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教学是以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投影仪等硬件设备为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将多媒体引进语文课堂,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创设令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身临其境,丰富内心体验;拓宽视野,升华情感”是笔者在教学中所做的几点尝试。实践证明,通过展示多媒体的魅力,有效地激活了语文课堂教学,让课堂变得有动力、有活力、有生命力!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一支粉笔教到底,一堂课灌到底,一本教材进行教学的陈旧、呆板的教学方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步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集声、文、图、形于一身,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时代感强、信息量大、交互简便等特点。确切地说,多媒体教学是以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投影仪等硬件设备为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可以说,多媒体介入教学领域,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活力、生命力,激活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一种内部驱动力,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能减少疲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听、说、读、写,学习字、词、句、篇的兴趣。
例如:教学《月光曲》中皮鞋匠听到琴声产生联想的一段时,我就播放有关画面:第一个画面,向学生展示皓月东升、“微波粼粼”的景象,引导学生领悟月光之下波光闪闪的美景。此时,让学生看着画面,听着《月光曲》的配乐,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恬静、陶醉的感觉,学生兴趣盎然。第二个画面是“风起浪涌”的情景,画面的展示使学生仿佛看到了波涛连天的景象,此时我播放的音乐激情奔放,使学生从两个画面中找到了截然不同的感觉,情感融为一体。然后出示重点词、句,让学生在画面中找到由静到动的变化,并走进当时贝多芬、盲姑娘的内心世界。学生在激烈地讨论着,我在巡视中观察到学生的感情受到熏陶,学生的心被那具有美好品质、善良的贝多芬的举动深深地打动了。整节课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另外,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小猴子下山》等这类童话故事时,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磁带,有的学生听着,不由自主地连手带脚表演起来了,动人的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然后再设置问题进一步激发兴趣。此时,再利用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观看文中的景色、动物的神态、色彩的变化,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了高潮,学生学起课文来就兴致勃勃了。
二、身临其境,丰富内心体验
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情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了思想感情,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一些教学资源以一种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创设令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其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泛起涟漪。然后,学生自读、悟情,在字里行间领会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表达、抒发自己的情感,丰富内心体验。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写首都百万群众自发地在凛冽的寒风中矗立街头翘首盼灵车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因现在的学生对周总理有一种时代上的隔膜感,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存有一定的难度。于是,上课前,我先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总理的图片和数据,目的是为学生学好课文做充分展示铺垫。课堂上又紧紧抓住一个“情”字,配以哀乐,再现人民群众在凛冽的寒风中送别总理,泪流满面、悲痛万分的真实场面,在悲痛的哀乐声中,介绍周总理的生平,然后让学生边看图边配乐朗读全文。学生情不自禁地在悲痛的气氛中进入课文意境,有的学生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由此可见,这一情景强烈地激荡着每一个学生的心,学生真切地体验了人民失去总理的悲痛,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得到了升华,对总理充满了由衷的思念与崇敬,这就为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铺平了道路。
又如:在教《五彩池》一课时,学生单凭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想象,很难真正感受到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于是,上课时,我抓住学生对五彩池的陌生和向往,一边让学生观看五彩池的多媒体课件,一边听配乐朗读。五彩池的小巧秀丽、玲珑多姿和池水美丽鲜艳的颜色,伴随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陶醉在五彩池的美景中,享受着大自然的清新与神奇,真正感受到自然之美,产生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三、拓宽视野,升华情感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能够因势利导,在不违背课文对阅读制约和规范作用的前提下,启发学生作超文本的阅读、探索和不断的补充、修正,进而让学生提高认识,拓宽视野,升华情感,让学生感于言而动于情。网络为此提供了丰富的路径。
在学习《珍珠泉》这篇课文后,我发现学生对《珍珠泉》课文中的资料袋里所介绍的“河北的喷鱼泉、西藏的羊八井热泉、台湾的水火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便专门开设了一次网上阅读课,引导学生对这些泉进行全面的了解。学生上网进行搜索,发现这些泉的来历都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并深深地被这些传说所吸引。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新发现。
又如:在教学《白桦树》一课时,我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登录“中国环境保护网”,在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情境下,引导学生对网上有关的环境保护知识加以综合、重组,构成新的有机整体,并让学生们在信息获取、思维碰撞、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构建新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精心地整理收集来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我国最新的数据资料,从而使教材给予学生的间接经验内化成了学生自得的直接经验。这些环节的设计,突破了以往教材阅读的局限性,提升了文本的生成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了促进自己语文素养提高的来源,拓展着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实践证明,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成功地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在快乐中获取了知识,使语文课堂充满了动力、活力、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手段也逐渐多样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特殊优势,使其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服务,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为语文课堂教学展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宋晓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1).
[2]孙孝发.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J].教学杂谈,2008(06).
[3]李文俊.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利弊谈[J].现代语文,2008(05).
[4]接燕荣,覃 洪.浅议如何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02).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白云小学)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一支粉笔教到底,一堂课灌到底,一本教材进行教学的陈旧、呆板的教学方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步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集声、文、图、形于一身,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时代感强、信息量大、交互简便等特点。确切地说,多媒体教学是以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投影仪等硬件设备为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可以说,多媒体介入教学领域,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活力、生命力,激活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一种内部驱动力,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能减少疲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听、说、读、写,学习字、词、句、篇的兴趣。
例如:教学《月光曲》中皮鞋匠听到琴声产生联想的一段时,我就播放有关画面:第一个画面,向学生展示皓月东升、“微波粼粼”的景象,引导学生领悟月光之下波光闪闪的美景。此时,让学生看着画面,听着《月光曲》的配乐,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恬静、陶醉的感觉,学生兴趣盎然。第二个画面是“风起浪涌”的情景,画面的展示使学生仿佛看到了波涛连天的景象,此时我播放的音乐激情奔放,使学生从两个画面中找到了截然不同的感觉,情感融为一体。然后出示重点词、句,让学生在画面中找到由静到动的变化,并走进当时贝多芬、盲姑娘的内心世界。学生在激烈地讨论着,我在巡视中观察到学生的感情受到熏陶,学生的心被那具有美好品质、善良的贝多芬的举动深深地打动了。整节课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另外,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小猴子下山》等这类童话故事时,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磁带,有的学生听着,不由自主地连手带脚表演起来了,动人的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然后再设置问题进一步激发兴趣。此时,再利用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观看文中的景色、动物的神态、色彩的变化,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了高潮,学生学起课文来就兴致勃勃了。
二、身临其境,丰富内心体验
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情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了思想感情,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一些教学资源以一种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创设令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其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泛起涟漪。然后,学生自读、悟情,在字里行间领会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表达、抒发自己的情感,丰富内心体验。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写首都百万群众自发地在凛冽的寒风中矗立街头翘首盼灵车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因现在的学生对周总理有一种时代上的隔膜感,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存有一定的难度。于是,上课前,我先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总理的图片和数据,目的是为学生学好课文做充分展示铺垫。课堂上又紧紧抓住一个“情”字,配以哀乐,再现人民群众在凛冽的寒风中送别总理,泪流满面、悲痛万分的真实场面,在悲痛的哀乐声中,介绍周总理的生平,然后让学生边看图边配乐朗读全文。学生情不自禁地在悲痛的气氛中进入课文意境,有的学生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由此可见,这一情景强烈地激荡着每一个学生的心,学生真切地体验了人民失去总理的悲痛,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得到了升华,对总理充满了由衷的思念与崇敬,这就为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铺平了道路。
又如:在教《五彩池》一课时,学生单凭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想象,很难真正感受到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于是,上课时,我抓住学生对五彩池的陌生和向往,一边让学生观看五彩池的多媒体课件,一边听配乐朗读。五彩池的小巧秀丽、玲珑多姿和池水美丽鲜艳的颜色,伴随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陶醉在五彩池的美景中,享受着大自然的清新与神奇,真正感受到自然之美,产生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三、拓宽视野,升华情感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能够因势利导,在不违背课文对阅读制约和规范作用的前提下,启发学生作超文本的阅读、探索和不断的补充、修正,进而让学生提高认识,拓宽视野,升华情感,让学生感于言而动于情。网络为此提供了丰富的路径。
在学习《珍珠泉》这篇课文后,我发现学生对《珍珠泉》课文中的资料袋里所介绍的“河北的喷鱼泉、西藏的羊八井热泉、台湾的水火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便专门开设了一次网上阅读课,引导学生对这些泉进行全面的了解。学生上网进行搜索,发现这些泉的来历都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并深深地被这些传说所吸引。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新发现。
又如:在教学《白桦树》一课时,我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登录“中国环境保护网”,在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情境下,引导学生对网上有关的环境保护知识加以综合、重组,构成新的有机整体,并让学生们在信息获取、思维碰撞、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构建新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精心地整理收集来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我国最新的数据资料,从而使教材给予学生的间接经验内化成了学生自得的直接经验。这些环节的设计,突破了以往教材阅读的局限性,提升了文本的生成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了促进自己语文素养提高的来源,拓展着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实践证明,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成功地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在快乐中获取了知识,使语文课堂充满了动力、活力、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手段也逐渐多样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特殊优势,使其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服务,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为语文课堂教学展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宋晓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1).
[2]孙孝发.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J].教学杂谈,2008(06).
[3]李文俊.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利弊谈[J].现代语文,2008(05).
[4]接燕荣,覃 洪.浅议如何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02).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白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