人员、长期借调人员、统配待入编人员、临时聘用人员,由于人事管理不规范,虽然有的人已成了报社的业务骨干,但仍解决不了编制问题,待遇很低,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报社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解决了一些工作人员的人编和待遇问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和在党政机关工作一样,消除身份不同的心理不平衡。对暂时没有编制的人,报社内部承认他的级别,让具有同等职位的人和有正规编制的人有同等的待遇,这样既稳定了这部分人的情绪,也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才能。
  4.多途径培训学习。(1)请教授、专家定期来报社培训;组织职工听专家录音讲座。包括请一些高校有名的教授如人大新闻传播学的教授和新闻单位经验丰富的从业者定期来讲课,以此提高从业者的理论业务素质。(2)请本报记者到大媒体挂职锻炼。报社注重与大媒体合作,让驻马店日报社的记者走出去,参与大媒体的有关重大活动的采访报道工作,从中学习别的媒体的新闻理念和方法,比如一个新闻,要学习人家是怎样采访的、从哪些地方切入打开突破口、如何看待同一问题等,通过比较学习,提高本报记者的采写能力。(3)培养复合型人才。伴随着体制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媒体要实施一“业”为主,多“业”经营,不断延伸产业链,实施企业化运作和规模化经营,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尤其需要相应的产业开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所以有意识地派记者到发行部或广告部体验锻炼,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通过有针对性的挂职锻炼,可以优化人力资源知识结构,盘活存量人才,激活人力资源潜能,从而达到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目的。
  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推动管理机制创新,是有效实施人才战略的基础,也是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的根本保证,驻马店日报近年来取得的显著业绩与它科学的、灵活的人员管理机制是分不开的。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有着“亚社会”称谓的中国高校,作为“十一五”期间为我国和谐经济社会的构建提供高科技智力支撑和高素质人才支撑的独特的重要区域,承担着全力铸造和谐校园重要一环的历史使命。校报作为高校的主导媒体,无疑在这一伟大而重要的进程中担负着营造舆论环境、发布新闻事实、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校报迄今已是有着110余年历史的
期刊
核心提示:2005年,中国媒体发生变局,报业市场陷入困境,传统报纸的强势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在这一年中,《大河报》坚持采编、广告、发行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以应对变局为主要工作目标,提出了强化“三个长字”战略思想,即善于让长处更长,尽量把短处补长,着力抓新的增长。由于坚持在创新中求突破,《大河报》在这场变局中,逆势而上,稳步发展,成功地走出了媒体变局的拐点。    记者: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传媒研究
期刊
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记者的使命、责任和义务。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记者适当地采写一些批评报道,对于抨击时弊、伸张正义、激浊扬清,具有积极的作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三等奖作品《四家竟有三家不灵通》(刊于《河南日报》2004年9月8日第7版)就是记者履行新闻舆论监督的好文章。  那么,这篇通讯是从哪些方面来做好新闻舆论监督的呢?    心装政策,耳听民声    写好新闻批评稿,前提之
期刊
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这个比赛面对全球五大洲职业摄影师征稿,迄今为止已经举办过两届。第一届的参赛国家为76个,参赛作品的总数为21627幅;第二届的参赛国达77个,其参赛作品数量比上届增加了5401幅。由中国人举办的这项国际摄影比赛具备一定规模,其参赛作品的学术水平也达到了一定高度,在摄影圈内外引起反响。“华赛”的举办为中国新闻摄影师打开了一个认识世界的窗口
期刊
报纸要赢得读者,版式是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是办报思想的体现,是报纸风格与个性的标志,也是编辑部发言手段的一种非文字语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报纸这种特殊商品,在讲政治的大原则下,也要进入市场参与报业竞争。一家报纸的版面形式让读者一见钟情,愿意掏钱去买,其编排手段与组版艺术就必须独具特色。  组版艺术,是版面的设计者把审定编发的稿件,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按照读者的视觉习惯及美学原理,对版面中
期刊
毛鸿雁出身于书香世家,幼承庭训,在其父毛秉乾先生的指导下,她比摹临习过北碑、汉隶金文诸名帖,而以北魏墓志、《郑文公》、《张黑女》、《石门颂》、《石门铭》、《散石盘》、《西峡颂》、《韩仁铭》等尤为著名,又取法赵之谦以求其洒脱,她光习魏碑、《龙门二十品》等就用了9年的工夫,从而打下了用笔沉稳厚实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她又转向习帖,对《圣教序》、《兰亭序》、《书谱》以及张旭、黄庭坚均有涉猎,这样又在她的雄
期刊
长期以来,改革会议报道的呼声在各新闻媒体始终不断,但呼声归呼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面貌依旧的会议新闻仍屡见不鲜,报道会议的记者仍然把镜头对准到会的领导。眼下面对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改革“会议”报道乃大势所趋,从中央台到各省市主流媒体,除了一如既往地做好会议程序性报道之外,最大变化的亮点是在抓“会议”鲜活新闻上下工夫,从内容到报道形式都寻求突破,巧妙装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笔者就对当前
期刊
2004年3月8日,李敖加盟香港凤凰卫视主持《李敖有话说》。“敖乐配”标志着李敖符号和风凰卫视媒体组合的新符号的诞生。罗兰·巴尔特早已发现了符号二层组合衍生新意义的奥秘:带有原来意义的事物和相关元素重新组合后,会产生更加丰富的意义,而原来的意义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以保留或者转化的方式部分甚至全部存在。所以,李敖符号和风凰卫视符号的组合,是一次多种意义被激活的组合,而这种组合进而产生了新的意义和巨大
期刊
南阳“狮面人”杨会民手术初告成功后,给《大河报》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杨会民在信中说,连日来,他一直在为将要过上正常人的幸福生活激动不已,这一切是《大河报》牵线搭桥带来的,《大河报》是他的“救命恩人”,他和家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为杨会民实施手术的解放军304医院院长郭渝成称赞说,《大河报》是河南的一家地方媒体,为了救助杨会民这样一位患者,不惜人力财力,数次派记者往返于京豫之间,发挥自身特
期刊
据新华社北京2005年12月24日电:“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有望在2005年的最后几天被彻底取消。”  据新华社北京2005年12月29日电:“据史料记载,农业税始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到汉初形成制度。”  在2005年的最后几天,几乎所有媒体都是这样宣告“皇粮国税”的结束。“2600年”这个数字,似乎已成为“皇粮国税”历史年限的定论。不仅如此,在2004年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