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释义是:逐渐聚集。“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个逐渐聚集的过程。事实上,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形成技能的过程。在语文学习中,积累就是不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和读写技能的过程。随着语文的深入学习,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语文积累的重要性,它就如高楼大厦的基石,积累丰厚了,高楼方能稳稳矗立于大地之上,否则必然摇摇欲坠。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没有积累的语文学习只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嬉戏、消闲式学习,“蜻蜓点水”永远难识“庐山真面目”。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清·孙洙)”,说的就是不断积累,形成熟练技能的道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把积累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课程总目标中提到,“(义教阶段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阶段目标中提到,“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1-2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3-4年级),“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5-6年级),“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7-9年级)。下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论述该从哪些方面积累,用什么时间,什么方式进行积累呢?
一、谈谈时间与方式
1.利用好晨读时间。每天早晨学生陆续到校,大都会提前5——10分钟到校,这段时间如果充分利用,积累起来也是很充足的积累时间。我经常利用这段时间带领同学们朗读《晨起勉文》、国学经典等,让学生们以良好的状态走进一天的快乐学习。
2.利用课前几分钟。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很短,但如果利用好了,对学生来说可是受益匪浅的。上课预备铃响后,学生快速进入教室,那么学生们从刚才快乐的游戏中怎样很快回归学习的状态呢?那么就用这个时间组织学生积累一些成语呀,古诗呀,好词佳句等。增强了积累,也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且每个学期把积累内容下发给学生,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背诵,课前的时间也可以用于背诵或者展示。比如我今年教二年级,教研室规定在二年级语文学习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掌握新课标前50首古诗词的背诵,于是我便把这些古诗词整理出来,印发给学生,背诵掌握这些古诗词,配乐背诵、编歌曲舞蹈、比赛展示等形式,既可以填补小学轻松学习的空白时间,又可以增加积累。每节课前,班级中总会听到琅琅背古诗的声音,感觉分外悦耳。
3.利用好阅读课。隔周一节的阅读课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时段的积累内容,我认为最好是读书了。可以让学生安静地自己读书,可以让学生交流读书感悟,互相推荐好书,还可以老师朗读一些好文章。与学生一起读书的日子,老师感觉到充实,有满足感的。而学生满是期待的眼神与询问,更让你感觉到教育的神圣。教育无处不在!当用朗读传递爱的时候,胜于所有的说教。阅读对于学生的积累的好处不言而喻,赶快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吧。
4.放学前的十分钟不容忽视。放学前做好准备后可能还有一点剩余时间,这段时间如何利用也是很有讲究的。是磨磨唧唧讲些学生已经听出茧子来的道理,是静静等待放学,还是给学生读书?最好就是利用这段时间读书了,这时,最好学生们不用翻书,教师可以利用白板出示优美句段、国学经典等,师生朗读背诵。长此以往,学生的变化绝对会给你一个惊喜。利用这个时段进行阅读积累吧!
5.利用好讲读课。讲读课上,那些文质兼美的课文讲完后,要给学生留下朗读体味、感悟升华的时间,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读文、摘记、背诵。日积月累既丰富语言,丰实底蕴,也提高语文能力。
6.展示空间。积累到一定时间,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组织专项比赛。如开展背诵朗读比赛,成语接龙游戏,读书收获展等,每个人都有收获,或多或少。老师的物质奖励,精神鼓励,无疑会让学生对积累更用心,更专注。
二、说说积累途径
1.课堂教学中积累语言。语言积累需要大量的阅读,大量的阅读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切都要凭借课堂教学来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必须以教师引导下的对课文的感知、理解、感悟和运用。要凭借默读、朗读和诵读去充分感知课文,要凭借深入的思索和认真的议论去深刻感悟课文,要凭借品味、分析、比较来正确理解课文。课堂上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多媒体等手段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感知和感悟课文,使他们心情激动和心灵震撼,那么,他们将对语言留下终身难忘的深刻印象,语言的积累就会落到实处。
2.熟读背诵中积累语言。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加思索、得心应手,必須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强化诵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证明。古人为学,一开始只是读、背,头脑里面只不过装满了一堆“死”的语言材料。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愤悱在心了,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
3.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应通过教材的例子教会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激励他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需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目。比如,从学生年龄出发,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寓言、卡通等生动有趣的读物,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情节动人、曲折的故事,如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向高年级学生推荐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佳作。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
总之,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只有“积跬步”——不断地积累,才能“致千里”——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把积累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课程总目标中提到,“(义教阶段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阶段目标中提到,“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1-2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3-4年级),“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5-6年级),“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7-9年级)。下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论述该从哪些方面积累,用什么时间,什么方式进行积累呢?
一、谈谈时间与方式
1.利用好晨读时间。每天早晨学生陆续到校,大都会提前5——10分钟到校,这段时间如果充分利用,积累起来也是很充足的积累时间。我经常利用这段时间带领同学们朗读《晨起勉文》、国学经典等,让学生们以良好的状态走进一天的快乐学习。
2.利用课前几分钟。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很短,但如果利用好了,对学生来说可是受益匪浅的。上课预备铃响后,学生快速进入教室,那么学生们从刚才快乐的游戏中怎样很快回归学习的状态呢?那么就用这个时间组织学生积累一些成语呀,古诗呀,好词佳句等。增强了积累,也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且每个学期把积累内容下发给学生,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背诵,课前的时间也可以用于背诵或者展示。比如我今年教二年级,教研室规定在二年级语文学习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掌握新课标前50首古诗词的背诵,于是我便把这些古诗词整理出来,印发给学生,背诵掌握这些古诗词,配乐背诵、编歌曲舞蹈、比赛展示等形式,既可以填补小学轻松学习的空白时间,又可以增加积累。每节课前,班级中总会听到琅琅背古诗的声音,感觉分外悦耳。
3.利用好阅读课。隔周一节的阅读课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时段的积累内容,我认为最好是读书了。可以让学生安静地自己读书,可以让学生交流读书感悟,互相推荐好书,还可以老师朗读一些好文章。与学生一起读书的日子,老师感觉到充实,有满足感的。而学生满是期待的眼神与询问,更让你感觉到教育的神圣。教育无处不在!当用朗读传递爱的时候,胜于所有的说教。阅读对于学生的积累的好处不言而喻,赶快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吧。
4.放学前的十分钟不容忽视。放学前做好准备后可能还有一点剩余时间,这段时间如何利用也是很有讲究的。是磨磨唧唧讲些学生已经听出茧子来的道理,是静静等待放学,还是给学生读书?最好就是利用这段时间读书了,这时,最好学生们不用翻书,教师可以利用白板出示优美句段、国学经典等,师生朗读背诵。长此以往,学生的变化绝对会给你一个惊喜。利用这个时段进行阅读积累吧!
5.利用好讲读课。讲读课上,那些文质兼美的课文讲完后,要给学生留下朗读体味、感悟升华的时间,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读文、摘记、背诵。日积月累既丰富语言,丰实底蕴,也提高语文能力。
6.展示空间。积累到一定时间,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组织专项比赛。如开展背诵朗读比赛,成语接龙游戏,读书收获展等,每个人都有收获,或多或少。老师的物质奖励,精神鼓励,无疑会让学生对积累更用心,更专注。
二、说说积累途径
1.课堂教学中积累语言。语言积累需要大量的阅读,大量的阅读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切都要凭借课堂教学来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必须以教师引导下的对课文的感知、理解、感悟和运用。要凭借默读、朗读和诵读去充分感知课文,要凭借深入的思索和认真的议论去深刻感悟课文,要凭借品味、分析、比较来正确理解课文。课堂上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多媒体等手段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感知和感悟课文,使他们心情激动和心灵震撼,那么,他们将对语言留下终身难忘的深刻印象,语言的积累就会落到实处。
2.熟读背诵中积累语言。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加思索、得心应手,必須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强化诵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证明。古人为学,一开始只是读、背,头脑里面只不过装满了一堆“死”的语言材料。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愤悱在心了,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
3.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应通过教材的例子教会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激励他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需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目。比如,从学生年龄出发,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寓言、卡通等生动有趣的读物,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情节动人、曲折的故事,如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向高年级学生推荐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佳作。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
总之,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只有“积跬步”——不断地积累,才能“致千里”——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