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段的教学以识字认字为主,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我总会加入一些古今文字的发展和演变,带领学生一同去体会文字的魅力,从而可以让学生爱上文字,爱上中华传统文化。在教学“醒”字时,引发了对于“酉”补的思考,从而进行了一些“酉”部的探究,对于古代的酒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教学也有着不小的启迪。
一、初识“酉”部
在《说文解字》的卷十四下中,“酉”的解释为:“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象古文‘酉’之形。凡酉之属皆从酉。丣,古文酉,从卯。卯为春门,万物已出;酉为秋门,万物已入。一,闭门象也。”没有任何古书功底的我一开始读这竖排纵向的、没有任何标点的句子,特别小心地试着断句,因为有些字义不太懂还是难免出了些小错误。按照《甲古文字典》的考释,“酉”最初是祭祀时盛酒用的一种器具,造字本义为“酒器”,用酒器的形状表示酒。就,依我的理解,全句的大致意思就是:“酉,是秋天谷物丰收后,关上门长期堆放酿造的东西。”爱斯基摩人常年生活在雪的世界里,形容雪的词有好几百个,足以证明其雪文化是多么的丰富;而许慎在《说文》中列的从酉的字一共67个,也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了。如就酒的颜色、酒的浓薄,就有很多个不同程度的区分词,展示出古代酒文化发展的繁荣昌盛。
二、细探酒物
在酒礼方面,我们试看“斟”“酌”二字。“‘斟’和‘酌’也表示进酒的两种类型,《说文·酉部》对酌、酬、酢都有相关的解釋,‘酌,盛酒行觞也。’当宴饮开始的时候主人先向客人敬酒,满杯叫‘酌’,不满杯叫‘斟’,而主人先酌酒进客人曰献礼,客人呷酒表示接受主人之礼,饮后客人回敬主人曰‘酢酒’,主人饮酒后再答谢客人曰酬酒。”看完这里才知道,原来“斟酌”一词出于此。古人不满杯叫“斟”,过了、太满了叫“酌”,从这里延伸为做事情要拿捏好尺度,不能走两个极端,要反复考虑之后才做决定。古诗词里经常出现的“酬赠”、“酬谢”的“酬”原来也是出自古代酒文化的,一来一往再一来,叫做 “酬”,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依依不舍地挥泪话别的场景立即跃然纸上。还有“酹”一字,第一次接触是苏东坡的“一尊还酹江月”,这里“酹”是一种祭祀仪式,把酒洒在地上,以敬奉神灵。
再看酉部中的 “酎”和“醪”,是指酒的味道,这涉及到酿酒的程序。古代的酒与现在我们喝的酒也大不相同,酒精度数没有现在的高,虽然设备技术不如现在先进,但古代人在造酒方面已有很高造诣。“醪,汁滓酒也。从酉翏声。”“汁滓酒”指的就是没有过滤过的酒, 古人饮酒很多是和酒滓一起饮用的,是连酒糟都一并吃下去的,后来为追求酒的浓香和口感,就发明的“酎”。“酎,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酒,又称‘三重酒’。 从先秦时代《养生方》中的酿酒方法来看,在酿成的酒醪中分三次加入好酒,这很可能就是酎的酿法。”而段玉裁注:“酎者, 三重酒也, 谓用酒为水酿之, 是再重之酒也。次又用再重之酒为水酿之,是三重之酒也。”用酒再酿酒,自然会又香又醇,香甜浓醇程度可想而知,而且原汁原味,天然生成。虽然我很少喝酒也完全不懂酒的品尝,但在我看来,那样反复酿就的酒一定比现在的各种酒更可口,而且呷完会有一口淡淡的、若隐若现的甜香。“醇,不浇酒也。”不浇酒,也就是不往酒里面掺水,酒的浓度十分高,所以现在说“醇香”是沿用了它的古意,起码是许慎认为的“古意”。除了香醇,还有苦(醰)、酸(酢)等味道,而不是今天我们统一常说的“变味”了。
醉酒程度的不同也有几个相对应的词:醉、醺、酣、酲。 “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卒,完毕,结束,到了人体所能承受的酒的极限了,是谓“醉”。而“酣,酒乐也。”段玉裁引张晏说:“中酒曰酣。”喝得开心快乐,稍微有醉意,便谓 “酣”,它比醉要轻一些,并不全醉。而 “醺”即醉,醺醺也。“酲”也就是饮得过分。“醒”字在古代特指饮酒醉后醒来,而一般的睡觉睡醒并不叫醒。
三、结语
小学低段的学习以识字为主,而同一个偏旁的字大多数意思相近或者相反,这就是识字的规律,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善于发现和总结,把此种规律教授给学生,这样方便学生学习生字并理解生字意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才能让他们获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说文解字〉 “酉”部初探》,王燕。
《〈说文解字·酉部〉字的酒文化内涵》,王王页。
《试论〈说文解字·酉部〉字与中国古代酒文化》,陈丹。
《〈说文解字〉酉部字的中国古代酒文化内涵》,韩祎。
一、初识“酉”部
在《说文解字》的卷十四下中,“酉”的解释为:“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象古文‘酉’之形。凡酉之属皆从酉。丣,古文酉,从卯。卯为春门,万物已出;酉为秋门,万物已入。一,闭门象也。”没有任何古书功底的我一开始读这竖排纵向的、没有任何标点的句子,特别小心地试着断句,因为有些字义不太懂还是难免出了些小错误。按照《甲古文字典》的考释,“酉”最初是祭祀时盛酒用的一种器具,造字本义为“酒器”,用酒器的形状表示酒。就,依我的理解,全句的大致意思就是:“酉,是秋天谷物丰收后,关上门长期堆放酿造的东西。”爱斯基摩人常年生活在雪的世界里,形容雪的词有好几百个,足以证明其雪文化是多么的丰富;而许慎在《说文》中列的从酉的字一共67个,也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了。如就酒的颜色、酒的浓薄,就有很多个不同程度的区分词,展示出古代酒文化发展的繁荣昌盛。
二、细探酒物
在酒礼方面,我们试看“斟”“酌”二字。“‘斟’和‘酌’也表示进酒的两种类型,《说文·酉部》对酌、酬、酢都有相关的解釋,‘酌,盛酒行觞也。’当宴饮开始的时候主人先向客人敬酒,满杯叫‘酌’,不满杯叫‘斟’,而主人先酌酒进客人曰献礼,客人呷酒表示接受主人之礼,饮后客人回敬主人曰‘酢酒’,主人饮酒后再答谢客人曰酬酒。”看完这里才知道,原来“斟酌”一词出于此。古人不满杯叫“斟”,过了、太满了叫“酌”,从这里延伸为做事情要拿捏好尺度,不能走两个极端,要反复考虑之后才做决定。古诗词里经常出现的“酬赠”、“酬谢”的“酬”原来也是出自古代酒文化的,一来一往再一来,叫做 “酬”,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依依不舍地挥泪话别的场景立即跃然纸上。还有“酹”一字,第一次接触是苏东坡的“一尊还酹江月”,这里“酹”是一种祭祀仪式,把酒洒在地上,以敬奉神灵。
再看酉部中的 “酎”和“醪”,是指酒的味道,这涉及到酿酒的程序。古代的酒与现在我们喝的酒也大不相同,酒精度数没有现在的高,虽然设备技术不如现在先进,但古代人在造酒方面已有很高造诣。“醪,汁滓酒也。从酉翏声。”“汁滓酒”指的就是没有过滤过的酒, 古人饮酒很多是和酒滓一起饮用的,是连酒糟都一并吃下去的,后来为追求酒的浓香和口感,就发明的“酎”。“酎,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酒,又称‘三重酒’。 从先秦时代《养生方》中的酿酒方法来看,在酿成的酒醪中分三次加入好酒,这很可能就是酎的酿法。”而段玉裁注:“酎者, 三重酒也, 谓用酒为水酿之, 是再重之酒也。次又用再重之酒为水酿之,是三重之酒也。”用酒再酿酒,自然会又香又醇,香甜浓醇程度可想而知,而且原汁原味,天然生成。虽然我很少喝酒也完全不懂酒的品尝,但在我看来,那样反复酿就的酒一定比现在的各种酒更可口,而且呷完会有一口淡淡的、若隐若现的甜香。“醇,不浇酒也。”不浇酒,也就是不往酒里面掺水,酒的浓度十分高,所以现在说“醇香”是沿用了它的古意,起码是许慎认为的“古意”。除了香醇,还有苦(醰)、酸(酢)等味道,而不是今天我们统一常说的“变味”了。
醉酒程度的不同也有几个相对应的词:醉、醺、酣、酲。 “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卒,完毕,结束,到了人体所能承受的酒的极限了,是谓“醉”。而“酣,酒乐也。”段玉裁引张晏说:“中酒曰酣。”喝得开心快乐,稍微有醉意,便谓 “酣”,它比醉要轻一些,并不全醉。而 “醺”即醉,醺醺也。“酲”也就是饮得过分。“醒”字在古代特指饮酒醉后醒来,而一般的睡觉睡醒并不叫醒。
三、结语
小学低段的学习以识字为主,而同一个偏旁的字大多数意思相近或者相反,这就是识字的规律,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善于发现和总结,把此种规律教授给学生,这样方便学生学习生字并理解生字意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才能让他们获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说文解字〉 “酉”部初探》,王燕。
《〈说文解字·酉部〉字的酒文化内涵》,王王页。
《试论〈说文解字·酉部〉字与中国古代酒文化》,陈丹。
《〈说文解字〉酉部字的中国古代酒文化内涵》,韩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