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大拆大建又成为热点并成为批判的对象。有关部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強调防止这些大拆大建的行为,这是完全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关键还是要在城市发展中建立系统性的内在的约束机制。
首先是要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做到专业正确。一直以来,都有地方政府大搞“形象工程”,大搞“造城运动”,留下“半拉子园区”、烂尾楼等。近年来,这些现象有所收敛。回溯这类问题的产生,深层次原因之一就是有的地方政府以“政治正确”为名,放弃了“专业正确”,漫无边际地泛化上级政策的内涵并最大化地为我所用。在城市更新中,有的地方其实并不确切把握城市更新的基本内涵与要求,在不具备大规模开展城市更新的必要性与相应条件的情况下,仍然不切实际地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庞大计划,采取了超常规的手法,这就必然催生出一批大拆大建的项目。
其次,政策、规划与法律的约束力有待增强。这里面有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出台时,通常相应的细则还不完善,所以各地蜂拥而上。城市研究的专家们注意到一个现象,近年来,政策出台“打补丁”现象突出。就一项城市发展的政策而言,第一个政策往往是“鼓励发展”,引发的行为是一哄而上。紧跟着是地方实践中出现问题,相关部门就要再来一次“治理整顿”。当治理整顿过了头,影响到了当初既定的目标,这时就再需要补一个文件,强调“仍要促进健康发展”。这固然说明了有关部门相机决策的机制渐趋健全,但也说明:政策文件在出台之前,需要更周全些,把目标与路径想得更清楚,把总体规划制定得更加科学、精准。此外,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已有的规划或法律,在一些部门的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严格遵守,比如有的地方在城市更新中突破了针对道路控制的“红线”,踩踏了针对城市公共绿地、公园、单位绿地和环城绿地的“绿线”等等。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行为,需要许多政策、法律创新,但并不等于可以不拿原有的规划当回事。
第三,专家和媒体公众的监督力量需要强化。比如,近年来,有不少专家与媒体在呼吁不随意改老地名,不伐移老树,不能贪大、求洋等等,但这些声音与“推土机”的轰鸣声相比仍然较弱。这里面,专家和媒体公众监督的力量不够,一大原因是这类监督停留在“泛泛而谈”上面,只讲一些原则性的话,不敢涉及到本地的具体项目。但是,如何让他们监督的声音得到保护,并且能被听到、被吸收,从而对现有的城市发展起到约束、警醒作用,这就需要更加直接有效的制度安排。
最后,对城市发展各类“技法”的育成需要更加广泛深入。一位城市规划学家说,城市的生长,并不是单纯的疆域扩张,而是传承历史创新未来的过程,使其焕发出全新的时代能量。结合到城市更新来讲,在大拆大建之外,确实有各类传承文化、创新发展的手段方法,但这需要更多的领导、专家、投资者与市民去认识和掌握。
为了防止大拆大建,要从约束政府行为、强化法律与规划的作用、加强有效监督、创新城市更新手法等方面入手,更多实施小拆小建、微拆微建甚至是不拆而建,实现更高质量的城市更新。(摘编自《21世纪经济报道》)
首先是要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做到专业正确。一直以来,都有地方政府大搞“形象工程”,大搞“造城运动”,留下“半拉子园区”、烂尾楼等。近年来,这些现象有所收敛。回溯这类问题的产生,深层次原因之一就是有的地方政府以“政治正确”为名,放弃了“专业正确”,漫无边际地泛化上级政策的内涵并最大化地为我所用。在城市更新中,有的地方其实并不确切把握城市更新的基本内涵与要求,在不具备大规模开展城市更新的必要性与相应条件的情况下,仍然不切实际地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庞大计划,采取了超常规的手法,这就必然催生出一批大拆大建的项目。
其次,政策、规划与法律的约束力有待增强。这里面有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出台时,通常相应的细则还不完善,所以各地蜂拥而上。城市研究的专家们注意到一个现象,近年来,政策出台“打补丁”现象突出。就一项城市发展的政策而言,第一个政策往往是“鼓励发展”,引发的行为是一哄而上。紧跟着是地方实践中出现问题,相关部门就要再来一次“治理整顿”。当治理整顿过了头,影响到了当初既定的目标,这时就再需要补一个文件,强调“仍要促进健康发展”。这固然说明了有关部门相机决策的机制渐趋健全,但也说明:政策文件在出台之前,需要更周全些,把目标与路径想得更清楚,把总体规划制定得更加科学、精准。此外,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已有的规划或法律,在一些部门的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严格遵守,比如有的地方在城市更新中突破了针对道路控制的“红线”,踩踏了针对城市公共绿地、公园、单位绿地和环城绿地的“绿线”等等。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行为,需要许多政策、法律创新,但并不等于可以不拿原有的规划当回事。
第三,专家和媒体公众的监督力量需要强化。比如,近年来,有不少专家与媒体在呼吁不随意改老地名,不伐移老树,不能贪大、求洋等等,但这些声音与“推土机”的轰鸣声相比仍然较弱。这里面,专家和媒体公众监督的力量不够,一大原因是这类监督停留在“泛泛而谈”上面,只讲一些原则性的话,不敢涉及到本地的具体项目。但是,如何让他们监督的声音得到保护,并且能被听到、被吸收,从而对现有的城市发展起到约束、警醒作用,这就需要更加直接有效的制度安排。
最后,对城市发展各类“技法”的育成需要更加广泛深入。一位城市规划学家说,城市的生长,并不是单纯的疆域扩张,而是传承历史创新未来的过程,使其焕发出全新的时代能量。结合到城市更新来讲,在大拆大建之外,确实有各类传承文化、创新发展的手段方法,但这需要更多的领导、专家、投资者与市民去认识和掌握。
为了防止大拆大建,要从约束政府行为、强化法律与规划的作用、加强有效监督、创新城市更新手法等方面入手,更多实施小拆小建、微拆微建甚至是不拆而建,实现更高质量的城市更新。(摘编自《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